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育人才与服务社会是理大的重要使命
《世界教育信息》: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大)建校70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颇具特色的著名学府。作为理大校长,首先请您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为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主要特色。
唐伟章:理大一向秉承“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校训精神,以配合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和专业人士。过去75年,理大培育了32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在不同的行业大展所长,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大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理大的前身是于1937年成立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校舍位于湾仔活道,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提供专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二战后,学院改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1957年,学院迁往红磡校舍,为香港的工业教育展开了新的一页。香港理工学院于1972年正式成立,其使命是通过开办专业课程培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994年,学院正式升格,并更名为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的课程一直与时俱进,以配合香港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早年香港工业开始发展时,理大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建筑、工程、航海、会计、纺织及制衣业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理大又培育了众多的医疗服务、社会工作和管理专才。当香港经济转向以金融服务、贸易与物流、旅游与专业服务为主时,理大适时推出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为各行各业培育充足的人才,推动产业界的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理大仍然为学生提供多项全港独有的课程,包括设计学、工程物理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服装与纺织学、测绘与地理资讯、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学、医疗化验科学、眼科视光学、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放射学等。这些都是极具实用价值,而且市场需求庞大的科目。
理大积极推动科研与创新,平均每年开展的研究项目达2000多个,且涵盖范围广泛,从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项目到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太空项目,都属于理大的研究范畴。我们相信,科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拓展知识、推动科技发展。此外,学校还通过与工商界的合作,把创新理念转化到应用领域,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社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
理大实现了很多重大的科技突破,惠及社区及弱势社群。例如,理大研究人员开发的KineLabs平台,是一个为长者或中风者提供运动与康复疗程的免费平台。研究人员使用3D电脑体感技术,利用先进的感应器采集数据并追踪细致动作,为长者及中风者特别设计了3种运动游戏。使用者可以通过3D动作提升反应及运动能力,为康复训练过程增添乐趣。这项研究获得2012年亚太资讯及通讯科技大奖“电子健康类别”(E-Health Category)的冠军。去年,理大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鼎力支持,汇聚校内跨学科专家,成立了全港首间“社会创新设计院”。该设计院旨在成为香港设计界、高等院校与工商业界的第三度空间,把创意设计产品转化成商品,推广社会创新设计项目。
通过各种专业服务,包括顾问服务、合作研究和授权业界采用本校研发的技术,理大把知识转移到社会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各界的联系。2011-2012年度,理大科技及顾问有限公司为369家本地及海外机构,包括中小企业、私营机构、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等,提供了577项顾问服务,业务总收入近1亿港元。2011-2012年度,理大企业发展院成功与业界签订逾60项技术授权协定、备忘录、保密协议,涉及的范围包括纺织与制衣技术、建筑、工程、医疗科技、设计等。
二、科研创新是理大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理大一向注重科研创新,既重视在尖端科研上的突破,又注意加强科技成果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理大的科研创新战略和成果。
唐伟章:理大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通过推动知识与科技创新,改善人类的生活,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理大《2012/13-2017/18策略发展计划》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的“研究”这一核心功能,目标是营造适当的文化与环境,使研究工作蓬勃发展。
理大建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的产学研基地于2011年正式启用。该基地共设有两个研发创新平台,分别以低碳环保科技和健康科学为主题。每个研发创新平台包括7个研究中心,提供集科研、培训及产业孵化的一站式服务,支援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研究及发展。
面对内地大规模的城镇化发展,理大最近成立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全院分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基建、城市环境、城市发展的数码科技、大厦能源与环境性能五大领域;共设26个研究小组,各由一位在有关研究领域具国际知名度的资深研究人员领导。研究院致力于推动跨学科合作,积极参与城市规划,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将研究付诸实践,为促进香港及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多年来,理大科研成果丰硕,屡获国际殊荣,其中包括航天科技研究、有效监测高铁结构健康与安全的光纤监测技术、为大型基建提供安全监察的大型结构诊断与预测系统、环保电动车mycar、抗癌药物研发、近视控制及超精密加工技术等。
三、以多元化的课程设计
助学生成为讲求实效的梦想家
《世界教育信息》:人们常将理大学生及毕业生称为“讲求实效的梦想家”,请问“梦想”和“实效”的结合是如何体现在理大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这样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如何形成的?
