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地山川, 竹杖芒鞋轻胜马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ppc825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这样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广西的山系有着自己的独属印记:山系多呈弧形,层层相套。山系走向明显呈现东部受太平洋板块挤压、西部受印度洋板块挤压迹象。
  喀斯特地貌遍布在广西这片土地上,溶洞、峰丛、峰林数不胜数。山峰海拔差距悬殊,有海拔2141米的广西第一高峰猫儿山,而更多的则是海拔几百米的山川。无论海拔高低,广西延绵起伏的群山,都有着各不一样的山风异景,等待着人们前来探索。
  喀斯特地貌中的峰丛峰林
  广西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占广西总面积23.5%;海拔400~800米低山次之,占广西总面积15.9%。广西的山地之多,由此可见一斑。喀斯特地貌广布在这片土地上,占广西总面积37.8%,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桂东北,其发育类型之多为世界少见。
  喀斯特地貌又分为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和暗湖等。
  聚沙成塔,滴水穿石。在广西,水对大地的改造亿万年来持续上演着。大地溶蚀、山川重塑,溶洞、峰丛、峰林等与山有关的景观不断出现。
  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七百弄48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分布着9000多座800米以上的石峰,平均每平方千米18.51座,是世界上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喀斯特峰丛。从高处俯瞰千峰万刃排山倒海,气势恢宏。
  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为峰林。广西桂林漓江两岸正是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疏密有致、挺拔秀立。象鼻山、冠岩、黄布倒影和仙人推磨等自然景观让人仿佛流连画中,唐代韩愈形容其“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开国元帅陈毅更是感慨:“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
  有些山不适合爬,但适合攀岩
  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貌基本上不适合开发休闲类型的爬山线路。不过,让人望而生畏的陡崖、断层和陡壁这些等高线特别密集的地形则非常适合攀岩。
  阳朔漓江两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峰林地貌,岩壁节理发育,风化严重,但由于降雨充沛,所以岩壁上的风化物都被雨水及时冲走了,留下的岩石裂缝和坑洞既坚固又干净,特别适合攀登。在攀岩界有一句话:“站在阳朔的任何位置朝任意方向望去,都能看到可以攀岩的地方。”
  阳朔攀岩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美国人Todd Skinner在阳朔月亮山开辟了第一条运动攀岩线路,难度5.10d,第二段5.12d,开始了中国野外攀登的先河,他的到来打下了阳朔攀岩胜地的基石。如今,阳朔已开发出1000多条攀岩路线,涵盖5.12b~5.14d各种难度。据不完全统计,阳朔有着近20家正规攀岩俱乐部和公司,30多名持证专业教练,众多攀岩主题客栈、酒吧、体验店。每年有3~5万人次到阳朔攀岩,阳朔攀岩节至2019年已连续举办12届,第13届阳朔攀岩节将于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阳朔举行。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攀岩节,自然是备受岩者期待。
  除了阳朔,广西还有多处令人叫绝的喀斯特岩壁,百色的乐业近年来在攀岩界的知名度逐渐上升。乐业县城周边开辟了多个攀岩岩区,在自然岩壁上开辟了300多条线路。在大石围天坑、布柳河天生桥岩壁上开辟的两条多段结组攀登线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攀登者能够完成,其攀登难度可想而知。
  山不在高,有仙則灵
  广西的山地多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这样的山川更适合日常攀爬。在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上,桂平西山就坐落于此。其海拔不到700米,极适合日常攀登,加上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更是成为诸多游客的祈福之地。
  桂平西山以“石奇,林秀,泉甘,茶香,佛灵”闻名于世。桂平西山巨石众多,形态万千,各擅其妙,山高林密,晨昏登山,山间雾气缭绕,空气极好。乳泉水与西山茶更是绝配,茶汤清香味甘,饮一口喜而忘忧。桂平西山佛教文化灿烂,是中国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是广西佛场最盛、香火最旺、文化气息最浓的山,在华南地区乃至国内外声名远扬。
  有人说,很适合用“爬”字来形容登西山,那些海拔一两百米的山峰太过于平坦,是不配用“爬”字的。虽然西山海拔仅有678米,但其险峻程度丝毫不减,摩崖石壁随处可见,很多地方需要贴胸而上,拾阶而行,很有攀登感。登山途中你会遇到背着大瓶小瓶上山盛泉水的当地人,他们步伐矫捷,一看便知应是登西山的常客。到达山顶后,视野顿时开阔,整个桂平尽收眼底,凭栏远眺,看天海远阔,看两江合流,十分壮观。
