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落实和转化的有效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_d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教材在每个单元中所设置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都是依照彼此融通、相互融进的方式编排的,单元内容之间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中,语文要素将相应的语文能力点,以要素的方式有序地呈现在不同的册数和单元中,紧扣“学什么”和“怎么学”的维度,将教学的关注点指向于听说读写的维度上,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统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设置用意,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内容泛化、方法老化、训练虚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紧扣要素,凸显其“要”意,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即以统编版课文《掌声》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内容维度凸显要素之“要”,从模糊走向清晰
  有怎样的内容,就会有怎样的言语形式。因此,明确课文中的内容,教师要解读要素、训练要素、落实要素。传统教学中,一直都将如何教放在首位,而对于内容的研究却相对忽略。事实上,没有适切、精准的教学内容,落实要素又何从谈起呢?
  很多教师在执教《掌声》时,将训练点设在朗读上,要么是借助默读,浏览课文内容,训练默读速度;要么是采用默读研究的方式,进行提炼……将这个单元“带着问题默读”的核心要素抛到了九霄云外。鉴于此,教师要能清晰地把握语文要素的内涵,联系与要素相关的教学内容。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实际上就是在重复第一学段默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能够将统编版所设定的语文要素与新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对照起来,切不可想当然地付诸于教学实践,而要能够开辟文本内容,以更好地承载语文要素的训练和落实,将原本理性的表达生动化,将原本模糊的内容清晰化。
  教材是母语学习的资源和载体,是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浸润道德情操的工具。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己任。因此,很多语文要素所指向的都是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运用,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教材中课文的范例性作用。比如这篇《掌声》中,作者对掌声前后英子的不同状态进行了描写,展现了掌声前英子的犹豫内向以及掌声之后的自信开朗,细节性的语言就起到了重要的表达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紧扣“带着问题默读”这一语文要素,将问题和默读直接指向于文本的语言文字,从而将要素的落脚点逐步聚焦,并选用适切的方法,展开扎实地训练。
  二、策略维度凸显要素之“要”,从零散走向聚焦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学习需要方法支撑,课文阅读更需要策略渗透。语文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教方法、学策略。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原始经验都相对匮乏,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设置在学习方法的渗透上。
  鉴于此,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紧扣英子前后的变化,设置鲜明的对比性表格,以表格为抓手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性学习,然后通过合作性探究的方式,感受英子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和赞赏中,从忧郁内向走向乐观开朗的过程。在这样的设计中,教师就将方法的渗透视為落实高效课堂的基础性过程,重在用方法推动语文要素的落实和转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相机训练学生圈画关键词句、批注阅读感受等,并力求在指导方法时做到简洁明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识别,对学习方法进行要点式提炼,简明扼要地呈现出方法的特质。
  在运用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将方法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体系,依循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统筹从而展开系列化、推进性关联学习,聚焦成为一点,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之中。以这个单元中“带着问题默读”为例,首先,教师要解决的就是“带着怎样的问题”,可以从题目入手,紧扣课文的“眼睛”进行大胆质疑,形成自己心中困惑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内在世界之中。其次,紧扣课文内容进行文本细读,着力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自悟,通过合作性交流的方式,依照从浅到深的思路,逐步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掌声究竟具有怎样的力量,能够让一个原本内向而忧郁的学生变得如此的乐观自信,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掌声,这两次掌声所表达的意思,前后之间有着怎样的不同?
