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课中融入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之改革与探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tisbianbi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百色学院声乐课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声乐课中融入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之改革与探究”进行论述,力求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率的在声乐课堂上获取专业知识以及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演唱潜能,让学生在正式演出的时候,能够真正的由内而外地展现出十足的自信。
  【关键词】声乐教学;课堂;教师;学生;舞台表演;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声乐艺术的完整形式,不仅仅是通过乐音来供人们欣赏,它还必须要借助于舞台表演这个中间媒介来将创作者的情绪情感和表演者对艺术作品的诠释一并传递给观众,从而实现其更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对于一节高效率的声乐课,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舞台并且进行舞台实践,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的声乐演唱变得更加完整化和专业化。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多给学生提供上台演出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在舞台上积累的经验来让自己在声乐演唱上的综合表演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真正做到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
  一、声乐课中融入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时间安排
  一般来说,声乐课四十分钟为一节课,大多数声乐教师都会把一节声乐课分成三个部分来进行:练声、唱歌、布置作业。这样的课程确实能够看到每节课学生的进步,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出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在上课时表现不错,一旦要考试或者演出的时候,他们对舞台会相当陌生,内心非常紧张以至于无暇顾及声乐技巧、情绪情感以及表演了。因此,本人用了一个学期的声乐课教学做了一个实验,就是改变声乐课的教学模式。
  本人把一节声乐课的四十分钟分成了两个部分——三十分钟、十分钟。三十分钟的部分依然是一对一的声乐课,但是每一个环节的时间和内容的编排上会有少许变化,十分钟的部分则是以不带妆的演出形式来进行。
  二、声乐课中融入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尝试——上课形式
  通常第一节课仍然以四十分钟的一对一上课形式来进行教学,当课堂接近尾声时要布置作业,作业内容有:每天练声练气息(以利于加强学生自身发声技巧的控制力);多听著名声乐唱段(以利于学生自身听觉水平的提高);学习新歌并要求学生下一次课必须脱谱演唱(以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把更多精力放在声音的控制和表演上,而不是回忆歌词),在学唱新歌之前先了解歌曲时代背景和歌词大意(以利于学生更好更顺利的运用演唱情绪)。
  到了第二节课,课程改变的实施正式开始。第一步,提前通知学生上课之前至少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自己去找琴房练声开嗓,学生课前把自己唱兴奋了对上声乐课有好处。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自己提前开嗓,所以上课的时候,练声的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学生改正错误的发生位置、气息的使用方式、声音的支点和站立姿势等等问题的时候会变得更加顺利,并且这个练声的部分用五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就足够,这样一来就为后面的演唱歌曲环节腾出了不少时间。接下来是演唱歌曲,上节课要求学生必须在这节课脱谱演唱,并且提前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歌词大意,学生养成在歌唱作品之前对声乐作品的出处、背景、词曲作者等一系列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对作品进行自己的艺术构思,并针对作品来设计自己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在舞台的整体时间与空间内使表演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这个环节出于对学生的信任,本人会直接让学生开始演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演唱时不到位的发声技巧和气息技巧,与此同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看着墙上的大镜子,注意自己的眼神、手势、站姿、面部表情等等身体语言,甚至于可以直接要求学生每一个乐句应该做什么动作和表情,时间一长学生便会开始懂得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去投入感情演唱。跟预期的一样,但凡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是在不断进步的。
  三十分钟的课结束时就是布置作业环节,在第二节课结束时本人通常不会继续布置新歌,而是让学生复习老歌,并要求学生在每天的练声练唱中将重点放在发声技巧上,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习惯正确的发声方式。那么剩下十分钟就放在晚上使用,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是自己弹琴的,这就使得在完整的观察学生演唱状态方面造成一些遗漏。所以为了更好的利用剩下的十分钟,本人会和另一位教师合作,共同安排一场不带妆的小晚会,地点是本单位的带小舞台的阶梯教室。演唱顺序是随机的(有利于锻炼学生随时准备上台表演的心理承受力),当教师A的学生上台演唱时,教师B负责帮忙弹琴,这样一来教师A便可以完完整整的感受到自己的学生在舞台上的优缺点并进行指正。同理当教师B的学生上台演唱时,教师A负责帮忙弹琴,这样一来教师B便可以完整感受到自己的学生在舞台上的优缺点并进行指正。这种两位教师合作的形式每周都会进行,这样既保证了学生们每周都能登台演唱,学生们也非常珍惜这样的舞台实践机会。
  第一次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紧张,大多数学生的发挥都不是特别理想,因为是在舞台上,演唱场地变大了,学生开始没有安全感,所以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的控制便不像一对一上课时那样自如了,大多数学生全程都在发抖。每一位学生在舞台上唱完一首歌,两位教师都会提出意见,并给学生第二遍演唱的机会,所以学生们都会更加珍惜第二遍演唱的机会,于是基本上第二遍演唱都会优于第一遍。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学生们课后都会反映,当站在舞台上的时候根本没法一边控制气息和声音一边控制自己的表情和肢体等。可喜可贺的是,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到一个学期的中期的时候,成效开始大规模出现。学生们开始不惧怕舞台了,心理上的不紧张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们在舞台上演唱的时候气息变得更加稳定、声音更加积极、舞台表演更加自信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得到显著提高,看到自己一学期努力的成果,学生们都变得更加自信了。
  三、結语
  声乐课属于比较特殊的课程,它除了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以外,还得让学生体验真正的舞台。所以只是依靠一对一的上课形式让学生成长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在舞台中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一来就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上台紧张和怯场的不良状况,让学生在舞台上真正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参考文献
  [1]彭芬.高职院校声乐专业开设舞台表演课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14).
