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消除麻疹的策略和主要障碍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 略
  
  [3]首先是疫苗免疫策略:WHO推荐采取三步策略,即首先开展初始强化免疫活动,迅速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其次加强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使人群保持高度免疫水平;最后再定期开展后续强化免疫活动,消除人群中的易感者。目前,我国一些省份已根据当地的情况,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从全球来看,由于全球麻疹疫苗的接种率不太稳定,因此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儿童接种疫苗;减少不必要的禁忌证,提高免疫接种率,同时开展接种率监测工作。在以加速控制麻疹为目标的国家,常规接种率至少应在80%以上;在已确定消除麻疹目标的国家,麻疹疫苗常规接种率至少在90%以上,初始强化免疫和后续强化免疫接种率大于90%。在接种过程中,严格执行接种技术操作规程,加强疫苗的冷藏贮运,正确实施接种,保证初免成功,这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根本策略。
  其次是疫情监测策略:监测是消除麻疹的关键措施,它可以指明传播模式、重点地区、病毒是否仍在循环、危险因素和作为将来病毒确证的证据。在监测工作中,首先应发现所有病例,加强疫情报告,开展主动监测,其次应判断流行的地区,判断流行地区比判断流行地区的所有病例更为重要。
  第三是实验室监测策略:确定实验室的任务、培训实验人员、准备诊断用品、接受标本进行诊断和病毒分离。在实行消除规划的初期,实验室监测的重点是确定暴发,在规划后期阶段则是确诊病例。
  
  主要障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①婴幼儿和成人发病增多,出现了"双相移位"的现象。美国在使用疫苗前的发病年龄高峰是2~9岁,其次为5岁以下儿童。1996年报道的病例中,小于12月龄的病例占8%,大于20岁者占33%,尤其是在学校等特殊人群中常可出现暴发。上海市在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多年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成人发病明显增多。1984年15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率为0.15/10万,占病例总数的15.4%;到1994年发病率已上升至3.22/10万,占病例总数的84.62%。②局部地区暴发疫情影响发病的全貌。在疫苗时代,局部地区的暴发疫情往往影响一个地区的发病,暴发疫情可占病例总数的60%以上。美洲区在开展消除麻疹活动后,麻疹的发病降到很低水平,但仍然出现暴发。麻疹暴发可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未免疫人群中的暴发,二是在有高度免疫的人群中的暴发。加拿大调查,2岁内儿童接种率达97%,仍可出现暴发,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有免疫史。其主要原因是未接种疫苗者和初免失败者的积累,一旦麻疹病毒进入至虽具有高免疫接种率、但人群大量集中的环境(如学校、军营等),相对少的易感人群就足以维持麻疹病毒的传播而导致暴发。③外地输入病例的威胁始终存在。在麻疹发病率很低或无麻疹地区,外地输入病例常是引起发病或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2%的病例与国外输入有关。
  麻疹临床特征的改变:①轻型病例增多,临床诊断困难。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轻型病例增多,单纯依靠皮疹诊断麻疹常导致误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对8个医院临床诊断的126例麻疹、16例风疹病例进行血清诊断,发现误诊率达37%。②疫情漏报严重。根据全国疾病监测点的资料,我国1990~1994年麻疹疫情漏报率达24%~58%。③临床表现的新变化。表现为出疹时间参差不齐,传统第3~4天出疹者仅占50%,第2天出疹者占6.9%,40%的病例在第5天出疹,最长者可到第9天才出疹;皮疹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甚至可无典型皮疹。同时在急性期可有肝炎,成人麻疹发生率可达31%-86%,并可并发巨细胞肺炎和迟发型肺炎。
  [3]影响发病的免疫学因素:①未接种疫苗。有人调查,只要有5%~10%的易感儿就可以维持麻疹病毒的传播,因此未接种疫苗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一些卫生保健工作人员、新兵、大学生、旅游者和从农村到城市的移居者均是麻疹的高危人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很可能引起麻疹暴发。②原发性免疫失败。约5%~10%,主要是由于冷链系统和疫苗质量、接种技术和剂量母传抗体和病毒性疾病潜伏期接种疫苗受干扰所致。③继发性免疫失败。占2%~5%,主要是自然麻疹的减少,缺乏隐性感染的机会和免疫衰退所致。
其他文献
患者,男,51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嗳气2个月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可供。体查:T36.5℃,72次/分,R20次/分,B120/70mmHg。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检查胃镜示:①十二脂肠球部溃疡(A2期);②胆汁反流性胃炎。即给予阿莫西林0.5g每天3次口服;硫糖铝1.0g,每天3次口服,吗丁林10mg,每天3次口服
期刊
