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欠缺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现实,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具备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质,本文通过就业指导这门实用性强的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些通过改进课程设置和管理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管理模式
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能力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能力,也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 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走上职业道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念。本文通过强调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寻找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做了一些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不强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在高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发的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的体验少,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加之高职院校较之高中的管理模式相对宽松,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学生群体中自由散漫的学习作风互相传染,不少学生对学习仅是应付了事,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甚至部分学生无故旷课、找事由请假缺课、回避学习的情况严重,始终无法投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涯中。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
有关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欠缺,不少学生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仅是被动、盲目的学习;也很少主动利用各种工具书进行学习,不会归纳、总结、思考学习中的要点难点问题,不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部分学生上课都较被动,课堂上普遍存在分心、打瞌睡、看课外书、玩手机等行为,不主动记录课堂笔记,或不带任何学习工具进入课堂;课外基本上不去预习功课,课后也不复习,只是满足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课堂上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不愿意深究,也很少反思自己的学习。
(三)对提高学习成绩自信心不足
部分学生对进入高职院校有自卑心理,调查显示他们存在对考入本科院校同学的羡慕之情和自己失利的隐形恼怒。对比高中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比上不足”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很难找回对学习的自信心,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前途充满怀疑的态度,这种挫败感让学生情绪低落,无法自拔,整日空虚度日,“混日子”的学生比比皆是,如此持续下去,学生更容易堕入心理不健康的恶性循环中,再不能专心投入学业。
二、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以及通用的教学内容和主要教学方法
开设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同,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将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程,并配备了统一的教材和相关的课题研究组。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了解职场,正确定位,把握机会,提高学生自己对所选职业的满意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模块: 1、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2、职业定位与规划(自我认知、外部环境分析、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3、简历制作;4、面试技巧;5、就业法律实务;6、创业指导;7、模拟面试;8、 职业人角色转变。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不少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注意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各个学校针对这门课程的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很多任课教师来源于思政课教师、行政管理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教师们缺乏该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只能单枪匹马的从网络上搜集来教学材料,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硬的讲授,教学内容侧重点定位不准确,主要侧重给学生讲授一些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通用技能。
三、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侧重点的问题
目前一些学校担任该课程的教师特别热衷于重点讲解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操作技能,大谈职场潜规则、官场礼仪,以及如何给简历“灌水”,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教育。当学生用这些“绝技”去应付面试,特别是临毕业前的“临阵磨枪”式的利用面试技巧,的确能让部分学生如愿获得一些工作机会,但高职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低,不稳定情绪严重,跳槽率高,工作满意度低,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等一些列问题凸显。归其原因,还是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侧重点不当,只注重短期效益,没有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确保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甚至人生发展的长期效益。
(二)教学方法单调
当前,在就业指导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单调,对学生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缺乏真实且有说服力的案例分析。就业指导课也往往选择在课堂中进行,形式也比较单一;仍然偏重于群体性指导,个体性指导这一重要环节体现不够,个性化指导须进一步加强。
(三)教师队伍非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人数相对匮乏,流动性较大。有很多省市并没有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 的要求。有的高校甚至并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只是辅导员授课,辅导员虽然对学生比较熟悉,知道他们的优劣势,但比较欠缺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开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研究。
(四)教学课时量安排不足
目前各高校开始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的课时量各有不同,据了解比较重视该课程的院校给这门课程设置了30个课时,部分学校只是以讲座课程的形式开设几次课时,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或非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安排,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很难满足系统讲授该门课程各大模块内容的需要。
(五)课程的实施缺乏监管
由于这门课程的教师来源主要来自校内或校外各种非专任的任课教师,教师们多数身兼多种工作,教学时间的安排容易受到其他工作的影响和冲突,授课过程随意调课、停课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由于业务繁忙,无法给学生补上暂停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是力不从心的应付教学,不能认真备课、制作课件,随便到网络下载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无法真正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 四、以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为目的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法和管理模式
(一)侧重职业定位与规划内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职业定位与规划包涵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自我资源分析(自我认知):对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优势、专业成绩、工作经验、家庭期望等进行分析,了解自我的竞争优势和劣势。②学校资源分析:分析所学专业在全国、本地的竞争优势、每年的就业情况。③企业环境分析(职业认知):分析每年来本校的企业的发展状况、招聘条件、薪资水平,以及已经毕业学生在该企业的发展状况。④职业定位与选择:以专业(本专业与辅修专业)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评估自己的竞争态势,确定自己在什么行业、什么区域和什么企业就业。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做一个未来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目标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有利于学生能够理性去选择职业和企业,避免错过就业好机会,或者盲目签约后又毁约,引起雇主与求职者双方在法律上的纠纷。
