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文言文教学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对于初中阶段,日臻成熟,价值观的形成也进入了较为关键的阶段,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本文将结合新课标和高考核心之一“立德树人”考查要求,谈谈高中文言文教学与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密切联系。
  一、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要求
  2017年,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对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审美和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此不作赘述。
  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家国情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由己而家,由家而国,这是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从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利用文言文教学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
  2.适应高考考查的需要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考查内容。在核心价值层面,要求高中生树立高远志向,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课程设置的引导性,还是高考考查的靶向性,都无法避开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都不能忽略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3.课文内容和情感导向
  必修1至必修5中收录的文言文一共17篇,从文末附表来看,有关家国情怀的一共8篇,占比为47.06%。这个比例可以说是很高的。
  从内容上来看,涉及到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散文类和人物传记类,不同写作风格不同题材的文章能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文言文之美,提升审美品位。家国情怀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天下联系起来,从一个更广大的角度去思考立家立国的根本。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家国情怀,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家国情怀并且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和精神,在自己身上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品格并付诸实践才是我们的目标,才是“立德树人”。只有如此,才能让家国情怀有现实意义,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二、利用文言文教學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教学方法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家国情怀教育。
  1.在反复的诵读中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
  文言文是凝练的汉语言,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文质兼美,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在“读”这个环节,基本的要求是读对字音、读准节奏、读懂内容。读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提升语感,更好地把握节奏与断句,更能感受到音韵美。在解决了字音、节奏和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才有望进入读出情感的“美读”阶段。
  2.以人物或事件为中心,品读文言文中“家国情怀”
  无论是上表中的文言文还是课外的文言文,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涉及到了人物或事件,人物、事件是文言文的骨血,把握好了这两点,就能够把握好情感。具体来说,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学生感受拳拳之情
  文言文中常蕴含深厚的情感,如亲情、乡情、爱国情。《陈情表》之所以能让闻者哭而落泪,正是因为祖母对李密悉心抚养、李密对祖母不曾废离,拳拳深情令人感动。无论身处何朝何代,国家实力是强是弱,总有一些身影,从历史深处走来,他们或用言辞,或用利刃,或手持吴钩,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尊严。是人,就有家,有乡,有国,亲情、乡情、爱国情是维系自己和家、乡、国的纽带,有了它们,人才不会失了方向。我们的学生需要明白这一点。
  (2)引导学生树立“家国一体”的观念
  《礼记》的“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家庭、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钱穆先生也曾说:“有家而有国,此亦是人文化成。中国俗语连称国家,便是化家成国,家国一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挽救国家于危亡?因为他们深刻地明白有国才有家,舍小家是为了保大国。个体,小家就像是拼图中的小小一块,只有将所有的小块拼在合适的位置,整个拼图才完整,二者相互维系,不可或缺。在深情的吟诵中,我们的学生也不难体会这一点,在长久的学习中,“家国一体”的观念才能更深入人心。
  (3)激励学生敢于担当,勇于奉献
  如果烛之武面对郑伯的劝说选择了拒绝,会怎样?如果苏武面对匈奴的劝降,选择了接受,会怎样?这样的问题学生不难回答。家国情怀,随口说说从来都没有分量,唯有付诸实践,才有现实意义。敢于担当责任,勇于奉献自己的力量,能让家国情怀的量值最大化。教师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有担当意识,有奉献意识,并且激励他们勇于担起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3.握笔铺纸,在书写中深化“家国情怀”
  读懂内容,了解情感,让学生感动或者感慨一番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文言文的情趣,尤其是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是真正能让人受用的。学生在学习了之后,只有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志趣和内在的精神动力,才能让自己的思维、精神和审美品位得到提升。在这一点上,写是一个辅助的手段。“写”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致力于思维提升和情感涵养。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项长久的工作,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在不断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深入、更丰富的指导,以“立德树人”的思想贯穿始终。
  