唐伟章:理大不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看重他们的思维及素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负责任、关怀社群的世界公民。我们期望理大的学生和毕业生成为“讲求实效的梦想家”——他们有能力为人们的日常需要和问题设计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拥抱梦想,勇于追求美好的未来。
随着四年制本科课程在2012-2013学年的实施,理大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不同的元素,帮助学生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和发展全面的世界公民。 第一,帮助学生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理大确保每项课程均包含实用、研究、专业训练及服务学习的元素,培育学生的企业家和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及解难能力。此外,理大还注意在课程中加入语文及沟通元素,让学生精通两文三语。
必修课“校企协作教育”是理大本科课程的一大特色,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2011-2012年度,800多名理大学生分别到内地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南京等)及海外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美国等)进行了暑期实习。此项目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工商业界及各个专业的了解,更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提升其在职场上的工作技巧。
第二,培育学生成为发展全面的世界公民。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理大的交换生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到海外学习和体验其他国家文化的机会。目前,理大与25个国家及地区逾220所知名大学签订了互换学生的协议。
理大希望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爱心服务社会。我们相信,服务学习是实现这个目标最有效的培育方法。因此,从2012-2013学年起,理大在四年制本科课程中把“服务学习”列为必修的学分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善用所学,为有需要的人服务。理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或公民活动,将从主修科目或其他学习经历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服务社会。举例说,去年有一批理大学生参与了“金边贫民窟普查”项目。在柬埔寨义工的协助下,一些理大学生在贫民窟的3个村落进行了人口普查,收集到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当地村民实际需要的数据。另一组学生则辅导孤儿院及贫困家庭的学生应用动画软件讲故事,让他们在接触、学习相关技巧之余发挥创意。这些服务学习项目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更高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理大企业发展院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支持
《世界教育信息》:与香港其他院校相比,理大在知识转移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与工商业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请问理大是如何将创新理念转化到应用范畴的?有哪些成功的模式或范例?
唐伟章:理大通过创新的科研项目支持产业界的发展。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开始认同产学合作对双方都有益处。因此,近年有很多企业主动联系理大,希望可以借助理大的科研资源与专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为保持理大在知识及科技转移领域的领导地位,培育创新及企业家精神,促进理大与各地工商界的紧密合作,理大于1999年成立了企业发展院。企业发展院主要在四个方面开展知识转移活动,这四个方面包括专业顾问服务、合作研究、特许使用理大开发的新科技、成立衍生公司或合资企业。成功的例子包括光纤监测技术、电动车mycar、用于公共交通工具的太阳能冷气系统、加快中风患者康复的“希望之手”等。
五、积极推动国际化发展,
努力拓展全球网络
《世界教育信息》:理大致力于将学生培育成为正面、积极的新一代,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重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努力拓展全球网络,通过不同方式将学生培养成国际化人才。请问理大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
唐伟章:理大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方面积极推行国际化。例如,学校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努力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及校企协作教育境外实习计划,为学生提供在世界各地学习的机会。
除了拥有庞大的国际网络,理大还定期举办“国际学生创新挑战赛”,以此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家精神。今年的赛事共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的中学及大学的220支队伍参加。
理大每年会与多个驻港领事馆合作举办“国际周”,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一起推动校园国际化。
理大《2012/13-2017/18策略发展计划》也明确指出,国际化是该计划提及的五大策略范畴之一。为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促进日趋多元化的学生及学术人员发展,理大在推动国际化方面共有八大策略:通过有效的招聘及招生策略,提升国际师生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交流与实习的机会,将他们培养成为国际公民;努力使各课程取得国际认证以及各专业机构的认可,提升课程在全球的认可度;加强课程对海外学生的吸引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及服务;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具有成效及策略性的伙伴关系,并与海外专业机构、雇主及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发展国际伙伴关系,提高理大的教研影响力;营造体现包容及多元化的校园气氛,举办相关活动,促进来自不同背景、文化、国家的学生互相融合;持续推行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政策;在校内加强英语沟通,促进中英双语并用。
六、参与国家发展,
乐于为祖国内地教育事业作贡献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知道理大一直致力于和内地大学的合作,积极参与内地的发展。比如,汶川地震之后,理大主动参与灾后重建和灾区民众心理康复工作。请问理大参与内地发展、拓展与内地合作的整体考虑和战略是什么?
