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857335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固化,为寻求新的课堂模式以及更好的课堂走向,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时而起。本文首先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接着从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群文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方面展开和探索,群文阅读的优点有很多,但最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群文阅读;语文教学;应用策略
  长期以来,单篇教学是语文教师常见的教学方式。语文教材作为文选性教材,教师们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但其教学弊端显而易见,首先是容易形成单一重复的教学形式,无法就教材进行新的研读;其次是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最后,无法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空间,仅为了课堂顺利进行下去而进行的浅层阅读、讨论。
  同时,在教材应用方面,虽然教科书上的课文篇目数量不少,但语文课上教学的内容皆是单篇教学进行,单元内的篇目与篇目之间虽主题相关,但却被人为地分割,学生无法就主题进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得到的只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单篇含义,没有真正接纳到单元教材整合的目标(通过一组课文领悟本单元主题)所在,容易造成该单元主题文章的重复教学。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进行多文本教学,最终达成共识的阅读教学过程。该种教学方法着力于把多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学习,进行教学,改变课堂上单篇教学的现状。但,群文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很多教师在运用这种方式时容易出现运用该种模式教学的动力不足(知道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好,但不知好在哪里,更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如何操作)。本文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来展开研究的,通过追寻群文阅读的价值追求,尝试透析寻找群文阅读的应用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相关应用策略的实用性,关注群文阅读的未来走向。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
  (一)回归语文教学根源,找到本味
  语文教学的根源在哪里,应该立足于何处,如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课程理念来解读这个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语文实践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语文课堂上得到体现与结合,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本味所在。学生所应得到培养和获得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运用;能得到相应的语文能力训练,并有能力训练的适当形式和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能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写作,自己的阅读,自己的体验;在学习中培养了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而且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丰富了情感世界,提高了思想认识能力,形成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确立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这才是真正落实到实处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时,学生愿意听读、跟读课文,并且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认识到了生字词,积累了语言,丰富了词汇,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能有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并且能够在回家后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或自己对故事的续写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才是得到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课文内容的讲解,也即强调生字词、词汇知识的积累,同时对文章的情感、作者的写作倾向等更倾向于直白地提问,仿佛是为提问而提问,为感受而感受,导致课堂枯燥,学生无法获得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过程,更无法得到自己的体验和结论,更妄谈不同思考、意见间的比较和讨论。课堂结构变为被动式、“填鸭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重视在单位时间的课堂上,给予学生几篇经挑选过针对某一个议题的文章,进行阅读。重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通过求同、比异、整合、判断等方式去阅读,得出自己的体验和思考结论,在读完这几篇文章后,会面对相应的话题、问题或者人物,进行讨论。教师在一旁充当的角色是根据学生的进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供不同的阅读策略、方法,帮助学生读懂文章,建构意义,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转变旧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跟着老师学的局面,充分给予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关注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未来性
