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中心幼儿园 271413
【摘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对幼儿终身受益。可是不少家长,热衷于孩子识多少字、算多少数,忽视了对幼儿的习惯培养,不重视幼儿习惯培养、不会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一项技巧。只要家长优良的示范、科学处理好幼儿的第一次、尊重孩子的好奇心、科学引导、坚持不懈,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就能使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
学前教育,国家主要是指3—6岁的幼儿教育。0—3岁的幼儿教育,还得靠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应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后天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就是家长开启幼儿这座宝库的金钥匙。
习惯是养成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就会终身受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应该重视习惯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幼稚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是习惯。
我们听幼教专家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1988年75位诺尔奖得主汇聚巴黎。有记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台下一片哗然。学者继续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
1 家长优良的示范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家长以身作则、行为表现好,就会给孩子好的影响;家长行为表现不好,就会带给孩子坏的影响。家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孩子也不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家长不打人骂人,孩子也学不会打人骂人。这就是示范的力量。反之,就会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2 科学处理第一次
孩子从出生以来,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用筷子吃饭,第一次跳舞,第一次让别人吃东西,第一次哭闹,第一次和小朋友打架,第一次拿别人东西等。第一次,有好行为,也有不良行为。
对第一次好行为要及时表扬,就说,宝宝真棒,宝宝真乖,宝宝懂事了,宝宝是个好孩子;也可给孩子一个亲热的吻;也可抱一抱孩子,也可送给孩子一个小小的礼物,作为奖励。激发孩子继续努力。
对于第一次不良行为,更应认真对待,科学处理。可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处理好孩子第一次不良行为的重要性,以致于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孩子第一次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应怎样办呢?
2.1 明事理。要用温和的口气,让孩子认识不对,别人是不喜欢这样做的,要告诉他这样做不对的原因;还告诉他,怎样做才对,怎样做别人才喜欢。
2.2 小小的惩罚。说理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孩子小,还不很懂道理。有时,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有时候孩子也知道不可以这样,但为了自己的需求,也会做明知不该做的事情,这时候就应当采取强硬的办法,来点小小的惩罚。或让他在一边站一会,或不理他,或轻轻打一下他是屁屁等。惩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原因,因为什么错误被惩罚的,从而,不至于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当孩子第一次哭闹不止时怎么办?有时候,孩子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提出无理要求,如果家长不答应,就会哭闹不止。这也很好办。
首选的办法就是“哄”。通过哄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夸宝宝不哭,哭不是孩子,宝宝最听话了,宝宝是个好孩子;或领他到他喜欢的地方去玩,领他找小朋友玩;给他讲故事听等。这样,一会就好了。
2.3 冷处理。就是不理他,任其哭闹。孩子哭闹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孩子见哭闹不起作用,自然就停止哭闹。家长千万不要心软,孩子一哭闹,就什么都答应了。那会让孩子觉得哭闹是一个法宝。家长一不答应的事,自己一哭一闹,家长就会答应,一致养成孩子不良习惯。
但有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懂事了就好了”。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养成了不良习惯。
3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什么事都想看,什么事都想做。大人穿的鞋,他想试试;大人穿的衣服,他想穿穿。
好奇心不是坏事,好奇是打开神秘宝库的钥匙。爱迪生从小对什么事都好奇,都要看个清楚,都要追根问底,就连老母鸡孵卵他也要试一试,后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的好奇心开始研究的。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好奇心,并进行鼓励。长此以往,孩子见到事情就会多想、多问,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4 科学引导
孩子刚刚出生,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可塑性很强,就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有人说,孩子从小惯个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说明了孩子可塑性强的道理。对孩子,家长进行科学引导,定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出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事都想干,什么事都敢干。对于大胆的孩子,要鼓励,家长不应逆水行舟,不要吓唬,要保护孩子敢作敢为的精神。孩子做好一件事,要说,你真棒!对于胆小的孩子更应多鼓励。当孩子准备做某一件事时要说:“你能行!”,孩子害怕时要说:“勇敢点!”,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要说:“自己来!”,孩子完成一件事时要说:“你真棒!”。在表扬、鼓励中,孩子有了自信,才会有胆量,才会尝试做他原先不敢做的,做的多了就形成敢作敢为的性格。
善于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科学家的成长,都是由兴趣开始的。家长应当保护好孩子的好兴趣,如爱看小儿书的兴趣、爱看动画片的兴趣、爱动手操作的兴趣等。对于孩子的好兴趣要给予表扬,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要多加引导。比如,孩子爱唱歌,不喜欢画画,你想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你就说:宝宝唱歌的唱很好,画画也会画的很棒!在你的鼓励下,孩子如果画画,不管画的好不好,你就说宝宝真棒!孩子在长期的鼓励声中,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就会变得自信,就会愿意画画,就有了兴趣。家长发现孩子好的兴趣,继续培养;把不感兴趣的培养成感兴趣的,并形成一种习惯。
5 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天长日久长期坚持得来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比如,让孩子先洗手后吃饭,不洗手就不让吃饭,天天这样做,长年累月,孩子就会慢慢的养成习惯。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培养孩子好习惯比教会知识更重要。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奉劝家长,眼睛不要钉在孩子认多少字、识多少数、背多少诗上。忽略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那才是家长的悲哀!孩子的悲哀!教育的悲哀!
希望家长用好自己的金钥匙,开启孩子这座知识的宝库。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开始,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幸福一生!
