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绿洲古国——(六)古韵寻踪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ha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外发现——“飞天”保存完好
  
  在克孜尔众多的石窟中,有一个石窟被装上了防盗门,受到格外严密的保护。
  对这个洞窟进行如此严密的保护,是缘于多年前的一次发现。
  1973年的一天,新疆库车县文物管理所的管理员买买提尼亚孜像往常一样,在克孜尔石窟作例行巡查时,发现了一个小洞……(图1)。
  
  


  (1)克孜尔石窟的管理员米依提介绍当年发现新洞窟的经过
  
  对克孜尔石窟的研究,最早是一批外国探险家进行的,中国人直到1928年才开始。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当时的克孜尔石窟大都已残破不堪。我国的研究工作者都希望45年后这个新发现的洞窟会有出乎意料的发现。
  研究人员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争相进入新发现的这个洞窟一探究竟。
  他们打着手电爬进去,第一眼看到的是佛的头像,感到非常震撼!
  洞窟后室主壁前安卧着释迦牟尼涅像,卧佛的头部和脚部缺损,其他部分都保存完好。
  当人们的眼睛适应了洞中的光线后,在洞室顶上有了更为惊人的发现。
  专家王建林回忆:手电光往上一照,又是一个震撼,看到的是巨大的三身飞天的壁画,保存非常完整,造型非常优美,线条也非常流畅(图2)。
  
  


  


  


  (2)壁画中的三身大飞天
  
  这幅壁画气势宏大,几乎占据了后室的整个顶部,它色彩艳丽,历经千年风雨而不改变。
  新发现的石窟被编为新一窟,成为重点保护的对象。
  
  天宫乐伎——原是“歌神”“舞星”
  
  “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每当佛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在敦煌佛教石窟壁画中,几乎都绘有飞天 。
  那么,在佛教壁画艺术里,飞天为何倍受青睐呢?
  专家霍旭初介绍:飞天本来是印度神话中的一对鬼神夫妻,女的名叫乾闼婆,男的名叫紧那罗。乾闼婆也叫“寻香”,她有一个特点,即哪里有好闻、好吃、好喝的她就来了。但佛教把她改造、变成了给卧佛演奏音乐的飞神。紧那罗本来是唱歌的歌神,后来也逐渐被改造成为在天宫中弹曲跳舞、散花的飞天。
  飞天表达佛教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在克孜尔第171窟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形象美丽无比,让人充满想象(图3)。
  
  


  (3)这幅经典的飞天壁画1906年被德国人盗走,现收藏于柏林印度民俗博物馆
  
  克孜尔石窟的龟兹飞天与敦煌飞天有很大不同,由于众多飞天皆由乾达婆和紧那罗这对夫妻演化而来,因而龟兹飞天有男女之别,而敦煌飞天没有性别之分。其次,龟兹飞天身体饱满健硕,他们的飞翔不是靠身体的轻盈,更多的是靠动作和造型来表现,可见画师的功力不凡。而最大的不同在于龟兹的飞天往往出现在佛祖涅的场景里。在克孜尔第48 窟后室的佛涅图里,众多的飞天纷至沓来,抛洒鲜花、宝珠,弹奏乐器,他们的出现令涅过程庄严而美好。
  在克孜尔第38窟的壁画中,可以看到14组精美的飞天,每组飞天由一男一女组成,肤色一白一棕,女性飞天上身袒露,头戴花蔓,妩媚艳丽;男性飞天头披方巾,戴着珠冠,在天宫中舞缨络,弹乐器,洒花雨,各显其能。这种繁复的飞天形象被称为天宫乐伎(图4)。
  
  


  (4)优美的飞天和天宫乐伎是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艺术瑰宝,应该也是古代龟兹现实生活的写照
  
  管弦伎乐——特善西域诸国
  
  霍旭初介绍:《大唐西域记》记载:“龟兹管弦伎乐特善诸国”。也就是说,玄奘到西天取经到过的包括印度在内的100多个国家,音乐舞蹈、管弦伎乐当数龟兹最好。
  龟兹音乐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历代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唐玄宗曾经一连听了5天的龟兹音乐演奏(图5)。
  
  


