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对IGT患者血糖及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日)干预治疗,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①86例病人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两组差异显著(P<0.01)。③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耐量减低 血糖 心血管事件
  
  对象和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9月在门诊就诊及体检中初发IGT患者86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41~69岁,平均51.7±7.8岁,经OGTT检查,符合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IGT诊断标准。
  方法:清晨空腹状态下,口服75g葡萄糖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符合诊断标准者纳入本研究。取其静脉血测定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HbA1c及2hPG,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新发心血管事件的诊断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仅在初诊时进行一般的IGT知识宣教,不强化生活方式干预,亦不予药物干预。二甲双胍治疗组亦经IGT知识宣教并且用药物治疗,二甲双胍250mg, 每日3次,餐后即服。入选后每个月门诊随访1次,检查空腹及餐后(普通餐)2小时血糖、血压,每半年检查血生化指标1次,连续1年。对其中发生2型糖尿病和冠[LL]心病者给予相关治疗。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X±S表示,两组间差异分析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系统分析。
  
  结 果
  入选对象的临床情况和生化指标:入选时,对照组和药物治疗组在年龄、FBG、2hPG、BMI、收縮压(SBP)、舒张压(DBP)、TC、TG、LDL-C等指标上的差异无显著性。
  糖尿病发病率: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转变为糖尿病11例(30.55%),二甲双胍治疗组仅有3例(6.67%),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表1显示,随访结束时两组血糖、血脂、血压、BMI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排除原有缺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对照组新发心血管事件者11例(25%),治疗组3例(6.67%),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
  


  讨 论
  糖耐量减低(IGT)是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发展的过渡阶段,具有2型糖尿病的发病倾向,而且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亦增加[1~3]。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对胰岛素抵抗患者尤其是肥胖患者,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进行预防性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IGT状态下的餐后高血糖,一方面通过促使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损害β细胞的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餐后高血糖可以通过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氧化应激,引起一过性血液凝固障碍,以及干扰内皮细胞活性及功能,促进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二甲双胍可通过肝细胞膜G蛋白恢复胰岛素对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减少肝糖原的异生及肝糖的输出,促进肌细胞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又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能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减轻对β细胞的刺激,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保护β细胞和延缓IGT向2型糖尿病转变,并且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对降低体重、甘油三脂、胆固醇、血压,也有明显的作用,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可以降低IGT患者的餐后血糖,同时降低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二甲双胍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依从性较好,容易被患者所接受,不失为IGT患者预防向糖尿病发展的首选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家伦.餐后高血糖(IGT)的重要性及防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6):327-329.
  2 杨文英,等.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3):131-134.
  3 贾海燕,等.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糖耐量减低的循证医学研究与评价.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4):29-298.
其他文献
血压值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血容量、动脉壁的弹性、末梢血管的阻力,以及血液粘滞度变化的综合反央。血压的变化对诊断、治疗、护理都能提供依据,错误的结果会导致某些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因此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袖带宽窄可影响测量的血压值    测量血压的视带有一定的规格标准,要求袖带的宽度比被测肢体的直径宽20%,长度应能包绕完整个肢体。一般袖带长24~28cm,完12~14cm。袖带不能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1995年2月~2006年7月收住我科的恶性肿瘤患者。共有15例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了IV°骨髓抑制。15例患者中胃癌2例,肝癌5例,肺癌6例,乳腺癌2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8岁,骨髓抑制程度,据WHO诊断标准,均为IV°,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粒细胞≤0.5×109/L,其中13例既往接受过化疗和(
期刊
例1:患者,男,27岁,2003年11月10日来我院,入院前3小时突然出现头顶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为喷射状,四肢活动正常,无抽搐及意识不清。查头颅CT示:脑出血(鞍上池右侧)。既往史:同年7月因头外伤住我院脑外科好转出院。查体:B120/70mmHg,神志清,问话能答,欠准确,右眼球球结膜充血水肿,右侧搏动性突眼,右侧眼球外展、动眼神经麻痹,右侧Horner`s征(+),左侧上、下肢肌力V-级
期刊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 过敏反应 护理    患者,男,40岁,因手外伤于2006年10月2日来我院就诊。伤后无昏迷,未饮酒,主诉无过敏史,无恶心呕吐,体质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好,左手挤压伤,流血不止。经清创缝合后给予包扎,石膏固定。在右前臂皮内做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吸取1500IU破伤风抗毒素针剂0.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然后于皮内注射0.1ml。皮试20分钟后,患者右前臂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调查,使护士充分认识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对其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病人平稳渡过心理危机期。方法:对108例服毒物、药物自杀的病人进行心理探讨。结果:通过应用非结构式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发现有自杀倾向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心理危机。结论:护士运用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等措施,帮助病人平稳渡过心理危机期,保持病人家庭和社会功能稳定。  关键词 自杀倾向病人
期刊
食物营养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之一,我国国民营养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呈现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那样大的差距。如果引导得当,不仅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我国传统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搭配足量的豆类及其制品,副食主要是新鲜蔬菜等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糖主要是传统的红糖、且食用量较少,茶为日常大众化的天然饮料,并食用包括醋、酱在内的许多发酵食品,烹调大多使用素油。国外营养学家认为上述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预防
期刊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都依告民间中医疗伤治病,对民间中医药有深厚感情和高度的信赖,有煎熬中草药的良好习惯和条件。是解决农民“看病情”“吃药贵”的最佳途径。但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应用民间中医药的人才被抛弃,致使民间中医药学无法传承而消失了。而农民又要救服用价廉效高的民间中医药,这就造成了医患矛盾。可见民间中医药必须发掘、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于临床,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需求。  政府必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T2DM的血糖控制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9例T2DM病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对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没有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作对比,改善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症状后血糖控制情况与没有改善之前作对比。结果:抑郁症发生率31%,焦虑症发生率37.9%,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有并发症或早期并
期刊
策 略    [3]首先是疫苗免疫策略:WHO推荐采取三步策略,即首先开展初始强化免疫活动,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其次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使人群保持高度免疫水平;最后再定期开展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消除人群中的易感者。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已根据当地的情况,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从全球来看,由于全球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太稳定,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儿童接种疫苗;减少不必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22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的药敏报告进行分析。结果:产β-内酰胺酶菌株70例,对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敏感株比例分别为10.67%、16.44%,对头孢唑啉敏感株比例为69.78%,对头孢呋辛敏感株比例为68.44%,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敏感株比例分别为66.22%、59.56%、63.56%,三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对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敏感株比例分别为92.84%、88.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