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能源科技公司是能源风险的管理公司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zhi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

  新基建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全国人大代表、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提交的议案是:《以智慧城市高效推动“新基建”》。
  张雷认为智慧城市是新基建很好的拉动者,能为新基建提供价值创造的场景,是关键枢纽。此外,新基建将增加能源消耗,本身也包含新型的能源基建,让新基建更“绿色”尤为重要。
  张雷认为,能源科技公司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随着越来越多低成本但波动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能源价格会波动更大,未来的能源公司将是能源风险的管理公司,通过智能化手段预测和匹配光伏、风电、储能、电动车等各种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帮助用户进行能源风险管理。
  远景历来以国内第二大风机制造商远景能源为人所知,在去年完成对日产AESC动力电池业务收购后,成立了远景AESC,成为主要的动力电池制造商。远景历来在能源的数字化领域颇有积累,其旗下的专业软件产品、物联网操作系统业务一同构成了远景智能的业务。目前各业务线统一在远景科技集团旗下。张雷的建议中,不乏“智能”、“软件”、“操作系统”等关键字眼。
  全国“两会”期间,张雷接受了《财经》记者专访,话题除了新基建,还有能源公司的未来。

新基建会更加理性


  《财经》:新基建中的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都是电力消费大户,而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煤炭依然是主力能源,如何让新基建更加绿色?
  张雷:新基建更绿色不仅关乎城市可持续和城市环境质量,也关乎应对气候变化危机,新基建有大量能耗,我们需要考虑怎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负责。
  新基建变得更绿色,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新基建会加大能源消耗;第二,新基建可以通过电动汽车、充电桩、特高压的协同让能源体系更加绿色,产生和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
  要让新基建更绿色,首先要大量投资建设绿色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大量地投入火电。特高压电网到底是服务于谁,是服务于火电还是服务于可再生能源?是连接煤电坑口电厂还是可再生能源大基地?此外,5G基站、充电桩也可与可再生能源有效结合,比如5G基站在农村,可以与光伏和风电的分布式能源结合。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应在大规模投资新基建的同时,通过绿色城市,建立起一套减少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考核和追踪体系。
  《财经》:您在议案中提出“未来城市的能源体系需要建立在可再生能源与智能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具体怎么讲?
  张雷:城市一个关键的特征是能源消耗非常多,80%的能源消耗在城市,而且能源消耗也讓城市变得不可持续,雾霾、汽油车的排放、酸雨、气候变化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负面效应。
  未来的城市必须构筑一个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来支撑。随着电气化更加深入,数据中心、5G都大量使用能源,5G对能源的使用是4G的3倍,未来全球10%的电量来自于数据中心的使用,这是非常可观的。同时新基建中电动汽车、充电桩、特高压都是跟能源相关,所以新基建跟智慧能源高度相关。未来的城市能源系统,必将是一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系统,并且基于一个智能城市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需要对机器世界和数字世界都有良好的洞察力,能够打通各种信息“烟囱”,消除信息孤岛,跟智能的终端协同互动,比如怎么把几百万辆电动汽车变成一个个移动电站,给城市提供能源支撑。所以这将是高度自动化、高度智能化的系统,电力系统本身就是非常智能和自动的。
  《财经》:能源基础设施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变成新基建?还会有哪些新的商业模式、商业形态出现?
  张雷:方式有很多,比如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其实不仅是电力的使用者,将来也会是能源的提供者。它也能够有效地吸纳可再生能源,帮助可再生能源更好地融入到系统,这就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场景。
  如果充电桩不能有效管理,大家在高峰时间同时充电,这个城市的电力负荷可能就会提高几倍以上。难道我们再无序地去建这些配网吗?其实不需要。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引导它何时何地充多少电,甚至还能够反向输电给电网,让电网既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投资,还可以更好地吸纳可再生能源。
  我想智能物联网做的就是能够让每一个中央空调,甚至让每一个数据中心,变成一个智能的电力交易体,让我们的5G基站变成一个分布式边缘计算中心,让我们每一台电动汽车变成一个储能电池,让特高压更多吸纳可再生能源,这就变成了一个软件定义的硬件体系。
  为什么智慧城市是“新基建”一个很好的拉动者,因为可以帮助大家来理清楚很多价值创造的场景,这个很关键。比如要让交通系统跟能源系统互相融合,可以让每一台电动汽车变成一个储能系统,这个储能系统在光伏发电的时候就能够把电储存下来,当太阳下山的时候这些储能系统可以为城市提供支撑,因为毕竟90%的时候我们的车是不动的。
  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比如要做好光伏的新基建,就要让每一个光伏面板跟每一辆电动汽车有很好的通讯,充电桩要更方便地连接,充电桩部署在哪里,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规定,通讯规约、集成规约是怎样的,这时候新基建落地就更清楚了。
  《财经》 :您对新基建建设还有何建议?
  张雷:跟“铁公基”不同,新基建的投资主体往往是企业和个人,而不是政府,这个时候投资收益率就很重要。政府不会帮企业和个人投数据中心,这些需要企业自己去投。所以新基建可能会更不一样,大家会更理性,想清楚价值创造点之后才会去投资。

