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的保护十分严密。加之生活条件优越,学生极少独自面对困难,对家长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会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反应,在处理不当时,很容易出现一蹶不振的现象,甚至做出极端的行为,给学生未来的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体育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保障性科目,在体育锻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耐心,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因此本篇文章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抗挫力
如今,初中生由于心理问题出现极端行为的新闻层出不穷,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从而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实际行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能够增强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并给予学生直面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从而带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教育教学只重视知识讲授而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弊端,使学生明确心理教育的价值,从而完善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现阶段的初中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往往缺少毅力和耐心,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活动,从而使得体能健康得不到有效提升。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能够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力度,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能够摆正体育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引导学校重视起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也能让学生重视自身体育技能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体育教学强化学生抗挫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
挫折是学生学习道路上必经的道路,但受自身性格差异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的态度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使每一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情境中,得到能力的锻炼,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初中体育的耐力跑教学中,教师可以按学生体能的不同将学生合理分成小组,以小组接力跑的形式来进行锻炼。在训练过程中,体能稍差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压力,害怕会影响小组的成绩,但这种压力是抗挫折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历程。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爆发力,从而突破自身能力的局限。而体能强的学生会形成一种责任感,会为了整体利益而更加努力。通过创造团结合作的教学氛围,能够在学生的相互鼓励中得到抗挫折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认知弊端,认为体育这门学科不需要提前备课,使得课程内容设置较为杂乱无序,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在抗挫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进行备课,灵活设计教学的内容,将抗挫力培养的活动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篮球课程的“三步上篮”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先将基础的理论知识给学生进行讲授,之后将连续性的动作进行拆分,从而帮助学生简化基础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对这一动作要领的认知。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可尝试将动作连贯起来,并投入到实际训练中,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得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增强体育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体育学科是一门侧重于实践活动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因此,教学质量如何,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证明。因此,在培养学生抗挫能力时,教师要积极组织体育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抗挫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平台。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失败和成功的历练,逐渐培养学生抗击挫折的自信心,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初中体育足球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足球对抗赛。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能和优势的不同,合理安排位置。耐力好的学生安排在传球跑动的位置,而爆发力好的学生则安排在进攻位置。之后以积分对抗的形式进行竞赛,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通过体育实践,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升自身对挫折的合理看待意识,从而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从课前准备到组织活动,都要将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当成教育目标,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并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抗击挫折、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毅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東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浅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5):222.
[2]吴鸿瑜.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策略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11.
关键词:初中;体育;抗挫力
如今,初中生由于心理问题出现极端行为的新闻层出不穷,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从而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实际行动和训练,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能够增强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并给予学生直面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从而带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重要性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能够有效缓解现阶段教育教学只重视知识讲授而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弊端,使学生明确心理教育的价值,从而完善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现阶段的初中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往往缺少毅力和耐心,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活动,从而使得体能健康得不到有效提升。而通过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能够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力度,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力,能够摆正体育教学在体育教育中的地位,引导学校重视起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能够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也能让学生重视自身体育技能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体育教学强化学生抗挫力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良好氛围
挫折是学生学习道路上必经的道路,但受自身性格差异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所表现出的态度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使每一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积极融入到情境中,得到能力的锻炼,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初中体育的耐力跑教学中,教师可以按学生体能的不同将学生合理分成小组,以小组接力跑的形式来进行锻炼。在训练过程中,体能稍差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压力,害怕会影响小组的成绩,但这种压力是抗挫折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历程。教师可以引导小组成员对其进行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爆发力,从而突破自身能力的局限。而体能强的学生会形成一种责任感,会为了整体利益而更加努力。通过创造团结合作的教学氛围,能够在学生的相互鼓励中得到抗挫折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存在这样一个认知弊端,认为体育这门学科不需要提前备课,使得课程内容设置较为杂乱无序,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在抗挫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进行备课,灵活设计教学的内容,将抗挫力培养的活动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目的,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篮球课程的“三步上篮”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先将基础的理论知识给学生进行讲授,之后将连续性的动作进行拆分,从而帮助学生简化基础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对这一动作要领的认知。在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后,可尝试将动作连贯起来,并投入到实际训练中,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抗挫力,得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增强体育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初中体育学科是一门侧重于实践活动的学科,理论知识的讲授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因此,教学质量如何,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证明。因此,在培养学生抗挫能力时,教师要积极组织体育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抗挫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平台。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失败和成功的历练,逐渐培养学生抗击挫折的自信心,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初中体育足球训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足球对抗赛。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能和优势的不同,合理安排位置。耐力好的学生安排在传球跑动的位置,而爆发力好的学生则安排在进攻位置。之后以积分对抗的形式进行竞赛,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力。通过体育实践,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提升自身对挫折的合理看待意识,从而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击挫折的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对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从课前准备到组织活动,都要将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当成教育目标,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并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抗击挫折、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毅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東银.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力培养浅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8(35):222.
[2]吴鸿瑜.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策略探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