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及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随着课改的推进,广大教师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也有不少教师对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恰当,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谈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及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文字、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播手段,能够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优化传播方式,有助于实现教与学更好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应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明确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助地位
  当前,部分教师为了把语文阅读课上得漂漂亮亮、热热闹闹,便尽可能地展示制作华美的课件。殊不知,一节课下来学生被弄得眼花缭乱,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本没有达到。曾听过一位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玻璃的图片及其用途的视频后,反复询问学生:“夹丝网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吸热玻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课堂针对此类问题的大量探讨有悖于说明文教学应以学习说明方法为主要任务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多媒体运用得十分精彩,却丢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是不可取的。语文阅读课的目的是通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通过运用语言材料来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应立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寻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发挥信息技术在阅读课堂中的运用实效性。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提供了诸多帮助,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教学突破重难点。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重点段落是“英勇跳崖”这一部分,要让学生通过体悟五位壮士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感受他们热爱祖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对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亲眼目睹五位壮士顽强杀敌、英勇跳崖的壮举。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多媒体课件应少而精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过度依赖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大量使用多媒体天花乱坠地播放图文视听资料。事实上,学生完全沉浸于优美的画面、悦耳的声音,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学应当回归语言文字的深入探讨,多媒体课件要少而精。教师在设计和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的过渡,但绝对不是把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
  二、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初读感知”环节
  1.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一首动听的儿歌,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主人公松鼠和小熊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思考:“松鼠和小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名家作品和名人故事,这些作品通常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创作而来,因年代久远往往令学生有陌生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某位名人事迹的短片,或与课文背景相关的纪录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使学生熟悉课文,易于与文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教师可播放有关周恩来的事迹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恩来其人,为课文教学打下情感基础。
  3.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较差,而生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情境,可以优化学生的识字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运用多媒体动画分析生字结构、运笔示范,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识字和书写。为了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教师还可以制作动画识字小游戏,进行“换偏旁”“加一加”“减一减”“摘苹果”等互动教学,这能实现常规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运用于“品读感悟”环节
  1.渲染情境,激发美感
  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更容易接受直观的东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文本中的形象展现出来,能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帮助学生披文入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动人的秋景,让学生领略秋天的色彩之美和丰收之美;教学《小桥流水人家》时,通过视频将学生带入恬静、幽雅的江南水乡……通过多媒体渲染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与文本对话。
  2.突出重难点,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阅读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然而,当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时,更有利于促进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如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只需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地图,就能让学生立刻明白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海防前哨”的含义;讲授到“海水的颜色”这一部分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海面、海水及海底地形剖面图,使教学的难点问题轻松地迎刃而解。   3.品词析句,形成技能
  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通过制作几张幻灯片展示词、句的含义、结构、异同、作用等,能让学生进行直观地对比,品词析句,既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信息技术运用于“拓展升华”环节
  1.加深体验,产生共鸣
  在对课文充分地品读感悟之后,课堂教学进入了尾声。此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与课文相关的视频、音乐、朗诵资料等,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整堂课充满激情、智慧与想象。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珍珠鸟》最后一个环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视频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意韵;接着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挖掘主旨、升华主题。
  2.拓展阅读,融合构建
  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延伸阅读相关的作品。拓展阅读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相互比较、补充、融合和重新构建中开拓思路、涌现创意。利用多媒体提供拓展阅读素材,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临死前的严监生〉》,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对此,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两部著作中的人物描写片段,让学生通过对比三个不同国家的吝啬鬼形象,体会文本刻画人物的方法。
  3.知识训练,学以致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实践情境,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加强知识训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实践训练项目,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时,学习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讲故事比赛的视频、校运会上的精彩场面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运用“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进行习作练笔,既巩固文本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必定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轻松愉快,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镜头一:在一次大班教学观摩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我们要表现好一点,声音大一些,让客人老师都能听到……”  镜头二:在观摩活动中,一个女孩子正精彩地回答着教师的提问,但观摩的教师无法听清,于是教师对女孩子说:“你说得挺好,不过声音小了点,如果声音再大点,让所有的客人老师都听清楚就更好了:你再说一遍,好吗?”  镜头三:在一次艺术观摩活动结束后,观摩教师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连连
“对这次观摩活动,我想用几个字来概括:奇、趣、融。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奇妙,过程生动有趣,师幼关系融洽、互动良好……”教研员的总结性评价使一年一度的教学观摩活动落下了帷幕,负责组织观摩活动的业务园长以及承担观摩任务的教师都暗阶地松下一口气。  观摩活动可以促进本地区幼儿教育信息,经验、成果的交流,可以给幼儿园提供展示自己特色的机会,也可以给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刍。因此,一旦进行观摩活动,主要承担者就
天空哭了,  眼泪变成了雨水;  星星哭了,  眼泪变成了流星;  小草哭了,  眼泪变成了露珠;  我可不能哭!  因为眼泪会变成咸咸水。  (陈 娇/文)提示与建议:  这首儿童诗抒情、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运用这首儿歌给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不同活动,如在小班可以开展欣赏活动,在中大班可以开展诗歌仿编活动,等等。  在欣赏活动中,教师应丰富幼儿有关生活经验,注重营造相应的氛围,引导幼儿充分感受
分类讨论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思想.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同点或者是差异点进行分类说明,按照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这种方法可以更深刻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内
期刊
天黑了,浪睡了,大海静悄悄,只有灯塔妈妈睡不着。睁着眼,到处瞧,看看有没有还没回家的船宝宝。(张继楼/文)提示与建议:这首诗歌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灯塔描绘成夜深未眠、企
吃透教材才能进行点拨教学.是唯一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日本小说,本文时其主题与线索等进行了点拨,并简述其比较教学法.
期刊
理想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个缩影。以往自然角的功效往往只是观赏,现在我们赋予了自然角更多的教育价值,让自然角气幼儿充分互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和科学态度。    第一,在创设环境时与幼儿积极互动    1.加盟自然角  为了丰富自然角的内容,我们发出“邀请函”,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准备,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到自然角来,如花花草草,小兔子、小鸡、小鱼、小乌龟等。幼儿总会自豪地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
射向金属表面的光,实质上就是具有能量E=hv的光子流,如果照射光的频率高到能使电子吸收后其能量足以克服逸出功而脱离金属表面,就会产生光电效应.此时逸出电子的动能、光子能
期刊
●寻找切入点一天,我边给幼儿讲《三只蝴蝶》的故事,边舞动自然角里的蝴蝶标本,模拟故事场景。幼儿一边听一边跟着“飞”了起来,还说“我是红蝴蝶”“我是黄蝴蝶”,有的甚至
师范院校毕业生怎样完成实习任务呢 ?首先是要与指导老师沟通 ,交流思想 ,了解实习班学生概况。在指导老师帮助下 ,订出实习计划 ,具体实习课时安排 ,找出重点、难点 ,选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