  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未来性,是指语文学科在人的生命中、成长中的价值,是让学生获得特有的路径、视角去认识世界、感悟世界、实现自我,在面对问题时能有发现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转换思维的经历和策略,在此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言语智慧,最后获得较高的精神品味、宽广的精神视野,这是学生自我精神根基和文化根基。在此基础上,能够不断的通过认识自我、改变自我,适应社会的发展,得到完善的自我。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贯穿至高中,直至大学进入更高深层次的语文专业分类学习。语文能够作为一门学科设置在教育中,那么首先就得明白,为什么这门学科值得被設置?它所存在的价值在何处?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起到什么作用?弄明白这些问题才能继续在教育实践中考虑具体应该怎么做。但是,人们对语文学科价值的认识长期以来都一直停留在狭窄、浅层的层面上。在这之前,也强调语文教学要“教书育人”,《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对语文学科的价值定位作出了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但很多人却只理解了前半部分,把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从工具的角度来认识“育人”——语文是一项工具,只要能培养出熟练掌握工具的人,能读书写字写文章,在学习期间能作为学好其他学科得工具,将来在社会能生存,就足够了,当然还需要知识考试获得高分才足以证明你是的确掌握了这项工具。这样的价值取向,作为中心人物的教师成了课堂上的技能训练者,学生只能处在被训练、被传授的位置。这样的“育人”割裂了学生生命成长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把“人”当成了工具,看不到语文学习中的鲜活生命体和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学生,更看不到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主动性、潜在性、多重发展性。这样的学习持续一段时间后,学生天性中对语文学习所存在的好奇、兴趣、期待、问题都将慢慢消失。而教师也只完成交代的任务而忘情地运转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也是课堂生命活力、语文学科生命价值的一部分。   我们都期待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能有所改变,能够更贴合快速发展的社会,那改变的切入点在哪里呢?群文阅读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形式上,群文阅读更加着重把时间还给学生,在单位时间的课堂内,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本,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属于自己的文本认识。但,群文阅读并非是完全放手于学生,而更注重于师生之间自我意识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作为一个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兴趣,系统总结学生的思维以引向更深入的问题探究中。毕竟学生作为未成熟个体,更多的时候还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内容上,群文阅读不仅仅是对单篇文章教学形式的挑战,更是对信息新时代的主动应战。读一篇文章得到的认识固然有限,那么围绕一个议题进行多篇的阅读则变得充实而丰盈,学生对议题的建构也因为多篇文章的阅读而深化,因多篇阅读而得到多元认识,得到升华,而这些都是在相对短的时间—— 一节课的单元时间内完成的。
  (三)尊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所谓教学,有老师的教,自然就有学生的学,而教学的目标与终点皆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换言之,语文教学的中心点应落在学生。正如离了圆心不成圆的道理一样,对语文教学问题的研究要是没有落在中心点上,是没有办法寻找到一个正确的道路的,更无法真正从根本上完善问题。所以,对于群文阅读的研究方向,也应该落点在问题的中心——学生身上,万变不离其宗,无论研究的界限有多广,都应该在尊重学生作为学生学习主体的基础上出发。
  如何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观众”甚至是“仆人”呢?关键在于看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程度。从广度来看,观察是不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来,又是不是每个环节都参与了进来;从深度来看,要观察学生是被动还是主动学习,是积极地学习还是应付地学习,还要看学习的质量是否得到提升。其中,可以供检验的准则有三条:一是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读书、思考、做批注、做练习)的时间;二是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讨论交流(小组交流)的时间;三是个别学生(优秀的、普通的、困难的)学生被关注、被指导的机率。这是做到了尊重了学生,同时,还应该做到基于学生学情给予针对性指导。了解学生已经学得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并在学生已经学得的基础上施教,避免重复教学的现象出现,同时,促进学生再进一步学习。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问题,发挥学生的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所谓“跳一跳,摘桃子”。
  在上面也提到,群文阅读的教学形式多是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自由去阅读,讨论环节在群文阅读课堂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更多地作为一个引导者,去总结学生讨论交流后的结果,引导推进下一层阅读,这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但正因如此,其中就产生了如何在课堂上高效地通过学生的表现,及时掌握学情并给出更进一步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得到深入知识的问题。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群文议题的整合策略
  1.依选文主题整合