【摘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对幼儿终身受益。可是不少家长,热衷于孩子识多少字、算多少数,忽视了对幼儿的习惯培养,不重视幼儿习惯培养、不会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是一项技巧。只要家长优良的示范、科学处理好幼儿的第一次、尊重孩子的好奇心、科学引导、坚持不懈,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就能使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习惯;培养
学前教育,国家主要是指3—6岁的幼儿教育。0—3岁的幼儿教育,还得靠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应主要是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后天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就是家长开启幼儿这座宝库的金钥匙。
习惯是养成的。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就会终身受益。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应该重视习惯培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幼稚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是习惯。
我们听幼教专家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1988年75位诺尔奖得主汇聚巴黎。有记者问,“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台下一片哗然。学者继续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呢?
1 家长优良的示范
优良的示范是最好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作为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的行为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家长以身作则、行为表现好,就会给孩子好的影响;家长行为表现不好,就会带给孩子坏的影响。家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孩子也不会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家长不打人骂人,孩子也学不会打人骂人。这就是示范的力量。反之,就会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2 科学处理第一次
孩子从出生以来,有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用筷子吃饭,第一次跳舞,第一次让别人吃东西,第一次哭闹,第一次和小朋友打架,第一次拿别人东西等。第一次,有好行为,也有不良行为。
对第一次好行为要及时表扬,就说,宝宝真棒,宝宝真乖,宝宝懂事了,宝宝是个好孩子;也可给孩子一个亲热的吻;也可抱一抱孩子,也可送给孩子一个小小的礼物,作为奖励。激发孩子继续努力。
对于第一次不良行为,更应认真对待,科学处理。可很多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处理好孩子第一次不良行为的重要性,以致于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孩子第一次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应怎样办呢?
2.1 明事理。要用温和的口气,让孩子认识不对,别人是不喜欢这样做的,要告诉他这样做不对的原因;还告诉他,怎样做才对,怎样做别人才喜欢。
2.2 小小的惩罚。说理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孩子小,还不很懂道理。有时,空洞的说教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有时候孩子也知道不可以这样,但为了自己的需求,也会做明知不该做的事情,这时候就应当采取强硬的办法,来点小小的惩罚。或让他在一边站一会,或不理他,或轻轻打一下他是屁屁等。惩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原因,因为什么错误被惩罚的,从而,不至于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当孩子第一次哭闹不止时怎么办?有时候,孩子为满足自己的需要,提出无理要求,如果家长不答应,就会哭闹不止。这也很好办。
首选的办法就是“哄”。通过哄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夸宝宝不哭,哭不是孩子,宝宝最听话了,宝宝是个好孩子;或领他到他喜欢的地方去玩,领他找小朋友玩;给他讲故事听等。这样,一会就好了。
2.3 冷处理。就是不理他,任其哭闹。孩子哭闹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孩子见哭闹不起作用,自然就停止哭闹。家长千万不要心软,孩子一哭闹,就什么都答应了。那会让孩子觉得哭闹是一个法宝。家长一不答应的事,自己一哭一闹,家长就会答应,一致养成孩子不良习惯。
但有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懂事了就好了”。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养成了不良习惯。
3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什么事都想看,什么事都想做。大人穿的鞋,他想试试;大人穿的衣服,他想穿穿。
好奇心不是坏事,好奇是打开神秘宝库的钥匙。爱迪生从小对什么事都好奇,都要看个清楚,都要追根问底,就连老母鸡孵卵他也要试一试,后来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律”,也是从苹果为什么落地的好奇心开始研究的。作为家长应当尊重孩子好奇心,并进行鼓励。长此以往,孩子见到事情就会多想、多问,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4 科学引导
孩子刚刚出生,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可塑性很强,就像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有人说,孩子从小惯个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也说明了孩子可塑性强的道理。对孩子,家长进行科学引导,定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出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什么事都想干,什么事都敢干。对于大胆的孩子,要鼓励,家长不应逆水行舟,不要吓唬,要保护孩子敢作敢为的精神。孩子做好一件事,要说,你真棒!对于胆小的孩子更应多鼓励。当孩子准备做某一件事时要说:“你能行!”,孩子害怕时要说:“勇敢点!”,孩子做事的过程中要说:“自己来!”,孩子完成一件事时要说:“你真棒!”。在表扬、鼓励中,孩子有了自信,才会有胆量,才会尝试做他原先不敢做的,做的多了就形成敢作敢为的性格。
善于引导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科学家的成长,都是由兴趣开始的。家长应当保护好孩子的好兴趣,如爱看小儿书的兴趣、爱看动画片的兴趣、爱动手操作的兴趣等。对于孩子的好兴趣要给予表扬,对于孩子不感兴趣的要多加引导。比如,孩子爱唱歌,不喜欢画画,你想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你就说:宝宝唱歌的唱很好,画画也会画的很棒!在你的鼓励下,孩子如果画画,不管画的好不好,你就说宝宝真棒!孩子在长期的鼓励声中,就会有一种成功感,就会变得自信,就会愿意画画,就有了兴趣。家长发现孩子好的兴趣,继续培养;把不感兴趣的培养成感兴趣的,并形成一种习惯。
5 坚持不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天长日久长期坚持得来的,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比如,让孩子先洗手后吃饭,不洗手就不让吃饭,天天这样做,长年累月,孩子就会慢慢的养成习惯。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培养孩子好习惯比教会知识更重要。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会终身受益。奉劝家长,眼睛不要钉在孩子认多少字、识多少数、背多少诗上。忽略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那才是家长的悲哀!孩子的悲哀!教育的悲哀!
希望家长用好自己的金钥匙,开启孩子这座知识的宝库。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开始,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幸福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