  (5)电影《唐明皇》资料画面
  
  令人遗憾的是,唐玄宗所听到的音乐到底如何美妙,历史上只有文字的形容,却没有具体音乐的效果。
  多年来,很多学者一直希望将龟兹音乐复原出来。
  复原龟兹音乐首先必须明确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从在克孜尔第38窟壁画上的龟兹乐队,可以分辨出当时所使用的乐器为弓形箜篌。箜篌有点像西方的竖琴,它来自古印度的弹拨乐器。还有同样来自古印度的横笛和答腊鼓,以及五弦琵琶、铜钹、阮咸、排箫等。此外,还有至今仍沿用的曲颈琵琶。
  第161窟的壁画中有一个细小的管状乐器,它是龟兹人创造的,名为筚篥。
  荜篥是一种管乐器,传入中原后,被称为笳管或管子。
  管子随着丝绸之路从龟兹来到长安,中原人喜欢它那独特的音响效果,许多人成为吹奏荜篥的高手(图6)。
  
  


  


  (6)图组:上为壁画中的天宫乐伎在演奏荜篥,下为2005年西安音乐学院的演员用荜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管弦协奏曲《丝绸之路幻想曲》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出逃四川,因思念死去的杨贵妃,途中挥泪写下了一首用荜篥吹奏的曲子《雨霖铃》。到了宋代,词人柳永重新为它填写词曲,以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而成为千古绝唱。
  有了乐器,没有曲谱,龟兹音乐依然无法复原。研究者们想到唐代音乐受龟兹音乐影响很大,如果有唐代的曲谱,演奏出来的音乐不就有了龟兹音乐的影子了吗?
  20世纪初期,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份乐谱,乐谱后来被法国人伯希和所得。这份乐谱抄写在《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卷子的背面,因为经卷的抄写年代为五代后唐时期长兴四年,即公元993年,所以可以认定乐谱也是公元993年前后抄写的(图7)。
  
  


  (7)抄写在《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卷子背面的乐谱,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抄本部
  
  1937年初夏,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日本学者林谦三见到了来自法国的11张敦煌乐谱照片,他判断这是琵琶古谱,而且是四弦琵琶谱。
  历经千年沧桑,四弦琵琶成为现代音乐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8)。
  
  


  (8) 四弦琵琶又叫曲颈琵琶,因其经龟兹传入中原,又称龟兹琵琶
  
  既然当时的乐器存在,又有曲谱发现,由演奏家照谱弹奏,岂不是可以欣赏到龟兹音乐了吗?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
  新疆艺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周吉认为,现在对敦煌曲谱的解读还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对四弦琵琶到底是怎么定弦的看法不一致。
  敦煌的这份琵琶谱中,只标出了演奏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并没有告诉人们演奏这些古曲时该怎样定弦。如果定弦不能确定,应当发什么音也就很难确定。
  周吉介绍:关于它的节拍和节奏,我国以前的曲谱在这方面记载得并不很详细,到底哪个谱号代表什么意思,专家们看法也不一样。
  因此,有一些人认为,龟兹音乐无法复原,它已经无可挽回地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周吉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古代龟兹虽然经过了回鹘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但文化的传承有优选的法则,既然龟兹的音乐歌舞水平很高,后来的文化会首选它来继承。另外,绿洲的自然环境没有变,绿洲居民的生产劳动方式没有变,与之相适应的音乐生活,也应该有变异地传承下来了。
  在民间采风中,周吉从南疆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发现了龟兹音乐的端倪。
  十二木卡姆是有着12个大型套曲的音乐作品,每套木卡姆又由3个部分组成,它们是“琼拉克曼、达斯坦和麦西热甫”。琼拉克曼是抒情部分,起着序曲的作用;第二部分达斯坦是讲一些英雄和爱情故事的叙事段落;麦西热甫作为结束曲,是一个欢快热烈的段落,而且要加入舞蹈。
  这种曲式结构和琼拉克曼的名字,引起了周吉的注意。木卡姆是阿拉伯语的词汇,但琼拉克曼翻成汉语却是大曲的意思,唐代中原就有称为大曲的音乐(图9)。
  
  


  (9)库车齐满乡民间艺人演唱木卡姆
  
  周吉介绍:木卡姆的琼拉克曼部分就是大曲部分的结构,它是一种散板起,然后慢板、快板、急板,最后散板结束。这种节奏的变化,和白居易诗中对《霓裳羽衣曲》所描写的一模一样。
  在唐代,多段的大型歌舞曲称为大曲。在唐代大曲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虽已失传,但白居易在其诗作《霓裳羽衣歌和微之》中,清楚地描写了它的结构特点:“散序六奏未动衣”,说的是乐曲一开始奏的是散板,6遍。此时舞者不动。第二部分“中序”有了节拍,以歌唱为主。“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说的是《霓裳羽衣曲》第三部分节奏快捷,曲调繁复,共演奏了12遍。这部分乐曲称为破,以舞蹈为主,或歌或不歌。
  敦煌第220窟“东方药师净土变”绘于初唐的“在歌舞伴奏乐队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演奏的场面(图10)。
  
