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学因为符号而简练精准,而数学符号也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进入高中数学向形式化迈进,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符号感提出了要求: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数学符号的解读分为三个阶段:符号识别、语言分析和意义建构。难点在于后面的两个阶段,语义分析阶段是在确认符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因为符号而简练精准,而数学符号也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进入高中数学向形式化迈进,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符号感提出了要求: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数学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数学符号的解读分为三个阶段:符号识别、语言分析和意义建构。难点在于后面的两个阶段,语义分析阶段是在确认符号后,运用语言知识建立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确定数学符号之间的意义关系。意义建构是对数学符号进行判断、选择、搭配以及整合,整体上把握数学符号的含义。笔者结合难点比较集中的《集合》和《函数》两个章节,举例阐述解读数学符号语言,轻松寻求解题之道的策略。
1、 透过形式看本义
字母不能只看表面形式,要精确理解字母的本真意义,相同字母在不同情境下代表不同意义,不同字母取义也可能相同,
其他文献
进入高中以后大多数学生在数学方面辛辛苦苦地在学习,但是效果不好,质量不高,时间花下去了,可是却得不到成效,原因何在?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找学生谈话中得知,关键学生把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遇到数学往往从心里上面就害怕她,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另一方面,高中的数学内容比起初中的内容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的难度都上升了一个台阶.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基础)或不能觉察到
侧面展开图除用以计算几何体的面积外,还有一个作用,教材上很少涉及,那就是立几中的最值问题,它一直是高中数学的难点内容,虽然学生对于几何体侧面积公式非常熟悉,但是对几何体表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往往会束手无策,如果我们对问题作适当的转化后,这样就可以找到它的突破口,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方法是把几何体的表面展开转化为平面问题(化折为直),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它其中蕴含着化归转化思想.现举例说明立体几何最值问
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实生活中,一个事件一个问题的顺利解决,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这个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就是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其事件和问题的内涵和实质多少.作为一名数学教育者,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作为一个数学学习者,学生就必须要熟悉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大家对今年的数学试卷褒贬不一,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试卷较之往年有创新之处,体现对考生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何面对新的形势与走向,我觉得所有考生和教师必须正视.下面我就今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数学抽象的结果.概念的学习也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概念的学习要把握数学概念的基本特征,切实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对数学概念学习来说,要把概念放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考查它的来龙去脉,从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看,强调 概念的前后联系,强调 在概念体系中学习概念,其根本目的在于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我国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并出现了“自己查阅”、“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等字眼.单是“阅读”一次,即出现达12次之多,“查阅”一次高达21次.如果再加上与之有关的词汇,则就更多了.
1.原题再现 (苏州市2011-2012年高三调研)如图,设点P是椭圆 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左,右顶点A,B). (1)若椭圆E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C,求以F为圆心且与直线AC相切的圆的半径; (2)设直线 分别交直线 与点M,N,求证: . 本题共由两个小问构成,第1问主要考查基础知识,主要涉及直线方程,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圆的标准方程等基础知识;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的转化与化归能力,主要涉
已知集合M={0,1,2},N={x|x=2a,a∈M},则集合M∩N
数学是高中的一门主要的学科,如何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应该掌握好数学课上的提问技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的提高。 一.数学课堂提问概述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不是每一刻都是集中在思考的,一些学生很容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至于影响听课的效率。而如果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是每
已知全集I={1,2,3,4,5,6},集合A={1,3,4,5},集合B{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