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群信息:拓展管理新边界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互联网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群组管理责任,即“谁建群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规范群组网络行为和信息发布,群组成员在参与群组信息交流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习惯于通过网络组群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方面发表各自观点,其中不乏不满、抱怨等消极情绪,更有甚者,极个别员工通过公司内部的交流群发表攻击同事、诋毁公司等负面信息。对此,如何以合法的途径对相关员工进行约束和处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新科目。
  【案例1】
  倪某于2009年4月进入某证券公司,任投资顾问。2016年5月11日,公司向倪某发放2015年年终奖金。当日,倪某在微信工作群里看到同事的聊天记录,了解到同岗位同事所得奖金高于自己,基于对年终奖发放情况的不满,2016年6月3日、2016年6月7日,倪某分别在总公司和分公司的QQ群、微信工作群中发表不当信息,认为公司领导“以权压人”、“打击报复”、给自己“穿小鞋”。
  公司认为,倪某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散布员工个人收入及公司分配相关信息,在公司内部业务工作交流群中发表不当言论、散布不实信息。倪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并对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及工作氛围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决定解除与倪某的劳动合同。倪某不服,要求恢复劳动关系。经审理,法院最终驳回倪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2】
  孙某于2007年6月27日进入上海某速运公司工作,岗位为驾驶员。由于对公司推行新的工作制度不满,2015年4月20日下午至4月21日上午,孙某在公司内部一个一百多人的司机群里,散布对工资不满以及诸如“誓不罢休,搞死为止”、“全部给他停掉”、“堵死为止”等论调。
  2015年4月,该公司向孙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内容主要为:因孙某严重违反公司规定,根据公司《奖励与处罚管理规定》,决定与孙某解除劳动合同。孙某不服,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二倍赔偿金。最终,法院驳回了孙某的诉讼请求。
  【案例3】
  杭某于2016年1月25日进入某公司工作,任技术部副经理。在职期间,杭某在私人网上聊天群中抱怨工作忙、累、不合理,甚至对公司负责人进行辱骂、诋毁。
  该公司认为,杭某严重违反管理制度,拉帮结派,搬弄是非,散布负面信息,诋毁公司形象,严重干扰和阻挠了公司正常经营秩序与工作氛围。根据公司员工手册规定,员工应忠于职守,同事间不可争吵、谩骂,严禁拉帮结派、做破坏公司团结的事,违反上述规定情节严重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016年4月1日,该公司对杭某作出开除决定。杭某不服,要求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二倍赔偿金的诉讼请求。最终,法院判决,该公司构成违法解雇,杭某的诉求获得支持。
  案情的要点分析
  私人微信群PK 工作交流群
  
  案例1和案例2中,两位员工分别在工作交流群、公司内部群中,发表不当信息,而案例3中,杭某仅在私人微信群中对公司负责人发表过激言论。
  案例2中,法院认为,孙某的言论发表在包含所在公司其他员工在内的微信群中,已经具有了一定公开性,其形式显然是不妥当、不理性的,其内容也是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而案例3中,法院认为,杭某私下发表言论,且与其履行职责的行为无关,因此尚不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事件起因及恶意程度
  案例1中,倪某认为自己的年终奖待遇被无故克扣,所以想要讨一个说法;案例2中,孙某基于对目前工资的不满,想要通过罢工等形式逼迫公司为其涨工资;案例3中,杭某近期频繁出差,经常加班,工作过于繁忙。
  案例1中,法院认为,倪某在多个内部业务工作交流群中发表的部分信息,并非正常工作建议范畴,影响所在公司正常工作秩序及内部团结。案例2中,法院认为,对于劳动者而言,对用人单位的工作安排有异议并行使异议权时,也必须负有遵守适当程序的义务,即以不干扰用人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不损害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为限。案例3中,法院认为,杭某的行为性质上主要是因工作繁忙而产生的抱怨和发泄。
  信息内容及损害后果
  案例1中,倪某称所在公司领导“以权压人”、“打击报复”、给人“穿小鞋”,并对公司发放年终奖的标准提出质疑;案例2中,孙某发表诸如“誓不罢休,搞死为止”、“全部给他停掉”、“堵死为止”之类的煽动性信息;案例3中,杭某更多的是抱怨工作忙、累、不合理。
  案例1和案例2中,员工发布的信息内容确能影响公司正常工作秩序及内部团结,侵犯了公司对劳动合同所享有的信赖利益,并极有可能造成其他实质性的嚴重后果。而案例3中,杭某在私人聊天中的信息不具有此类危害的可能性。
  发表不当信息频率
  案例1中,倪某分别在公司内部工作QQ群、微信群多次发表不当信息;案例2中,孙某也在工作群内数次发布不良信息;案例3中,杭某只是个别情况下对公司负责人颇有微词。
  案例1和案例2中,两位员工都是多次在公开的QQ群、微信群中发表不当信息。而案例3中杭某对公司负责人的辱骂具有偶然性,进一步证明杭某不当信息的发表不具有主观恶意。
  员工是否明知故犯
