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社区交往环境下的趋“真”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思格尔德定义虚拟社区为“一群主要借着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与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本文所涉及的“虚拟社区”接近于莱恩格尔德的解释。即以现代信息网络科技为依托,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在线聚合、通过精神交往形成的具有共同归属感的网络共同体,具体是指以BBS、新闻讨论组、部分相对固定的聊天室、社会化网络等为代表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情感、志趣等交流和互动的网络交往平台。
  
  虚拟社区的交往环境
  
  “交往行为”或“交往行动”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与“工具行为”相对的一种现代人的行为。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合理化的社会就是理想的目标。建立良好的对话和交往的环境,即应该创造一种“理想的话语环境”。这种交往行动是一个与语言、文化的符号世界互动的过程。“理想的话语环境”是哈贝马斯对未来合理社会的大胆设想。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这种“理想的话语环境”与主体间自由的交往和对话是相辅相成的。
  在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总会受到金钱、权势、外貌、性别、种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甚至有时会约束和阻碍交往的真实呈现,主体问的对话和相互理解也因此被压抑、误导。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使得“理想话语环境”的实现成为某种可能。虚拟社区中的交往行为具有虚拟性、跨地域性、流动频繁性、自治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是构筑一个“理想话语环境”的有利条件。
  首先,某种程度上,与现实交往相比,虚拟社区的交往更凸显真实性。哈贝马斯认为,主体是否真实、真诚地陈述客观事物和表达自我是交往能否成功的关键。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主体问稍有不合就会引起激烈的情绪反应,使得交往难以继续。人们进入虚拟社区,不仅是寻找信息,还包含了更多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虚拟社区中,人们不必在乎身份和地位,可以借助网络符号和文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态度,没有过度的压抑,不必刻意地控制,如果在交往之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可快速转移,重新寻求交往对象。这样的网络交往比现实交往多了一份酣畅的自由。
  其次,虚拟社区交往摆脱了时空的限制,道德规范反映了主体间的需求。网络使时空距离暂时消失,让个人接受不同文化和风俗的洗礼,从而使整个网络社会更加文明、开放和包容。那些智力相当、专业相近、爱好相同、兴趣相似的人更容易建立交往关系,这种关系也因而更稳定、更持久。这样在他们之间形成的道德规范不再是外求的,而是主体间在相互理解、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共识。在商谈伦理中,哈贝马斯将此种经过人们共同商谈而达成的道德共识称为具有“正确性”的道德规范。
  此外,与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介相比,虚拟社区交往呈现出独特的交互性特征。人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与看法,并且勇敢地公开。在“理想话语环境”的倡导下,人们设想网络社会主体间的相互参与最终将使人们的交往理性化。莱恩格尔德指出,一旦所有人都能上网,并且言论自由得到法律的保护,“理想的话语环境”终将实现。在网络社区中,比起人的主体性,主体间的交互性更加证明了网络社区作为“理想的话语环境”的资格。
  
  虚拟社区交往的趋“真”
  
