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全面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的背景下,不少教师对当前“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价值发展认识还不足,教师为了完成课程任务而教,往往只重视基本的数学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与实践”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还把研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生活实践;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94—02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强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生活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关注个性与个体的差异,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其具有鲜明的特点:1.重视学科之间的整合;2.联系生活情境,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3.突出目标,尊重主体,培养团队精神,共同发展;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挖掘教材,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利于探究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就是教育。小学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强调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用“活”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我选择校园操场、植物园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课外的调查,了解不同地方的面积和草坪的价格。将熟悉的校园情境引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探究,解决了铺草皮的数学实际问题。显然,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素材,可使学生在收集和调查时方便操作。只要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信息,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激发,利于进一步探究学习。
二、课前准备,师生思维融合——启发探究
课前准备是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基础和保证,活动没有准备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课前准备,我主要做好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两个方面。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了,在“温故”的基础上自然就能获得“新知”;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了,才能有效把握课堂进程,在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通过观察、查找资料、访问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发挥出“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生活化的特点,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营养午餐”一课前,给学生分发课前调查表,让学生去调查学校午托服务社饭堂的各种蔬菜或肉类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的搭配方式。显然,学生课前的准备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师课前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此,“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知道學生最需要什么,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节约用水”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调查,但我发现城区的学生大多都住在高层楼房里,对节约用水的认识不足,对一些浪费水资源现象缺乏了解。于是我重改教学课件,在课前情境导入环节采取视频播放形式,让学生先了解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不足造成人民生活困难以及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以此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有效渗透了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主动探索的强烈意愿。可见,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有利于活动课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究。
三、小组合作,汇集生活经验——开展探究
小组合作活动是“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根据课前准备的情况,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精心设计有效的小组活动,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集思广益,团队互助,积极探索,进而达成目标。设计的小组学习活动,我认为应符合以下几点。
1.问题生活化。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追求生活化,这样才能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觉得有亲切感,乐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2.激发合作意识。合作是小组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抓住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交流。
3.养成良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会表达、会倾听、会思考、会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小组活动高效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自主探究精神。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活动探究,它是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关键。例如,我在教学“营养午餐”一课时,让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学习问题:(1)你认识的粤菜有哪些?(2)常见的午餐搭配有哪些?(3)你认为午餐怎样搭配最科学、最有营养?(4)午餐搭配要注意什么?(5)哪些食物不适宜搭配?(6)为什么有的粤菜不放很多辣椒?这些难易结合的问题使学生从生活走向了课堂,让整个课堂更开放,小组合作更轻松快乐,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有效解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回顾拓展,数学回归生活——主动探究
回顾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加深对知识认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得基本知识技能,一般需要通过回顾反思,才能逐步内化和升华。因此,小组活动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设计生活实际的拓展问题,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也把生活问题带出课堂。例如,我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后,学生对解决生活中自行车的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课后布置了以下两个拓展任务:(1)量一量自行车的直径,算一算自行车蹬100圈可以跑多远;(2)一辆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分别有46和38个齿,有4个后齿轮,分别有20、16、14、12个齿,车轮直径是66cm,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一段平路和一段小的上坡路。平路1000米,上坡路800米,小明如何使用变速车比较合理?小明骑车走这段平路至少要蹬多少圈?这样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课外拓展使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继续主动探究,进一步培养探究精神。
总之,“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有着鲜明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分析、探究等过程,让学生立足生活实践,主动体验,不断探索,学会质疑,收获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责编 覃小慧)
[关键词]生活实践;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32—0094—02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强调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生活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关注个性与个体的差异,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其具有鲜明的特点:1.重视学科之间的整合;2.联系生活情境,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3.突出目标,尊重主体,培养团队精神,共同发展;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浅谈几点看法。
一、挖掘教材,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利于探究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就是教育。小学大部分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强调生活实际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就必须深入挖掘,用“活”教材,根据课程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触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从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我选择校园操场、植物园来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课外的调查,了解不同地方的面积和草坪的价格。将熟悉的校园情境引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探究,解决了铺草皮的数学实际问题。显然,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素材,可使学生在收集和调查时方便操作。只要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信息,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激发,利于进一步探究学习。
二、课前准备,师生思维融合——启发探究
课前准备是完成“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基础和保证,活动没有准备就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课前准备,我主要做好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两个方面。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了,在“温故”的基础上自然就能获得“新知”;教师在课前准备充分了,才能有效把握课堂进程,在教师和学生思维碰撞中,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通过观察、查找资料、访问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致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发挥出“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生活化的特点,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例如,我在教学“营养午餐”一课前,给学生分发课前调查表,让学生去调查学校午托服务社饭堂的各种蔬菜或肉类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的搭配方式。显然,学生课前的准备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师课前准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因此,“备学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才能知道學生最需要什么,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节约用水”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课前调查,但我发现城区的学生大多都住在高层楼房里,对节约用水的认识不足,对一些浪费水资源现象缺乏了解。于是我重改教学课件,在课前情境导入环节采取视频播放形式,让学生先了解我国一些地区水资源不足造成人民生活困难以及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以此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有效渗透了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主动探索的强烈意愿。可见,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有利于活动课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究。
三、小组合作,汇集生活经验——开展探究
小组合作活动是“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根据课前准备的情况,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利用丰富的课堂资源精心设计有效的小组活动,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集思广益,团队互助,积极探索,进而达成目标。设计的小组学习活动,我认为应符合以下几点。
1.问题生活化。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追求生活化,这样才能让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才会觉得有亲切感,乐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2.激发合作意识。合作是小组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时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抓住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交流。
3.养成良好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会表达、会倾听、会思考、会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小组活动高效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自主探究精神。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是活动探究,它是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的一个关键。例如,我在教学“营养午餐”一课时,让学生探究以下几个学习问题:(1)你认识的粤菜有哪些?(2)常见的午餐搭配有哪些?(3)你认为午餐怎样搭配最科学、最有营养?(4)午餐搭配要注意什么?(5)哪些食物不适宜搭配?(6)为什么有的粤菜不放很多辣椒?这些难易结合的问题使学生从生活走向了课堂,让整个课堂更开放,小组合作更轻松快乐,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分析以及有效解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回顾拓展,数学回归生活——主动探究
回顾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加深对知识认识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课堂活动获得基本知识技能,一般需要通过回顾反思,才能逐步内化和升华。因此,小组活动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设计生活实际的拓展问题,让生活问题走进课堂,也把生活问题带出课堂。例如,我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后,学生对解决生活中自行车的数学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课后布置了以下两个拓展任务:(1)量一量自行车的直径,算一算自行车蹬100圈可以跑多远;(2)一辆变速自行车有2个前齿轮,分别有46和38个齿,有4个后齿轮,分别有20、16、14、12个齿,车轮直径是66cm,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一段平路和一段小的上坡路。平路1000米,上坡路800米,小明如何使用变速车比较合理?小明骑车走这段平路至少要蹬多少圈?这样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课外拓展使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继续主动探究,进一步培养探究精神。
总之,“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有着鲜明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分析、探究等过程,让学生立足生活实践,主动体验,不断探索,学会质疑,收获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责编 覃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