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是一种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本文就精批细改的不足,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在作文教学中的好处,以及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具体操作作了探讨。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 具体做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而批改学生习作更是“痛中之痛”。传统的最好的批改方法无疑是精批细改,精批细改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费力不多却收效颇丰呢?我认为有必要对作文批改进行创新。
一、精批细改的不足
精批细改学生习作一向被当做是语文教师认真负责工作的标志,但是,我们是否想过精批细改的收效究竟如何呢?
(一)精批细改难以改得恰如其分。有错误当然要改、要批,但怎样改、怎样批示才算最好?传统的看法是精批细改才好。那怎样才算精细?精细就一定好吗?比如说错别字,只是指出,让学生自己改,算不算精细?种种问题,稳妥的解决办法不好找,更难为其寻找基础的理论支撑。
(二)精批细改难以做到人人满意。就教师本身而言,面对学生的习作,一篇一篇地看,逐字逐句地改,批语写了一大堆,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还唯恐落得个“不负责”的称号。就学生而言,老师改少了他们会以为不负责任,甚至把作文水平不能提高的原因完全推到老师身上;改多了,自信心强的学生会以为老师“不识货”,是吹毛求疵。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经常是“英雄所见略同”,总嫌改得还不够多,批得还不够细。所以教师就是天天晚上伏在案上,批改作文,结果却是无济于事。
(三)精批细改后,原作的文字保留很少,几乎成了教师的改作。举个突出的例子,我见过一篇红格纸横向抄的作文,老师改得特别细,原作的文字保留很少,两行之间密密麻麻都是老师的改作。读一读,老师的改作确实是比原作高明得多,可惜的是与原作的语言风格风马牛不相及。我当时想,老师这样费力,效果到底怎样呢?这种做法可行吗?我的看法是“精神可嘉,而效果不敢恭维”。
二、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好处
既然精批细改在作文教学中起不了什么作用,那么该怎么批改呢?我认为应该有重点地创新批改。所谓“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就是教师对某些重点学生的作文或某篇作文的重点部位进行批改;同时,对不同学生的习作用不同尺度进行不全面铺开的批改。这样批改有何好处呢?
(一)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易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拿到一篇文章,教师先粗略一读,有个整体把握,然后定出这篇文章的批改重点。比如说学生文章中有错别字、病句等很多错误,要教师全批,工作量大不说,批到后来教师自己也稀里糊涂了。而换成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就大不一样,教师只要一门心思有针对性地批改一两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手忙脚乱,东一榔头西一棒。
(二)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当然也是针对不同学生而言的:对作文功底好的同学可以从他们的语言文采上下手;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帮他们批改错误比较严重的一种;对于作文处于下游水平的同学则可以从错别字下手,并且专攻错别字。这样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提高,不会出现怨声载道,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有重点的创新批改能挠到痒处、触到痛处,又能使原作不失其真。所谓挠到痒处、触到痛处,就是指批改时抓住关键问题,通过巧妙的指点,让学生恍然大悟。古人改文章的故事可以清楚地说明这种情况,晚唐郑谷改齐己和尚《早梅》诗,北宋萧楚才改张咏诗的故事家喻户晓①。批作文如也能这样,教师费力不多而学生却因之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三、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具体做法
(一)选择一些重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一个班有四五十个人,两个班就接近一百人,且不说工作量惊人,关键是究竟到底有多少成效?我们何不对班上的一批重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呢?可以选班上作文水平优秀、功底一般和水平较差的同学各三五位的作文进行重点批改,这样就可以以点带面把握整个班的作文情况,讲评时也可以有的放矢。也许有人会说,这样批改有不少同学不是没改到吗?是的,这些同学可以在老师评讲的基础上自改。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当然他们是教师下次作文批改的重点对象。如此,只要一个半月,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待遇”了。相信一年下来,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对一篇作文的重点部位进行批改。面对一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一些重点的地方进行批改,如结构上的毛病就可以针对结构松散、缺乏条理进行批改。在批改中要掌握这个规律: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或者是结果推及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如果在写作中,材料安排不当,就会使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楚。
