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第五任总统的前车之鉴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日,发生在俄罗斯北奥塞梯一中学的人质事件,牵动世人的心。这一事件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最为血腥的一件,死亡人数达350多人。此前的8月31日,莫斯科一地铁入口处发生自杀式爆炸,造成60余人伤亡。8月24日,莫斯科一公共汽车站爆炸,当天深夜,两架民航客机同时坠毁,9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无一生还。从时间上讲,这一连串恐怖事件绝非偶然,而是发生在8月29日车臣共和国新总统当选前后。舆论认为,车臣分离主义者是这些血腥暴行的罪魁祸首,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是其幕后的支持者,他们的所为是对车臣选出新总统的“回应”。俄罗斯战胜恐怖主义的关键是彻底解决车臣问题。目前车臣局势更加不稳定,非法武装也更加肆无忌惮。如何在俄罗斯政府支持下尽快实现车臣基本稳定,发展车臣经济,是新总统阿尔哈诺夫面临的重大挑战。
  阿尔哈诺夫是苏联解体以来第五任车臣总统,在他的前四任中,有三人死于非命,惟一活命的马斯哈多夫为了躲避俄军追捕,躲在车臣南部山区,命运难卜。阿尔哈诺夫能否摆脱其前任难逃一死的宿命,并最终给车臣带来和平与稳定,成了许多人心中的疑问。
  
  前两任“总统”闹独立死于非命
  
  自从19世纪中叶沙俄征服车臣以来,车臣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恩怨总是无法了断,双方之间的民族矛盾一直无法化解。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分崩离析,部分车臣人乘机从事分裂活动,试图谋求独立,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杜达耶夫。
  杜达耶夫是职业飞行员,曾任苏联空军少将。1991年9月,杜达耶夫通过武力推翻车臣合法政权,上台执政,从此走上与俄罗斯政府对抗的不归路。当年10月,杜达耶夫当选车臣“总统”,自行宣布车臣脱离俄罗斯独立,但遭到俄政府坚决反对。杜达耶夫一直与俄政府对抗,拒不上交联邦预算,拒不参加联邦选举。当时俄罗斯政府疲于应付其他问题,无暇顾及车臣,再加上俄政府内部在车臣问题上分歧严重,导致车臣分裂势力坐大。俄政府曾试图给车臣更大的自治权以换取其放弃独立的图谋,但遭到杜达耶夫拒绝。
  1994年12月,俄政府被迫对车臣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这次战争一直持续到1996年8月。1995年4月,俄军占领车臣所有重要城市,杜达耶夫转入山区,率领残部继续对抗俄军长达一年之久。1996年4月,杜达耶夫被俄军击毙。
  杜达耶夫死后,扬达尔比耶夫继任车臣“总统”。扬达尔比耶夫曾是苏联作协会员。苏联解体时弃文从政,他积极鼓吹车臣独立。1993年,杜达耶夫任命其为车臣“副总统”。俄军进入车臣后,他和杜达耶夫一起逃入山区,因此成为俄军通缉的第二号车臣非法武装头目。
  为躲避俄军追杀,扬达尔比耶夫三年前隐居卡塔尔。俄罗斯曾多次要求将其引渡回国,但遭到卡塔尔拒绝。今年2月,扬达尔比耶夫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遭炸弹袭击身亡。卡塔尔指责俄特工策划了这次暗杀行动,两国因此发生外交纠纷。
  