唐伟章:参与国家发展是理大未来发展的五大策略之一。我们希望善用学校在内地的网络,参与国家发展,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此目标下,理大希望达到五大目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深入认识国家,并具备足够的知识、技巧与能力,为日后发展所长、贡献社会打好基础;发展高水平、高质素及深具影响力的研究及知识转移活动,为国家及全球的科研发展作出贡献;发展全球网络,促进理大与内地及国际伙伴的学术交流,使理大成为国家教育及研究的国际枢纽;善用与校友、企业伙伴及政府机构的伙伴关系,支持理大参与国家的发展;审视及制订学校政策,支持理大参与国家的发展。
未来几年,理大将为学生积极发掘并提供在内地进行实习、研究及进行社会服务学习的机会,在内地开办领袖培训、通识教育课程及创业课程,善用内地的校友及工商界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及发展事业的机会。
《世界教育信息》:香港理工大学(以下简称理大)建校70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颇具特色的著名学府。作为理大校长,首先请您结合学校的发展历程为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主要特色。
唐伟章:理大一向秉承“开物成务,励学利民”的校训精神,以配合社会发展为己任,致力于为社会培育优秀人才和专业人士。过去75年,理大培育了32万多名毕业生。他们在不同的行业大展所长,为社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理大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理大的前身是于1937年成立的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校舍位于湾仔活道,是香港第一所由政府资助、提供专上程度工科教育的院校。二战后,学院改名为香港工业专门学院。1957年,学院迁往红磡校舍,为香港的工业教育展开了新的一页。香港理工学院于1972年正式成立,其使命是通过开办专业课程培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1994年,学院正式升格,并更名为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的课程一直与时俱进,以配合香港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早年香港工业开始发展时,理大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建筑、工程、航海、会计、纺织及制衣业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理大又培育了众多的医疗服务、社会工作和管理专才。当香港经济转向以金融服务、贸易与物流、旅游与专业服务为主时,理大适时推出了相应的专业课程,为各行各业培育充足的人才,推动产业界的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理大仍然为学生提供多项全港独有的课程,包括设计学、工程物理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服装与纺织学、测绘与地理资讯、国际航运与物流管理学、医疗化验科学、眼科视光学、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和放射学等。这些都是极具实用价值,而且市场需求庞大的科目。
理大积极推动科研与创新,平均每年开展的研究项目达2000多个,且涵盖范围广泛,从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项目到对人类发展影响深远的太空项目,都属于理大的研究范畴。我们相信,科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拓展知识、推动科技发展。此外,学校还通过与工商界的合作,把创新理念转化到应用领域,配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社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知识型经济的发展。
理大实现了很多重大的科技突破,惠及社区及弱势社群。例如,理大研究人员开发的KineLabs平台,是一个为长者或中风者提供运动与康复疗程的免费平台。研究人员使用3D电脑体感技术,利用先进的感应器采集数据并追踪细致动作,为长者及中风者特别设计了3种运动游戏。使用者可以通过3D动作提升反应及运动能力,为康复训练过程增添乐趣。这项研究获得2012年亚太资讯及通讯科技大奖“电子健康类别”(E-Health Category)的冠军。去年,理大获得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鼎力支持,汇聚校内跨学科专家,成立了全港首间“社会创新设计院”。该设计院旨在成为香港设计界、高等院校与工商业界的第三度空间,把创意设计产品转化成商品,推广社会创新设计项目。
通过各种专业服务,包括顾问服务、合作研究和授权业界采用本校研发的技术,理大把知识转移到社会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强与各界的联系。2011-2012年度,理大科技及顾问有限公司为369家本地及海外机构,包括中小企业、私营机构、非政府组织、政府部门等,提供了577项顾问服务,业务总收入近1亿港元。2011-2012年度,理大企业发展院成功与业界签订逾60项技术授权协定、备忘录、保密协议,涉及的范围包括纺织与制衣技术、建筑、工程、医疗科技、设计等。
二、科研创新是理大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世界教育信息》:理大一向注重科研创新,既重视在尖端科研上的突破,又注意加强科技成果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理大的科研创新战略和成果。