  爬桂平西山最好的时段是早上或者黄昏,日出日落,西江东去,晨钟暮鼓,静享云水禅心之美。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亚庇,位于婆罗洲岛西北部,依山傍海,气候温润,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有“花园城市”之美誉,是马来西亚的著名旅游城市,每年前来观光、度假的世界各地宾客络绎不绝。  满城蓊郁的“浪漫胜地”  亚庇是一座50多万人口的小城市,规模不大,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这里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清澈见底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美丽的珊瑚、繁茂的植物,到处是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致,尤其那随处可见的红花绿草,高高挺
期刊
Liuzhou, also known as the Dragon City or the Pot City, is one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city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bundant in cultural
期刊
广西西南部的大山深处,有块曾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隐居着一支独特的壮族分支——黑衣壮。嶙峋的石山、缺水的土地、黑色的衣服、奇特的银饰、嘹亮的歌声……未曾探访过那坡黑衣壮的人们,总是对其加以各种想象。几百年来,黑衣壮绝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在那片隐秘之地繁衍生息。如今,黑衣壮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外界对于“黑衣壮”的认识,也不再只是“黑衣”,还有他们五彩斑斓的壮族文化的精神内核。  跨千山蹚万水,只为
期刊
坐拥9700多万人口的越南号称“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度”,全国摩托车保有量高达4500万辆,包括老人孩子在内,平均每2个人就有1辆摩托车。在越南,摩托车也是生活必备品,孩子长到16岁,只要经济条件允许,父母多半会送辆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连越南人自己都说“没有摩托车,你就谁都不是”。  汽车没有摩托快  对于彪悍生猛的越南人而言,摩托车只用来代步简直是暴殄天物,开挂起来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期刊
穿过河内老城区迷宫般的街道,始建于20世纪初期的河内大剧院就坐落在这个古塔、庙宇和法国殖民建筑交叠在一起的城市角落。1911年,参照新巴洛克风格修建的河内大剧院正式在还剑湖前落成。2021年2月,在城市的这片街区中,距离大剧院几步之遥的一栋法国殖民时期的旧建筑被重新改造成为嘉佩乐酒店,成为许多新时代热爱歌剧艺术之人期待打卡的歇脚地。  回到20世纪的华彩时光  提起河内这家新开业的嘉佩乐酒店,其选
期刊
在缅甸乃梭村,长颈族女性有着以长脖子为美的风俗,因此女孩们从10岁起,便每年在颈上多加一个环,直到25岁为止。这些环只能往上添,不能往下拿,终生都要佩戴。图左的Luay Mazin Ai Mudarris从5岁起,便戴上了铜环。  關于长颈族的这一风俗,有着男权主义遗留、长颈龙图腾等说法,起源已不可考。但时至今日,以长颈风俗吸引游客的旅游业,已经成为乃梭村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撑,Luay Mazin
期刊
两千多年前的神秘花山岩画,人们渴望去读懂它更多的故事。  如果说,看花山岩画时,那种触动是静水流深似的,那么,看《花山》实景演出,那种触动则是热烈而直接的。  当女巫齐刷刷地出现,端坐在悬崖边上,弹起犹如天籁般的神秘天琴之音时,我还是瞬间被震撼到。即使,我已经看过2次这台大型实景演出《花山》。  花山岩画,  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  2016年,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空白
期刊
每年的7月中旬,是泰国的考攀萨,即守夏节。“考”意为“进入”,“攀萨”意为“雨季”。守夏节源于古印度僧尼雨季禁足安居的习俗,僧尼认为在泰历八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3個月内外出,易伤稻谷和草木小虫,应在寺内坐禅修学,接受供养。  这段时间称为雨安居期,禁止僧尼外出。守夏节之日,各寺院和僧人互送鲜花、香烛,互致敬意和忏悔,并且制作可燃3个月之久而不熄的巨大蜡烛,敲锣打鼓送到寺庙,供僧人在守夏节诵经时使
期刊
Imagine yourself in a plain walking by the river. Suddenly, you saw a piece of “pebble”lying on the bank. Unlike any other pebble you've seen, this one has an incredibly smooth touch with fancy colors
期刊
In the North of China, there lives an ethnic group enjoying the name of “people on the horseback”. They are accepting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modern technology but still hold dear to their traditi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