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和产出导向理念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R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提出了新时代地方高校的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对修订的重点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说明,可以为地方高校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生成长;产出导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143-05
  Abstract: Taking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revising the under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explains the key contents of the revis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revision of undergraduat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words: student growth; 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guiding ideology; fundamental principles
  河南科技学院是省属本科高校,地处中原名称新乡市,经历过平原农学院、百泉农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重要时期。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发挥农科优势,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教兴豫”和“中部崛起”战略,是河南科技学院的必然选择。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为了适应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河南科技学院认真组织广大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和贯徹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习教育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教师到省内外30余所兄弟院校开展广泛的学习和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我校和省内外兄弟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之后,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对近年来各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及岗位面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国家及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了研判,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对修订的重点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说明。
  学生成长是一种渐进、持续的动态过程,蕴含着人生自信、自主和自觉。树立“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观就是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发展、支持学生全面成长作为核心追求。“产出导向”,也叫“能力导向”“目标导向”或“需求导向”,以“产出导向”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一种由培养目标到毕业要求到课程体系再到课程教学与评价,包含多个闭环反馈和改进环节的整体性、结构化、动态化体系,是内容和机制的有机统一。
  “学生成长为中心”明确了培养方案修订的宗旨和核心,“产出导向”指明了培养方案修订的路径和方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与“产出导向”本质要求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和实践中的不可分割性。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需求为导向,按照“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
  二、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产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贯彻产出导向(OBE)教育理念,提高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认真分析国家及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及岗位面向,结合学校办学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确定毕业要求,由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保证内外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二)整体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在适当减少总学时学分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衔接、比例协调、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着力打造通识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按专业大类逐步打通学科基础和专业选修课程,注意课程之间内在联系,避免因人设课、内容重复等现象。
  (三)因材施教,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空间,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次、分类型、分方向培养;继续坚持职教师资培养特色,积极推进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学改革,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彰显专业办学特色,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四)协同育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实务部门、中小学校的合作,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开发引入企业和实务课程,推动教学紧贴生产实际和技术进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建立完整专业技能实训链条,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全程融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培养。积极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和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把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训练及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毕业学分,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三、河南科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点
  (一)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1.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勤奋务实,敬业奉献,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职教师资。各专业要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现状,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毕业要求要进一步细化,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各专业要在分析社会和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说明本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工程教育专业可以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确定毕业要求,其他专业可结合国家各类专业质量标准或认证要求确定毕业要求。
  (二)深化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1.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养和道德文明水平、艺术文化和自然科学素养、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际交流语言和获取信息的现代化工具。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一批优质通识核心课程,鼓励学识渊博,素养深厚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面向全校开设通识选修课程。促使学生所学知识达到文与理的交融、精深与广博的统一,促使学生身心全面成长、智商与情商同步提升。
  2. 思想政治类课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把学生平时思想素质表现纳入成绩评定。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学分比例,积极引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3. 大学英语课程要实行分类教学,设置8或12个学分必修课程,增设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开设多样化的专项提高的特色外语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要求。
  4. 大学体育课程要逐步实行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积极开设体育保健、体育创新课,将学生参与体育竞赛、课外锻炼纳入成绩考核。
  5. 计算机类课程要改革应用基础课教学内容,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設置多个方向的应用技术课程。
  (三)进一步改革学科基础和专业教育类课程
  1. 学科基础课程要逐步适应按专业大类培养的工作思路,由学院根据学科特色和专业基础知识需要进行设置。同一学科大类的不同专业要设置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学科基础课程要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主动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服务,按需设置,不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2. 各专业要开设专业导论或新生讨论课程,在第1-2学期灵活设置开课时间,加强学生学业指导,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和主动性。