唐伟章:理大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通过推动知识与科技创新,改善人类的生活,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理大《2012/13-2017/18策略发展计划》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的“研究”这一核心功能,目标是营造适当的文化与环境,使研究工作蓬勃发展。
理大建于深圳市南山区高新科技产业园的产学研基地于2011年正式启用。该基地共设有两个研发创新平台,分别以低碳环保科技和健康科学为主题。每个研发创新平台包括7个研究中心,提供集科研、培训及产业孵化的一站式服务,支援珠三角地区的工业研究及发展。
面对内地大规模的城镇化发展,理大最近成立了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为城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全院分为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基建、城市环境、城市发展的数码科技、大厦能源与环境性能五大领域;共设26个研究小组,各由一位在有关研究领域具国际知名度的资深研究人员领导。研究院致力于推动跨学科合作,积极参与城市规划,解决环境问题;同时,将研究付诸实践,为促进香港及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多年来,理大科研成果丰硕,屡获国际殊荣,其中包括航天科技研究、有效监测高铁结构健康与安全的光纤监测技术、为大型基建提供安全监察的大型结构诊断与预测系统、环保电动车mycar、抗癌药物研发、近视控制及超精密加工技术等。
三、以多元化的课程设计
助学生成为讲求实效的梦想家
《世界教育信息》:人们常将理大学生及毕业生称为“讲求实效的梦想家”,请问“梦想”和“实效”的结合是如何体现在理大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的,这样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如何形成的?
唐伟章:理大不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看重他们的思维及素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成为负责任、关怀社群的世界公民。我们期望理大的学生和毕业生成为“讲求实效的梦想家”——他们有能力为人们的日常需要和问题设计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同样重要的是,他们拥抱梦想,勇于追求美好的未来。
随着四年制本科课程在2012-2013学年的实施,理大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了不同的元素,帮助学生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和发展全面的世界公民。 第一,帮助学生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出色的专业人才,理大确保每项课程均包含实用、研究、专业训练及服务学习的元素,培育学生的企业家和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及解难能力。此外,理大还注意在课程中加入语文及沟通元素,让学生精通两文三语。
必修课“校企协作教育”是理大本科课程的一大特色,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汲取实际的工作经验。2011-2012年度,800多名理大学生分别到内地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南京等)及海外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英国、美国等)进行了暑期实习。此项目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工商业界及各个专业的了解,更可以帮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提升其在职场上的工作技巧。
第二,培育学生成为发展全面的世界公民。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理大的交换生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到海外学习和体验其他国家文化的机会。目前,理大与25个国家及地区逾220所知名大学签订了互换学生的协议。
理大希望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爱心服务社会。我们相信,服务学习是实现这个目标最有效的培育方法。因此,从2012-2013学年起,理大在四年制本科课程中把“服务学习”列为必修的学分课程,目的是要让学生善用所学,为有需要的人服务。理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或公民活动,将从主修科目或其他学习经历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服务社会。举例说,去年有一批理大学生参与了“金边贫民窟普查”项目。在柬埔寨义工的协助下,一些理大学生在贫民窟的3个村落进行了人口普查,收集到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当地村民实际需要的数据。另一组学生则辅导孤儿院及贫困家庭的学生应用动画软件讲故事,让他们在接触、学习相关技巧之余发挥创意。这些服务学习项目有助于学生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培养更高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理大企业发展院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支持
《世界教育信息》:与香港其他院校相比,理大在知识转移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与工商业界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请问理大是如何将创新理念转化到应用范畴的?有哪些成功的模式或范例?
