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学习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kb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英语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此同时,当前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功利性,课堂上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讲的主要也只是课文的翻译和语法的运用,这造成了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培养学生自己带读的习惯
  众所周知,英语是要读的,并且要大声朗读。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自觉地进行朗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给学生更多的朗读机会。但就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基础而言,单靠课堂45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己朗读的习惯。笔者的做法是将班级中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培养成带读小助手。小助手带读的内容有单词、词组、句子、课文、听力稿等等。在小助手的带领下,整个班级朗读英语的气氛空前高涨,教室里一有空闲时间,就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在小助手的带领下,全班自觉学习英语的氛围越来越浓。
  二、培养学生的自默习惯
  学生要对英语学习有信心,必须过好单词关。对此,笔者注重培养学生自己默写单词的习惯。首先,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为他们确定每天需要记忆的单词数量,有的一天记5个,有的一天记10个,有的一天记20个;然后,要求学生自觉地默写在听写本上并上交。同时,确定若干学生负责记录同学完成的情况,凡每天能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予以表彰。这样,从重点词汇到重点词组,再到重点句型,学生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众所周知,学生组织和管理学习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并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所以自默单词、词组刚开始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会慢慢养成习惯。一旦习惯养成,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产生。笔者曾带过两个有43人的班级,刚开始的时候,全班英语考试及格的人数只有9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教会他们认读单词,然后要求他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默单词、词组及重点句子。这样,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默写的质量也提高了许多。而且,因为默写是在课外完成的,所以上课的效率明显地提高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及格的人数增加到二三十人。
  三、培养学生自编错题集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通过作业,我们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哪些问题学生懂了?哪些问题学生不懂?哪些知识学生能灵活运用?哪些知识学生还一知半解?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作业中及时获得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在备课和上课时疏漏的细节,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所以,笔者要求学生把一周所做的练习的错题汇编成册。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学生而言,在错题汇编的过程中,他们会思考为什么错、错在哪里等问题,汇编错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巩固的过程、一个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这样的做法比让学生机械地反复操练要有效得多。
  四、培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习惯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这套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感受文章,与文章对话,关注不同语境中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运用,领会文章中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得体性和灵活性。所以,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求学生通过自己设问,对浅显的文章进行深度的挖掘。首先,要求学生针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自己设计一些True or false questions,以培养在文章中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再设计具有一定深度、需要细读文章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等能力。如在七年级(下)第一单元Section B 3a的教学中,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
  1. Is his name Bob?
  2. Does he live in Canada?
  3. Does he want a pen pal in Canada?
  4. Does he like China?
  5. Was he born in December?
  6. Can he speak Chinese?
  7. Does he have a brother and a sister?
  8. Does he like P.E. best?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又设计了如下问题:
  1. Who writes the letter?
  2. What does he think of China?
  3. How old is he?
  4. What language does he speak?
  5. What’s his favorite subject?
  6. Why doesn’t he like math?
  这些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归纳概括、推理判断的阅读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自己带读、自己默写、自编错题集、自己设计问题等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持之以恒,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综合”与“活动”是语文综合实践的基本特点,也是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形成与提高的两大途径;而作文则是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受中考的影响,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真实的思想感情,而一味在语言形式上下工夫。其結果往往使学生陷入文字游戏而不能自拔,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期刊
技术是人类取得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技术进展的冲击,技术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各国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美国推出了“为了全体美国人的技术”项目,其出发点是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技术素养。在英国,技术是学校核心科目之一,所有儿童都要进行学习,而且为了获得义务教育结束后的通用教育证书,被要求参加全国性的考试。邻国日本,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就把技术教育放在优先战略地位,其实施主要在初中和高
期刊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要学好语文,多读书是一个重要前提,这已成为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当下的共识,但学生不爱读书仍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笔者曾对自己学校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高学生的阅读呈现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阅读人数少。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多达60%,无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  二是阅读品位低。
期刊
当前,“减负提质”已成为教育人的共同追求。如何找准“减负提质”的着力点、教师如何在其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和打造有效课堂两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减负提质  教师是“授业解惑”的主体人,也是“减负提质”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提质”的实施效果。  (一)师德修养
期刊
桐乡第七中学是一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的农村学校,学校生源较差,硬件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成为学校孜孜以求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情趣爱好与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新方法、新途径、新措施与新载体。学校把《突出实效,实施孝敬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并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改善学生学习的内环境,最大程度唤起学生
期刊
徐桦君,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嘉兴市十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兼任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教学追求人文化、社会化、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之结合,开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种种渠道,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1999年以来,
期刊
[编者按]从2011年第1期开始,我刊特开设“访谈”栏目,专门采访在基础教育相关工作中取得不俗业绩的管理者,介绍他们的管理经验,挖掘经验背后蕴藏的教育管理理念,以期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吴国平,2000年8月任镇海中学校长至今,兼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宁波市副主委、镇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宁波市名校长、宁波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获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宁波市十大
期刊
一、教学背景  刚开学,学校安排各学科的名优老师开一节示范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人生面面观,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从中他们可以受到很大的启迪,以便正确地对待自己,从容地面对未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我自己读时,觉得不太适合初一学生学习,感觉难度太大,这里涉及宗璞的人生经历,涉及十年文革,方方面面,觉
期刊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教材共安排了七次综合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一般要求学生开展调查、收集资料、开展讨论等,可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对这门学科的不重视,绝大多数教师对此往往是“讲一讲走过场”而已。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的被动局面呢?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积极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讲具有地方特色的故事    在“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期刊
一般地,人们把《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的题眼定在一个“难”字。面对珍馐美酒,诗人不能或不愿吞咽。诗人心比管仲、张良、诸葛却仅仅是个梦想,有渡河和登太行的大志却难实现。诗人感叹世间行路之难,隐喻了施展抱负的艰难。细读全文,笔者读出了诗歌“行路难”和“路难行”两层含义,于是将教学内容重点放在“路”上,让学生明白行路难一方面在“路”,另一方面在于行路之人本身,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读诗知人论世。  诗歌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