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

来源 :企业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饰图案与平面构成两门课程长期以来各自独立,在教学上缺乏联系,本文仅从二者的异同点入手,探求装饰图案与平面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半抽象图案将其联系起来,拓展这两门课程的教学空间,使学生兼收并蓄,丰富创作语汇和表现方法。
  【关键词】装饰图案;平面构成;半抽象图案
  装饰图案与平面构成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基础课程,由于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目的不同,历来存在相异的学术观点,要么相互取代,要么相互排斥,更有甚者将图案与构成分别贴上传统装饰与现代艺术的标签。事实上,图案与构成从构形方法上来讲体现的是具象与抽象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反映着两种不同的造型观念。前者从具象的感性出发,强调夸张、变形;后者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注重秩序和组织。不同的思考的逻辑起点必然带来不同的结果。但若深入分析便可发现它们之间虽然各自呈独立的特征,却明显存在殊途同归的趋向:即平面构成与装饰图案均按形式美法则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图形: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动感与静感、比例与尺度等形式美的法则与评判标准是一致的,这便为我们找到了两者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交汇点,从而寻找平面构成与装饰图案相融合的更自由、更有活力的视觉表现形式和空间。装饰图案强调的是应物象形,构形来源于自然物象的原生形态,从对自然的写生中得来的形象进行变化,变化出自然界没有的事物。其构成也是由自然物象解构而成。
  构成教学则远离物象的形似,强调的是物质的解构性,将视觉艺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以人的知性与理性和定量的方法为出发点,达到直接诉诸人的感觉世界的纯粹形态的实现。即一切物象均由纯粹的点、线、面、肌理等基本元素构成。这些抽象的元素也可以理解为造型的基本要素,并以其反映现时生活中存在的复杂的构成原理,使之按现代视觉传达的心理规律,对已有形态进行分解重构,以构成新的形态。由于这种创造偏重于理性分析,包含理性思维运筹的直观操作,富有逻辑性、其简洁、直观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纯粹的几何学意义上的美感,与装饰图案比较显示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造型概念。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案偏重于形象性,有注重抒情感性的一面。而构成则更注重条理性、分析性、逻辑性,抽象性。二者作为高职设计专业课程训练,在思维方式上各有侧重,但在二者之间有一个常常被教学者忽略的半抽象地带,这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半抽象形可使具象装饰图案较多的突破传统的程式化束缚,使抽象的构成变得更富有人情味,一改机械、冷漠的表情。
  半抽象的图形是难于定义的,它既可偏于具象,又可偏于抽象,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有更宽泛的表现余地。从传统图案中,我们甚至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历史文化的存在。抽象的形式构成也能通过十分有效的视觉效应引起情感反应,但很难明显地感受出个人风格的存在和历史文化的痕迹。但艺术实践证明,将图案与构成巧妙结合,各取所长,同样可以开拓图形的表现视野,由此衍变出一种介乎两者之间的新的图形形式。
  半坡彩陶上的鱼纹图案由具象演变为抽象的几何纹就有一个相当长的积淀过程。而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漩涡纹看似抽象却是来自于原始人对黄河水流的直接观察。彩陶的其他纹样也大都是从自然生态中抽象处出来的几何化的纹样。从陕北的东汉画像石上的二龙穿璧纹的演变也可以看到从具象到抽象的清晰变化过程。可以说,从写实到抽象,人们不自觉地创造和培养了基本的形式美感。这些抽象美的形式法则又为我们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驰骋、随意调度提供了审美依据。显然,从装饰图案的角度,抑或从构成角度,彼此均能找到其構形的依据。从这层意义上来讲,装饰图案与构成在形式美的运用上同理,在创造方式与视觉风格的追求上有异,因此并不妨碍两者之间的沟通的相互借鉴。
  图形是通过视觉符号来表达意念的,现代图形的创意决不只是视觉因素的简单排列组合,其深层次的研究是建立在人的视觉经验、心理经验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其表现题材涉及到了广阔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
  综上所述,图案和构成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不应该再继续各行其道、老死不相往来。而应将其合二为一,模糊其界限,将两类课程训练中相关联的视觉因素作更多的沟通。将二者间的外延向彼此延伸,交叠为中间的“半抽象形态”。在基础训练中加入“从具象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象“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游走,积累更多养的视觉符号,做到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创作语汇和表现手法,不断拓展新的视觉表现空间,以此摆脱程式化、概念化和一般化的习惯思维模式,促使学生的艺术想象空间有所突破,从而对创作思维产生积极的引导,激发创作的想像力,专业设计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哈德罗·奥斯本著,阎嘉,黄欢译.20世纪艺术中的抽象和技巧[M]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冈布里奇.艺术与幻觉[M]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案例以Y房地产开发公司一期A号楼开发工程的开发为例,说明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提出了哪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及会给项目带来哪些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突出了工程管理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程管理;质量;风险;人力资源;进度  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管理的水平普遍不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于当前国际的一般水平,很多房地产开发项目存在着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2004~2011年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区市场化进程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市场化进行与中小板现金股利支付倾向间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导致了地区市场化进程与中小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倾向间存在了正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市场化进程;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中小板上市公司  一、引言  股利政