  [2]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6).
  [3]保罗·亨利·朗(美.Lang.P.H),顾连理.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4]王鹏.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中舞台表演课的意义探索[J].大众文艺出版社,2016(8).
  [5]王晓.高师音乐学专业开设舞台表演课程的现实意义与课程实施构想[M].武汉:戏剧之家出版社,2017(18).
  作者简介:姜宝龙(1988—),男,汉族,河北省,音乐学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担任专职声乐教师。
  基金项目:百色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8JG44)。
其他文献
【摘要】演唱风格是歌唱者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极具个人特色的演唱风格。民族男高音作为民族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此演唱风格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于了解民族男高音演唱风格形成中各种受制因素,以及探索新时期民族男高音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乐东渐;时代背景;学院化;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民族男高音的概念界定  民族
期刊
【摘要】声乐演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综合了演唱者的声音技巧,演唱技巧,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一首好的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在于演唱者能够将声乐作品里的内容以及情感抒发出来,能够根据自己对歌曲理解后的处理方式,完成其声乐作品里面传出来的心声。完整的声乐作品处理是将歌曲内容和情感表现,语言咬字上、气息运用上、演唱技巧的完美结合在一起。歌曲《松花江上》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除了对谱面的处理以外还要对歌曲的创
期刊
【摘要】歌谣式的《卖布谣》反映了中国小手工业者在洋货大量倾销下贫苦不堪的苦闷生活,诗词的叙述虽朴实但有着强烈的情感冲击。赵元任凭借自身语言学专业功底,采用平仄相连或平低仄高的词曲结合方式,为歌词写了曲,使得整首作品的诗歌与旋律更加相衬。  【关键词】卖布谣;歌曲分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作背景与题材分析  刘大白词,赵元任曲,初刊于1928年出版的赵元任歌曲辑《新
期刊
【摘要】笔者基于多年积累的初中音乐教育工作实践经验,在理性分析当前九年级音乐课现状的基础上,以合唱曲《阳关三叠》一课为例,运用音乐教学理论、心理学有关原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学习音乐能更加直观,具体形象,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逐步提高其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关键词】古曲欣赏;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音乐欣赏的“策略”,是指音乐
期刊
【摘要】弗朗兹·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交叉时期,他的作品在古典主义的严谨之上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色彩,这一首被称为“可爱的A大调”的奏鳴曲(D664)属于舒伯特中晚期作品,非常具有“舒伯特风格”。本文以乐曲的第一乐章为例,分别从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演奏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做好联系作曲家与听众的枢纽作用,完整表现出作曲家的情感和意图,完美地呈现出这首优
期刊
【摘要】音乐剧是舞台剧的一种,是集音乐、戏剧和舞蹈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它的两大汇集地分别是美国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在群星闪耀的音樂剧历史长河中有一部作品始终闪烁着它独特的光芒,它就是音乐剧《变身怪医》--百老汇巨型音乐剧制造神话之一。本文以“露西”这个人物进行深刻的剖析,对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演唱进行重点的分析和研究。论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音乐剧《变身怪医》的概述,分析了它的创作背景并
期刊
【摘要】《克里奥拉舞曲组曲》又称“阿根廷乡村舞曲组曲”,由阿根廷作曲家吉纳斯特拉创作于1946年,全曲共由五首舞曲和终曲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首,很弱的小柔板(Adagietto pianissimo);第二首,乡村风味的快板(Allegro Rustico);第三首,如歌的小快板(Allegretto Cantabile);第四首,平静而富于诗意的(Calmo e Poetico);第五首,谐谑曲(
期刊
【摘要】本文概括了民族音乐的文化构成与文化记忆构成,从文化守护视角阐述当前民族音乐教育和音乐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文化使命,由文化切入民族音乐的教育模式问题,借用人类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反思民族音乐教育,意在打造民族音乐教育模式产生的核心关键或者均衡音乐形态、音乐结构、音乐文化相互关系的,不失偏颇的民族音乐教育模式。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音乐文化;教育模式;教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J
期刊
【摘要】流行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一种体现 ,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本研究对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进行研读归类,对江苏省徐州市区的三所初级中学的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0.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三所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进而提出多方面的改进建议,以求为进一步提升与调查对象相近的同类学校的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的教学效
期刊
【摘要】童声被喻为“天籁之声”。童声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功能,越来越成为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精心训练和精准演绎的童声合唱,可以提高儿童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把合唱引入学校音乐课堂,必将有助于点亮学生童年缤纷色彩,为校园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关键词】音准;音色;诠释;支柱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童声,因其音质纯净清脆、感情真挚无邪,精心训练和精准演绎的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