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事件中的电视镜头语言探究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复杂性、突发性与非预见性,面对突发性事件,电视新闻报道凭借其权威性、客观性,成为观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传递必胜信心、稳定社会秩序的主要来源。在记录真实现场、讲述新闻故事、增强新闻感染力等方面,电视镜头对电视新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战疫情特别报道》为主要案例,着重探究电视镜头语言面临的挑战、表现的特点与带来的价值。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电视镜头语言;电视新闻;《战疫情特别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6-0156-02
  一、现场拍摄的挑战
  (一)生命健康存在风险
  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风险并存,新冠肺炎传染性极强,摄影记者在进入隔离病房进行近距离记录拍摄时面临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即使有严格的防护,在各种复杂的步骤程序上若稍有不慎仍存在被感染的风险。
  (二)行动不便造成难以正常工作
  记者进入病房拍摄时需要穿戴层层防护衣物,加上携带摄像机器,行为较为不便,且防护眼罩易产生雾气,摄影记者视线模糊,难以从摄像机或照相机的光学取景器里清晰地取景,只能采用电子屏幕实时预览取景的方法。行动不便加上并不宽敞的病房区域,使拍摄工作往往难以正常开展。
  二、镜头语言特点
  (一)注重纪实,快速捕捉现场细节
  镜头语言注重纪实指的是新闻画面中所呈现的内容必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与可靠性,应使用实证性的镜头说话,迅速敏锐地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所在的场景与画面,通过现场细节来表现电视新闻报道的张力。新闻报道是对可以证实的事实的客观阐述,这既涉及新闻记者的新闻价值能力,也对新闻采访记者、摄影记者等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迅速及时捕捉新闻现场细节的要求。一些细节往往稍纵即逝,为了避免错过,可以适当减少对镜头画面构图等要素的考虑。比如在2020年2月4日对陈爹爹的报道中,以抓拍增强真实性,最终呈现的电视画面所带来的直观视觉冲击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长镜头使用灵活,多渠道取材
  长镜头连续性的特点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的实际情形,长镜头的拍摄方式和人的视觉感受方式接近,有利于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直观体验。并且,对于突发性事件电视新闻,镜头语言的取材未必要靠专业摄像机,由于专业摄像机通常存在携带不便、难以进出等问题,新闻从业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拍摄方式,使用手机、照相机等方便携带的设备来捕捉画面,实现多渠道取材,这有利于增强新闻的真实感与观众的代入感。在2020年2月11日汉口医院隔离区纪实特别报道中,总台记者采用手机拍摄方式,对隔离区医护人员朱海秀的抗疫日常工作过程进行长时间跟拍,通过镜头展现了患者的精神状态、患者家属的乐观心态、每一位医护人员对工作的认真与对职责的坚守。对长镜头的使用可以在保障镜头内容连贯性的同时,用与人眼最接近的镜头语言,不断为观众展示新闻事件发生过程。
  (三)内容丰富多元,自然流畅
  镜头语言作为电视画面的语言,用来陈述事实和观点。镜头语言的基本目的是向电视新闻观众传达新闻事实和表达观点。电视新闻报道是将电视画面与声音、文字等信息传播载体有机结合起来,从声、图、文3个方面向电视新闻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媒介形式[1],有利于观众接收信息,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新闻的理解。镜头流畅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视觉流畅性,即拍摄者或者剪辑者严格遵循图片编辑的一般原则,合理衔接镜头,保证画面的节奏和进度[2],增强画面的表现力;另一方面是新闻事件叙述流畅,电视新闻常常将在不同时空拍摄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因此叙事的流畅性尤为重要。在2020年2月4日关于河南濮阳口罩企业生产防疫物资的报道中,画面包含主持人直播、受访者接受采访、记者出镜探访、相关专家接受专访等多种镜头语言,其间镜头语言连接自然,画面衔接简洁流畅,并且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了在疫情物资保障方面口罩生产企业火力全开保供应的抗疫过程,增进观众对疫情防控的理解与认知。在2月5日报道多地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湖北时,关于河北第三批援鄂抗疫医疗队驰援湖北的镜头语言中,画面中依次出现了记者现场报道、机场排队检票、援鄂医疗队整队宣誓、医疗队队长接受采访、医疗物资准备装机、机舱内医疗人员就座、飞机滑翔准备起飞数个镜头,其中每个场景都有2~4个景别切换与角度变换,各个镜头之间衔接合理,顺畅的视觉体验既保证了新闻内容的节奏适当,也增强了画面表现力。同时,镜头语言的有机排列还对在不同时空拍摄的画面进行了合理组接与顺序更替,向观众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事件发生的全貌,从而传递事实。
  (四)与多种表达方式相互配合