(三)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可用不同尺度进行批改,即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批改重点。长期以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都是一个尺度,往往是不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是画出几个错别字,再在它们后面弄上个“半框”符号,让学生在框中改正;在优美句子下面划一串浪线,然后在后面写上“语言优美、丰满”的评语;一般作文中没什么大错误的往往写上“语句通顺,条理分明,语言朴实无华”。我认为对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重点批改的基础上批细点,指出他们不应出现的作文毛病;对作文水平一般和低下的学生可以在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基础上找他们的优点。一般教师分数抠得很紧,六七十分很常见,七十五分已算高分,而不及格的每每有之。其实,我们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尺度。大胆采用高分激励法,对于中下层学生,只要习作有一处明显进步,就可把这一处作为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对象,给他们八十以上的高分,还可以给他们写上鼓励的评语;对于作文成绩突出而平时一向认真的学生,即使作文仍有可改之处,也不苛求,就其突出的优点写几句评语,给个九十分以上,甚至满分,予以鼓励。当然并不是给学生随意加几分了事,而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要尽量采取分层批改,而且要及时对学困生给予鼓励。在分层批改中,应及时肯定学困生作文中存在的可取之处,毫不吝惜地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的中下层学生,同时对于基础较好同学要防止他们故步自封,对于他们的作文要严格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②在分层批改中,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和自己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也要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越的压力,促使自己去努力提高写作水平,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积极平衡”。
总之,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它开辟了作文批改的一条新路,也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注释:
①出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晚唐和尚齐己作早梅诗,送给诗人郑谷看,其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大为佩服,叩头感激。北宋初年的张咏,做过高官,刚直傲慢,竟讽刺名宰相寇准不学无术。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诗稿放在案上,萧楚才看见后把“恨”字改为“幸”字。张咏发现有人改他的诗,大怒,把萧楚才叫来责问,萧楚才说:“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张咏恍然大悟,下拜感激。
②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
参考文献:
[1]金梁.作文 语文教师的烦恼.现代教育报,2002-1-8.
[2]钱金明.小学作文教学:高年级快速作文评价初探.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2002.12.19.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有重点的创新批改 具体做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而批改学生习作更是“痛中之痛”。传统的最好的批改方法无疑是精批细改,精批细改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费力不多却收效颇丰呢?我认为有必要对作文批改进行创新。
一、精批细改的不足
精批细改学生习作一向被当做是语文教师认真负责工作的标志,但是,我们是否想过精批细改的收效究竟如何呢?
(一)精批细改难以改得恰如其分。有错误当然要改、要批,但怎样改、怎样批示才算最好?传统的看法是精批细改才好。那怎样才算精细?精细就一定好吗?比如说错别字,只是指出,让学生自己改,算不算精细?种种问题,稳妥的解决办法不好找,更难为其寻找基础的理论支撑。
(二)精批细改难以做到人人满意。就教师本身而言,面对学生的习作,一篇一篇地看,逐字逐句地改,批语写了一大堆,常常累得头昏眼花,还唯恐落得个“不负责”的称号。就学生而言,老师改少了他们会以为不负责任,甚至把作文水平不能提高的原因完全推到老师身上;改多了,自信心强的学生会以为老师“不识货”,是吹毛求疵。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经常是“英雄所见略同”,总嫌改得还不够多,批得还不够细。所以教师就是天天晚上伏在案上,批改作文,结果却是无济于事。
(三)精批细改后,原作的文字保留很少,几乎成了教师的改作。举个突出的例子,我见过一篇红格纸横向抄的作文,老师改得特别细,原作的文字保留很少,两行之间密密麻麻都是老师的改作。读一读,老师的改作确实是比原作高明得多,可惜的是与原作的语言风格风马牛不相及。我当时想,老师这样费力,效果到底怎样呢?这种做法可行吗?我的看法是“精神可嘉,而效果不敢恭维”。
二、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好处
既然精批细改在作文教学中起不了什么作用,那么该怎么批改呢?我认为应该有重点地创新批改。所谓“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就是教师对某些重点学生的作文或某篇作文的重点部位进行批改;同时,对不同学生的习作用不同尺度进行不全面铺开的批改。这样批改有何好处呢?