  群文阅读的素材可以根据议题整合。这个整合策略看似与教材课文的单元组合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它要比教材单元主题切入口更小,有更加集中的主题。这将有利于学生对于主题的认识更加深化、更加了解,同时这种形式还有利于学生对同一议题的不同文章之间进行对比性的阅读,产生自己的认识,通过对比更加了解不同文本的特点。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上,以“爱”为主题的单元有很多,但是“爱”有分为“父母亲的爱”“朋友亲人间的爱”“生活中、社会上陌生人的爱”。进行细分后,以“生活中的爱”为例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主题为“爱”,第29课《掌声》,讲述给予因小儿麻痹而残疾的同学英子鼓励与爱,同单元内的下一课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讲述同學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爱,两课的主题都是同学间的爱。但接下来的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讲述的主题却是素未谋面或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之间的爱,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方法教学本单元时,既可以把29课和30课再搭配同样素材(关于同学之间的爱得文章)进行主题的教学和情感体验渲染,同时也可以把29课到32课作为一个群文素材,让学生对比读读4课之间的区别,进而获得对“爱”的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原来“爱”有很多种类,不单单有同学爱,还有陌生人之间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献出自己的爱,那学生对本单元的主题将会得到一个更完善的获得。
  2.依选文作者整合
  除了可以根据议题、主题整合素材以外,还可以就作者个体进行整合,把同一个作者的文章放在一个议题内,开展一次群文阅读,通过对比阅读更加整体地认识到该作者本人以及他的创作风格、创作特色。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皆是关于认识鲁迅的文章。但是仔细地观察辨别,会发现本单元四篇课文里,实际上只有第一篇课文《少年闰土》是鲁迅的作品,其他三篇皆是他人所写的对鲁迅的接触认识。从他人的认识中再去认识鲁迅,实际上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偏差。虽然在初中的每一册语文教材中皆有鲁迅的作品,甚至到了高中的语文教材里都还有鲁迅的作品可以学习,但是教材的间隔时间较远,学生无法获得对鲁迅的一个整体认识。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可以收集鲁迅的不同作品,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鲁迅进行认识,甚至也可以把初中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拿来放在一个素材组里进行对比学习,这样在学生升上初中以后,对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熟悉的同时,也会根据积累到初中的语文知识重新去认识鲁迅,得到一个认识上的升华。
  3.其他方面
  通过群文阅读的定义就可以知道,要做到群文阅读,首先得找到适合议题的群文,有一定数量的贴合议题的文章基础才足以顺利开展阅读教学。那选择什么样的文章,文章又可以怎样分类,考验着老师的阅读功底与视野。
  除了根据主题、作者个体进行素材整合外,在文体方面,也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文体(说明文、记叙文、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文体)、同类体裁(人物描写的题材、心理描写较多的题材等)进行组合。要尽量选用多种类的问题,例如,寓言、神话、童话、散文、诗歌、传记、小说等,也可以选用实用性文体,例如,说明书、广告、通告、新闻报道等。   三、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以文本理解为基础
  群文阅读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础,有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阅读教学首先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二是不能仅仅停留于文本理解。首先要理解文本,是因为不理解文本就无法进行后面的各种阅读教学活动,但如果阅读教学仅仅停留于文本理解,那就是被架空了的阅读解学,并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
  以文本理解为基础,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必须要亲自阅读文本,必须亲自解读文本。这里的亲自阅读、解读文本,指的是教师自己深入阅读,并不依靠教参以及一切教科书、现成的课件和各种资料,而是用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思考,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现实情况而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唤起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文本理解为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默读和诵读,是理解文本的最基本的方法。不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式不可能让他们学会阅读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自然就无法进行下去。这里所说的诵读,并不指齐读(为了课堂教学顺序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形式主义过程)。齐读是最好的朗读方法吗?至少在理解文本方面并不是。这里的诵读,指的是让学生自己放开喉咙恣意朗读课文,不计较普通话是否标准,不在乎停顿是否正确,只在于读的时候读进了文本里,文本读进了心里。至于默读,则更为重要。默读的形式容易操作,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默读时间。
  (2)以问题探究为引领
  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能推进阅读教学的过程,这个常识大家都知道。但怎么通过问题来引导教学的进展,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也有很多不同的做法。但以问题为引领,容易走入一个狭隘的理解和做法。有些老师认为,提问题就是为了找答案,所以找到答案就眉开眼笑,找不到就愁云密布、死不瞑目。
  要解决问题,首先还是要发现问题,阅读教学中设计问题探究,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采用以问题探究为引导的策略,既可以(下转第18版)(上接第17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起来的就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就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是要引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深入理解文本,在问题探究中学会阅读;是要为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并不是为了找答案而找答案。所以设置的问题应该立足于学生现有阅读文本和学生实际阅读水平、能力,应该是学生能自己通过文本阅读能够解决的问题,而不应该提一些连老师自己都无法说个所以然的难题(为了思考而思考的教学设计),也不应该提一些超越现有阅读文本、无法通过阅读有关文本而解决的问题。
