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自心中流淌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题回放】
  请以“我毕竟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合肥市琥珀中学教育集团九年级段考作文题)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在600字左右;(4)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5)不得抄袭。
  【破题指南】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包含三个关键词。
  “我”——写作的主体。这就要求文章要以第一人称来写,要叙写“我”的亲身经历,“我”的真切体验和感悟。
  “走过”,为过去时态,意为“经历过”“体验过”“感悟过”,这就界定了“我”叙述的事情应该是曾经发生过的,是回首看曾经的“走过”。“走过”,是写作的主体部分,必须写得详实,写得有波澜,写得有层次。“走过”,还要在写实中、在写走过的历程中,写出“走过”的获得,写出“走过”的价值与意义。這就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毕竟”,这是审题和写作的关键之关键。“毕竟”本意为“终归、终究、到底”,隐含着“我”曾经的“走过”“我”不后悔,曾经的“走过”成了“我”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和人生的一笔财富。正如普希金所说,“而那过去了的”,已经“成为亲切的怀恋”。
  【佳作展示】
  我毕竟走过
  八年级/谢萨然
  初次来到扬州,我便觉得,这是文人的世界,是朱自清先生的世界。
  谁说不是呢?园林如绿宝石一样布满了地面,这里是一颗,向前走几步,又是一颗。不论是这一颗,还是那一颗,在我眼中都同样晶莹剔透,耀眼动人。
  阳光从竹叶的间隙中探出头来,闪亮亮的,在地面上,深深地吻触着小路,便留下了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印记。随后,这印记被一群淘气的孩子有意无意地碾过,但它却把太阳的温暖和花的芳香留在了孩子们的脚上。
  我的脚步不觉加快了。我痴心极了,妄想着去寻找过去朱自清先生走过的道路,是的,也想着去寻找他的每一个脚印,每一个指纹。因为他就在这里,或离我近一些,或离我远一点,但他就在这里,从未走远。我能感受到他的气息,他一定在某处招着手在呼唤着我,他一定会张开双臂,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
  水中月,据说当地人都能看到,我们一行人却始终看不见。我也许没有一双扬州人的慧眼,那能够看穿一切事物本质、直抵事物内在的、只属于文人的独特之眼。这也许是有它的缘故吧。
  在冬天,我去拜访朱自清先生,到了最后一站——东关街。
  我抚摸着这饱经了一千余年历史沧桑的老城门,心中想着曾经有无数的人在这座城门前流血和牺牲,又有无数的百姓在风雨中,在城门下穿梭了数百回。看那城墙,就像一张长满青苔的脸,注视着我,似乎要将它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感,全部向我倾诉。只可惜我没有通达事物的天资,所以无法知晓。他也许来过这,也许倾听过这老城墙的诉说,我想。
  不到两里长的东关街,不用半个时辰,便走完了。途经一所老屋,不知为什么,我的脚步倏地停下,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与熟悉感。我停下步伐,望了老屋一眼。徘徊了许久,终究还是离开,继续我的行程。
  后来听朋友说,那便是朱家老宅。此次扬州之行的目的,终究是未寻着了。一种错失的遗憾就像是无形的鞭子抽打着我……
  静静地旁若无人地走着,我并没有心灰意冷,因为他就在这里,从未走远,从未离开,他的双手一直是温暖的。他一定是在招手为我送行,就像他送他的老父亲一样。他的心永远是那么的冰清玉洁,他的灵魂永远是那么的高洁伟岸。我遥遥而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气息,他的气息就像他的双手一般的温暖,他指引着我向他靠近。我分明地感到他在那里,没错,一直在那里,他用他的清荷一样的文字温暖着我的心灵……
  在这个冬天,我毕竟从朱家的老屋旁走过,从我一生敬仰的朱先生的身旁走过,一心池的清香春天一样地荡漾……
  【佳作揭秘】
  小作者的习作虽是一篇游记,却写得非常散文,非常文艺范儿。
  读这些文字,我们分明感觉到小作者心绪悄然流动,真挚的感情像是碧蓝的涟漪,一层泛滥着一层。写作唯真情方可动人。
  小作者在想象中追寻着朱自清的足迹,追寻着朱先生走过的道路,甚至去寻找他的每一个脚印,他曾经所触过的每一个指纹。小作者超越了眼睛所能看到的单纯的景物描写,而着意于一种渲染,这就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写作唯视角独特方可新颖。
  从行文看,小作者是非常敬仰朱自清的,朱先生的冰清玉洁、高洁伟岸是深深打动了小作者的。小作者打朱家老屋旁走过,却没有深入,虽是错失,虽有遗憾,但小作者的心池分明有一种清香荡漾——这就非常地契合题目“我毕竟走过”。
  通观全文,抒情而又空灵,仿佛是小作者在跨越时空和朱自清先生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其他文献
提到作家,很多人脑海中总是浮现这样的画面:夜阑深处,星光点点,整个城市都陷入沉睡的时刻,还有一个孤单的身影伏案写作。由于我们的思维定式,“颓废”“孤独”“作息紊乱”,这些标签被贴在诸多作家身上,仿佛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熬夜,没有毫无节制地抽烟、饮酒,就无法写出传世的经典作品。  然而——  写出《变形记》《城堡》等經典作品的卡夫卡,是个彻底的素食主义者。他的生活方式非常健康,炎炎夏日里,他每天要在摩尔