  


  (10)东方药师净土变图
  
  因为有图为证,有的研究者认为两种乐曲的音乐效果不会相同,在今天的木卡姆乐队中,不见了琵琶、箜篌等龟兹乐器,使用的是维吾尔族的沙塔尔、弹拨尔、独他、拉瓦甫、艾捷克、扬琴、手鼓、沙把依和卡龙等,这些乐器无论是从名称、形制和来源似乎和龟兹古代乐器都没有关系。
  那么,失传千年的龟兹遗韵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呢?
  20世纪80年代,与在民间溯源的周吉不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黄翔鹏从古谱的翻译中寻找线索。
  有一次,周吉在黄翔鹏处听到了唐代大曲舞春风的片断《瑞鹧鸪》,觉得十分耳熟。
  周吉介绍:我当时就敏锐地感到,它以“索、西、多、来、发” 的骨干音构成了现在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一般汉族音乐中的“索、西、多、来、发”比较少一些。
  《瑞鹧鸪》是一首宋传唐曲,黄翔鹏先生译自《碎金词谱》。
  《碎金词谱》一书收录元明以来口口相传的曲子,它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唐宋词乐的音乐特点,这说明留在新疆的木卡姆和传到中原的《瑞鹧鸪》是同源的。看来,到木卡姆中去寻找龟兹遗韵的道路可能是行得通的。
  石窟深处,墙上的壁画依然丹青灿烂,画中的世界却寂静无声。
  在人们不懈的探索中,或许有一天,千年前的天籁之音会重新响起。
  
  优美舞蹈——新疆舞中有踪可寻
  
  龟兹的舞蹈和音乐一样享有盛名,《新唐书·西域传》记载,龟兹俗尚歌乐,当时闻名的龟兹舞蹈有近10种之多。
  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在库车苏巴什遗址盗取了一批龟兹文物带回日本,其中一个佛舍利盒上面竟然绘有精美的乐舞图案。
  图中的舞蹈者身上穿着像铠甲一样的衣服,在他们身后有一个乐队正在伴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所有舞蹈者的脸上都戴着面具,面具各式各样,动作夸张生动,这种舞蹈形式叫作“苏幕遮”(图11)。
  
  


  (11)绘有乐舞图的佛舍利盒
  
  苏幕遮原本是古代西域一种毡帽的名称,它在古代龟兹被指代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舞蹈。舞蹈者戴上各式各样的假面具,舞蹈时人们还相互泼水取乐。这种舞蹈不但风行于龟兹,传入中原后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并一度流行于盛唐时期的上流社会。
  克孜尔第77窟绘有多幅舞蹈的飞天,他们身披缨络,手舞彩带,动作多变,造型生动优美,由此可以相信,在当时的龟兹,画上的神如人一样能歌善舞,画外的人如神一样自由快乐。
  历史与现实,有时相隔遥远,有时又近在咫尺:还是十二木卡姆,在音乐歌舞之中,将古代龟兹和今天的库车重叠在一起,若离若即。
  今天的维吾尔族人结婚聚会、庆祝丰收,都要跳十二木卡姆的麦西热甫部分。他们的一些舞蹈动作依然可以从石窟壁画中找到源头。
  舞者双手高举,靠拇指、中指和食指不断捻动发出响声,称为弹指,这是麦西热甫的典型动作(图12)。
  
  