  (3)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群文阅读强调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透过阅读去感受、感知文章。而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完成课文感悟的过程,然后通过课堂让学生记住这些感受,为了感受而感受并不是真正的语文感悟。群文阅读的对象是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要忘记了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做了极大的努力,花了极大的功夫,但若不适用于学生,那到头来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感动了自己,实际意义不大。钻研群文阅读,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群文阅读首先能够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了阅读速度、对阅读的分析理解能力等方面。阅读速度的提高是有技巧的,也是要在阅读实践中锻炼起来的。群文阅读课堂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阅读、理解、对比甚至分析大量的阅读素材,逐字、逐字地阅读肯定会导致单位时间内对文本的分析时间不足够,不利于速度的提高。只有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甚至一目十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够操纵群文阅读的课堂。而这些阅读的技巧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锻炼,这样长久的锻炼下来,必定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提高。
  同时,群文阅读挑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能力、交流能力、倾听能力和分享能力。群文阅读课堂比单篇教学课堂更需要、更注重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和交流,只有通过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才能达成“共识”,实现对议题的集体构建。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来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和迫切
  四、教师自身是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
  群文阅读中,除了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外,同时还要注意对教师的能力进行培养。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课题模式,对学生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对教师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首先,教师自身的阅读素养,也即教师的阅读兴趣、习惯、方法,以往自身的阅读量、阅读方向、阅读速度以及阅读能力,对群文阅读的课堂质量起到一定的影响。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具备一定足够高的阅读素养,才能得心应手地根据议题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解决群文素材的量与质的问题,确保所选课文篇幅适宜、内容适宜、情感态度适宜。
  其次,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正确,能够清晰而有理据地在课上回答学生提出来的“为什么”,能够确立正确而有意义的议题。在群文阅读课上,议题跟语文课本教材的单元主题应该是补充、拓展、细化还是毫无关系地另起炉灶?这里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教师的阅读素养。也就是说,议题的决定,议题探讨的深浅程度,取决于教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观念和其自身的阅读素养,运用群文阅读时就有相应不同的方法和议题。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教师,就会有一千个不尽相同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教师自身的经历体验等都会影响群文阅读课堂的不同。
  再者,教师的课堂操控实施能力也很重要。能不能设计阅读教学流程(练习、作业或讨论——任务驱动教學),组织小组分享与讨论(实现对议题的集中建构),对群文中每篇素材中心内涵的把握(既有别于单篇阅读的教学,又能使学生从这一篇的理解感悟中迁移到另一篇。)   最后,教师作为群文阅读课堂的引导者,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挑战。因长久以来对课堂传统模式(单课精讲,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习惯,敢于尝试群文阅读课堂本就是个勇敢的举动,在推行新课堂的时候难免会受到质疑和否定,此时需要教师有坚定的信念和坚持的毅力。也可采取传统课堂和群文阅读课堂并行的形式,对于有标志性的单元文章采取群文阅读方式,运用逐步过渡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课堂。
  五、结束语
  总结全文,群文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方式,它较之传统单篇教学有很多的优点:更注重发挥语文教学的本味,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关注语文学科在人的生命中、成长中的价值,建立起学生自身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更多地把教学的中心点立足在学生身上,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在操作群文阅读方面,教师可通过议题策略和实施策略两方面入手,议题是群文阅读开展的首要关键,可从议题类型、作者个体、文体类型等方面入手。在实施策略方面,则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础,以问题探究为引领,最后還需切记课堂教学的中心点是学生,如此才能逐步顺利地成功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课堂。纵观全文,群文阅读教学法的优点很多,但让其发挥作用,教师素质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更好、更快、更高效地成功转换群文阅读课堂,提升课堂实效,因此要更好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梅.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华少年, 2017(12):18-19.
  [2]马玉花.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华少年, 2017(11):58-59.
  [3]廖玉燕.浅谈群文阅读的教材结合策略[J].考试周刊,2017(11):56-56.
