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小学阶段语文作业该如何处理呢?我认为应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适时适量地布置形式多样的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作业。
一、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设计和布置作业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三类。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以学生阶段学习的成绩及作业成绩作为评价划分的依据。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划分,鼓励学生力争上游,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中分清层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B、C三个层次。B类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结合本学段知识,难度适中。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作业中使用“1 1(必做题 选做题)”的形式,要求在认真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挑战自选题,使学生学有所成。如A类的学生更注重课外知识,因为这类学生学有余力,不愿意做重复而不必要的作业,让他们在完成了指定题的基础上,进行美文欣赏、资源收集等实践题,丰富他们的学识,为他们赢得充裕的学习时间,既减负,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B类学生,让他们在选择性地完成指定题的基础上,可自我尝试挑战A类学生的作业,只做适合的题目,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做作业,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心。C类的学生,通常做一些最基本的字词、巩固课文内容一类题目,只要求做对,不要求做多,这样他们变得乐意接受老师的安排,学习变得主动。对于C类的学生,我通常安排一对一辅导,让优等生与他们做同桌,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辅导,作业量设到最少,根据情况,对于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边听老师评讲边完成,这样总比他们反复订正或抄同学作业应付老师好。
例如:学生身边最基本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每一课都安排了基本练习和发展练习,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本作业,既体现分层教学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呢?我一般是每教完一课,根据实际情况,把一课的作业分成A、B、C三类。A类作业中的基础必须高质量完成,努力做好发展练习;B类作业要认真完成,挑战发展练习;C类作业指定完成最基本的字词类和课文内容的巩固类题目,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灵活开放的级别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把课外写作训练作业分为A写作、B阅读、C基础积累三种类型。A类作业以写促读,规定每周至少练笔1次,长短不限,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B类作业主要完成课外阅读及摘抄任务,一周要阅读并摘抄2次以上,写下简单的评析文字,掌握阅读规律,以读促写;C类作业主要是好词佳句的积累,如抄词语、句子、片段等,加上此类学生大多不够自觉,预习作业等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做在本子上交老师批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我再根据他们测验时的基本情况及平时表现进行二次分类,进行相应的调整。做这样的语文作业,学生感觉受到了尊重,增强了自主权,因此都能自觉完成作业。尤其是A、B两类同学的作业基本上不用老师操心,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负担无形中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从批改作业的“苦海”里解脱出来。
3.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分类评价、鼓励为主的方法。对优等生的作业,采用分类竞争评价制,对中下等学生的作业多鼓励少批评。事实证明,分层作业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学习成绩自然有所提高。
二、内容丰富,形式开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爱上作业、用心作业,作业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甚至好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如低年级的自制拼音、生字卡片,可以通过多读、游戏让学生巩固生字;低中年级学生写字慢,喜欢口头表达,可以布置学生把学过的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高年级学生的纠错本可以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教师关键要多督促、多检查;要让孩子有展示的舞台,每天留五分钟给他们进行一句话日记的活动,这成为学生积累词语、展示自我的平台;学习古诗时,我经常让他们用第一人称编故事、演一演,很受孩子们欢迎,还记得牢,有的时候让学生画一画。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适当增加一些确定主题但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母亲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妈妈!”看谁做得真诚又有创意,再通过一小段文字,把自己的创意和心里话写给妈妈,而妈妈则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让大家体会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情意,家长和孩子们也都很珍惜这样的情感交流方式和作业形式。再如,在教学“语文与生活”课文内容时,往往课堂上的理论不能引起学生对环境等问题的重视。所以,在这个时候合理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这样他们对身边一些社会现象自然有深层的认识。学生在关注环境、交通、卫生等问题时,自己动手制作了调查报告、护绿牌、环保袋、倡议书等。学生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发展了智能,提高了综合素质。