  本文系江西省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文言文情感探究与高中生审美品位提升的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8ZXYB020。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饰物也是一种文化,并且源远流长,不容小觑。从原始人佩戴的贝壳,到今天人们的手机装饰小物件,它们并不是单纯为了漂亮,还隐含着某种文化或心理的期待。  古人认为牛皮性柔,性急的人佩带可以自我警戒。《韩非子·观行》中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即熟牛皮,成语“韦编三绝”中的“韦”就是熟牛皮这个意思。西门豹知道自己性子急躁,经常佩带熟牛皮,提
期刊
斯托夫人因著有《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而获得林肯总统的称赞,说她“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我国著名作家夏衍的《包身工》也因其真实地再现了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揭露了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府双重统治下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而一度引起巨大的轰动,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  阅读这篇报告文学我们自然不会忽视其对人物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的展示,从文学的角度而言我
期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曾用“守正创新”一词来概括新教材的特点。就笔者看来,“守正”是指新教材保留了人教版、苏教版的不少经典篇目,延续了苏教版人文组元的编写体例;“创新”则意指编写理念的革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方式去设计单元,引导教师创设恰当的学习任务去驱动学生。可见,根据统编版教材的导向和新课标的要求,以
期刊
我国的文言文对语言中的文字音律方面比较考究,作者在进行文言文写作时,也往往从音律的角度出发,使得文言文在字里行间透露着音律美。文言文的主要特点是音律铿锵,由于古人在进行文言文写作时,往往注重文言文字词之间的骈俪对仗,并且对于字词之间的平仄及押韵极其考究,所以,许多文言文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音律美的特点十分明显。其中,音律美的典型代表作品以诗、词、曲为主,由于诗、词、曲有着严格的韵律要求,因此读起来
期刊
苏轼的《前赤壁赋》,语言精妙,情感率真,哲思深邃,一直是高中文言文阅读的经典篇目。《前赤壁赋》的阅读教学,很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做过较为深入地研究与探索,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例和学习资源。不久前,笔者又一次做了《前赤壁赋》的区级研究课。这节研究课使我对苏轼的《前赤壁赋》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对文言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更新的认识。我的教学从思路、思维、思想三个层面展开,美其名曰:“高中文言
期刊
统编版教材关注单元一体化教学的编排,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语文教学重在从精读课文中理解内容、实践练习,继而提炼出相应的阅读方法,然后利用单元中略读课文的平台,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性运用,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生长。小学统编版教材三下《方帽子店》一文,就是典型的略读课文,所在单元以“复述”为训练要点,教师要紧扣从单元精读课文中学习的方法,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搭建支架,将复述的
期刊
名著阅读已成为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的热点,从统编版语文教材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还构建了“三位一体”阅读课程体系。撬动名著阅读,需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喜怒哀乐;体会语言的精准到位、斑斓多姿;体味主题的多层次、多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然而目前的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种种困境,如当教学内容由单篇短章变成整本书,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名著阅读达到效果,这令教师们“手足无
期刊
高中“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为线索组织单元教学材料,在文言文学习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写景类文章。因為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决定了这部分学习内容理解起来比较晦涩难懂,学生在感受言意之美的时候遇到的挑战较大。因此,选择相似文本进行组文阅读,在文本表达的理解中补充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实现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登泰山记》是姚鼐游览泰山后所作的一篇游记,也是学生感受文言文简约之美、行文之美,意蕴
期刊
名著阅读对于中学生而言既必要又重要。温儒敏先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名著阅读不只是学语文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小说阅读,学生往往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节,停留在对于人物浅层的喜恶上。对于单线条、情节紧凑曲折的,便认为是个精彩的故事;对于人物复杂、旁生枝节的,便有可能觉得冗长啰嗦,无心阅读。美国文学教授托马斯·福斯特说:“刚入门的读者会被层出不穷的细节淹没,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字让他们疲于
期刊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和使用,整本书阅读渐成为当下语文教学的热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提出“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动机。”本文旨在尝试以“一次追寻自我的生命砥砺”为主题探讨推进《西游记》整本书阅读的路径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寻找《西游记》的课程价值  《西游记》的主题历来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关注的是它所蕴含的“自我与成长”价值。在原著中,唐僧一行人都带着原罪出场,他们或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