  虚拟社区的交往一方面使人们沉浸于一个挣脱了现实生活的某些束缚,可以自由对话的“理想话语环境”之中;另一方面,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可以任意宣泄自己,个体行为可以不受外界限制。正是因为网络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更是出于人类自身合理交往的需要,创造一个理想、清洁的话语环境才显得格外重要。
  受哈贝马斯“本真交往”的启发。网络交往也需要“本真”交流,即实现网络真实。人们从虚拟的网络回到现实的社会中,之所以会变得自我压抑、个性单一、虚伪乖张,往往是因为他们丢弃了只有在网络上才具有的三种交往能力,即规范的言说能力,积极的参与精神,以及开放、包容的胸怀。这也正是虚拟杜区交往趋“真”的三个重要内容。
  第一,主体规范的言说能力,是虚拟社区交往趋“真”的基础。语言和文化是构成生活世界的基本因素。而“交往行为理论”正是以语言问题为核心的,认为最根本的交往行为是语言交往行为。在虚拟社区,包括BBS、聊天室、个人主页内的绝大多数信息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用户也是通过文字符号来相互沟通的,个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言说能力成为首要。这种纯文本的沟通方式在某些方面也是互联网的优势。虽然,早就出现了具有声音和图像的聊天室,但是这没有推广开来。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他们更习惯通过文本交流的方式,同时也认为这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可以说,在虚拟社区中。网民更多的是看重彼此间共同的兴趣以及各自的内在能力,而这样一种交往反而更加接近哈贝马斯所说的“本真交往”。
  网络交谈中,语言符号代表着主体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外表、地位、出生、种族而不被认同的人。当他置身于网络中时,只要他的语言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的标准,他就一定能够被理解和接受。
  一个网站能否从根本上走向大众,能否真正体现网络的本质特征,主要看提供人际交往的虚拟社区是否文明有序,其“躯体”和“神经”是否健康发达,而最重要的则是网络社区语言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因此,网络主体规范的言说能力无疑是虚拟社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有利于形成社区成员互动的良性循环。
  第二,积极的参与精神,是虚拟社区交往趋“真”的核心。我们在商谈中,既不应该是权威的施令者,也不应该是没有判断力的听令者,而应该是具有批判和创造精神的商谈参与者和倡导者。后工业社会的理性决不应该是对自然与他人的单向度操控,而只能是对同为主体的他者的尊重与关照。虚拟社区成员积极的参与精神既是网络传播交互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虚拟社区之所以存在的根本,更是主体间交往合理化的实质。虚拟社区的每一位成员通过表达自我、展现个性,本身就是社区文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倘若缺少这种核心力量,那么任何一种社区都会形同虚设,最终只会销声匿迹。
  第三,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是虚拟社区交往趋“真”的保证。众所周知,在网站的讨论组中,人们能对社会的亚文化群体以足够大的包容。人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宽容他们,甚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一现象说明人内心的开放程度是相当大的,人性中有其正直和宽容的一面,只不过现实中的种种教条和偏见压抑了人性,使它变得狭隘、偏执。主体间的交往从异化走向合理,离不开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
  本文论述的虚拟社区的趋“真”并非力呼还原现实,而是意在实现一种网络真实。这种网络真实是虚拟与真实之间的必要张力,是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缓冲地带,是一种适合人们分享与交流的终极模式,既丰富人的个性,又不能丧失人的伦理价值,使得虚拟社区真正成为现实世界的补充和延伸。
  
  以天涯社区为例
  
  天涯社区是我国较为成功的虚拟社区,它以形式简洁,内容深厚,重交流,互动,突出人文情感著称。这也正是虚拟社区求“真”三方面内容的具体体现。天涯社区的访问量也许不是最大的。但是它的影响力却是其他社区不能比拟的。其中,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说占据了很大优势,在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下,使得天涯社区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感。
  天涯社区创办之初的主力网友是一批从四通利方聊天室和天涯聊天室分离出来的优秀写手,他们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欲望。这些写手长期定居在天涯社区,对天涯有极高的忠诚度和认同感。在目前各门户网站内容趋于同质化的状况下,天涯社区丰富而高质量的原创内容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同时,规范的言说与厚重的内容,通过一种良性循环,使得天涯社区成为吸引众多网友记录和讨论人文及社会问题的主要空间,在这里饱含了智慧和沟通的愉悦。在这里既有关天茶社、闲闲书话等栏目的严肃高水准的讨论,也有娱乐八卦等更富时代气息的话题所在;也有人说它总在制造一个又一个话题,“芙蓉姐姐”、“富贵之争”、“卖身救母”,让许多人认识到网络的力最。
  网络技术不断更新,虚拟社区继续发展,人们使用虚拟社区的积极性也正在增强,具有不确定性的虚拟社区生活自有其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建构一种开放、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就成为一项非常值得研究和紧迫的课题。(本文为成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XSYK221)
  