侧重职业定位与规划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职业定位,掌握个人优势、劣势,从而有效的采取措施弥补自身的不足;再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让学生主动认识自身环境的现状,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继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的特点,确定自己可能在什么行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盲目性、依赖性强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心理态势。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存在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自觉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自我认知”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的认识自己,可指导学生应用一些测评工具,对学生的自我个性、能力、价值观取向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让学生找到兴趣点,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如,讲授“职业认知”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具体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可以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找到相识的职业人开展“职业访谈”,了解真实岗位工资内容、作息时间安排、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情况,完成一份“职业访谈报告”;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大街小巷去观察,扑捉各种职业人的工作境遇状态信息,通过抓拍“艰难”或“快乐”工作的场景镜头,再回到课堂上讲解、阐述对该职业的认识和体会。通过以上的方法,使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的工作状况,促进他们主动认识职业。
此外,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运用趣味活动法、头脑风暴法、项目任务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演示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避免只是“坐着听教”的传统方式听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或领路人。
(三)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步入信息化时代,学习型社会要求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在课程之初,应尽早教会学生如何从互联网、图书馆等多渠道搜揽、选择、加工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和稳定性,加强监控力度
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熟悉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敬业精神。就业指导课程是服务于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要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细心地观察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耐心地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待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课后学生需要时也应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学校可以选拔或引进一批素质、能力俱佳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形成稳定的任课教师队伍服务该门课程的教学。
教学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课程的监管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定期、不定期开展抽查教学的工作,杜绝随意调课、停课的现象发生,严格按照规定时数完成课时量。还应该组织人员检查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准备的情况,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成立以专业为单位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统一任课教师的课程设置,让大家统一认识,专业化的完成系统的教学内容。
五、结语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居功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教师, 必须提高责任感, 精心组织教学,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尝试教学创新;变“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授之以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重在得法。教师应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进行有益的尝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燕.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1,P15-16
[2]徐玉. 基于“以生为本”的高职课堂管理. 天津电大学报,2010,2,P76-78
作者简介:
张云(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区域经济。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管理模式
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能力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能力,也是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学习能力, 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能够更好地帮助高职学生走上职业道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进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观念。本文通过强调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寻找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方法做了一些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不强
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在高中时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发的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的体验少,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加之高职院校较之高中的管理模式相对宽松,以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学生群体中自由散漫的学习作风互相传染,不少学生对学习仅是应付了事,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甚至部分学生无故旷课、找事由请假缺课、回避学习的情况严重,始终无法投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涯中。
(二)学习方法不得当
有关调查显示,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普遍欠缺,不少学生不能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仅是被动、盲目的学习;也很少主动利用各种工具书进行学习,不会归纳、总结、思考学习中的要点难点问题,不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学习资源。部分学生上课都较被动,课堂上普遍存在分心、打瞌睡、看课外书、玩手机等行为,不主动记录课堂笔记,或不带任何学习工具进入课堂;课外基本上不去预习功课,课后也不复习,只是满足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课堂上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不愿意深究,也很少反思自己的学习。
(三)对提高学习成绩自信心不足
部分学生对进入高职院校有自卑心理,调查显示他们存在对考入本科院校同学的羡慕之情和自己失利的隐形恼怒。对比高中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比上不足”的自卑心理使学生很难找回对学习的自信心,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前途充满怀疑的态度,这种挫败感让学生情绪低落,无法自拔,整日空虚度日,“混日子”的学生比比皆是,如此持续下去,学生更容易堕入心理不健康的恶性循环中,再不能专心投入学业。
二、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以及通用的教学内容和主要教学方法
开设就业指导课对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均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已经得到高职院校的广泛认同,不少高职院校已经将就业指导纳入必修课程,并配备了统一的教材和相关的课题研究组。就业指导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形势,了解职场,正确定位,把握机会,提高学生自己对所选职业的满意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模块: 1、就业形势与政策(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2、职业定位与规划(自我认知、外部环境分析、职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3、简历制作;4、面试技巧;5、就业法律实务;6、创业指导;7、模拟面试;8、 职业人角色转变。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性课程,不少的高职院校虽然已经注意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由于各个学校针对这门课程的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很多任课教师来源于思政课教师、行政管理教师或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教师们缺乏该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只能单枪匹马的从网络上搜集来教学材料,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硬的讲授,教学内容侧重点定位不准确,主要侧重给学生讲授一些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通用技能。