  [4]王成.让阅读因群文而精彩——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17(12):134-135.
  [5]潘雪霞.研究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7(11):67.
  [6]缪霞.例析群文阅读教学的选择和整合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30-31.
  [7]张秀君.遴选有“味”文本,开展群文阅读[J].小学生教学札记,2017(11):67.
  [8]蒋军晶.语文课上更重要的事——关于单篇到群文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2(12):30-33.
  [9]王敏.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10]盛芬.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理论及实践探索[D].湖北:湖北大学,2016.
  [11]黄国才.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2]吴玉如.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13]黄厚江.你也可以这样教阅读[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14]蒋军晶.让学生学会阅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15]白纯舵.自然的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其他文献
摘 要:审美情趣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学科美的因素,通过讲述数学史和数学故事、玩转几何形体、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美情趣;核心素养;学习兴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
【摘要】一直以来,初中语文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结构,更是对中华名族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因此,如何能够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多元化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均有所提升,深切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将对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
本报综合消息 9月26日-27日,由江门市教育局、江门市文明办、江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合主办,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江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承办,江门市心理卫生协会协办的“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行动启动仪式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識培训班”在该市金凯悦大酒店中华会议厅成功举办。来自江门市直、蓬江和江海的医疗工作者、专兼职心理教师、公安民警、社会工作者等共300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师资雄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作为人类思想文化道德建树的教育事业受到了国家及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其中把乡土资源融入日常的游戏教学中,也成为了现阶段幼儿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不仅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提升他们各项能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乡土资源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促进幼儿园语言特色化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度剖析,以期确保幼儿在游戏
【提要】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活动能活跃小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综合素养,陶冶情怀,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是排解心理压力,学会享受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镇小学生来说,参加艺术类培训的机会不多,家长意识不到位,加上支持力度不大,使大部分学生错失了学习艺术的最佳时期。本文从斗门区农村小学的艺术社团发展现状出发,调查研究现有状况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社
一、发现问题  开学第2周,教授完Unit1Part B Let’s learn的之后,笔者布置学生尝试写篇简短的英语作文。话刚落,学生一片哗然:“怎么写呀,怎么写呀”。学生们个个很疑惑地看着,感觉无从下手。甚至有小部分学生听说要用英语写作文,马上出现了畏难的情绪。结果,笔者巡视了全班一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是东一句、西一句拼凑而成,毫无条理,而且语法错漏百出。课后,笔者进行了深刻反思。  二
【摘要】作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之一的数学建模素养,现在已经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数学教学已经势不可挡。本文以两道统计概率高考题为例,探究高中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数学模型,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数学建模; 素养;高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而数学教育向数
【摘要】本文立足教学实践,思考“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后教策略”的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结合教学理论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巧用“研学问题”实现“后教策略”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学问题;后教策略  一、“研学后教”教学理念  “研学后教”是继国内课堂改革“先学后教”“讲学稿”“导学案”等成功模式,再进一步深入探究所形成的。1997年浙江省金华一中在全国首次提出了一种
【摘要】教师的幸福在学生的快乐笑声中,教师的幸福在学生的悄悄改变中,教师的幸福在学生慢慢进步中。一直以来,笔者用心地了解学生的行为举止、细心地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耐心地改变学生的一举一动、用恒心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因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快乐地生活、努力地学习,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教与学自然共赢。  【关键词】用心;细心;耐心;恒心  有人把现代教师的多重角色归纳为五种类型
【摘要】面对后进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应回避这教育的落差,不应视而不见这可能迟开的“花蕾”,我们应像园丁那样,用心呵护:学会转变,让后进生驻进老师的心田;学会尊重,让后进生融进平等的群体;学会倾听,让后进生打开紧闭的心扉;学会等一等,让后进生迈开前进的步伐;学会更爱,让后进生倍感温暖;学会挖掘,让后进生展现自我。这样的呵护,来年这迟开的“花蕾”才可能会开出一抹“惊艳”。  【关键词】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