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yl1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方工科院校具有工程应用性特征。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及特色,构建工程实践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建设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用书,是培养具有工程特色的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程特色;教学体系;实践环节
  作者简介:张恒(1958-),女,江苏南京人,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许兆棠(1957-),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教授。(江苏 淮安 223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JSJG0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60-01
  地方工科院校通常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所关注的重点是尽可能地提高受教育者适应产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1]经过系统训练,成为“有创意、会创新、能创业”的应用型工程师,因此,工程素质养成及工程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工程素质是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工程教育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形成起着主要作用,特别是对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决定性的影响。[2]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能规范、有效、全面的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直接为生产实际应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方面由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带来了全国设置相关专业的院校和招生规模成倍增加,部分专业人才出现了相对过剩局面;[3]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专业涉及多学科交叉,加上产品研发周期长,需经过小试、中试和产业化生产等多个步骤,对资源和设备的依赖性强等特点,使得对相关专业学生除要求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对实验技能、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的高要求与毕业生总体工程经验不足之间有明显距离,这就导致毕业生供需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学校的区域性、应用性等特征,这种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时常出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与此同时,企业却抱怨实践能力强能胜任工作的人少。要解决上述矛盾,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工程能力培养和训练,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支撑。
  一、明确办学定位,构建教学体系
  从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出发,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加大工程实践教学比例,科学整合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构建并完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一条主线、两大平台、三个层次、四种方式”,即:以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主线,以校内实验与企业生产两大平台为支撑,建立基础、应用、创新三个工程实践教学层次,形成实验实习、设计与论文、技能与竞赛、工程实践四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一、二年级侧重于基础训练,以形成专业的基本技能,三、四年级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课外实验、专业技能考级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采取导师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培养,使其尽早进入导师科研、技改等课题,接受系统的科研或工程训练。通过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必修与选修结合,产、学、研、用结合以及学力提高与个性发展结合的模式,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该体系面向工程一线,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注重现代高新技术的融合渗透,实现了传统技术的改造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特色明显的本科专业。
  二、密切校企联合,协同产、学、研、用
  注意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优势资源,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力提供了保障。工科实践教学实施平台通常是实验室、教室或绘图室,以及具有工程元素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生产车间等。随着科技进步及计算机普及,CAD绘图是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加上文献资料的数据库使用,其实施场地离不开电脑机房。
  按照工程化程度高低可以将实施平台划分为工程模拟、工程技术中心及企业内工程生产或工程应用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侧重点有差异,要求亦有区别。校园内的工程训练以工程模拟为主,如工厂及车间设计、设备改进,亦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研发新工艺和新产品;企业或工程技术中心的相关训练则包括工艺改进与实施、新产品研发中试及产业化生产、产品质量评价及监控等。这些多层次化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培养工程化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推进学科、专业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进入这些企事业单位顶岗学习,深入第一线学习实践本领,积累社会经验,学会并掌握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设备改造、质量评价、规模实施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
  三、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工程训练
  工程训练的内容离不开工程知识、工程技能、工程思维、工程创新等。工程制图、加工技术和工艺等知识属于工程知识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范畴,工程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工程实践与训练,工程思维是长期工程经历和经验的积累,而工程创新则是工程能力的精髓和更高境界。受理论及实践学习的限制,在校学习期间工程训练的目标通常是经过工程知识、工程意识、工程技能的系统训练,具备一定的工程能力。
  教学过程中,将校内各类实践与企业规模生产有机结合。按照现场工程师的训练计划,制定并完善企业工程实践培养方案。以工学交替为手段,以回归工程实践为重点,在生产一线培养动手能力强、会设计、懂运行、善管理的应用型工程师。通过企业实习,巩固和拓宽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专业领域,增强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了解并掌握生物制品的生产、运行、管理与营销,学会工程项目的设计、安装、施工与维护,达到了应用型工程师所具备的技术和能力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中,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综合性最强并且最能体现能力训练。教师在选题上注意和工厂、企业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指导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共同指导下,参与企业技改,完成毕业设计选题与实施的全过程。鼓励并引导学生参加技能训练考核、创新创业大赛、产品设计生产等不同类型的实践环节,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多名学生先后获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国家及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奖、各类技能考核证书等,部分成果获得专利授权,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也以实践动手能力强而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四、覆盖实践环节,匹配教材建设
