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应当学会反省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i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孩子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此话颇有道理,不过,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家长漠视孩子犯错误,而是要把孩子所犯错误看成宝贵信息,及时反省,找出家庭教育的不足,因为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长的过失造成的,只有当家长修正了自己的不当教养方式,孩子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遗憾的是,这个道理不是所有家长都认同,有的家长甚至讽之为“孩子有病,家长吃药”。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顾连军先生,与家长朋友共同座谈这个话题。
  不求甚解,适得其反
  周毅飞(8岁男孩的爸爸):我儿子出生的时候,社会上正流行赏识教育,我也买了几本这方面的书,认真地学习,准备对儿子施行最好的家庭教育。在我不断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成长得挺顺利,整天快快乐乐的,但是等他上了幼儿园,我逐渐发现他身上的一些毛病。比如,他在幼儿园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如果老师表扬了他,给他发了小红花,他就高兴得不行;如果老师表扬了别的孩子没有表扬他,他就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如果老师分配他打扫餐桌之类的事,他特别服从,但如果事后老师没有表扬他,他就很生气,认为老师欺骗了他——原来他服从老师纯粹是为了赢得表扬!请问,这是赏识教育的害处吗?
  主持人:赏识教育是一种依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顺应儿童心理成长的教育理念,强调以赏识为基础,发现孩子优点,挖掘孩子潜力,激发孩子激情,绝非简单的表扬。家长不能单从“赏识教育”的字面上理解,而应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表扬,科学地引导。
  童欣然(10岁女孩的妈妈):可能我太传统吧,我信奉“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箴言,女儿从小到大很少得到我的表扬,反倒经常挨我的批评。后来我听过一场家庭教育的讲座,专家谈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边界意识”,就是给孩子制订规则,各种各样的规则,从学习到生活,从行为规范到奋斗目标,一样也不能少,否则孩子就会像荒草那样疯长,没有规矩。我非常同意专家的看法,事实上这些年我也是这样做的。现在我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我发现她自信心不足,遇事往后躲,在班里连小组长都不敢参加竞选,运动会更是不敢报项目,因为怕输。我纳闷,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
  主持人:一味地表扬和一味地批评都是走极端。请顾博士谈谈看法吧。
  顾连军(教育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两位家长谈到的孩子表现,看似相反,其实是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过分依赖别人的评价,根本原因是父母的过度表扬和过度批评。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或对某种教育理论的一知半解,喜欢无原则地表扬孩子,结果导致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看重别人的评价,每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就拒绝去做。长此下去,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出现偏差,人际关系也会遇到麻烦。同样,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在群体生活中没有安全感和价值感,当然也就没有激情。偏激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家长应当学会反省,及时发现自己的偏差,并及时纠正,以避免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童欣然:怎样才是不偏激呢?
  顾连军:原则是适当地表扬,适当地批评。要领有三:第一,表扬和批评都要具体,对事不对人;第二,表扬不忘提醒,批评不翻旧账;第三,表扬要多于批评。
  缺乏关注,阻碍成长
  郑晨曦(13岁男孩的妈妈):我和丈夫都是做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所以把家庭民主看得很重,孩子从小到大,只要犯了错,我的教育方法主要是晓之以理,从来没有强制他做什么,更没有打骂过他。和我们的愿望相反的是,现在孩子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不仅不爱学习,在学校还经常欺负同学,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抽烟,熬夜打网络游戏更是经常的事,完全听不进家长的规劝。参加家长会时,老师说我对孩子疏于管理,把孩子惯坏了。我不明白,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难道会害了孩子?对孩子真的有强制管理的必要吗?