期刊
【摘 要】运用开放式运营管理的概念与研究内容,结合目前中国油气资源企业勘探开发的现实困境,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的开放式运营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提取促使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剖析其内在演化机理,给中国其它油气田运营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运营管理;开放式运营管理  一、引言  石油与天然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暖的战略高度,国家将其列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全球出版业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征,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之下,各国的出版集团不断进行资产重组,调整更新自身的业务结构,朝着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行。现今的出版市场,慢慢发展成西欧、北美、东亚三大区域性出版市场。另外,教育出版机构的地位近年显著提升。  【关键词】经营规模;出版市场;产业地位  一、全球出版业面临考验与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债务危机和新媒体的兴起使全球出版业发
期刊
【摘 要】涉外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是国际私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新近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专章对涉外物权关系的适用法问题予以规定。本文从新法出台前的相关规定和相关理论对此做出相关评述。  【关键词】物之所在地法;特殊动产物权  一、物之所在地法的历史发展概况  纵观其历史发展脉络,国际私法中涉外物权关系的法律适用原则大体在时间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第一,产生时期。在国际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中,实行超国民待遇和次国民待遇均体现出较为严重的问题,在后续的梳理和重构的过程中,都应该坚持法治原则,实行统一的的立法模式,尝试实行内外资企业平等待遇。同时在法律实行过程当中,要彰显法律的自主、国际等特征,科学合理的进行相关规范。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法;立法;法律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法是指:以规范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经营、管理和终止的企业生命过程当中所产
期刊
【摘 要】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烹饪专业而言,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与竞赛规则等对专业教学改革具有深远影响具有深远影响。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教学改革为例,突出表现在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双师”团队培养、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  【关键词】技能大赛;烹饪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烹饪专业肩负着为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烹饪人才的重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
期刊
【摘 要】在校大学生由于缺乏对档案相关知识的基本了解,档案意识普遍偏低,对档案存在着诸多的认识误区,多数大学生处于一种漠然无知的状态,其后果令人忧虑。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职;档案意识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档案意识的现状  (1)对档案的实质性缺乏了解。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档案缺乏实质性的了解,有许多学生没有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不知道档案为何物,档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公民对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创业教育问题进行重新认知,以期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了解。  【关键词】新时期;创业教育;研究  一、什么是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能力是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专生应具備的第三种能力。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激增,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总体效果不
期刊
【摘 要】地热式采暖方式已经悄然地进入了我国的建筑采暖行业,并已经在采暖行业中形成了主导的地位。由于地热具有符合人类生理规律、保健、节能、经济、隔震等众多优点,因此,地热已经在我国的采暖行业中受到了更多的青睐。  【关键词】地热采暖;优点;体会  从我国的高层建筑的采暖实践过程之中,我们发现,做为一种新兴的采暖方式,之所以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主导的采暖方式,说明了其本身具有着其他采暖方式所无法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