  案例1中,该公司明确规定,“利用网络散布不良信息,或发表有损员工团结、影响工作秩序、损害他人利益的言论或谣言”等情节严重的,公司可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且倪某对此予以签收;案例2中,公司并无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此予以规制;案例3中,公司员工手册虽然规定员工应忠于职守,同事间不可争吵、谩骂,严禁拉帮结派、做破坏公司团结的事,违反上述规定情节严重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无法证明员工手册的制定是否经过民主程序。   针对案例1,公司的员工奖惩制度明确规定了可以直接予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倪某作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签收并承诺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时即应明知该制度的内容,故该员工奖惩制度对倪某有约束力。针对案例2,劳动者应善意履行职务、自觉维护用人单位的劳动秩序,这些虽未在劳动合同及员工手册中写明,但这些都是用人单位基于劳动合同的约定,对劳动者抱有的合理期待。而案例3中,该公司未能证明其依据的管理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同时,杭某的行为也没有构成严重违反规章制度。
  理性分析组群信息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基于劳资双方缔结合约的正当基础,用人单位具有对劳动者进行日常管理的权利。而当企业享有自己的用工管理利益时,难免会和员工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发布权利相重叠或冲突。此时,如何划分两者利益之权重、界定各自权利之限度成为难点问题。
  对此,应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员工发表的信息进行分析:
  是否具有公开性
  如果员工向外传播的信息只是处在一个较小且私密的范围内,并不会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造成冲击,此时,企业无权对员工加以处罚;而员工发布的信息一旦超越私密空间的界限,在人数较多、受众较广、影响较大的平台发表时,则需要注意行文措辞,不得因此妨碍公司的管理权利。
  是否存在恶意及恶意程度
  通常来说,员工发表的不当信息往往基于三类目的:一类是对目前工作现状的不满和抱怨;另一类是基于对现有“不公事实”的怀疑和挑战;第三类则是基于一定意图的煽动和挑唆。此三类言论,员工的恶意程度呈递增的状态:第一类更多的是员工自身情绪的发泄,实际不具有主观恶意;第二类,貌似情有可原,实则其内心中已具有公然挑战公司权威的意识;而第三类,其恶意程度已然违反了一名劳动者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
  是否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
  组群信息本身只是个人感受、需求或目的的表达方式而已,但无形的语言会在特定的情况下转化为现实的或可能的损害后果。通常来讲,员工发表了不当信息,最现实的损害后果则是侵害了公司方对劳动合同所享有的信赖利益,有损公司内部团结,在公司内部产生不良影响。很多时候,不当信息亦会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更有甚者,会因为员工具有煽动性而发生或可能引发罢工、围堵、斗殴等群体性事件。
  是否对特定信息设置禁止性规定
  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的“法律”,对内部员工的行为具有指引的作用。如果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员工在特定场合不能发表某种不当信息,且经过民主程序、公示公告的,此时员工已明确知晓此类规范,本着诚实信用和忠实义务的基本原则,员工理应遵章守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当然,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应当具有合理性,对于罚则过重的条款应适当调整,注重公平合理性。
  合理应对“不当信息”
  根据理论分析及具体案例的司法口径,对于员工在即时通讯软件的群组中发表不当信息的行为,建议公司应结合具体情况,区别处理。
  如果员工的不当信息具有私密性和封闭性,此时,公司不应任意扩大用工管理权,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不应干涉员工私密的行为。
  对于员工在工作交流群中发表的信息,应区别员工本身是否存在恶意。如果员工只是对日常繁重工作量的正常抱怨和情绪发泄,其本身不具有挑战公司的主观故意,尽管公司规章制度存在明文规定,亦不应当以违纪论处。
  对于只是基于公司内部的不公平待遇而采取不恰当方式维权的劳动者,其本身并无冲击公司管理秩序之故意,但确有存在挑战公司管理秩序之恶意。此时,应综合考虑其恶意程度及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再给予相应处罚。
  对于只是偶然地在工作交流群发表类似维权声明的,公司应首先根据其行文措辞之意界定是否属于正当的建议范畴。只有在超越正常建议范畴的基础上,公司才可以对其进行处罚。笔者认为,此时除非已经造成非常严重的现实后果,否则對其以违纪解除显失公平,较为合理的做法是应当以规章制度的方式设定相应的处罚等级。
  对于在具有公开性质的微信群中多次散播不良信息,给公司造成恶劣影响,致使劳资双方已达到无法继续配合、互相谅解、相互容忍的程度的,无论公司是否存在规章制度,都可以对该员工进行解雇处理。
  对于确因个人私利、不当目的而发表煽动性信息的劳动者,其不仅存在严重的主观恶意,更具有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后果的现实危害,此类员工已不具有切实、充分、妥善地履行双方劳动合同的可能。此时,无论公司是否存在规章制度,都可以对该员工进行解雇。
  建立内部申诉机制
  基于相互信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缔结劳动合同,通过要素的结合实现共同生产。然而,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作为强势主体一方的用人单位具备主导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的权利,有时难免会忽视下属员工的诉求。由于很多公司未能畅通员工诉求反映渠道,导致一些员工选择在QQ群、微信群上发表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而诱发一些劳资纠纷。
  笔者建议,为有效化解此类纠纷,用人单位应建立内部申诉机制。对于认为遭受不公待遇或是谋求涨薪待遇的员工,应提供个人反映诉求、沟通对话的机会。通过协商的形式,将争议在初期化解,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文化的构建,更可以从源头上遏制此类劳资争议的发生。
  责编/寇斌
其他文献
