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虎:火箭心脏“制造师”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0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探索太空旅程中,人类脚步从未停止。空间站建设、探月工程、探火工程……中国太空探索,用一个又一个成就照耀星空,为世界探索宇宙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印记。
  每一个升空探测仪器背后,都离不开许许多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这一次,让我们将视线从茫茫太空拉回地球,拉到中国,拉到西安,拉到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六研究院7103厂,来看一看火箭升空背后的人。



  航天六院7103厂是我国唯一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厂。建厂56年来,工厂先后研制生产了长征系列、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所需的一系列火箭发动机,已成功将中外100余颗卫星送入太空。特别是近年来,圆满完成以“嫦娥二号”、“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等为代表的各项宇航发射任务。工厂突破以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代表的尖端航天动力技术,成功研制生产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火箭发动机,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技术的国家,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奠定坚实基础,使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和维护性居于世界一流水平。
  航天六院7103厂十分重视人才,精心打造科技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管理干部队伍,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航天技术能手等优秀人才,何小虎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
  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何小虎一直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相关零部组件的机械加工工作,被人们形象地誉为火箭心脏“制造师”,主要从事以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关产品的精密加工。他先后解决60多项液体火箭发动机精密零件加工难题,独创微小孔高效加工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首件标定参数法,有效提升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在空间站建设、探火工程、探月工程等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

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传承


  “上中学时,从电视上看到杨利伟老师乘坐飞船进入太空的新闻,非常激动,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参与到伟大的航天事业该多好。”生于1986年的何小虎回忆2003年秋天理想埋在心里的瞬间,两眼依然闪耀着灼灼光芒。
  2007年9月,何小虎考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入学校第一天,他就听说每年航天六院会来学校招收成绩优秀的学员。“我觉得理想有了具体目标,就把进入航天六院当成学习目标。”大学三年,除了理论学习,他几乎每一天都在实训基地度过,钻研技术,苦练动手技能。何小虎在全国级别比赛中频频获奖——2008年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2009年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2010年获第四届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二等奖……整整三年,近千个日夜实操练习,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2010年,航天六院向何小虎母校招聘应届毕业生,有一项重要考核是上机器实操,何小虎提前半个小时就完成面试的实操任务。他忐忑不安地等待招聘结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入选。面试结果公布之前,他问老师,自己有没有希望入选?老师看着他笑了笑说,你还用担心结果吗?何小虎的努力全校师生有目共睹,大家都很看好他。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这位谦逊又勤勉努力的小伙子,在朝向理想迈进时,不敢有一丝一毫松懈。尽管有三年苦练打底,他还是有点担心“临门一脚”。他太看重这份招聘的重量了,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他实现理想的途径。
  当最终面试结果公布,何小虎得知自己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职航天六院7103厂时,激动得心都要从嗓子眼跳出来了。他第一时间告诉妈妈,让家人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虽然是意料之中,但当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时,就好像辛勤耕种的老农捧着沉甸甸的收成。那一年,他24岁。



  何小虎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每天早晨上班,先启动机床,20分钟左右的热机时间也不愿意浪费,他会拿出专业书籍来读。等到机床正常运转后,他就把刚学到的指令运用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验证。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了机床特性和先进加工技巧。
  刚入职时,被誉为“航天钻头”的全國劳动模范曹化桥师傅给何小虎和新来的同事上课,何小虎深受影响。“曹师傅说,航天产品,质量至上。一个小失误就有可能导致大失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何小虎说,曹老师的话他会记一辈子,航天人肩头的责任重,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和懈怠。
  曹化桥老师傅最拿手的技术之一,是在直径一尺多的部件上,钻出2000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直径的小孔,最小的孔直径只有0.12毫米。“那时候因为仪器设备的原因,他操作这些小孔时,只能用手工,这需要特别专注,也需要高超的技术。”何小虎目睹曹化桥老师傅的敬业,“曹师傅为保护视力,从来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看电脑,几十年如一日。他身上展现的航天精神,让我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工匠”。
  最初,何小虎对工作感到有些枯燥,“经常要趴在机器上,一个动作要重复几百遍”。何小虎说,“可是在曹师傅等一些老一辈劳模身上,我懂得了,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技术工人,就是需要这样日积月累的磨砺”。在每天机床上重复劳动中,何小虎不仅锻炼技术,也磨练心性,他觉得自己比以前更专注,更有耐力了。


  在曹化桥身上,何小虎看到了航天人的奉献与敬业,也在每天的磨砺中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他深知,他的人生使命是与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如他刚一进学校就将进入航天六院当作努力目标一样,进入航天六院后,他也给自己规划了成长目标。

