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的自信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样在虎邱镇,罗岩村湖星茶厂老板林瑞福,传递出一种霸气的坚持与自信。他也用生产绿色无公害及有机茶的标准来打造自己的茶园,但他并没有——确切的说是根本不考虑——去做有机茶认证。他听说申请一个有机认证的牌照,要花三四万块钱,每年年检还得去掉好几万,“太贵,没必要。”在老林看来,只要自己的茶够好,就不差那个标牌。
  这种自信有其支撑的背景:老林有固定的日本茶商客户,他的茶园共有2300亩,其中1700亩的茶叶稳定销往日本,客源的稳定,让他少去许多担忧。
  当然,不只是这些。
  365天茶园日志
  老林林瑞福今年49岁,十二三岁开始,他便跟着爷爷、父亲种茶。1990年左右,他们家开始为出口日本的茶商提供原料。到二十几岁,林瑞福年轻有闯劲,“干脆自己包个山头干”,一步步,有了如今这规模。
  并非没吃过亏。老林做“健康”茶,既是市场嗅觉上的自觉明智,亦是几百万买来的生意经。早些年做茶,对农残没那么多检测,但大约2003年,老林感觉到,日本人对农残的要求变得异常严格。他想,是人都怕死,日本人要喝健康茶了,中国的有钱人一样会。从那时起,他便一门心思做让人“喝了安心的茶”。
  可,2004年,他一批茶叶检测不达标,损失了两三百万元。
  老林总结,问题出在管理上。他说,当时除了自己做茶园,他也从其他农户手上收一些茶叶“搞量”,可是,“没有管理经验”,凭口头承诺,他认为其他茶农,也会像他一样,“不用高毒农药,用土肥、有机肥,农残能过关”,但最后证明,这种口头的承诺,并不值得信任。他认为,出问题的茶叶,应是某些茶农“用了不该用的药”,可推测无据可查,他只能认栽。
  还好,外销日本的路没被堵上。因为有十几年基础,加上做茶踏实,老林在圈子里攒下了人脉。2006年,一日本商家找上门来,希望老林可为其提供茶叶,但商家提出要求,要使用指定的有机肥和低毒农药。吃过亏,老林更笃定无公害、有机茶有前途,应承下,换了茶厂名称,同时开始一系列改革,改革的重点就在茶园管理上。
  一是坚持记录茶园农事。这是合作伙伴的点子,老林自己也觉得“口说无凭,立字为据”,要让客户信任自己,自己得提供把控农残的依据。可老林只有小学文化,种茶、做茶是祖辈经验,纸面的管理,却很费力,所以他请了有高中文化的大哥帮忙。老林的茶农日志,包括《基地茶园日常管理记录表》、《产地毛茶初制造厂毛茶加工记录表》、《茶叶基地鲜叶流向记录表》、《农药采购和使用记录表》、《农药使用情况记录表》、《肥料采购和使用记录表》等子记录表,内容涵盖茶园种植、管理的所有范畴,而“日常管理”这部分,要求每日记录,是否除草、是否施肥、是否采摘等。日本客商不定期派人前来抽查“日志”、抽检农残,2012年的2月、6月、7月,就做了3次。
  茶叶农残检测也是按日本标准做的,前面说到的三次检测,每次都检测59个项目,样样都得过关。检测项目还根据日本标准调整,今年春茶时,就又多了4项。老林说,国内茶叶农残检测通常只有十几项。
  另一改革是对茶农的管理。老林的茶园,1700亩是承包给其他茶农种植的,他雇佣员工,监管承包农户,茶农若要施肥、喷药,都得从老林这里拿有机肥料和低毒农药,“我们签了协议,如果偷用农药,茶出了问题,他们得自己承担损失。”这些年他和茶农配合很好,老林觉得,是因茶不愁销路,能卖出价钱,茶农才会认同他的想法,跟着他干。据老林说,这些年春季毛茶通常可卖一两百元一斤,1700亩之外的那600亩相对高端的有机茶价更高,去年有上海的客商,花两三千元一斤的高价从老林这里拿货。
  老林不申请有机认证,也不从其他茶农那里收购“不按自己的方法”做的茶,他只做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茶”卖光了,就不卖了。他也不参加茶王赛,觉得那同样没意义。
  不过,今年春茶前,他和微博“小山羊茶园”联络上,加入“参与式认证”,通过微博,把采茶、制茶以及自家茶园晒到微博上,希望城里人可通过微博定制购买茶叶。
  “小山羊茶园”的运作模式其实是“社区支持农业”(CSA),社区市民为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合作,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合作关系,而所谓“参与式认证”,由中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倡导,他说,现在说有机茶没人信,参与式认证将重建茶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城里人甚至可直接参与到农业生产中,茶商只提供工具,指导种植。这些消费者自己种植的茶叶,无须任何其他认证,也没有人会质疑它的生产过程。
  老林觉得这种“信任”的方式很好,他也自信,这种信任会在他的茶园持续。
其他文献
去年微博里的一条消息曾经引发无数艳羡,12名80后卖房卖车,筹集了800万路费,花了80多万元买了两部房车,驾着房车开始了一段疯狂的环球旅行。这个看似一掷千金的豪气背后其实大有门道,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一个四口之家,驾房车旅行比驾轿车住酒店旅行要节省50%的费用,比乘飞机住酒店节省75%的费用。与国内房车的高端化不同,在美国房车旅行的主力消费群体是退休老人。所以看上去轰轰烈烈的80万买车环球,