  编校 郝艳
其他文献
北京奥运会的媒体转播盛况可谓空前,据全球知名媒介和资讯集团尼尔森所收集的数据表明,北京奥运会的前十天,全球收看北京奥运会的观众已经达到44亿人,约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二,其报道规模是雅典奥运会的3倍。在这次精彩纷呈的媒体盛宴中,新媒体作为极其重要的传播力量活跃在奥运会转播过程中,它们的转播实力和媒体价值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进一步肯定。然而,凭借北京奥运会这股东风,新媒体是否完胜传统媒体?其传播上的优劣势
期刊
本月评论  更加大众化,更加专业化  ——写在《新闻爱好者》出版300期之后 孔祥科(1.1)  在差异中创新,在差异中角力 吴学清(2.1)  用创新精神提高新闻宣传水平 于为民(3.1)  “永不停止”解放思想 刘保全(4.1)  切实保护记者的采访权 李宗宽(5.1)  努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重要讲话的体会   朱夏炎(6.1)  注意指导性增强可读性 
期刊
媒介权力从正面讲,它既可以成为国家权力的延伸,实现对主流意识的传播,成为社会共识的凝合剂,也可以成为公共权力的监督制衡力量;它既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的权力,也是对反文化或消极文化实现控制的权力。从负面讲,由于媒介权力主体的非理性化倾向,导致媒介权力的滥用,表现为放弃文化启蒙和道德教化的社会责任;放弃环境监督和理性批判的社会责任,无原则地操纵或利用媒介;放弃文化理想和艺术创造的社会责任,制造和传播毫无
期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全国和世界的震惊与关注。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各级媒体迅速行动,以准确、快速、全面、优质的报道,为世人及时了解灾情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用强有力的舆论宣传为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媒体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无冕之王”,媒体手中握
期刊
社会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中,以各种形态存在和发展着,与此相生相长的社会问题新闻传播也因其地域性、文化性、观念性不同而存在着。中西方国家在社会问题传播上有着相同的“问题源”,即自然灾害、动乱、腐败、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等。但是,中西方国家由于历史、文化发展的不同。社会问题新闻传播的发展和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重要区别:    社会问题新闻的概念及主体    虽然作为相同的社会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行业涉及的方方面面出现了一系列国人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和尖锐矛盾。  对于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我国的主流媒体是如何报道呈现的?笔者选取《南方周末》2002年-2006年各期报纸上关于城镇住宅和商业类型房地产物业的所有文章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分析媒体对房地产问题的呈现,有助于我们认识媒体在社会问题报道中的规律
期刊
构建对农广播电视公共传播体系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电视是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受众最多、影响最广的大众传媒,在新农村建设、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理应发挥更大作用。  广大农民对电视节目有哪些期待与诉求?现有的电视对农信息传播体制存在哪些不足?2007年8月、2008年2月,江西农业大学《电视对农信息传播
期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以及与中国有关的信息早已成为国外媒体竞相报道和关注的对象,同样,在国际传播中,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并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在国际新闻报道方面影响力重大的媒体,而《参考消息》和《环球时报》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多次的传媒接触统计表示,时事政治类新闻对我国各类受众最关注的新闻之首。”也正如李旭东(《大家文摘报》总编辑)所说:“国际时政类
期刊
毛凌志,这位看似随和稳重的年轻小伙,却在国内日趋平淡的白酒市场掀起了一阵势不可挡的白酒旋风。短短两年有余。历经数百个日日夜夜的南征北战,由其所领军的宴酒坊酒业已深深地扎根中原大地,辐射全国市场。健康饮酒、文化饮酒的核心理念在市场浪潮的“洗礼”中不仅得到了充分的诠释,更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重积累,海外归来毅从商。刚过而立之年的毛凌志,却有着多年海外求学的丰富阅历。这不仅大大拓展了毛凌志的眼界,更
期刊
传统广播网络化变革的基础    网络与广播的特性基础。传统的广播理论认为:由于线性传播的方式,决定着广播具有线性收听、可选择性弱,保留性差、过耳即逝等弱点。这一似乎难以改变的劣势在广播接触网络的时候却消失了。网络以其迅捷性、无限性、交互性及高度的向下兼容性在1998年5月举行的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被正式冠以第四媒体的称号。广播凭借网络得以规避固有的劣势。正因如此,广播媒体纷纷在互联网上建立Web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