事业发展四步走,一步一个脚印


  “我想第一步,先用三年时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工作者。”何小虎说,“曹师傅说,航天人,要有干事的精神,想做一名合格的航天工作者,就踏踏实实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动作,并不断提升速度,要重复300遍的动作,他又快又稳地慢慢提升到250遍,200遍,不放过任何一个打磨技术的机会。“经过三年努力,我觉得我做到成为一名合格航天工作者的目标。”何小虎腼腆地笑着说。
  之后,何小虎又向着自己设定的第二个目标前进,他要再用三年时间,成为一名航天技能名师。出生在陕北延安一个农村家庭的何小虎,憨厚朴实,有着陕北人的踏实和本分。唯有新技能的研发和攻关,对他有着莫大吸引力,他喜欢全力以赴的纯粹感,心无旁骛,唯有全然投入。
  这份专注和投入让何小虎在众多技工中脱颖而出——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在厂劳动竞赛中获技能明星称号;2012年至2016年厂技能竞赛中分别获第一名3次,第二名2次,第三名2次;2016年荣获航天六院7103厂劳动模范;2016年获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赛区预选赛数控车职工组第一名,同时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获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总决赛数控车职工组第四名,同时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是2004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开赛以来,陕西历届选手取得的最好成绩。
  2017年,他参加《中国大能手》“数控组合”全国选拔赛,入围前六强,是陕西省历年来入围全国十强的第一人;2018年,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陕西省赛区最年轻的裁判;目前,他是首位连续8年获评7103厂“技能明星”的职工。短短几年,累积获得各种名誉和奖励五十余次。他顺利完成第二阶段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当一名航天技能名师。
  一向喜欢给自己设定目标的何小虎又一次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他要再用三到五年时间,成长为一名对航天事业有贡献的人。何小虎的工作对象是火箭发动机,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研发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关产品,更是关键。“发动机是整个火箭的重中之重,仪器要求极其精微,不能有丝毫差错。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这是航天人经常说的一句话。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根头发丝的误差可能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何小虎说。
  在某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有项关键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公差仅为0.008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10。即使是高级技师加工,合格率也只能保证20%,这严重影响产品交付周期。要强的何小虎觉得这里还有提升空间。他主动请缨攻克这一难题,经过半个多月试加工、摸索、查阅资料,提出“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加工概念,准确掌握机床最极限的加工时间段进行精密加工。这个思路完全颠覆传统加工方法,第一批次试加工合格率直接提升到100%。



  这项技术改进每年为7103厂节约近百万元成本。“给任务就是信任,有活干就是锻炼,多承担一项任务,多完成一件工作,就多一份宝贵的经历,多一份难得的收获。”这是何小虎经常说的一句话,一次次出色完成任务,一点点不断精进技艺,他攻克越来越多技术难题,先后独创微小孔高效加工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首件标定参数法,有效提升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可靠性,在长征五号、天问一号、北斗组网、探月工程等任务中作出突出贡献。何小虎的第三个目标——为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也完成了。
  不甘心在原地踏步的何小虎又给自己设定第四个目标,以后要做像曹化桥老师傅那样的人,成为大国工匠,带领更多年轻人为航天事业做贡献。“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我正在这条路上努力。”
  何小虎说,“航天人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师傅带徒弟,都是倾囊相授。老一辈师傅是这样教我们,我现在带徒弟,也希望像老师傅当年带我一样,全心全意把他们带出来”。
  作为全国技术能手,何小虎积极组织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赛前训练工作,带领大家苦练本领,从技能培训到经验传授,毫无保留。他先后培养20多名徒弟,多次在技能竞赛中斩获名次。由于自身的过硬技术,以及带徒的无私奉献,2018年,他被聘为“航天六院技能名师”,2017年、2019年连续两届荣获“陕西省带徒名师”称号。2020年何小虎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他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将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将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喜欢攻克钻研的他有一项技术专利被授权国际专利,三项被受理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被授权国家专利,还有一项创新成果《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喷管加工技术研究》获某省科技创新成果银奖……工匠精神中融合着科研精神,何小虎的干劲越来越足了。
  “我带徒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给刚入厂的新人讲授识图、测量、加工等基础技能,另一种是向高级技工教授如何创新技术、撰写论文、申请专利等实践经验。”如今,何小虎也是很多技工心目中的优秀师傅了。