能源公司的未来


  《财经》:新技术和数字化的大潮下,未来的能源科技企业会有怎样的变化?   张雷:未来的能源科技公司应该提供能源系统的风险管理。
  未来可再生能源成本会接近于零,大量的能源是免费的。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以及需求侧变幻莫测的充电需求,会让需要稳定电力的用户,比如数据中心,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此外,和負油价一样,负电价也会出现,欧洲不仅经常出现负电价,也会出现不可思议的高电价。
  所以未来的能源科技公司定位应该是一个能源风险的管理公司,它的价值创造就是消除或减少用户的风险。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更好地预测生产端能生产多少光伏和风电,通过储能等手段,更科学地匹配和控制用户需求,比如让电动汽车何时充电、充多少电,等等。
  远景有三块业务,一个是动力电池,一个是智能风机,还有远景的智能物联网软件。远景不仅仅是一个能源企业,从一开始我们就是一个智能科技企业,我们 “远景智能”业务就是一个独立的公司。新加坡政府、一些大型全球化企业都正在基于远景智能的EnOSTM操作系统来帮助实现智慧城市和数字化转型。
  《财经》:当前市场体制需要什么样的改革,才能让能源公司未来能够顺畅使用数字化技术来为用户提供能源风险管理?
  张雷:要对灵活性进行定价。在灵活性最稀缺的时候,如果企业能够提供灵活性,在价格上应该如何反映,这是一个关键点。
  有的企业不需要灵活性,是通过大量的硬件冗余来扛,这会导致成本越来越高。未来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之后,为了短暂的需求峰值用大量冗余去应对是否值得,投入产出比是否划算?我想,最终还是要让市场来配制灵活性。
  《财经》:反过来讲,当市场能够为灵活性定价的时候,已有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吗?
  张雷:没有问题。
  比如我们在新加坡让楼宇的中央空调变成一个灵活性的提供者,它会根据天气的变化、楼里人数的变化、电价的变化来进行有效地用能。因为它通过冷冻机的冷水来进行制冷和冷量的传播,有一定冷量的储存能力,可以通过天气预测、网络负荷预测,有效地安排自己冷冻机的开启时间,这个时候就产生了灵活性,这个灵活性就可以被定价,有的时候别人会为这个灵活性付费。
  在德国,我们的系统让很多的电动汽车拥有灵活性,比如正在充电时,如果电网突然产生电力缺口,它可以停止充电,甚至可以反向充电给电网。不能全部让电网来承担灵活性,成本太高,还是要让市场来承担。
其他文献
如果以2019年4月6日韩国在全球率先商用为起点,全球进入5G商用时代已一周年有余, 5G具有超高速率、超高密度和超低时延的特点,在10倍提升人与人通信速度的同时,更是首次为物与物通信設计的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接下来,5G改变社会的数字化进程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智能连接的数字化新生态正在形成。截至2020年4月,最新全球统计数据显示了最新趋势。  网络商用一起跑就冲刺。5G信号越来越多,全球41个
期刊
中国科技公司正在进行一次卡位比赛。全球暴发的新冠疫情让数字化市场潜能提前释放,中国科技公司们希望能够抓住这次机会,进一步做大并夯实这个蓝海市场。  京东数科副总裁谢锦生近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提出,数字化进程缩短的核心要素是数字化的认知被强化并落地了。疫情对产业数字化推动是个好事,它的意义不仅是产业对数字化的综合认知加强了,而且加深了体验。  谢锦生说,数字科技不能让人敬而远之,做产业数字化要
期刊
图/IC  金融科技发展日深,对监管创新的需求也越高。在经历了前期的观察与摸索后,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加大了创新的力度。  2019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意在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着力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组织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引