追求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真正给他们一片自由驰骋的天空。
一、因材施教,分层作业
设计和布置作业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三类。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以学生阶段学习的成绩及作业成绩作为评价划分的依据。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划分,鼓励学生力争上游,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为了能够使每个学生有所提高,在作业布置中分清层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难度不同、类型各异的作业。一般情况下,分为A、B、C三个层次。B类作业面向大多数学生,结合本学段知识,难度适中。我常用的方法是在作业中使用“1 1(必做题 选做题)”的形式,要求在认真完成必做题的基础上,挑战自选题,使学生学有所成。如A类的学生更注重课外知识,因为这类学生学有余力,不愿意做重复而不必要的作业,让他们在完成了指定题的基础上,进行美文欣赏、资源收集等实践题,丰富他们的学识,为他们赢得充裕的学习时间,既减负,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B类学生,让他们在选择性地完成指定题的基础上,可自我尝试挑战A类学生的作业,只做适合的题目,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做作业,激发他们力争上游的自信心。C类的学生,通常做一些最基本的字词、巩固课文内容一类题目,只要求做对,不要求做多,这样他们变得乐意接受老师的安排,学习变得主动。对于C类的学生,我通常安排一对一辅导,让优等生与他们做同桌,利用课间时间进行辅导,作业量设到最少,根据情况,对于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边听老师评讲边完成,这样总比他们反复订正或抄同学作业应付老师好。
例如:学生身边最基本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每一课都安排了基本练习和发展练习,如何恰到好处地使用好这本作业,既体现分层教学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呢?我一般是每教完一课,根据实际情况,把一课的作业分成A、B、C三类。A类作业中的基础必须高质量完成,努力做好发展练习;B类作业要认真完成,挑战发展练习;C类作业指定完成最基本的字词类和课文内容的巩固类题目,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灵活开放的级别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这必然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又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把课外写作训练作业分为A写作、B阅读、C基础积累三种类型。A类作业以写促读,规定每周至少练笔1次,长短不限,养成细心观察,善于思考,随时记录的习惯;B类作业主要完成课外阅读及摘抄任务,一周要阅读并摘抄2次以上,写下简单的评析文字,掌握阅读规律,以读促写;C类作业主要是好词佳句的积累,如抄词语、句子、片段等,加上此类学生大多不够自觉,预习作业等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做在本子上交老师批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我再根据他们测验时的基本情况及平时表现进行二次分类,进行相应的调整。做这样的语文作业,学生感觉受到了尊重,增强了自主权,因此都能自觉完成作业。尤其是A、B两类同学的作业基本上不用老师操心,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负担无形中减轻了,在一定程度上从批改作业的“苦海”里解脱出来。
3.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分类评价、鼓励为主的方法。对优等生的作业,采用分类竞争评价制,对中下等学生的作业多鼓励少批评。事实证明,分层作业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成就感,学习成绩自然有所提高。
二、内容丰富,形式开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爱上作业、用心作业,作业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甚至好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参与学习。如低年级的自制拼音、生字卡片,可以通过多读、游戏让学生巩固生字;低中年级学生写字慢,喜欢口头表达,可以布置学生把学过的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高年级学生的纠错本可以让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教师关键要多督促、多检查;要让孩子有展示的舞台,每天留五分钟给他们进行一句话日记的活动,这成为学生积累词语、展示自我的平台;学习古诗时,我经常让他们用第一人称编故事、演一演,很受孩子们欢迎,还记得牢,有的时候让学生画一画。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适当增加一些确定主题但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母亲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妈妈!”看谁做得真诚又有创意,再通过一小段文字,把自己的创意和心里话写给妈妈,而妈妈则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让大家体会到了两代人之间浓浓的情意,家长和孩子们也都很珍惜这样的情感交流方式和作业形式。再如,在教学“语文与生活”课文内容时,往往课堂上的理论不能引起学生对环境等问题的重视。所以,在这个时候合理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这样他们对身边一些社会现象自然有深层的认识。学生在关注环境、交通、卫生等问题时,自己动手制作了调查报告、护绿牌、环保袋、倡议书等。学生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发展了智能,提高了综合素质。
追求作业布置的有效性,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兴趣爱好,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情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真正给他们一片自由驰骋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