  在新闻事件中,镜头语言是新闻处理和表达的关键形式,镜头语言与表现形式相互配合,字幕、镜头主持人等造型语言在电视新闻的表达和叙述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制作新闻节目时,制作人将镜头语言、造型语言等多种语言形式相结合,通過镜头语言与造型语言的恰当整合、协调统一,提高新闻节目的客观程度并优化呈现效果,有利于观众从多方面知晓与理解新闻事实。在《战疫情特别报道》的现场报道中,镜头语言大多与主持人、画外音、新闻记者报道内容、可视化数据造型语言等相结合,在有限的范围内向观众传递更丰富的信息。在2020年1月26日的报道中,主持人在报道“上海81套人工心肺套件发往武汉”的消息时,在与之相配合的镜头语言中,主持人播报画面占比27%,与镜头语言声画对位,而现场配送运输的画面占比73%,消息内容则以画外音的形式存在,镜头语言与画外音、字幕等巧妙结合,有效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与说服力。在2月5日对重庆援鄂护士长樊安芝的报道中,采访镜头与现场拍摄画面、照片、慢动作镜头相互交织,现场同期声与记者画外解说词、背景音乐相互配合,加上叠化、慢动作、背景音乐等艺术化处理,使得在纪实基础上的镜头又增添了几分感动。在2月12日报道全国除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连降8天时,画面中出现了从2月3日到11日湖北以外30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增确诊病例的柱形图,确诊病例逐日减少的事实一目了然,积极回应观众关切,帮助观众理解新闻信息。   三、突发性事件中合理运用镜头语言的价值
  (一)即时发布权威消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历史实践多次证明,电视媒介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在渐进式、高强度、高容量、持续性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央视新闻作为我国的权威官方媒体,在国内国际舆论场都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尤其是在举国战疫的特殊时期,央视新闻的《战疫情特别报道》成为了发布官方政策、发出权威声音的重要窗口,成为了广大群众了解疫情形势和防控举措的重要信息渠道,同时它也是展示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无数感人人物正面形象的一个重要阵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团结一心、信心百倍地打好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总体战。2020年1月26日《战疫情特别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是该频道成立以来时间跨度最长的特别报道,为赢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出了权威声音。
  从2020年1月26日号开始播报《战疫情特别报道》节目,引入了联防联控机制,对发布会进行直播,共直播160场,每场平均1小时。前方演播室武汉直播间突出一线专家访谈,带来权威声音,共播出92期,直播访谈对象133人次。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战疫情特别报道》不仅第一时间进行客观报道,发出权威声音,也通过镜头语言的配合讲述了200多位一线工作人员的故事。这些感人事迹贯穿报道中的一小部分,无数个类似的镜头语言相互配合,凝聚成了彰显中国力量的系列特别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人们的恐慌与焦虑心态,加快了中国疫情防控向好发展。
  (二)遏制恐慌,增强信心
  镜头语言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具备叙事功能,应捕捉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事物原本面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画面,合理如实地反映新闻事实,彰显新闻主题,塑造新闻的精神内涵,深化报道主题的作用。《战疫情特别报道》彰显了坚持全国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提振社会信心的优势力量与重要信心来源。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人民以最快速度集中优势力量投入到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2020年2月9日,《战疫情特别报道》播报武汉市组织力量下沉社区、全员排查,在集中隔离、集中收治期间,插播华大小区全面检测体温、对小区进行全面消杀、对居民实行网上订菜送货上门的情况,可以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武汉的疫情防控情况。《战疫情特别报道》根据防疫的具体过程和情况进行录制和拍摄,电视新闻内容通过有字幕、同步配音和旁白的重点新闻图片进行综合播出。因此,电视新闻节目的镜头语言可以在相互承接的状态下,通过画外音来配合新闻播出画面。在新闻情感的把握上,它远比单纯的文本叙事更立体、更具感染力。在3月3日的《战疫情特别报道》中,镜头语言和声音相结合,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信心。无论是构筑坚实的生活保障网络的信息,还是全国逐步恢复工作生产的报道等,在《战疫情特别报道》中,镜头语言与自然语言相对应,在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增强视觉效果的同时,体现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形成的强大合力,使民众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气概,感受到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勇气,更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則,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早日战胜疫情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决心与信心。
  四、结语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突发性事件,电视新闻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凭借客观性与权威性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冠肺炎疫情启发电视媒体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创新叙事手段,传递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的镜头语言运用[J].记者摇篮,2018(11):46-47.
