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二、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1)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心理学问题的探讨,有意地利用这些心理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sever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Engli
期刊
摘 要:早期阅读为幼儿形成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提供了空间,因为早期阅读教育不是机械看图书,而是让幼儿调动内部信息去观察、理解图书內容。它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而区角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它是根据幼儿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通过角色对话、动作、手势、表情、词语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如何将两者有效整合呢?我在这段时间课题研究中
《刑法》第296条规定了转化型抢劫,而在这个条文出来之后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布了两个司法解释,其中《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倾向于先行行为无
本文从背景、实施过程、实施模式三方面对美国教师教育职前教育实习进行探究,以期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摘 要:自制玩教具是幼儿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玩教具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这些玩具经久耐用,充分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很受孩子们的喜爱。自制玩教具有商品玩具无法比拟的优势,实用、科学的玩教具能够很好地辅助教师的教学,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自制玩具;重要意义;探索兴趣;合作意识  自制教玩具的种类很多,有装饰性的、欣赏性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
本文从依法行政的视角,探讨了海关执法实践中“法无授权不可为”与“法无禁止即可为”之间的辨证关系,并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了法治型海关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有针对性地
思维是人类最绚丽的花朵,而想象和幻想则是这朵绚丽花朵的花蕾。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形象思维走在抽象思维的前面,想象和幻想则走在理性的前面。人类在“幼稚”期肯定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从遍布世界各地的远古时代人类的出土文物中,从那些图腾、神灵中,无处不见早期人类的神奇幻想和想象。  想象和创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创造是艺术的灵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则更注重对幼儿艺术情感的熏陶。主要渗
(一)圣经与东方人rn全部圣经特别是旧约,是在圣灵感动下用东方人诗的语言和形象故事写的.东方人对圣经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一种特别的领悟能力.rn圣经充满了东方人的伦理观
期刊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它以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发挥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引言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一
摘 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培养;幼儿;习惯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凡人生之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