傅大卣手拓唐银鎏金狮鹿纹碗全形拓片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黄兆强兄见示其先师傅大卣(1917-1994)先生的手泽“唐银鎏金狮鹿纹碗全形拓片”。该件拓工精细传神,所拓银碗阔口圈足,器腹有莲花凸纹装饰。左下钤:“大卣手拓”朱文方印。内底另纸拓出贴于上方,纹样为凶猛的雄狮搏于狂奔的鹿上,下有山形,四围有花样纹饰。起首有傅先生亲题篆书:“唐银鎏金师禄纹碗”并跋:“兆强于一九七五年秋,由粤来京从余习拓金石文字,载而去。近来函索余拓立体器形以为留念。今偶见唐代银制精品,拓其形以贻。时己未(1979)中伏,古燕傅大卤。”钤“傅大卣”白文方印。
  
  傅大卣,河北省三河县人,15岁到北京琉璃厂古光阁当学徒。古光阁后院曾为民国时间古物金石文字研究团体“冰社”的社址。冰社成员大都是古物收藏家、鉴赏家,有易大庵、齐宗康、周康元、罗振玉、陈宝琛、罗惇曧、马衡、梅兰芳、尚小云等。社章规定每星期六及星期日为聚会之日,参加社集者,各携所藏或新得金石文物到会,考释文字、鉴别年代,互相切磋,互赠拓本书报,开展学术交流。使金石拓本得以广泛流布。其中周康元(1891-1961)字希丁,精于金石刻版及传拓钟鼎器,尤擅拓器物全形。傅大卣浸淫期间,耳濡目染。学到了鉴别文物的本领和历史、古文字的知识。而且继承了周康元的传拓绝技。傅大卣一生手拓钟鼎彝器、砚、印章、甲骨、玉、陶、铜、石器等数万件。解放后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流通文物专家组成员、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顾问、故宫博物院文物鉴定顾问等。
  此件是应黄兆强所索而拓,并特请历史文物专家于省吾、史树青题跋,可见师生情谊之深厚。
  于题:“波斯遗韵。兆强同志。于省吾时年八十七。‘于省吾印’(白文方印)”
  于省吾(1896-1984)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在古又字学上的成就主要在甲骨文和金文的考释上。编有《甲骨文字释林》、《吉金文字释林》等。此跋题于1983年。
  史题:“六师呈瑞,表裹金涂。一碗在手,想酒家胡。鹿狮纹银碗,镂金甚美。盖长安出土者,而制作纯为波斯式。亦中外文化交流之产物也。爰为短铭,以志眼福。题奉兆强同志教正。一九八三年三月史树青记。‘史树青印’(白文方印)‘庶卿’(朱文方印)”
  史树青,1922年生于河北乐亭。曾用名东堂,笔名畏吾树民,斋号几土居、竹影书屋等。早年于北平辅仁大学文科研究所历史组攻读研究生。历任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考古系、南开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擅长古文字研究及书画鉴定。他断定银碗为波斯式,还因银碗联想起当垆卖酒的漂亮胡姬。这大概与他曾参加新疆少数民族社会调查和少数民族历史的编写研究工作有关吧。“庶卿”似为史老的别字或号,查其一般简历未见有记录。
  黄兆强收到拓片后遂请广州考古专家麦英豪题跋:
  麦题:“汉唐双璧。一九八三年冬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一件蒜子形突纹银盒。夏鼐先生认定为西亚制品。此乃广州考古发掘中首次出土来自伊朗的舶来品。傅大卣同志此拓鹿狮纹碗,史树青谓出自长安。广州为岭南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为陆上丝绸之路起点。一汉一唐,此诚两朝盛世中外文化交流之物证也。书与兆强同志共商,麦英豪。 ‘麦英豪印’(白文方印)”
  
  麦英豪是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顾问,曾主持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等重要考古发掘工作。有《广州南越王墓》等专著行世。他在题跋中把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与这个银碗称为“汉唐双璧”,印证两朝盛世的中外文化交流。诚为专家之言。所题书法是岭南流行的“麦体”,尤为难得。
  此后,拓片还先后得到各地的文物工作者如马宝山、纪宏章、陈公柔、黄石林等的过目和题跋。一张小小的拓片收到如许的关注,可见出文物工作者对前辈的尊重和对后辈的扶持和关爱。
  70年代中期,国家百废待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派批年青人赴京学习书画文物的鉴定和传拓技术。黄兆强是其中一员,在京学习期间傅先生视黄兆强如子侄,倾囊相授。亲刻“兆强手拓”印章相赠。从黄初期手拓的两件铜镜拓片中,傅先生的评语便可见出其循循善诱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拓的是什么?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以后拓任何器,都要注意文字,务必要拓清楚”传拓不仅仅是技术,拓前要有明确立意。文字对鉴别有重要意义。“魏高贵乡公曹髦。正元二年岁乙亥公元五五年。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日黄兆强拓,傅大卣题记。”详细的笔录是不可缺少的。黄兆强学成回粤后,从事古物传拓工作30年。广州地区历年重大考古发掘,如西汉南越王墓等的出土器物大都由他手拓。能够不负前辈的悉心培养和殷切期望。