  [2] 郑鑫阳.民生类电视新闻的镜头语言探究[J].电影评介,2016(07):98-100.
  作者简介:朱伊琳(2000—),女,湖北恩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云媒体、智媒体时代来临,读者和用户对新闻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牢牢占领舆论高地,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身边,是每一个主流媒体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三峡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主流媒体,通过着力建设主流舆论阵地,再造媒体平台,重塑内容生产模式等举措,进行深度转型,推动新发展。  关键词:媒体深度融合;转型;体制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
期刊
摘要:广告传播中的人文关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比如华润怡宝在贯彻人文关怀的理念上就有许多优秀的实践。本文以华润怡宝纯净水的广告传播为例,通过剖析该企业的广告案例,从创新广告符号的表达、塑造公益品牌形象、发挥传统文化价值三个方面阐述在广告传播中实现人文关怀的策略。  关键词:广告;传播;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
期刊
摘要:《渝报》是重庆第一份近现代报纸,创刊于1897年,正是内忧外患之时。本文从梳理《渝报》入手,探讨时代、报人和报纸之间的联系。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可以将时代、报人、报纸看作历史作用不断具现化的表现。时代、报人和报纸是三层背景相互套嵌的关系,前者限制着后者,后者又不断地从中汲取力量,试图跟上历史洪流。  关键词:《渝报》;报纸;报人;宋育仁;维新变法  中图分类号:G216.2 文献标志码:A 文
期刊
摘要:自媒体时代是指普通大众或群体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途径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时代。本文以“拉面哥”为例,简要分析自媒体时代草根平民如何被动走红网络,对舆论传播态势、自媒体蜂拥围堵行为等内容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对该事件所引发的传播现象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寻找自媒体时代理性传播的呼声。  关键词:自媒体;“拉面哥”;网红;流量至上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
期刊
摘要:2021年,贾玲导演的处女作《你好,李焕英》问鼎票房。母爱与亲情“双向”表达的穿越故事,以极具惊喜的叙事特色与贴近民生的情感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以共情理论为视角,以穿越的跨层理论与“第二自我”的实际关联分析为基础,分析该影片首秀即高开的原因及其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  关键词:共情;叙事;穿越;跨层理论;《你好,李焕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外媒借“新冠”之名诋毁抹黑中方,对中国的国家形象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更好地使用全球话语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纪录片《中国战疫录》,运用话语分析、符号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从话语叙事风格、非言语交际两个层面分析全球本土化视角下的纪录片传播策略,探究如何在全球本土化框架中构建中国国家形象。  关键词:全球本土化;国家形象;纪录片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短视频制作简捷、分享便捷等特性改变了用户的触媒习惯,传统主流媒体正经历大变革,广播电视台受到冲击。在媒介转型的过程中,部分电视台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部分建设不完善,导致媒介转型效果产生了差距。本文以“四川观察”抖音号为研究对象,对其新闻短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普遍规律,为各级广播电视媒体在新闻类短视频账号运营管理方面提供意见和借鉴。  关键词:媒体融合;电视媒体;“四川观察
期刊
摘要:中日网络舆情态势是反映中日两国民意的重要途径,中日网络舆情态势向好是中日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基于历史因素,中日舆情在民众间处于“关注度高,好感度低”的状态。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率先支持中国战“疫”一事引起了中国民众的高度关注,且积极舆论占比大,中国民众对日本的好感度有所提高。因此,本文以日本国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关中日两国的相关博文为切入
期刊
摘要: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疫情信息获得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舆论狂欢引发了全民围观,也催生了以吸引受众眼球为目的的“施暴者”。文章以“成都女孩”事件为例,对事件始末进行梳理,原本常规的信息披露在网友跑偏的视角下逐渐演变为网络暴力的狂欢,应对“信息疫情”的暴发,如何准确认知和把控舆论生态,成为当下值得探讨的论题。  关键词:“成都女孩”事件;信
期刊
摘要:“头条寻人”是新媒介引领、新技术赋能的公益实践,本文借助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国内以“头条寻人”为代表的新媒介寻人公益发展现状,思考新媒介寻人公益目前面临的问题,探讨这一公益模式在国内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新媒介;寻人公益;头条寻人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115-03  一、近年国内新媒介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