  第三任总统躲进深山
  
  1997年1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马斯哈多夫当选车臣总统。尽管前两位闹独立的“总统”都没有好下场,但马斯哈多夫并没有吸取他们的教训,而是继续谋求车臣独立。马斯哈多夫曾在苏联军队任营长,苏联解体后回到车臣。杜达耶夫执政后,马斯哈多夫成为其积极追随者。1993年,他被杜达耶夫任命为车臣武装部队总部司令。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马斯哈多夫任车臣非法武装参谋长。
  1996年6月,马斯哈多夫代表车臣非法武装多次与俄罗斯政府进行停火谈判,并于同年8月与俄政府签署停火协议。根据协议,俄军撤离车臣,双方将车臣地位问题搁置五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马斯哈多夫领导的车臣非法武装也因此获得合法地位。但马斯哈多夫毕竟是分裂分子,与俄方签署的协议并没有遏止其独立的野心,他反而变本加厉,加快独立的步伐。他领导下的车臣开始建立军队,发行自己的护照和货币,并将车臣语定为国语。就任总统后,马斯哈多夫未能恢复车臣的社会秩序,也未能统一车臣各派力量,车臣出现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1999年8月至9月,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城市相继发生严重爆炸事件,俄政府认为是车臣恐怖分子所为。同年8月,500多名车臣恐怖分子侵入与车臣邻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制造骚乱。为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围剿盘踞车臣的大量恐怖分子,俄罗斯动用10万兵力包围车臣,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2000年1月,俄政府宣布马斯哈多夫为车臣不合法的总统,马斯哈多夫躲藏到车臣南部山区与俄军武装对抗,并不断在俄罗斯各地制造恐怖事件。
  车臣有三大匪首,一个是巴萨耶夫,一个是马斯哈多夫,另外一个就是哈塔卜。哈塔卜已在2002年被俄军击毙,目前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两人经常联手制造恐怖事件,但每次发动恐怖袭击之后,马斯哈多夫都让巴萨耶夫出面承认是自己制造的。而巴萨耶夫是一个残忍、毒辣的人,他甚至声称要跟俄罗斯军队对抗一百年,俄罗斯悬赏一百万美元取其人头。2002年,俄罗斯一座文化宫有几百人被巴萨耶夫组织劫为人质,造成100多人死亡。今年6月,巴萨耶夫率领300多名武裝分子侵入印古什共和国,袭击当地检查站,造成数十名警察身亡。这次校园人质事件后,巴萨耶夫又声称是他制造的。在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恐怖事件后面,策划者大都是巴萨耶夫,巴萨耶夫已成为俄军的重点打击对象。
  