  3. 构建专业核心课程。梳理整合专业课程,构建体现本专业特点,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5-7门,单门课程学时给足给够,保证学生专业核心知识学通学透。通过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解决学生“深度学习”不足问题,处理好人才培养中“通”与“专”关系。
  4. 原则上各学院同一学科要打通专业选修课,鼓励相近学科跨学院打通专业选修课,并拿出部分专业选修课程对全校开放,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空间,促进学科知识交叉融合。
  (四)参考专业质量标准,对接专业评估认证
  培养方案的修订要参考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7年)》,关注本专业国家质量标准和各类专业评估认证的要求,在理念、格式和内容上与专业认证对接,为参加专业认证奠定基础。要处理好突出特色与符合规范的关系,对各种规定不生搬硬套,在遵循基本理念,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实际,彰显本专业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色。
  (五)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
  1. 明确每门课程或培养环节的目标和作用,及其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任务,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等形式,引入优质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2. 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推进探究式、案例式教学,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减少教师课堂讲授学时,增加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讨学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注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思想政治课教育同向同行。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要求探索多样化、合理化、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式。上述改革内容要体现在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
  四、学制、学分和学时安排
  (一)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二)学分与学时要求
   各专业总学分学时要求见表1。
  五、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结构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等四部分,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要求见表2。
  (一)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思想政治类、国防教育类、身心健康类、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类、语言与工具类、艺术与审美类、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传统文化传承类等9个课程模块。   1. 通识必修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国防教育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语言与工具类课程、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等。
  (1)思想政治类课程
  思想政治类必修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5门,共16个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1学分,实践教学5学分,实践教学成绩和理论教学成绩一起列入该门课程总成绩。各门课程实践学分学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实践教学以体验、考察、调研、公益活动等形式进行,具体安排计划由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制订,教务处审定。
  形势与政策课程以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分散在第1~6学期内完成,其中大三的专题讲座以慕课的方式进行。实行学年考核制,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综合成绩,第六学期结束核定成绩,计入学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纳入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每学期由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制定具体讲座计划,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小组审定,教务处统一安排。
  (2)国防教育类课程
  国防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两部分,军事训练一般进行2周,1个学分。军事理论课1学分,32学时,结合军事训练开设,学生主要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慕课)自主学习,由军事教研室组织实施。
  (3)身心健康类课程
  身心健康类必修课程包括大学体育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体育专业须开设大学体育课,共4学分,144学时,实施分类教学,开设体育技能基础课,体育俱乐部课、体育创新课、体育保健课,理论部分由学生自主在线学习,不占课内学时,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活动等纳入课程成绩考核,具体教学方案由教务处协同体育学院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学分,32学时,由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组织实施。
  (4)语言与工具类课程
  语言与工具类必修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和公共计算机类课程。非外语专业必须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实行分类培养,设大学英语A共12学分,192学时,大学英语B共8学分,128学时,艺体类、对口招生类等专业可以选大学英语B。具体教学方案由教务处协同外国语学院制定并组织实施。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1个学分,32学时,由信息工程学院组织实施。
  (5)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类课程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类必修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基础2学分,32学时;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2学分,38学时。上述两门课程由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教研室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并积极组织各专业教师参与授课。
  2. 通识选修课程
  学校组织开设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艺术审美类、传统文化传承类等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其中,学生选修艺术审美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学生参加艺术社团活动,取得校级以上艺术成果可冲抵艺术审美类课程学分,学分充抵工作由艺术学院组织实施。农工理类专业学生选修人文社科类不少于2学分;经济、管理、教育、法、文、艺术类专业学生选修自然科学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师范专业学生选修传统文化传承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
  学校同时开设Java语言程序设计、VB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网页设计技术、动画设计、图像处理等公共计算机选修课程,开设提高类、应用类、学术通用类、考试培训类等英语选修课程,各专业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专业学生选修其中某类课程。继续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等、教师口语课程中推行“以考代修”制度,具体方案由课程承担单位制定,教务处批准后执行。
  (二)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包含大类平台课程和專业基础课程(含专业导论或新生讨论课),大类平台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开设,包括高等数学A-F、线性代数与概率A-B、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大学物理A-D、大学物理实验A-B、无机及分析化学A-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A-B、有机化学A-B、有机化学实验A-B、,工程制图、电工学、植物学A-B、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实验等。各专业可从中自主选择确定。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能力培养需要自主开设部分专业基础课,要开设16学时的专业导论或新生讨论课程。
  (三)专业教育课程
  1.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是体现本专业核心知识能力的专业课程。各专业参考教育部2017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版)》,结合本专业特色,重新整合构建出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5-7门,按必修课开设。专业核心课程每门不少于3学分,一般应设置实验或实习内容,鼓励专业跨课程设置专业综合实习环节。
  2. 专业选修课程
  各专业要设置不少于学生应修学分1.5倍学分的专业选修课,供学生自主选择。要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并开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不少于2学分。建立同一学科通用的专业选修课程平台,鼓励相近学科跨学院建立通用专业选修课程平台。