  主持人:家庭民主当然值得提倡,但民主是一种精神,而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
  顾连军:许多思想开明的家长,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家长,信奉民主、宽松的教育是自然的教育,大事小事都跟孩子讲道理,希望以理服人,并希望以此影响孩子,把孩子培养成讲道理的人。这样的初衷当然是积极的,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则不适合,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仍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父母不予明确的指导,孩子自然不懂规矩,而且容易变得任性、固执。另外,家长对孩子疏于指导,孩子实际上缺乏父母的关爱,进入青春期后一般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以以理服人,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仍是必不可少的。
  武跃峰(15岁女孩的爸爸):我和妻子都是中学教师,对女儿的要求一贯很严格,但她还是让我们很失望。上小学的时候,女儿很会钻空子,只要我和她妈妈意见不一致,她就选择对她有利的或者支持她的一方,结果是我和妻子经常相互埋怨。比如,我要求女儿放学回到家要先做作业,然后再出去玩,妻子却说,孩子刚放学的时候天还亮着,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孩子这时候做作业肯定心不在焉,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应该先出去玩,等小朋友都回家了,吃过了晚饭,再安心做作业。女儿当然愿意听妈妈的,结果是我晚上不敢开电视,耽误了好几集热播剧!现在,女儿明显不服从我们任何一方的管教。前几天,她生气时说,她没有安全感,因为父母老是吵架,她害怕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我感觉,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主持人:恶性循环的根源是你们夫妻老是唱对台戏。
  顾连军: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分歧,很正常,聪明的父母会避开孩子单独商讨,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有不少父母缺乏沟通,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吵架,不仅使孩子学会了见风使舵,更容易导致孩子因安全感缺失而自卑。因此,在孩子面前,父母应注意保持意见的一致,切勿互不相让。因为如果孩子认同了父母某一方说了算,日后当这一方不在场时,另一方将很可能无法说服、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的障碍。
  限制过多,扼杀自信
  戎毅(17岁男孩的爸爸):我是“狼爸”那样的父亲,平时对儿子比较严厉,所以他有点怕我。我对儿子严厉不是装出来的,我的性格就是这样,而且我和“狼爸”的想法基本一致,孩子嘛,要他进步就得经常给他一点刺激,只要让他知道你爱他、为他负责就不会有问题。我儿子从小到大没少犯错误,当然也就没少挨我的巴掌。现在他上高二了,个子比我还高,体重比我还重,要说该懂事了,可他仍不断地闯祸,屡教不改。妻子说我把孩子打坏了,我不服气,孩子胳膊腿齐全,哪里打坏了?
  主持人:你把孩子的性格打坏了!家庭暴力不是教育,永远不是。
  方菲(6岁女孩的妈妈):我相信“男孩穷养,女孩富养”有道理,所以对女儿宠爱有加,从来没有惩罚过她,更没有动过她一指头。相反,我惯用奖励的办法引导她向好的方面发展。比如,小时候女儿喜欢拿彩笔往墙上画,我不批评她,怕扼杀了她的创造力,就说:“如果你三天不往墙上画东西,我就给你买你想要的那个芭比娃娃。”她很听话,果然三天不画,得到了她心仪的玩具。但我发现,这样的奖励多了,她就动了小心思,想要什么奖励就故意犯错,然后跟我讨价还价。请问,我的做法错在哪里?
  顾连军: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奖罚分明很重要,可以培养孩子是非判断能力。单纯的惩罚和奖励都是走极端,因而是错误的,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少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少道德情感和责任心。有些父母总是主观地否定孩子的言行,喜欢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甚至用过高的成人化标准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就会将孩子的积极性、上进心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自尊心和自信心被无情地摧毁。当然,惩罚并不专指打骂、责罚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目的就可以了。相反,如果在不适当的场合或时间滥用奖励,实质上是在贿赂孩子,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还容易纵容孩子故意犯错。长大后,这样的孩子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大麻烦,还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因缺乏自信而退缩。
