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教育:让学追慕美好\追求卓越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ue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从2011年第1期开始,我刊特开设“访谈”栏目,专门采访在基础教育相关工作中取得不俗业绩的管理者,介绍他们的管理经验,挖掘经验背后蕴藏的教育管理理念,以期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吴国平,2000年8月任镇海中学校长至今,兼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宁波市副主委、镇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宁波市名校长、宁波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先后获宁波市王宽诚育才奖、宁波市十大青年科技创新奖、宁波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008年度浙江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被誉为“连创奇迹的浙派名校长”“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
  几年来,吴国平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一心一意构建以“人文、和谐、自主”为特质的个性化校园,积极打造旨在实现师生高水平差异发展的“品质教育”,以小博大,努力开拓名校发展新途径、新内涵、新优势。
  吴国平注重学习和研究,主持完成了多个国家、省、市级课题,课题成果先后多次荣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几年来,在《中国教育报》《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德育》《教育信息报》等省级以上期刊、报纸上发表论文近20篇,还多次应邀在中国教育学会全国高中校长论坛、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学校长国际研讨会、长三角(苏浙沪)高中名校长论坛、浙派教育家共同体论坛、浙江省著名重点中学校长峰会论坛等发表演讲报告。
  记者:您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在您心中,教育是什么?
  吴国平:“教育是什么”,“什么是教育”,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感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觉得教育就是传授给学生知识与能力,把他们送进高一级学校。后来又认为教育就是要实现好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化。这些年,我认为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追慕美好。我深深觉得,在一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美的阳光,只有美的力量,才能战胜内部和外部的黑暗。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强烈而直接地呈现给学生,因为“美中有真、美中有善”,因为只有美好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吸引住学生,才能让整个校园充满经久不衰的人性之光。
  记者: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追慕美好,说得真好。这样的教育才能给人力量和幸福。您希望您的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您希望镇海中学的高中教育会为他们的未来注入哪些宝贵的东西?
  吴国平:知识、技能、技巧往往容易忘记,难以磨灭的应该是思想、情感等,我希望学校教育能更多地赋予学生这些受用终生的“剩下的教育营养”。
  镇海中学的教育首先要为学生打开一扇思想的门,并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想,去行,去铸造一种个性的美丽。在镇海中学的校训中,有“健美”一词,我告诉师生们,它不仅指身体的健康,也指人性向真,人性向善,人性向美。
  镇海中学的教育还要开启学生成长的“金钥匙”——责任与自信,促使他们做最好的自己。我觉得拥有责任与自信的学生,也许不会次次成功,但他在关键时刻会顶住,会不断超越自我,成就卓越,因为他的人格基石非常坚实。
  镇海中学的教育还要帮助学生拥有一个丰富的人生。镇中三年,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到两项特长,不是为了加多少分,而是为了他以后的人生能丰富起来,他的生命质量能得到不断提高。
  记者:您对教育的理解充满了理性和诗意。我在一篇报道中看到镇海中学正在努力打造品质教育,这与您的教育思想、教育理想应该是联系在一起的,能给我们解读一下品质教育吗?
  吴国平:所谓品质教育,指的是“有品质的教育”或“高品质的教育”。品质教育重在营造和谐教育生态,重在实现师生高水平差异发展。具体来说,学校要创造丰富、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生活,将学校的各个系统、各种关系和资源置于一种符合规律、爽心悦目、和谐共生的平衡状态,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意义的校园生活背景。同时,要在制度设计、课程设置以及发展观等各个方面都怀有对人的个性、人的差异的由衷尊重,千方百计创设学生个性化成长、成功的空间,发现和成就每个人的独特性,努力使学生成为完整、健全、和谐、充满个性的人。
  记者:又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概念,我想知道您提出品质教育的背景或动因是什么?
  吴国平:品质教育的提出首先基于对高中新课程精神要义的理解与把握。在吃透并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和操作要求下,确保新课程下学生的各种选择自由,避免“伪差异发展”和“低水平差异发展”,尽力保证广大师生的高水平差异发展。
  品质教育的提出还基于对传统课程背景中“同质化教育”的审视与反思。我校提出的“品质教育”概念,将其视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新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学和办学特色,超越“同质教育”,实现学校整体办学转型升级。
  提出品质教育还出于学校发展战略的考虑。限于区域位置,我校想要保持办学优势,更多的是要讲战略、讲文化、讲人才。通过打造品质教育,筑就办学品牌,增强核心发展力,实现“以小博大”。
  记者:品质教育可以说是镇海中学当前发展的关键词,围绕品质教育,您规划了怎样的实施框架?
  吴国平:品质教育是现阶段创建特色学校的追求和路径。在“品质教育”发展框架内,我们制订了“具备高度核心发展力、鲜明特色、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全国名校”的办学目标,确立了“科研、民主、文化、特色、和谐”五大立校基石,推出了“整体发展”“开放办学”“精品精英”等三项策略,提出了“校长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的行动口号,形成了“严谨不失活泼、放而不乱、抓而不死、管而不僵、新而不浮”的管理风格。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了管理自觉的理念。所有这些发展方略都试图累积比较稳定的与“品质教育”核心价值匹配的内涵与外延,进而更好地实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家长期望”三者的有机统一。
  记者:“促进学生发展为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家长期望”听起来很美,但在我看来很难达成统一,您是怎么做到的?