  第四任总统倒向俄军
  
  马斯哈多夫被废黜后,普京总统2000年6月签署命令成立车臣临时行政权力机构,任命卡德罗夫为车臣临时行政长官(即政府首脑)。卡德罗夫毕业于原苏联宗教学校,1995年成为车臣最高宗教领袖。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他曾和车臣非法武装并肩战斗,抵抗俄军,号召车臣人对俄军发动“圣战”。但他逐渐认识到,与俄政府对抗没有前途,战争带来的只有血腥和灾难。慢慢地他还意识到,以马斯哈多夫为首的车臣武装分子奉行的伊斯兰激进教派“瓦哈比”违背了传统伊斯兰教义,于是和他们分道扬镳。
  第二次车臣战争爆发后,他断然倒向俄军,支持俄军对车臣非法武装的清剿行动,并促成了车臣第二大城市古杰尔梅斯的和平解放。卡德罗夫虽然主张给予车臣高度自治,但反对车臣脱离俄罗斯,这一立场得到普京赏识,但他却因此遭到车臣非法武装痛恨,车臣非法武装多次企图暗杀他。被任命为车臣临时行政长官后,卡德罗夫在俄罗斯的积极支持下,加快车臣重建步伐及政治进程,通过全民公决确定了车臣作为俄罗斯一部分的法律地位。去年10月,车臣举行总统选举,卡德罗夫高票当选。
  卡德罗夫当选总统后,更成为车臣非法武装的眼中钉。在他们看来,刺杀卡德罗夫既能威慑亲俄罗斯的车臣人,又能打击俄军信心,显示非法武装的强大。今年5月9日,卡德罗夫在一体育场参加苏联卫国战争胜利日庆祝活动时,体育场突然爆炸,卡德罗夫当场身亡。
  卡德罗夫遇难后,车臣于今年8月29日提前举行总统选举,车臣前内务部长阿尔哈诺夫当选。阿尔哈诺夫坚决反对车臣独立,在两次车臣战争中均站在俄政府一边。阿尔哈诺夫在车臣并没有卡德罗夫那样的政治威望,事前并不被人看好。他之所以当选总统,很大程度上是“矮子里拔将军”,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那么,这位新总统能给车臣带来和平与稳定吗?
其他文献
1934年9月·金仲華  1934年,美国正被大萧条搞得焦头烂额,国内孤立主义盛行。而此时在远东和北太平洋已是侵略狼烟突起。  在当时一般人眼中,美国和日本是同根生的帝国主义国家,苏联则是另类的社会主义国家。两者根本就是冰炭不相容。但作为著名国际问题专家的金仲华却以非凡的洞察力和自信写道:国际政治的形势是在把美国和苏联拉拢来,……不能忽略美苏在北太平洋的拉拢合作的可能。对此中国必须加以最大的注意!
期刊
沉悶中的呼号  开放中的实践  这句话,今天已为人们所熟悉。然而,70年前,它曾经是胡愈之拼着怎样的力气的呼号!毫不夸张地说,在30年代,这声呼号就像冲出沉闷空气的一声嘹亮的号角,像划破乌云包围的一道尖锐的闪电,警醒了禁锢在新闻封锁中的苦闷的中国青年。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从1934年9月16日创刊至今,它是《世界知识》的一面旗帜,一个信仰。无论遭受怎样的时代变迁、政治风雨的吹打,这个信
期刊
1934年9月16日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假如西藏高原和印度洋、中国海的深渊,永远是不可飞越的天然门户,那么,一切洋鬼子都给滚出去,让我们关上大门,维持着“光荣的孤立”罢。  但是不能。  假如二千余年前建造的万里长城,远能抵挡住近代的进攻武器,教胡骑不敢进窥中原,那么,就算已丢失了东北四省,我们也只好将就些,过着偏安的日子。  可是要将就也不让你将就下去。  假如从我们老祖宗一直用到如今的
期刊
黎巴嫩国土面积略超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万,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国。然而,黎巴嫩在中东、乃至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却远非其面积和人口所能反映,这与黎巴嫩拥有一支庞大而极具实力的“海外军团”有着很大关系。据多家研究机构估计,侨居海外的黎巴嫩公民及外籍黎裔人士多达1200万,是其本国常住人口的三倍左右。散布在北美、中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西非及阿拉伯海湾等地区,仅在美国,黎巴嫩裔公民就有约100
期刊
金正日:只要朝美建交,朝愿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6月17日与韩国总统卢武铉的特使、统一部长官郑东泳会晤中,给了韩国一份厚礼。郑东泳20日在汉城说,金正日在会见他时表示,只要朝美建立外交关系,成为朝鲜的友好国,朝鲜愿意销毁所有中远程导弹。但金正日也希望美国对朝政策保持明确和一致。此前18日,《韩国时报》以《意外会谈使得朝鲜问题有望取得突破》为题报道,金正日在会见郑东泳时表示:“
期刊
二战胜利了,但昨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本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开头,形象地展现了这样的现实。美苏两大国的尖锐对立,使许多人忧心忡忡,会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冯宾符撰写这篇文章时二战结束才刚刚三个月!许多情况还混沌不清。但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认为:政治和经济条件决定了美苏有一个共同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保持一个持久和平的时期,并特别指出世界生产和世界市场对于美国的生存有决定的重要性。  近
期刊
1948年9月11日·宦乡(原文署名范承祥)  本期出版时,临近“九一八”。这是个给中国人留下痛苦记忆的日子,看看当年人们是怎么谈论的吧。  二战结束后,美国恣意扶植日本。不仅要在政治上、军事上使其“能夠有力量对远东极权主义作战”(美陆军部长罗雅尔语),而且要在经济上形成:美国资本—日本工厂—中国原料的格局,从而控制整个亚洲。宦乡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美国不可告人的目的,及其对亚洲、对中国的危害。  
期刊
1950年10月·宋庆龄  作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卓越战士,宋庆龄以饱满的热情为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而呐喊,鞭挞侵略者的卑劣行径,指出“世界人民是厌恶战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是老话,更是真理。  今日在亚洲大陆上已弥漫着一个普遍与绝对的真理,它虽经历了许多年代,但在人类的历史上仍然是生气蓬勃的事实。那就是列宁所说的:人民所掌握到的权力是不
期刊
9月16日是《世界知识》创刊七十周年的日子,从20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在《世界知识》工作的杨学纯老先生抱病为本刊撰文。他希望把他知道的《世界知识》往事留给《世界知识》的后来人,也留给《世界知识》的新读者。   抗战爆发后的头几个月,《世界知识》还在上海租界里,它是出版界泰斗邹韬奋先生主持的生活书店的一部分,当时的主编是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先生。  日寇占领上海后,租界成为孤岛。租界的英法当局在日寇
期刊
1954年11月·郭沫若  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后又旅居日本10年,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以他这样的资历,请他来谈中日关系,可谓用心良苦。  中日关系是中国大众最为关心,也是出麻烦最多的问题之一。半个世纪前的这篇采访并没有因岁月的尘封失去光彩。以民间交往推动官方往来;以经贸关系推动政治关系。中国外交开创性的工作即使在今天仍有巨大的意义。  问:您认为战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