其他文献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期间,曾六次远赴江浙地区视察游历。高宗弘历事事步趋乃祖,故亦有六下江南之举。他们祖孙二人的十二次“南巡”轰轰烈烈,前无古人,成为“康乾盛世”最为夺目的亮点之一。  在没有摄影录像技术的古代,要留下皇家盛典的形象资料,全靠宫廷画师的妙手丹青。由山水大师王翠主笔的《康熙南巡图》煌煌十二巨卷,总长二百多米。《乾隆南巡图》承其体例,由著名宫廷画家徐扬奉敕恭绘:先于乾隆三十五年(17
期刊
1941年弘一法师李叔同驻锡于晋江檀林寺,一天我去看他,他拿出两封信给我,让我收存。两信一封是他写给马海髯同志的, 封是丰子恺先生写给他的。  任职于漳州中国银行的马海髯,字冬涵,是位很有成就的篆刻家,中共地下党员。弘法师晚年用印,多是冬涵所刻。弘一法师写给冬涵同志的这封信,也是谈篆刻、书法、绘画的。只可惜信寄到之时,冬涵同志已被国民党特务机关逮捕送往江西上饶集中营。于是信被退回给弘一法师。  
期刊
笔者几年前负笈西游,途中辗转多处。期间有幸躬逢中国艺术品热潮席卷全球的盛世,也出入过一些展会拍场。虽未放手一博,却也曾牛刀小试,且待我向各位细说这其中亲历的西洋景。  印象中中国艺术品热潮席卷到德国是在2004年前后,德国老牌拍卖行纳高公司2004年4月为春拍铺垫,在北京展出50多件主推拍品,成为第家在中国开预展的欧陆拍卖行,纳高名声主要来自2000年“德星号”整体拍卖前强大的营销攻势。在斯图加特
期刊
宫廷建筑常常利用不同形式的装修来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或配合礼仪活动的盛大庆典,需要宽敞雄伟、气势庞大;或适合日常起居,则应私密小巧、宜于休息。清代雍正、乾隆盛世,较多的连卷建筑(三、四个屋顶并列在一起的建筑)深受皇家喜爱,由此也加大了室内的进深,例如圆明园的慎德堂等。这一时期各式各样的落地花罩被大量用于宫廷建筑内的隔间,落地花罩充分地表现了皇家精彩华美的装饰,对于烘托室内气氛起着重要作用。  紫禁
期刊
对于生活,人们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人热烈地赞美:生活何其多姿多彩!也有人在埋怨:生活是多么无趣乏味!  其实,生活也许正应了佛家的那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它本来就无所谓有趣无趣,是人的心使之生出姿态和色彩来。  在心如止水的人面前,多少金粉繁华都如同砂石尘泥,不值提;而在敏感、执着、热爱生活的人眼中,生活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的婀娜多姿,像是要跳起舞来。  从刘穗艳的作品里,可以看出她正
期刊
这是一张摄于1907年的合影,距今刚好百年。照片上的人物是当时中华圣公会(也称安立甘会)在华各地区的主教。照片中前排右起第2位的“大胡子”就是华北地区主教史嘉乐(Charles Perry Scott,1847-1927),他是英国圣公会传教士,1874年来华,最初在山东传教。1880年被指派为圣公会华北教区的首任主教,1890年起兼任英国公使馆牧师,1913年退职后仍留北京,1927年2月在上海
期刊
过云楼是苏州望族顾氏的藏书画楼,以富藏宋元以来之书画名作、珍秘善本等闻名遐迩。过云楼自清代第一代楼主顾文彬(1811-1889年)以来,历经五代,长盛不衰。为保护这些书画藏品,顾氏后裔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所藏名贵书画也是历经风雨。1949年以后,顾氏后裔顾公雄夫人沈同樾和子女将过云楼所藏明清书画三百余件,分别于1951年和1959年两次捐献给国家。这些书画,大多为名家精品,现在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随着
期刊
今年四月的德国,天气好得甚至令人有些厌烦。德国境内最大型的国际画廊博览会照例在科隆举办,它第一次告别阴冷的十月,改在灿烂的四月进行。经历了四十年春秋的科隆国际画廊博览会作为世界顶级画廊的聚会,已经成为业界的风向标。它不同于威尼斯双年展和文献展所彰显的前卫性和学术性,在科隆一切都是在商言商。最抢手的艺术家,最规范操作的画廊和最大方的买家是这里永远的贵宾。连博览会主席都对本届展会作如下评论:“我们投入
期刊
吴灏言:“文革”后期,冯康侯画多为其,弋笔,以罗纹纸居多。  黄士陵居穗日久,从游者众,遂开粤派印风,历百余年而不替。其所写之博古花卉为土林所称,门下有数位代笔者,尤以鹤山人易廷宣最得真传,款字亦克肖,几不能辨,惟黄氏自画者较淡雅,提刀者较黑耳。  小儿许照煌嗜甜食。某次携其至广东美术馆看展览,适林塘个展在焉,小儿转完全部展厅,至林墉展厅时,大呼这个最好!予京问:哪张最好?曰:名字好!叫林糖!  
期刊
楠木做的文房器玩书卷气浓。杏庐先生从前赠我件楠木笔筒,通身素亮,匀整秀气,说是明末清初文人书斋的普通雅玩:“天天体贴她,她会更娟丽!”老先生悄悄对我说。匆匆四十年,岁月有情,盘玩有情,笔筒如今添了六分温润的气色。紫檀黄花梨都是贵妇,一见惊艳,再见嫌她过份高华,不耐深交。楠木是清甜的村姑,像周养庵在真如寺废墟破屋前遇见的女子,“女子方栉,闻声握发出,面黄而好”。香楠水楠都暗黄而带微紫,  带清香,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