患者,女,44岁,以四肢瘫痪,失语2小时,于2005年7月17日4时被急救车接来我院外科诊治。诊治时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等症状。追问病史,患者于2005年7月17日凌晨1时无明显诱因突感下腹部疼痛,起床小便时四肢无力而摔倒,进行性四肢瘫痪、失语。患者平素月经周期正常,经期5天,末次月经22天前。入院查体:T36.9℃,64次/分,B90/50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
期刊
血压值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血容量、动脉壁的弹性、末梢血管的阻力,以及血液粘滞度变化的综合反央。血压的变化对诊断、治疗、护理都能提供依据,错误的结果会导致某些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因此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袖带宽窄可影响测量的血压值    测量血压的视带有一定的规格标准,要求袖带的宽度比被测肢体的直径宽20%,长度应能包绕完整个肢体。一般袖带长24~28cm,完12~14cm。袖带不能
期刊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1995年2月~2006年7月收住我科的恶性肿瘤患者。共有15例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出现了IV°骨髓抑制。15例患者中胃癌2例,肝癌5例,肺癌6例,乳腺癌2例。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8岁,骨髓抑制程度,据WHO诊断标准,均为IV°,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25×109L,粒细胞≤0.5×109/L,其中13例既往接受过化疗和(
期刊
例1:患者,男,27岁,2003年11月10日来我院,入院前3小时突然出现头顶部胀痛,伴恶心呕吐,呕吐为喷射状,四肢活动正常,无抽搐及意识不清。查头颅CT示:脑出血(鞍上池右侧)。既往史:同年7月因头外伤住我院脑外科好转出院。查体:B120/70mmHg,神志清,问话能答,欠准确,右眼球球结膜充血水肿,右侧搏动性突眼,右侧眼球外展、动眼神经麻痹,右侧Horner`s征(+),左侧上、下肢肌力V-级
期刊
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 过敏反应 护理    患者,男,40岁,因手外伤于2006年10月2日来我院就诊。伤后无昏迷,未饮酒,主诉无过敏史,无恶心呕吐,体质健康。查体:一般情况好,左手挤压伤,流血不止。经清创缝合后给予包扎,石膏固定。在右前臂皮内做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吸取1500IU破伤风抗毒素针剂0.1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然后于皮内注射0.1ml。皮试20分钟后,患者右前臂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调查,使护士充分认识有自杀倾向病人的心理危机,并对其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病人平稳渡过心理危机期。方法:对108例服毒物、药物自杀的病人进行心理探讨。结果:通过应用非结构式与病人及家属交谈,发现有自杀倾向病人往往存在一定心理危机。结论:护士运用心理支持,护理干预等措施,帮助病人平稳渡过心理危机期,保持病人家庭和社会功能稳定。  关键词 自杀倾向病人
期刊
食物营养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四大危机之一,我国国民营养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呈现像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那样大的差距。如果引导得当,不仅有进一步缩小的可能,我国传统膳食结构以谷物为主、搭配足量的豆类及其制品,副食主要是新鲜蔬菜等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糖主要是传统的红糖、且食用量较少,茶为日常大众化的天然饮料,并食用包括醋、酱在内的许多发酵食品,烹调大多使用素油。国外营养学家认为上述中国传统膳食结构是预防
期刊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都依告民间中医疗伤治病,对民间中医药有深厚感情和高度的信赖,有煎熬中草药的良好习惯和条件。是解决农民“看病情”“吃药贵”的最佳途径。但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应用民间中医药的人才被抛弃,致使民间中医药学无法传承而消失了。而农民又要救服用价廉效高的民间中医药,这就造成了医患矛盾。可见民间中医药必须发掘、传承、发展与创新,应用于临床,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需求。  政府必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T2DM的血糖控制与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9例T2DM病人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测评,对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没有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作对比,改善抑郁症或焦虑症的症状后血糖控制情况与没有改善之前作对比。结果:抑郁症发生率31%,焦虑症发生率37.9%,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合并抑郁症或焦虑症的患者血糖控制不好,有并发症或早期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