  工科专业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按照人才培养要求,除了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等方面凸显工程特色以外,与之匹配的工程类系列教材是不可缺少的。现有的课程实验教材基本沿用传统的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工程特色不明显,尚缺乏能覆盖专业所有实践环节、规范性、知识点全面、凸显应用型的实践教学系列教材。尽管各课程的实验教学书目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但凸显应用型、工程特色及旨在提升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的不多。而关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周、毕业实习等这些实践环节的教材则很难寻觅。建设与工程实践环节匹配的系列教材,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
  覆盖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系列教材包含三方面: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匹配的实验指导,如计算机上机练习等;与专业理论课程匹配的实验指导,如工艺试验等;与各类实习或工程实践匹配的实习指导,包括金工实习、电工实习、工程认知、工程应用、毕业实习等。除了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外,系列教材可以设计探究实验、工程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以生物传感器教学为例,通过传感器的选择、使用、分析、讨论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分析、综合设计能力,了解并掌握工业生产过程及其被检测物的收集、分析和检测过程,拓宽知识面。
  参考文献:
  [1]张跃进,罗晖.构建适应大工程教育观的实践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359-361.
  [2]于红旗.培养工科学生工程素质的应用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8):152-154.
  [3]段德君,梁运祥,陈守文,等.生物工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11-114.
  (责任编辑:孙晴)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从学习理念、共同愿景、学习载体、制度建设和团队学习五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五位一体模式。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作者简介:李宁(1982-),女,黑龙江大庆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应用性学科专业受到了极大追捧,使得基础性的物理学专业面临了新形式和新问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改革和优化,以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学专业构建应用性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对于物理学专业及其课程改革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物理学专业;专业课程改革;应用性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付喜(1980-),男,湖南岳阳人,湖
期刊
摘要:为了提高“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总结出该课程教学的实践需求有三个方面,即就业、考研、职业资格考试需求,然后构建了实践需求导向教学方法总体框架,指出实践需求导向下的“教”和“学”是一个内部反馈调整系统。在实践需求的导向之下调整教学方法,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思路,体现了时代发展对工程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方法;实践需求;实践
期刊
摘要:勤工助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地方院校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经济困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引导学生不断合理地调整知识结构,而且可以成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地方院校;勤工助学;困境;出路  作者简介:向红(1986-),女,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电
期刊
摘要:针对研究生课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经验和自身教学实践,提出改进教学计划、凝练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活用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自身活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刘锁兰(1980-),女,江苏泰州人,常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常州 213164
期刊
摘要:首先阐述了美国以社区发展为中心的社会服务理念、社区学院与社区共成长的特点,其次重点介绍美国加州圣玛特奥社区学院为社区培养对口紧缺人才的做法和特点,从中得到三点经验:一是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与区域重大产业对接,开设区域紧缺人才急需专业与课程,三是要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融合,必须建立高职与区域互动机制。  关键词:社区学院;服务社区;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韦弘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呈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部队对于新型复杂装备相关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军校研究生培养模式重学术轻应用,与部队装备实际脱离,实践操作方面薄弱,难以满足部队装备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急需。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面向基层、紧贴装备实际、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方式、完善教学模式和跟踪装备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和
期刊
摘要: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机电设计人才,对湖南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验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专业培养方案修改、实验条件改进与实验教学内容优化三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罗亚辉(1981-),女,湖南华容人,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讲师;康江(1969-),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湖南 长沙
期刊
摘要:探讨了高职教育“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条件,并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技术应用课程——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为例,阐述了“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与成效。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证融通;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勾荣(1977-),女,陕西西安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姜春艳(1974-),女,辽宁大石桥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19
期刊
摘要:仿真实验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具有使用便捷、操作简单、交互性好、成本低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优点。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仿真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结合,进一步改进仿真实验软件,设立仿真实验网络开放式实验室,大力提倡学生利用仿真实验开展自主学习,以促进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环境工程;仿真实验;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陶敏(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