  吴国平: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需要敏锐把握时代脉搏,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挑战,积极调整和优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遵循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加积极高效的教育影响,为所有学生提供较高质量标准的个性化、差异化的优质教育服务,促进学生高水平的差异发展。同时,作为学校和教师,还应将家长的希望和感受转化成自己的责任和动力。通过努力,尽可能把家长的期望引导到学生的科学发展上来,从而将三者协调起来。
  记者: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在您的品质教育体系内,您是如何认识并锻造您的品质之师的?
  吴国平:名校最坚实的支柱是人才,校长必须把“招才、育才、用才、留才”摆在自己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校长,我觉得当前特别要注意三点:一是要建立一支专门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学校管理队伍,避免“重教学、轻管理”“教而优则仕”的负面效应。二是要强化对师生员工的培训与能力提升,不断更新他们的观念、知识、实践能力,促进其个性和人格的圆满。三是应通过招聘和培养集聚若干顶尖人才,在校内形成人才梯队,形成若干品牌学科或项目。
  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办学者和教师的品质。教师品质是一种综合素养,需要不断学习、磨砺和自省。作为校长,要把教师队伍教育好、引领好、管理好,实施“教师品质”管理,让教师在感受和分享教育的真谛和光荣时,将教书育人工作真正融入到各自生命的过程中去。
  记者:能简要谈一下品质教育框架内管理、课程、教学、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创新设想?
  吴国平:管理方面主要是在实施以人为本,刚柔相济弹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管理自觉理念。即引入以注重精神追求、强调价值引领、尊重个体差异、倡导自主选择、提倡和谐生态为要义的管理自觉理念,构建一个基于新课程理论指引和价值取向的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新课程高效实施的学校管理体系。
  课程方面是要开设好多样化选修课程,全面开设好选修IB课程,建设好校本选修课程体系,尊重学生必修领域中的选择权,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
  教学方面是要深化学科建设,探索有效教学,使学科教学体现出多维性、层次性、多样性,要更注重学生个体在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学校文化方面将以“人文、和谐、自主”为特质,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班级文化、社团文化、教师文化方面作突破,凸现丰富性等特征。
  教育科研方面要深入推进教师教育科研行为转型工程,转型的核心任务是营造适应新教育背景、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生态,创造新型教师教育科研文化。
其他文献
古人云:“人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人生阅历是写作的源头,而这一源头一靠生活积累,二靠阅读滋养,三靠社会实践。生活和阅读能够将丰富多彩的写作材料以信息的形式储藏在作者的大脑仓库中,供需要时随时提取。这些主体储备的“内在图式”,构成作者写作的心理背景。所以,写作指导的第一步便是引导学生积极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指导学生主动阅读、善于阅读,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指导学生热情参与实践活动,丰富自己
期刊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行,这种“过度解读”歪曲了多元解读的真正意义,使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致使阅读教学滑向另一个极端。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进行多元解读呢?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
期刊
周永龙,中学高级教师,奉化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取得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于2002年参加教育部全国中学骨干校长培训班。现为浙江省教育学会历史分会常务理事、宁波市中学历史学科组组长。  周永龙在教学中善于处理、把握教材,重视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所教的8届高中毕业班学生,有5届学生的历史高考平均成绩名列宁波市十所重点中学的前三名。分别获得
期刊
李虹,浙江省中学地理特级教师,现任嘉兴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浙江省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嘉兴市教育学会中学地理教学分会会长,浙江省新课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专家组成员。她曾荣获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5522”名师培养人选、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嘉兴市首批名师、嘉兴市首批学科教学带头人、嘉兴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李老师始终坚持用崇高的政治信仰和道德信念去点燃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综合”与“活动”是语文综合实践的基本特点,也是学生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形成与提高的两大途径;而作文则是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  受中考的影响,初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真实的思想感情,而一味在语言形式上下工夫。其結果往往使学生陷入文字游戏而不能自拔,作文能力难以提高
期刊
技术是人类取得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技术进展的冲击,技术教育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在各国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美国推出了“为了全体美国人的技术”项目,其出发点是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技术素养。在英国,技术是学校核心科目之一,所有儿童都要进行学习,而且为了获得义务教育结束后的通用教育证书,被要求参加全国性的考试。邻国日本,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就把技术教育放在优先战略地位,其实施主要在初中和高
期刊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要学好语文,多读书是一个重要前提,这已成为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当下的共识,但学生不爱读书仍是我们语文教学中难以抹去的阴影。  笔者曾对自己学校高一年级三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职高学生的阅读呈现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阅读人数少。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多达60%,无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  二是阅读品位低。
期刊
当前,“减负提质”已成为教育人的共同追求。如何找准“减负提质”的着力点、教师如何在其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校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和打造有效课堂两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减负提质  教师是“授业解惑”的主体人,也是“减负提质”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提质”的实施效果。  (一)师德修养
期刊
桐乡第七中学是一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的农村学校,学校生源较差,硬件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体现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成为学校孜孜以求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学生的思想动态、情趣爱好与价值取向,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新方法、新途径、新措施与新载体。学校把《突出实效,实施孝敬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并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改善学生学习的内环境,最大程度唤起学生
期刊
徐桦君,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嘉兴市十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海盐县元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兼任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  教学追求人文化、社会化、生活化。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与之结合,开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种种渠道,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1999年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