期刊
这一轮疫情,将几家公司带入到高光时刻,除了中国的在线协同软件钉钉迅速铺开了局面,以及在已经有WebEx和Skype的情况下还能够迅速崛起的Zoom和Slack,这两家公司的市值自疫情以来已累计上涨近500亿美元。  这两家SaaS公司的成功让我们的本土SaaS厂商们羡慕得不行,但中国的企业服务市场环境和美国有较大的区别,照抄是没法成功的。本文主要对比钉钉和Slack,以此为基础谈谈企业服务的发展思
期刊
今年2月初,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每日优鲜每天的业务量都是平时的几倍,大雪加剧了对拣货、配送速度的考验。  运力紧张时,智能化的配送系统开始发挥作用。“相邻的几个前置仓在进行交付的时候,如果某一个前置仓的运力出现了瓶颈,其他前置仓交付情况良好的话,我们可以实现智能调度,来确保整体交单的最优。”每日优鲜交付中台负责人王飞在疫情期间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说。  另一方面,增加人手的工作也
期刊
美国一家火箭制造商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火箭发动机。图/ 法新  5月19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新的“实体名单”管制规则,修订内容直接针对中国企业华为,在技术链、供应链上对华为采取了精准而细致的管制手段。在新的规定之下,华为的技术通道和供应链渠道均受到封堵。中国部分高技术企业向前向上的道路越来越窄,其中既有大企业的竞争战略,也有美国政府的意志,本报告另辟蹊径,从产业链控制的视角来看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
期刊
公有云不可能全面代替私有云。中国乃至全球有大量的大型企业,对独立部署的云需求量依然很大。最好的路径是为企业提供混合了多云环境的“一朵云”。图/ 视觉中国  年增速超过200%,总体量已经成长为中国第三的华为云是中国数字商业生态中奔跑飞快的一个商业选手。在不断获取市场份额的同时,巨大的资金体量和技术能力也让它愈加凶猛,同时也是愈加敏捷地开展市场布局。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Gatner数据,华为云全球I
期刊
2020年4月22日,在美国加州的一辆Amazon Prime送货车。进入疫情之后,有许多美国人开启了网购初体验。图/ 法新  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次的信息化浪潮像今年的新冠疫情一样让人们如此猝不及防。短短几周内,疫情的发展就会让一个国家整个社会活动彻底停顿。几乎所有的企业就如1940年5月底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的英法联军一样面临着绝境——要不快速完成业务流程数字化,要不眼看着业务灰飞烟灭。活下来,保证
期刊
2020年3月18日,合肥市胡大郢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教学,为学生讲授污水处理及节约用水知识。图/ 中新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冲击,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政府高度重视疫情后的“稳就业”、“保就业”问题。《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
期刊
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许多企业在探索新的价值创造空间。国家推出“新基建”的国策,给传统企业走数字化道路注入空前的政策引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成为传统企业拥抱的方向。但诸多新技术名词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接踵而至,不免让企业家们眼花缭乱,往往会踏入数字化的陷阱。四大陷阱  中国的各行各业在面对数字化的时候,很容易在认知、组织、产品和路径四个层次上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