期刊
有人问,乡愁会有季节吗?当然,乡愁本没有季节,游子离乡,便有了思乡的愁绪。  余光中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席慕容把“乡愁”比作一支清远的笛,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每当读到这些与乡愁有关的诗句时,字里行间总是渗透出淡淡的忧伤之情,让人不禁有一丝凄凉之感。而这样一种感觉或许只有秋天,尤其是深秋才会给人相同的体会吧。  《说文》:“愁,忧也”,愁从心,秋声。“愁”与“秋”读音相近,愁是心字底
期刊
以前,听过姜昆、唐杰忠合说的相声《省略语》,里面描述生活中的一些语言运用乱象:如,把“上海吊车厂”省略成“上吊”,把“怀化轮胎厂”省略成“怀胎”,都是生活中滥用省略现象的艺术提炼,听了叫人捧腹。可实际生活中,滥用省略闹出的笑话和造成的后果却令人忧思。  不仅如此,环顾周边,乱用成语、篡改成语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有些店铺的门牌,采用一些与大家熟悉的成语谐音的字。比如,咱们常见的广告,就有这样的现象—
期刊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先天弱智,他的人生之路似乎一开始就注定艰难。阿甘的母亲鼓励他:“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此后,无论遇上什么样的挫折与迷茫,阿甘从未放弃过奔跑在路上。生命不止,奔跑不息,阿甘在奔跑的道路上成為了橄榄球巨星、战场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他跑出了阴霾,跑出了崭新的人生。  美国作家凯鲁亚克在《在路上》中写道:“我总是惊讶地发现,我不假思索地上
期刊
7月30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一场盛大阅兵在内蒙古朱日和举行。  “八一”阅兵为何要在朱日和?  朱日和这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讲比较陌生。  朱日和基地的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朱日和镇,隶属北部战区,前身是1957年组建的师一级的战术演习场。1997年它被扩编为全军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面积达1066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
期刊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走进了校园。(开头自然——大道至简,好)  在去教室的路上,就可听见朗朗书声。那书声洪亮有力,但也带来了严肃的气氛。同学们大都不敢调皮捣蛋,否则就会挨批。这种严明的纪律不禁让我拍手称快。  我沉思着。(单独成段,妙)  现在的科技十分发达,各种智能应用正是盛行之时。老师在教室里上课几乎不用粉笔了,黑板擦也用得很少。他们下载最完美的课件存进文档里,然后用课件来上课,节省了多少时
期刊
这条路我早已记不清走了多少次,无论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也许路旁的小草知道,也许路边的野花数过,也许只有那脚下踏过的泥土心里最清楚。每当走在这条路上,我小小的心房里有甜蜜,有感动,也有后悔,但更有父亲那“偷偷的”、蹒跚的身影。(概括地叙述,简洁的感受,同时设置了悬念)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屋外正下着零星的雪花,我三下五除二吞下最后一口饭,再次用满怀期待的眼神看了一眼坐在桌子对面吃饭的爸爸,
期刊
我们都是失落的灵魂,没有一种拯救是纯洁完善的,重要的是,我们上路了。  ——题记(引自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题记不仅让人看到你的阅读积淀,还展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还记得那些数星的日子吗?”(起笔有些让人意外,很是抓人心)  那一个又一个拖着长长尾巴的流星划破天际,在我们的梦里竞相闪耀。可现在看来,这只不过是一个悲伤的隐喻。  ——那些孤独地穿越了黑暗的星星或许就是我们。(想象极其丰
期刊
黄昏,独自漫步在回家的小路上,指间里的阳光,好像光芒万丈……  那一天的下午,背着自己的书包,看着自己如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脚踩着身旁的侧影,脸上无不充斥着天真的笑容。(“无不”什么意思?写作,不是用词越多越好)  过了一会儿,悲凉的秋风拂过脸颊,吹着从树上落下的金黄色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温暖的阳光时不时地照耀在眼角,刹那间,我不自觉地举起手,看着偌大的太阳,只存在于方寸之间。当太阳降落
期刊
迪士尼动画是全世界好几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这个动画老字号不仅佳作甚多,还将他们的动画世界整个儿搬进现实,打造了充满梦幻感的迪士尼乐园。  ——《博物》  当米老鼠热情地挥舞着戴着白色手套的手;当灰姑娘穿上高贵华丽的水晶鞋,坐上金色的南瓜马车;当贝尔身着鹅黄色的绒裙与野兽翩翩起舞,金色的流光洒满大殿……我的眼中早已闪烁着异样的光芒。那是什么?是一个如同水晶般的梦想。  八年级结束的这个暑假,我竟有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