期刊
问起云霄人都吃什么小吃,每个人脱口而出的第一样便是水面。没等我开口再问,他们已偏着脑袋描述起水面的滋味来,表情享受得好像是在回忆刚刚吃过的那一顿水面。但也有不止一位朋友说,水面味道没什么特别,还有些油腻。我很好奇,问起一位年长的竹塔村村民,到底这要配上扁食和肉丸一起吃的水面,哪里好?他自然觉得那汤水够鲜,揉出的面条够劲道,但他给出的让我信服的回答是:水面又便宜又好吃,多好呀。  云霄的小吃固然有滋
期刊
01美浓  高雄县治下的美浓镇,是台湾保留客家文化最完整的地方。公元1736年,客家垦民在灵山、双峰山、月光山脚下建立“弥浓庄”。日治时代,因为日本有个美浓,日本人便把弥浓、中坛、龙肚三地合并,改作美浓。  创办于1995年的黄蝶祭,是台湾第一个客家生态人文祭典,其诞生地便是美浓。黄蝶祭与十多年前的反水库运动有关。因为,台湾“经济部水资会”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决定,要在美浓修建一座坝高150米的大型
期刊
2010年2月27日,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于泉州拉开帷幕,一出以地域为背景、以文化为特色的好戏登台开唱。时隔三年,2013年6月,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泉州再次迎来这一盛事。  闽南文化节涵盖了历史、人物、方言、戏曲、民间信仰、艺术、美食等多个方面,通过对这些闽风闽俗的展示和传播,唤醒并增强闽南人对自身文化的保护意识,向世人展示“爱拼才会赢”、“输人不输阵”的闽南文化精神,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相
期刊
福建背山面海,境内江河纵横,从汉代伊始,民间就盛行龙舟竞渡。福建龙舟的船、桨、舵均用杉木制作,用材以福州地区出产的“福杉”为上。船首安装木雕龙头,船身漆绘颜色鳞片,以色名舟,船身长短,划手多寡,因地而异。端午龙舟季这几天时间,从闽南到闽东,各地上演着风格各不相同的龙舟竞渡,简单的号子声后面,蕴含着厚重的当地文化。人们卸去平日的内敛、温和,为争得本村或本族荣誉,在呐喊声中角逐竞技。  龙海“七甲社”
期刊
长乐县江田镇屏山脚下的三溪村,因渔溪、南溪、北溪汇集于此而得名。夜幕将至,明亮的街灯照亮了弯弯曲曲穿过三溪村的河道,昏黄的灯光映照着碧绿溪水,和沟通两岸的几座唐宋石桥相映成趣。别村的龙舟这时已经系泊岸边、划手们各自回家歇息了,可在长乐三溪村,河岸边人头攒动,河中龙舟如过江之鲫,正是夜渡热闹时。  “自古龙舟日竞渡,独有三溪夜赛航。”三溪龙舟夜渡这个老传统也不知是何时确立,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龙舟开划,
期刊
郁树胜 远洋路亚版“大河恋”  从放流开始的钓鱼经  找到郁树胜,是因为他是厦门少数几个有丰富海外路亚游钓经验的人,但很意外的是,我们的采访,却是从放流(钓到后将鱼放归)开始。  “全球的鱼都在减少,但是很少出现中国这样崩溃性的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因为人口增加、捕捞技术改进和各种污染,海洋资源越来越紧缺,其中渤海湾算是典型——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片死海,而舟山出名的大小黄鱼,曾经几十万斤几十
期刊
去过大田土堡的人,大多赞同一种观点:土堡的建筑魅力和智慧,绝不输于福建土楼。  在专家解读中,福建土堡区别于福建土楼,江西围屋,广东、广西围龙屋,广东开平的碉楼,“是土生土长、独一无二的乡土性建筑,数量少,建筑形式、立面效果比土楼生动活泼,在福建乃至全国的古代防御性乡土建筑中独树一帜”。  土堡与土楼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功能上,土堡以防御为主,土楼以居住为主。土堡具有猛烈的火力攻击能力,往往由厚重的
期刊
安溪虎邱镇竹园村周志超的茶园,是经认证的有机茶园,认证范围298.8亩。这七八年,老周只做“有机茶”,为此付出比种植常规茶高得多的成本。一方面,他选择坚持,另一方面,也在谋划一个更大的生态网——把有机农业与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3000亩山头甚至一个村庄的有机生态网,他希望用多元的经营,吸引钱流,分担有机茶的现实困窘。  六代茶农的坚持  老周的茶园很随意,占地1000多亩的山头,目前只有30%开垦
期刊
在福州仓山浦下村,我们找到了村支书刘木松的办公室。刘书记早年的体操运动员生涯和长年带领龙舟队训练的经历,使他的身材敦实健壮,特别有精气神。在福州,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浦下龙舟队都赫赫有名,这支成立于1984年的龙舟队已有近30年的历史,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无数辉煌成绩,并摘得第六届全国农运会龙舟比赛金牌,每当有大型赛事,浦下队都是代表福建队出征。  浦下村是一个有近5000人的行政村,临江而居的村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