  (12)流行于今天新疆的麦西热甫
  
  舞者的肩膀不动,头和颈取左右摆动的状态,称为撼头,是麦西热甫的特有动作。
  舞者在踩踏节拍的过程总有一只脚迅速翘起,这叫跷足。
  旁边站立者,随着音乐的节奏击掌,这也是舞蹈动作的一种。研究者们称为“”,就是鼓掌的意思。
  古代不知名的画师将过去的生活瞬间凝固在壁画上,今天的绿洲和戈壁保存下来如此鲜活的音乐和舞蹈。虽然今天还无法听到真正的龟兹音乐,但我们相信,它会同木卡姆一样激越欢快,充满希望与活力。
其他文献
全球正在变暖,世界将变得越来越不利于人类居住的种种猜测层出不穷。那么,未来地球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如何能科学、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呢?古人说得好:温故而知新。    全球变暖将导致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发生变化,许多科学家已经介入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了解以前地球的景象是个什么样子、又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过程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其实,探求地球遥远历史的路子并不
期刊
一首《青少年运动员之歌》曾经风靡一时,这首歌是一部体育电影的主题曲,这部40多年前的电影就是《女跳水队员》。影片让我们领略了一群韧性十足的小女孩与水、与跳水运动结下的不解之缘。  《女跳水队员》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女孩儿陈晓红,她是一名业余体校的体操运动员,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迷恋上了10米高台跳水,后来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跳水运动员。陈晓红的扮演者是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张克境,影片放映后,张克境成了
期刊
中西医互补,共建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中医有长处,也有短处,尽管在理论与西医上有不可通约性,就是不能交流,但是它们是可以互补的。    主讲:王新陆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主要从事中医疑难病症的研究。先后出版《脑血辨证》、《徐国仟学术经验专家辑要》等著作。    第一,中医和西医研究的都是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客体。而且惟
期刊
1998年,世界军事医学最高奖狄贝克奖,第一次授予了一位中国人。在颁奖词中,狄贝克先生说:“我们承认为人类和平和战伤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每一个国度里的军人。”受奖者是我国著名的创伤医学专家王正国院士(图1)。      (1) 野战外科专家——王正国    20世纪60年代,全球进入冷战时期,在核威胁的笼罩下,防原子弹的医学研究逐渐兴起。那时我国一方面要掌握核技术,拥有核力量。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核战争
期刊
语言,是人类描述事物、传播文化、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  但是语言究竟是如何被人类感知的,却很少有人研究过。这个司空见惯却又十分深奥的问题引起了一位专家的兴趣(图1)。      ⑴陈林教授揭示大脑感知汉语的奥秘    陈林是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教授。曾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学校从事过研究工作,2002年回国建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听觉研究实验室。多年来主要从事耳聋和耳鸣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面的研究
期刊
一对亲密相处六年的特殊战友;  一次意外原因导致的短暂分离;  一段人与动物之间的难忘经历;  一个令人深深感动的温馨故事。    早晨,天刚刚放亮。  与往常一样,某警犬基地的警犬散放时间到了。安静了一夜的警犬,因为训导员们的到来而变得兴奋无比。警犬沙沙也跟往常一样等待着训导员的到来。随着脚步声的接近,沙沙似乎觉察出今天有些异常,可前来开门的小王却并没注意到沙沙的反应。  门打开了,小王带着沙沙
期刊
烈日炎炎当头照的夏天,尤其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对“曝晒”二字有着深刻的体会。  但是,生活在“四大火炉”之一 ——长沙的董先生,对夏日的骄阳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独到感受,那就是——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的记者在长沙进行采访拍摄时,结识了当地一位叫董军的朋友。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交往中董军先生告诉我们:他家的空调是靠太阳能来制冷的,因此太阳能带给他凉爽的感觉……这怎么可能?大家都知道:空调是
期刊
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但却被人为地渲染了不少诡异色彩只要你向里大声喊叫或者扔上一块石头天空就会立即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且相传只见有人进去却从未见进去的人能再回来  那么这个诡异地方在哪儿它的身上究竟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里面又蕴藏着多少奇珍异品?    在广西百色乐业县城关以西大约20多公里的山岭中,有一个极为奇特的地方,当地人把它称作“大石围”,意思是用大石头围成的一个深不见底、无路可通的山谷
期刊
科学家预测:如今分崩离析的地球陆地,在2亿年后,又会像距今2亿年前一样,重新漂聚到一起,形成一块新的“泛大陆”。  这个剧烈的变化虽然使生命已适应的生存环境几乎完全被颠覆,但地球生命依然生生不息。  它们会是谁?都长得什么样子?都有哪些生存高招呢?    在地球生命演进史上,像距今1亿年前那样导致大量的生物在短时间内消失灭亡的“大灭绝”事件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每当“大灭绝”发生时,大部分生物群体都遭
期刊
鸭绿江,一条流淌在中朝边境的普通界河,却有着非同凡响的名气。  100多年前,鸭绿江历经两次使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20世纪50年代初,鸭绿江又见证了一次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如今究竟有多少人还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又有多少人仍在怀念着永远留在朝鲜国土上的18万多名志愿军将士?今天,让我们跟随烈士的战友一起,去触摸那段真实的历史,感受鸭绿江的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