唐伟章:理大通过创新的科研项目支持产业界的发展。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也开始认同产学合作对双方都有益处。因此,近年有很多企业主动联系理大,希望可以借助理大的科研资源与专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为保持理大在知识及科技转移领域的领导地位,培育创新及企业家精神,促进理大与各地工商界的紧密合作,理大于1999年成立了企业发展院。企业发展院主要在四个方面开展知识转移活动,这四个方面包括专业顾问服务、合作研究、特许使用理大开发的新科技、成立衍生公司或合资企业。成功的例子包括光纤监测技术、电动车mycar、用于公共交通工具的太阳能冷气系统、加快中风患者康复的“希望之手”等。
五、积极推动国际化发展,
努力拓展全球网络
《世界教育信息》:理大致力于将学生培育成为正面、积极的新一代,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重视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努力拓展全球网络,通过不同方式将学生培养成国际化人才。请问理大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
唐伟章:理大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方面积极推行国际化。例如,学校以英语为教学语言,努力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及校企协作教育境外实习计划,为学生提供在世界各地学习的机会。
除了拥有庞大的国际网络,理大还定期举办“国际学生创新挑战赛”,以此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企业家精神。今年的赛事共吸引了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的中学及大学的220支队伍参加。
理大每年会与多个驻港领事馆合作举办“国际周”,鼓励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一起推动校园国际化。
理大《2012/13-2017/18策略发展计划》也明确指出,国际化是该计划提及的五大策略范畴之一。为营造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促进日趋多元化的学生及学术人员发展,理大在推动国际化方面共有八大策略:通过有效的招聘及招生策略,提升国际师生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国际交流与实习的机会,将他们培养成为国际公民;努力使各课程取得国际认证以及各专业机构的认可,提升课程在全球的认可度;加强课程对海外学生的吸引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及服务;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具有成效及策略性的伙伴关系,并与海外专业机构、雇主及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发展国际伙伴关系,提高理大的教研影响力;营造体现包容及多元化的校园气氛,举办相关活动,促进来自不同背景、文化、国家的学生互相融合;持续推行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政策;在校内加强英语沟通,促进中英双语并用。
六、参与国家发展,
乐于为祖国内地教育事业作贡献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知道理大一直致力于和内地大学的合作,积极参与内地的发展。比如,汶川地震之后,理大主动参与灾后重建和灾区民众心理康复工作。请问理大参与内地发展、拓展与内地合作的整体考虑和战略是什么?
唐伟章:参与国家发展是理大未来发展的五大策略之一。我们希望善用学校在内地的网络,参与国家发展,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此目标下,理大希望达到五大目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使学生深入认识国家,并具备足够的知识、技巧与能力,为日后发展所长、贡献社会打好基础;发展高水平、高质素及深具影响力的研究及知识转移活动,为国家及全球的科研发展作出贡献;发展全球网络,促进理大与内地及国际伙伴的学术交流,使理大成为国家教育及研究的国际枢纽;善用与校友、企业伙伴及政府机构的伙伴关系,支持理大参与国家的发展;审视及制订学校政策,支持理大参与国家的发展。
未来几年,理大将为学生积极发掘并提供在内地进行实习、研究及进行社会服务学习的机会,在内地开办领袖培训、通识教育课程及创业课程,善用内地的校友及工商界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及发展事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