  3. 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专业须设置教师教育课程,包括教师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教师教育理论课程由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概论等组成,按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把心理学基本理论、学习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发展等教学内容纳入心理学课程,把教育学基本原理、教师专业发展、班级与课堂管理、教育政策法规等内容纳入教育学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必修课程9学分,选修不少于2学分,实践课程8学分。
  (四)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专业实践课程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不包括课内实验、上机和单列实验课程。
  1. 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有军事训练、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教育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专业要注意实践环节设置时间相对均衡,避免过于集中,同一学期实践环节占用时间也要合理安排,尽量保证理论教学课程的正常开展,除考试周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外,尽量保证每个学期不少于16个理论教学周,每学段不少于8个理论教学周。毕业论文(设计)时间安排可根据专业需要分段设置,一般不少于12周。
  2. 教师教育专业须设置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见习、教学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累计不少于一个学期。师范生必须通过普通话测试,其普通话成绩纳入教学技能训练成绩考核。教师教育实践环节要按照教务处建议来开设。
  3. 创新创业实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发展需要,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包括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及职业技能考试等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果,经学校组织认定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计入毕业学分,一般不少于2学分,学生获得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在满足毕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多出部分可以充抵选修课学分,最多充抵6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工作按照《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校发字[2017]17号)文件要求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8):36-40.
  [2]吴能表,石定芳.专业认证核心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贯彻[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9(2):1-5.
  [3]王永泉,胡改玲,等.产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62-68.
  [4]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其他文献
摘 要:以2006-2016年我国本科院校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检验了科研经费投入对于高校专利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持续不断增加的科研经费投入显著促进我国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增长。不过,西部地区当期科研经费投入并未显著引起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增加,而是在滞后的第二期才显著促进高校专利数的增加。在理论上证实了科研经费投入对于高校专利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性,为制定下一阶段的科研经费
期刊
摘 要:高校第二课堂对于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书院制改革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管理模式。通过对三所大学书院第二课堂实践的案例分析,发现当前书院第二课堂建设还存在环节设置不完善、书院学院关系没有理顺、学校支持不充分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书院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学校要将书院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性设计,学院和书院进行合理分工协作,书院科学设计第二课
期刊
摘 要:为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特质,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回顾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特质的现有研究,创新性地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实践和创业支持四个维度,将创业特质分为成就需求、机会识别、创业自信、主观规范和风险承担五个维度,并构建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机制模型。3720份山东省大学生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教育会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特质,特别是对成
期刊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群是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3个及以上关联专业进行统筹管理、整体建设,旨在使高校能主动适应地方产业需求,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落实到实处。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时间、专业设置、生源特征、管理模式、办学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特征。文章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应用SWOT法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群建设的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
期刊
摘 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代表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通过分析2018年452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成果奖,有助于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立足岗位探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建设,积累形成国家级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培养模式;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14-03  
期刊
摘 要:提出在“促进学习的评估”中对当地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案例研究,这种方法有助于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分析,并使学生接触更广泛的业务场景。使用“现场”案例可以更贴近现实,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工商管理;案例研究;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19)24-0079-03  Abstract: Case studies of l
期刊
摘 要:在分析机器人概论课程的特点和实施课程思政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在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国家产业政策体系和家国情怀,在第二课堂教育中加强团队协作和创新创业实践意识教  育,强化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最后以农业机器人教学模块为例,展示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在制造类专业中推广提供参考。  关
期刊
摘 要:文章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并以湖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地方高校材料科學与工程发展改革的新思路。提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更新培养理念,介绍了专业“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法,以及课程体系设置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思路,为开展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以广州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2013-2015级3个年级1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非规划类专业课程体系下《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和教学实施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应从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强化协调专业课程的衔接关系、重视多专业联合教学方面进行课程教学优化。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已经从外延式的扩张向内涵式的发展转变,文章从办学空间拓展、办学层次提升、专业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的发展模式,提出应加强校地融合,拓展办学空间,利用迁址异地办学的机会提升办学层次,调整和改革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才,多渠道完善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