三、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侧重点的问题
目前一些学校担任该课程的教师特别热衷于重点讲解面试技巧、简历制作技巧等操作技能,大谈职场潜规则、官场礼仪,以及如何给简历“灌水”,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教育。当学生用这些“绝技”去应付面试,特别是临毕业前的“临阵磨枪”式的利用面试技巧,的确能让部分学生如愿获得一些工作机会,但高职毕业生工作适应能力低,不稳定情绪严重,跳槽率高,工作满意度低,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等一些列问题凸显。归其原因,还是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侧重点不当,只注重短期效益,没有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确保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甚至人生发展的长期效益。
(二)教学方法单调
当前,在就业指导中所使用的方法比较单调,对学生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单向教学方式,缺乏真实且有说服力的案例分析。就业指导课也往往选择在课堂中进行,形式也比较单一;仍然偏重于群体性指导,个体性指导这一重要环节体现不够,个性化指导须进一步加强。
(三)教师队伍非专业化,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人数相对匮乏,流动性较大。有很多省市并没有达到教育部所规定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 的要求。有的高校甚至并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只是辅导员授课,辅导员虽然对学生比较熟悉,知道他们的优劣势,但比较欠缺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和开展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研究。
(四)教学课时量安排不足
目前各高校开始的就业指导课程安排的课时量各有不同,据了解比较重视该课程的院校给这门课程设置了30个课时,部分学校只是以讲座课程的形式开设几次课时,相比其他专业课程或非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安排,就业指导课程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很难满足系统讲授该门课程各大模块内容的需要。
(五)课程的实施缺乏监管
由于这门课程的教师来源主要来自校内或校外各种非专任的任课教师,教师们多数身兼多种工作,教学时间的安排容易受到其他工作的影响和冲突,授课过程随意调课、停课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由于业务繁忙,无法给学生补上暂停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是力不从心的应付教学,不能认真备课、制作课件,随便到网络下载一些视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无法真正完成有效的教学任务。 四、以提高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为目的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教法和管理模式
(一)侧重职业定位与规划内容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职业定位与规划包涵五个方面的内容:①自我资源分析(自我认知):对自我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优势、专业成绩、工作经验、家庭期望等进行分析,了解自我的竞争优势和劣势。②学校资源分析:分析所学专业在全国、本地的竞争优势、每年的就业情况。③企业环境分析(职业认知):分析每年来本校的企业的发展状况、招聘条件、薪资水平,以及已经毕业学生在该企业的发展状况。④职业定位与选择:以专业(本专业与辅修专业)为基础,以能力为导向,评估自己的竞争态势,确定自己在什么行业、什么区域和什么企业就业。⑤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做一个未来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目标企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有利于学生能够理性去选择职业和企业,避免错过就业好机会,或者盲目签约后又毁约,引起雇主与求职者双方在法律上的纠纷。
侧重职业定位与规划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取向、职业定位,掌握个人优势、劣势,从而有效的采取措施弥补自身的不足;再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让学生主动认识自身环境的现状,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继而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的特点,确定自己可能在什么行业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最后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盲目性、依赖性强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心理态势。
(二)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本身就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存在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自觉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授“自我认知”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更直观的认识自己,可指导学生应用一些测评工具,对学生的自我个性、能力、价值观取向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让学生找到兴趣点,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如,讲授“职业认知”的内容时,为了使学生更深刻体会具体工作岗位的“酸甜苦辣”,可以安排学生走出课堂,到现实生活中找到相识的职业人开展“职业访谈”,了解真实岗位工资内容、作息时间安排、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情况,完成一份“职业访谈报告”;也可以安排学生到大街小巷去观察,扑捉各种职业人的工作境遇状态信息,通过抓拍“艰难”或“快乐”工作的场景镜头,再回到课堂上讲解、阐述对该职业的认识和体会。通过以上的方法,使学生亲身感受实际的工作状况,促进他们主动认识职业。
此外,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运用趣味活动法、头脑风暴法、项目任务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演示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避免只是“坐着听教”的传统方式听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老师只是引导者或领路人。
(三)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步入信息化时代,学习型社会要求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化、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在课程之初,应尽早教会学生如何从互联网、图书馆等多渠道搜揽、选择、加工处理信息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
(四)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素质和稳定性,加强监控力度
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熟悉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敬业精神。就业指导课程是服务于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要细心、有耐心、有责任心,细心地观察学生对于就业的需求,耐心地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待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课后学生需要时也应进行及时的就业指导。学校可以选拔或引进一批素质、能力俱佳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形成稳定的任课教师队伍服务该门课程的教学。
教学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课程的监管力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定期、不定期开展抽查教学的工作,杜绝随意调课、停课的现象发生,严格按照规定时数完成课时量。还应该组织人员检查任课教师的教案、课件准备的情况,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成立以专业为单位的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统一任课教师的课程设置,让大家统一认识,专业化的完成系统的教学内容。
五、结语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阿尔温·居功托夫勒的这句名言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教师, 必须提高责任感, 精心组织教学,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 尝试教学创新;变“授之以鱼”的教学模式转变成“授之以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重在得法。教师应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进行有益的尝试,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晓燕.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1,P15-16
[2]徐玉. 基于“以生为本”的高职课堂管理. 天津电大学报,2010,2,P76-78
作者简介:
张云(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就业指导,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