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运用演示实验进行物理教学尝试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的能力,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设计,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将教材上的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
  所谓边教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的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的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的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
  例如:教师在讲浮沉条件这一节时,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演示实验,若改为边教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浮。学生们边实验边观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养成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
  二、教师要改进课本上的一些演示实验
  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原有的部分演示实验的实验现象并不明显,这样实验的效果就不是太好,如果这时教师演示实验进行一些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些,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科学实践愿望。
  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这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教法是让一废灯泡的玻璃柱与一小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而当给废灯泡的玻璃柱加热时,小灯泡发光,从而得出结论。而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这个演示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如果我们把这一演示实验作一改进:教师可以取一小块玻璃,用镊子夹住后在酒精喷灯上烧成黄豆粒大的玻璃球,趁玻璃软化时,将两根铜线插入玻璃内,尽量靠近但不要接触。再取一个带有发光二极管的音乐贺卡,从贺卡电源接头处引出两根导线,再把自制的玻璃球串联起来。玻璃球在未加热前,贺卡音乐不响,发光二极管不亮,表明常温下玻璃不导电。用酒精灯加热玻璃球约1min,听到音乐声,但发光二极管不亮,继续加热约30s后发光二极管就亮了。这表明玻璃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这样的实验改进后,无论是直观性、趣味性还是美感上,都比原来的教材上介绍的实验强得多,这样就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兴趣,这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应增加演示实验的层面
  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层上,而物理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按照新课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探究能力的角度来看,教师在现代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尽量让学生能从多层面、全方位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全貌。
  例如:教学过程中为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时,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简单的把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让学生目睹了一个“理所当然的事实”,“没有什么好想的”。这与新课标的要求严重不符,那么教师可先由学生根据经验思考“纸片能否掉下来”,在观察的过程中先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旨在引起学生重点观察纸片和水杯,然后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而杯口向下、向侧面的现象,在演示盛少量水及不盛水时的情况,在盛满水的水杯与纸片的接触处插入铁丝等多种条件下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观察和全面观察,便能较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创设实验问题,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在做演示实验,从而很机械的得出实验结论,这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应“创造性的学”提供环境和条件。具体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实验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在“物体内能的变化”的教学中有个演示实验,压缩厚玻璃筒中的空气,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从而使筒内易燃物着火。实验中明亮的火花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实验过后,不少学生提出: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压缩时筒内空气的温度到底是否变化?如何判断它是否变化?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在没有判断出筒内空气的温度是否变化而事先就放入易燃物来显示气温的升高,似乎不符合科学的探究过程。如果改变传统的一举成功的做法,而是实验时在厚破璃筒内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筒内的空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筒内空气的内能有无增加。这时,学生感到困惑了。空气内能增加与否怎能看得见?此时便可自然地引出一个实验设计时的问题情境,如何判断筒内空气内能是否变化?如何变“看不见”为“可见”?顺着这个思路展开过程并组织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是学生主动参与设计的,设计目的明确,实验后学生无论是对实验所揭示的结论还是实验的设计思想均留下了深刻认识,甚至终身难忘。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搞好实验教学尤其是搞好课堂演示实验十分重要。只要教师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每个演示实验认真分析,尽可能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从而加以改进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一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动手基础课,它主要培养学生看图、画图、空间想象力和应用能力。掌握机械制图及相关标准的规定,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  因为这是一门基础课,在教的同时我自己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另一方面,我一直觉得机械制图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门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学科,所以很有挑战。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机电专业课教师,现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一
期刊
对于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标准作了较大的调整,无论是从知识与技能,还是教学过程与方法都作出新的要求,总体来说是要求更多地与实际联系和更加贴近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书本知识紧密地与实际联系,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化的体验中掌握知识,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以课本为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一般都是教师一讲到底,再就是枯燥乏味的说教,学生往往是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通过“谈论日常时间安排”这一功能项目继续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用法。它是Unit 6 和 Unit 9的延续与拓展,又是Unit 12 的基础和准备。本单元Section B 第2课时(阅读短文)围绕学生一天的作息活动(Jane’s day),巧妙地介绍了实意动词一般过去时在语境中的综合性的运用。  2、教学重点:(1)掌握一些有关一天生活的词汇;(2)“一般现
期刊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平抛运动》是高一物理必修2第五章的内容。课程标准的内容为: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是本章的重点。平抛运动是该方法的实例应用,是学生学习运动由直线到曲线的一个转折点。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平抛运动。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实验原型:在新教材中,平抛运动实验提供了如下三种案例:斜面小槽配合竖直白
期刊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策略要实现新转变,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
期刊
“单元过关”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提高技能和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可以达到其他教学模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现将“单元过关”教学法介绍如下,以求抛砖引玉.  一、进行自学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过程宁可分作三个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阶段——基本依赖教师阶段;第二阶段——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第三阶段——学生基本
期刊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前不久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
期刊
内容摘要:教学评价是一门艺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评价理念也要不断改进,更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通过教育工作者恰当的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启发式 评价 多角度     在现代教育新形势下,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已经不符合要求,新课程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
期刊
现代化学教学,不仅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训练。新教材的编写者已经在教材中充分地渗透了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作为新教材的传授者我们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有责任秉承这一思想,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一、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探究活动和观察与思考,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这些探究活动,培养
期刊
内容摘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一种美德。以美德孕育人生,人生才有价值;以美德浇灌生活,生活才有意义。同样,承担着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的人民教师,他们的师德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活,关系到社会,关系到百年大计。  关键词:师德 新时期 奉献    师德是调整教师与学校之间、以及教师与本职工作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具有非强制性,对教师的言行起指导和规范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