一项调研结果显示,越来越的多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项目或技术的落地,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不过,大企业层级制度设计下的信息传递折损、经典的高效分工造成人才横向能力迁移困难,在人才流动性增大等多维因素下,有些企业开始修炼内功,走向沉淀。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在原地犹疑不定,似乎看不到未来路在何方。人才管理之困  ●层级制导致纵向信息折损  在大组织里,从企业的创始人到一线管理者,汇报链条普
曾有人这样评价《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作者亨利·马丁·罗伯特:“罗伯特将军一生最大的功绩不是打赢了多少仗,而是成功教会人们怎样不乱打嘴仗。”他在议事规则中,不厌其烦地对辩论的每个环节都做出详尽规定。其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话好好说”。  不得质疑他人的动机  有话如何好好说?议事规则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成员的动机”。比如当众指责对方:“你骗人!”这就是怀疑对方另有
在我国,人才派遣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最先被外资企业采用,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及事业单位等不同性质、不同管理模式的实践,正逐步走向成熟,但对于高等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用人理念。    新“三角”关系    人才派遣也称人才“租赁”,是指用人单位通过“租赁”的方式用人。人才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合同,建立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与被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
又一个空降高管夺门而出。“这工作是没法干了!”这已经是近两年来被气走的第七位高管了。起因是老板硬是把一个能力平庸、品德平庸的人提拔到副总的位置,以致新来的高管无法与其配合工作。任何创新、转型都难以推动,因为这位高高在上的副总总是指指点点,吹毛求疵。但是老板却对这位副总听之任之,因为都是一起创业走过来的兄弟,私下感情如同手足,这样的关系怎么能因为某个“外人”而被破坏呢?在副总不断地吹耳边风下,每位与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提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并阐述了其必要性。从此,“独生子女”政策被逐步推向了历史高位,并深刻改变着此后30多年国人的传统家庭观、社会观、职业观。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当“单独二孩”的窗口缓缓开启,早已适应了在“独生子女”惯性思维下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是否乐于接受这种改变?不同人群给出了不同答案,尽
协商解除还要支付双倍补偿吗  HR来信:  我公司最近打算辞退一名员工,该员工1986年7月进入我公司,2013年年初进行职能部门定岗时,其岗位被撤消,并于开始按 “待岗”处理(只发2500元的基本工资,没有发放2012年年终奖),经过初步协商,该员工基本同意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在经济补偿的标准上有分歧。  我们的想法是:按照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这12个月发生的工资,计算其平均工资,按照
近日,人社部印发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宣布失效和废止一批文件的通知》,公布了2008年人社部组建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文件清理结果。从宣布失效和废止的文件事项看,涉及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管理的178件,涉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114件,涉及公务员考录安排、失业保险年度基金预算、高级技工学校确认、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273件。这些文件的宣布失效和废止,有
两会伊始,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了联组讨论,针对一些民营企业发展中经历的“寻租”以及歧视性待遇,强调要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再用“亲”“清”两字阐明新型政商关系。  “亲”就是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个别领导干部推诿卸责,为了避嫌干脆绕着问题走,对民企发展中的信贷压力、税费负担视而不见,不愿意出手相助。“亲”字强调的正是
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生产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知识和思想。  ——德鲁克       一个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掌握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动规律,并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面向市场推动该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将企业生命周期提炼总结后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相应的员工加入企业也有一
年初峰会上,一家软件公司的HRD上台演讲。她发言的第一句话便是:在许多人的眼中,我们是传统企业。其实在十年前,我们是一家实打实的互联网企业。这位HRD的话道出了所谓互联网企业的无奈。即使是在BAT的内部,也出现了“代沟”——半老徐娘,青黄不接。人们经历了从门户网站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的迁徙,从最初的PGC模式(专家生成内容,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转变为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