  在整个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学习方法的渗透融入其中,为学生的深入感知与探究指明了方向,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训练维度凸显要素之“要”,从滞后走向针对
  语文教学中的每一步训练都不应该是随意的,是需要通过具体的策略和步骤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巧妙地推动方法和策略的提升。在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依照导入、新授、巩固的基本模块教学,将训练放在课堂的后半段,这几乎成为了常态性课堂的标准化设计。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训练重点,即要能够从英子讲述故事的角度,复述整个故事。一位教师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总结,要求学生利用一开始出示的表格,串联表格中所罗列出来的关键信息,并进行交流研讨:你们觉得如果你们就是英子,会怎样来讲述这个故事呢?在交流之后,再邀请学生针对课文的内容尝试进行复述练习。这样的复述,其实就是对新授部分的机械重复,失去了复述故事的创造性训练价值。
  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相对有限的,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的整体性目标入手,合理规划好每一天的时间,从而扎扎实实地将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运用好。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和转化,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认知性过程之中。上述的案例就属于典型的训练滞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看似顺应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但归根结底都是教师从自身教学的层面考量,绝大多数都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解读和设计,而忘却了学生实际性的训练效果。鉴于此,教师就需要将“以英子视角复述故事”的训练完全前置,但这并不能粗暴地理解为直接要求学生在一开始就复述故事,而应该将这一要素的训练和落实所需要的一些认知经验、方法策略,在一开始就巧妙地做好铺垫。比如复述故事,就需要关联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对比,因此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性词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的情感动态,从而为后续的复述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及时对要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能够从师生对话中、生生互动中,及时捕捉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与障碍,将教学的中心设置在困惑处、精妙处,不断提升学生内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讲述故事时,学生所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对文本内容的细节把握不准,难以真正洞察人物内心的细腻感受。为此,教师就要从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人物细节入手,把握文本认知的价值体验,让学生在轻车熟路中,将复述的要求自然落到实处。
  语文要素不是空头支票,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使用统编版教材就必须要学会关注语文要素,只有从学情出发,从要素的内涵出发,把握语文要素中的“要”点,精准教学,才能将要素真正地落到实处,语文教学才能更好地凸显文本的内在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关键性能力,更好地推动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路小学
其他文献
斯托夫人因著有《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而获得林肯总统的称赞,说她“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我国著名作家夏衍的《包身工》也因其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双重统治下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而一度引起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阅读这篇报告文学我们自然不会忽视其对人物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的展示,从文学的角度而言我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曾用“守正创新”一词来概括新教材的特点。就笔者看来,“守正”是指新教材保留了人教版、苏教版的不少经典篇目,延续了苏教版人文组元的编写体例;“创新”则意指编写理念的革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方式去设计单元,引导教师创设恰当的学习任务去驱动学生。可见,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导向和新课标的要求,以
期刊
我国的文言文对语言中的文字音律方面比较考究,作者在进行文言文写作时,也往往从音律的角度出发,使得文言文在字里行间透露着音律美。文言文的主要特点是音律铿锵,由于古人在进行文言文写作时,往往注重文言文字词之间的骈俪对仗,并且对于字词之间的平仄及押韵极其考究,所以,许多文言文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音律美的特点十分明显。其中,音律美的典型代表作品以诗、词、曲为主,由于诗、词、曲有着严格的韵律要求,因此读起来
期刊
苏轼的《前赤壁赋》,语言精妙,情感率真,哲思深邃,一直是高中文言文阅读的经典篇目。《前赤壁赋》的阅读教学,很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做过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索,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例和学习资源。不久前,笔者又一次做了《前赤壁赋》的区级研究课。这节研究课使我对苏轼的《前赤壁赋》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更新的认识。我的教学从思路、思维、思想三个层面展开,美其名曰:“高中文言
期刊
统编版教材关注单元一体化教学的编排,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语文教学重在从精读课文中理解内容、实践练习,继而提炼出相应的阅读方法,然后利用单元中略读课文的平台,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性运用,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小学统编版教材三下《方帽子店》一文,就是典型的略读课文,所在单元以“复述”为训练要点,教师要紧扣从单元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搭建支架,将复述的
期刊
名著阅读已成为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从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还构建了“三位一体”阅读课程体系。撬动名著阅读,需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喜怒哀乐;体会语言的精准到位、斑斓多姿;体味主题的多层次、多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然而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种种困境,如当教学内容由单篇短章变成整本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名著阅读达到效果,这令教师们“手足无
期刊
高中“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教学材料,在文言文学习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写景类文章。因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决定了这部分学习内容理解起来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感受言意之美的时候遇到的挑战较大。因此,选择相似文本进行组文阅读,在文本表达的理解中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实现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登泰山记》是姚鼐游览泰山后所作的一篇游记,也是学生感受文言文简约之美、行文之美,意蕴
期刊
名著阅读对于中学生而言既必要又重要。温儒敏先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名著阅读不只是学语文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小说阅读,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节,停留在对于人物浅层的喜恶上。对于单线条、情节紧凑曲折的,便认为是个精彩的故事;对于人物复杂、旁生枝节的,便有可能觉得冗长啰嗦,无心阅读。美国文学教授托马斯·福斯特说:“刚入门的读者会被层出不穷的细节淹没,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字让他们疲于
期刊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整本书阅读渐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热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提出“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动机。”本文旨在尝试以“一次追寻自我的生命砥砺”为主题探讨推进《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寻找《西游记》的课程价值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关注的是它所蕴含的“自我与成长”价值。在原著中,唐僧一行人都带着原罪出场,他们或是
期刊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于初中阶段,日臻成熟,价值观的形成也进入了较为关键的阶段,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本文将结合新课标和高考核心之一“立德树人”考查要求,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密切联系。  一、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  2017年,语文《新课标》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