勤勉踏实养静气


  “我喜欢航天人的工作氛围,”何小虎说,“航天人都很单纯,我们只要去想如何攻克科研难关就好,其他的事情都不用想,和同事们在一起很开心”。何小虎很留恋航天人身上的纯粹。“我们航天人之间很亲,人与人之间很温暖。”
  何小虎一直不曾忘記师傅董效文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我的师傅,不但会在技术上教我们,还会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我记得,刚来上班时,要买一张床,那时候手头没什么钱,想买一个质量好花钱又不多的。师傅就开车带着我去挑床,走了一家又一家,挑了大半天,他一直陪着我,让我别着急。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温暖,让我一下子对这里产生归属感。”直到现在,他和董效文师傅一直保持着亲密的亦师亦友关系,每每他遇到困惑时,都会第一时间去找师傅唠唠嗑。他深切感受到,有一个关心自己生活的师傅是多么贴心的事情,所以,他现在尽力去做一个对徒弟关心的师傅。航天人的优良传统,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承。
  或许正是这样专注纯粹的工作环境,让何小虎身上有了一股“静”气。这份静,让他能远离当下的喧嚣,沉静在火箭发动机那最精微的仪器中,以更为精微的要求,不断提升技艺。
  进入航天六院十一年来,他鲜有休息时间,上班把该做的工作做好,下班也扑在机床上,认真查阅资料。对于家人,他常常觉得陪伴时间太少,妻子和儿子都理解他。“有时也会愧疚,儿子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妈妈带着。”
  何小虎说,“今年春天,儿子所在小学请我去给孩子们做一次航天知识讲座分享,儿子可高兴坏了。”讲座那天,儿子何天宇认真听讲,踊跃提问,父子二人以这样的方式相聚在课堂里。“或许,正如一位老师说的,高质量陪伴和精神指引对孩子成长更重要吧。他现在对太空知识很感兴趣,每次我回到家,都会问我各种太空方面问题,他很喜欢《流浪地球》。我希望他以后也能成为一名优秀航天人。”
  何小虎说这些的时候,神情肃然又神往,即便已经在航天领域工作很久,他对航天事业依然葆有最原始的初心与热爱。一如他所说,“宇宙太空中有还有很多神秘领域有待我们去探索,可以为之深情投入一生”。
其他文献
初春的北京,微风和煦,暖意盎然。走进位于北京海淀区增光路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大而醒目的“和谐”雕塑,绿意盎然的校园内,一左一右矗立的两棵古松向人们诉说着这所院校的悠久历史。办公楼是一座苏式建筑,沉稳厚重,一砖一墙都颇有岁月感。  记者在会议室采访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  他既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一位在教育界深耕多年的学者,更是把中国劳动教育研究带到新高度的学科领军人。谈
期刊
这个五一,对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江岸区分公司上海路揽投站投递员徐龙来说,着实有些梦幻,在人民大会堂,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仅仅三天之后,他又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作为一名平凡的投递员,徐龙13年来4000多个工作的日日夜夜,驾驶邮车累计行驶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近10圈,累计投递各类报刊邮件40余万件,零差错,零投诉。当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身处武
期刊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他坦言,“这份荣誉从脱贫攻坚中来,不是个人荣誉,其背后凝聚的是千千万万扶贫人的心血。站在台前,展示的也不是个人,而是脱贫攻坚为村子和村民带来的翻天巨变”。  三个月前,李凯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习近平总书记颁奖。那一天,穿着彝族传统服饰,戴着英雄带,接过奖牌时
期刊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解决贫困问题高度重视,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作出了不懈的减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极为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
期刊
2021年2月2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灯光灿若繁星,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正在举行。  雄壮的《向祖国英雄致敬》乐曲声中,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奖章、证书、奖牌。  这是35岁的杨晖第一次走进这神圣的红色殿堂。此刻,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获得者之一,他感到,这是至高的礼遇、崇高的荣耀。“特别触动,中华民族和绝对贫困永远地说再见了。我能和脱贫攻坚
期刊
“陈老板,我家有一些核桃,请帮我代卖一下。”“小陈,这几十斤自然酿造的土蜂蜜,还得请你帮我卖卖。”“我也想在家里开一个网店,你教教我吧?”……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野三关镇一间临街的店面,人气十足。店面上面挂着“陈兹方铺子”的小招牌,店主就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兹方。  说话时,陈兹方的嘴角始终带着微笑,一脸阳光。然而,细一打量他,会发现他高高的个子有两只空荡荡的袖筒。原来,他没有
期刊
在福建漳州,有一句话广为流传:“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  “漳州110”,是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是全国公安机关最早实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基层单位。  31年前,“漳州110”因民而立。创立之初,仅有七个人、三支枪、一辆破旧三轮摩托车,就是这样一支公安队伍,在全国首创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开创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
期刊
2012年,他中考落榜,跟着亲戚外出打工谋生。端盘子、发传单、在工地搬砖……  2019年,他身披国旗,站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领奖台上,接受无数的掌声和祝贺。  低谷中向上,绝境里逆袭,像小说一样精彩的情节,真实地发生在一个年轻人身上。  他的名字叫梁攀,现在是重庆铁路运输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因为他的励志经历和出色事迹,今年五月,他获得团中央、全国青联颁发的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梁攀
期刊
他,是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基地声纳业务长,常年战斗在制衡强敌、深海远洋最前线。  他,先后获得海军研练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等多项表彰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专业人才1类岗位津贴,是基层一线技术“大拿”。  他,带领水声专业团队集智研训,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国防发明专利11项,多次囊括海军、战区海军声纳专业比武团队第一名。  他,就是张友奎,以刻苦钻研、无声奉献,探寻着深海蛟
期刊
置身校园,似有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奔涌着、不断撞击心灵,使人感动、兴奋、激越、升腾。文化路上汇集毕业生的励志语录、名校林中如临其境感受大学的“呼唤”、廊道文化别具一格的激励引领、巨型展牌上发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号召,时时处处给人激励和感染。  显然,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以励志为主题。走着走着,走到“精气神”这三字影壁前,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三个字,就是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的精神长相与文化特性,彰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