  主持人: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做父母的都有必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给孩子的成长提供科学的帮助。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一个17岁少年正忙得不可开交。只见他脸上稚气未消,耳朵里塞着耳机,左手抱着婴儿,孩子正哇哇大哭,他无暇顾及,因为他正忙着用右手飞快地点击鼠标玩电脑游戏。这时,一个20多岁的姑娘走进屋,见此情景,气得欲哭无泪,当即收拾衣物回了娘家。  姑娘为什么生气?这个少年是谁?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原来这个少年是孩子的父亲,叫管小飞;这个姑娘是孩子的母亲,叫张娜。得知儿子气跑了儿媳妇,父亲管为峰一巴掌朝儿子打去。管
女儿冰冰正上小学四年级。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她的好朋友小玉来我家玩。当时冰冰一边啃馒头一边看书,她妈妈叫她先刷牙、洗脸再吃早餐,可是她像没听见似的。妈妈把她的馒头和书夺下来,叫她去刷牙、洗脸,然后故意问小玉:“你每天早晨是先刷牙洗脸还是先吃早饭?”小玉说:“我每天都是先刷牙洗脸后吃早饭,我自己刷牙洗脸,从来不用爸爸妈妈催。”冰冰妈妈赞道:“冰冰,你听见了吗?你看人家小玉多乖!”不料,女儿生气地说:“
【案例】  王涵香的女儿李薇薇正在上初三,平时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最近学校举行了一次月考,在考试前,李薇薇的同桌方易遥说她物理不行,要李薇薇在考试时把试卷举起来让她抄袭。方易遥说,如果这次考不好,她妈妈就不会给她买新衣服。方易遥向李薇薇求情,李薇薇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就答应了。  考试时,方易遥多次向李薇薇发出信号,李薇薇都没理她。考试结束后,方易遥大发雷霆,说李薇薇说话不算数,欺骗她,要不然她就会
2012年7月25日上午,从辽宁省彰武县兴隆堡乡李家林子村村民李兆龙家里传出一个特大喜讯:他们的女儿李文丽接到了辽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女大学生!  李兆龙和妻子张佳露都患有艾滋病,李文丽是他们的养女。由于父母都患有艾滋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李家不仅一贫如洗,而且处处受人歧视。在这压抑、沉闷的气氛中,李文丽甚至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但是这个勇敢的女孩,最终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和周围人的
误区一:蒙眼  很多父母不管宝宝多大,一打预防针就会蒙住宝宝的眼睛。他们这样做,可能是认为蒙住宝宝的眼睛,宝宝看不见打针就不会害怕。殊不知,黑暗更容易让宝宝产生恐惧心理。  正确做法:父母要引导孩子正面面对。如果是大宝宝,可以告诉他为什么要打针,打针会疼,但很快就会结束。如果是小宝宝打针,父母要陪伴左右,抚摸他,轻言细语鼓励他。  误区二:哄骗或暴力  因为担心孩子不愿意打预防针,有些家长就哄骗孩
【孙如湄简介】  从事家庭教育工作和家庭教育问题研究30年,曾任苏州市妇联儿童工作部副部长、苏州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苏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教务长。被评为苏州市青少年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获教育部和全国妇联颁发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园丁奖”。  孙如湄女士长年工作在家庭教育第一线,对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对家庭教育实践更有
澳大利亚的孩子很少出现开学恐惧,因为兴趣教育模式让他们很乐意上学。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兴趣教育,学生在上中小学的时候就可以像大学那样选课,没有固定班级。如果对音乐感兴趣,今天可以选音乐课;如果一些同学这段时间对英语或者文学感兴趣,则可以选语言课。学生假期里作业较少,尤其是小学生,他们觉得跟老师、小朋友们一起玩很开心,都盼着开学。  少数学生出现开学恐惧倾向,澳大利亚家长就用悬赏式鼓励帮助孩子克服。孩子
Italian animal rights campaigners are urging Pope Benedict to stop wearing ermine on his hats and robes,appealing to his reputation as a cat lover.The Italian Association for Defense of Animals and th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公布的学生课堂纪律评估报告显示,在接受评估的38个国家和地区中,日本、哈萨克斯坦、中国上海、中国香港、罗马尼亚、韩国、阿塞拜疆、泰国、阿尔巴尼亚、俄罗斯名列前10名,亚洲国家和地区占了7个名额,其他3个则是东欧国家。那么,在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学生的课堂纪律究竟怎样呢?他们真的不重视课堂纪律吗?为了维护必要的课堂纪律,他们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编者    澳大
——又是一年毕业季,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被各种毕业照、毕业感言刷屏了,各学校的校长你方唱罢我登场,汗流浃背的为学生拨流苏,饱含深情地说着一堆掏心窝子的话,祝愿学生都能飞黄腾达,引得学生热泪盈眶。  但是,有一位校长的做法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特别关注:安庆师大的校长却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鞠躬致歉,道歉的原因包括:图书馆座位太少,一座难求;食堂饭菜凉,不可口;住宿条件差,过于拥挤等。  话说,这位校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