(一)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易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拿到一篇文章,教师先粗略一读,有个整体把握,然后定出这篇文章的批改重点。比如说学生文章中有错别字、病句等很多错误,要教师全批,工作量大不说,批到后来教师自己也稀里糊涂了。而换成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就大不一样,教师只要一门心思有针对性地批改一两处,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手忙脚乱,东一榔头西一棒。
(二)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有重点的创新批改当然也是针对不同学生而言的:对作文功底好的同学可以从他们的语言文采上下手;对作文水平一般的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帮他们批改错误比较严重的一种;对于作文处于下游水平的同学则可以从错别字下手,并且专攻错别字。这样每位同学都能有所提高,不会出现怨声载道,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三)有重点的创新批改能挠到痒处、触到痛处,又能使原作不失其真。所谓挠到痒处、触到痛处,就是指批改时抓住关键问题,通过巧妙的指点,让学生恍然大悟。古人改文章的故事可以清楚地说明这种情况,晚唐郑谷改齐己和尚《早梅》诗,北宋萧楚才改张咏诗的故事家喻户晓①。批作文如也能这样,教师费力不多而学生却因之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三、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具体做法
(一)选择一些重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一个班有四五十个人,两个班就接近一百人,且不说工作量惊人,关键是究竟到底有多少成效?我们何不对班上的一批重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呢?可以选班上作文水平优秀、功底一般和水平较差的同学各三五位的作文进行重点批改,这样就可以以点带面把握整个班的作文情况,讲评时也可以有的放矢。也许有人会说,这样批改有不少同学不是没改到吗?是的,这些同学可以在老师评讲的基础上自改。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当然他们是教师下次作文批改的重点对象。如此,只要一个半月,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待遇”了。相信一年下来,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对一篇作文的重点部位进行批改。面对一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可以选择一些重点的地方进行批改,如结构上的毛病就可以针对结构松散、缺乏条理进行批改。在批改中要掌握这个规律:一般来说,文章采用的基本推理形式决定着文章的内在结构形式。如一篇文章主要是探讨某一事物产生的原因,反映在结构上,必然有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或者是结果推及原因,或者由原因推断结果,缺一不可。如果在写作中,材料安排不当,就会使层次不分明、条理不清楚。
(三)对不同学生的作文可用不同尺度进行批改,即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批改重点。长期以来,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都是一个尺度,往往是不论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是画出几个错别字,再在它们后面弄上个“半框”符号,让学生在框中改正;在优美句子下面划一串浪线,然后在后面写上“语言优美、丰满”的评语;一般作文中没什么大错误的往往写上“语句通顺,条理分明,语言朴实无华”。我认为对平时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在重点批改的基础上批细点,指出他们不应出现的作文毛病;对作文水平一般和低下的学生可以在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基础上找他们的优点。一般教师分数抠得很紧,六七十分很常见,七十五分已算高分,而不及格的每每有之。其实,我们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尺度。大胆采用高分激励法,对于中下层学生,只要习作有一处明显进步,就可把这一处作为有重点的创新批改的对象,给他们八十以上的高分,还可以给他们写上鼓励的评语;对于作文成绩突出而平时一向认真的学生,即使作文仍有可改之处,也不苛求,就其突出的优点写几句评语,给个九十分以上,甚至满分,予以鼓励。当然并不是给学生随意加几分了事,而是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要尽量采取分层批改,而且要及时对学困生给予鼓励。在分层批改中,应及时肯定学困生作文中存在的可取之处,毫不吝惜地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的中下层学生,同时对于基础较好同学要防止他们故步自封,对于他们的作文要严格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②在分层批改中,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和自己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也要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越的压力,促使自己去努力提高写作水平,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积极平衡”。
总之,有重点的创新批改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它开辟了作文批改的一条新路,也充分体现了作文教学的人文性。
注释:
①出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缩印本):晚唐和尚齐己作早梅诗,送给诗人郑谷看,其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大为佩服,叩头感激。北宋初年的张咏,做过高官,刚直傲慢,竟讽刺名宰相寇准不学无术。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句:“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诗稿放在案上,萧楚才看见后把“恨”字改为“幸”字。张咏发现有人改他的诗,大怒,把萧楚才叫来责问,萧楚才说:“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张咏恍然大悟,下拜感激。
②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
参考文献:
[1]金梁.作文 语文教师的烦恼.现代教育报,2002-1-8.
[2]钱金明.小学作文教学:高年级快速作文评价初探.吴江市八都中心小学,200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