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作为教师来说, 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使之成为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注重读图的情感培养
  一般说来,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广泛接触过图画,对读图已有一定的经验。到了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用生动有趣、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了美丽的校园,图中画着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教学中,除了注意插图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培養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注重观察图的能力培养
  观察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刚入学的儿童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杆?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注重语言描述的示范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这类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常常出现只要看见大括号就列式为3 3=6(个)的典型错误。所以讲清大括号的作用以及问号所在位置的含义尤为重要。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练好语言基本功。
  四、注重读图方法的指导
  1、读单一的主题图。
  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学习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以小兔要盖一间房子,朋友们都来帮忙为故事背景,小猪抬木头,小兔抱砖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苹果比胡萝卜少等数学信息。在孩子们眼里,画面更多的是故事情节而不是数学信息,所以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小兔家盖房子,有几只兔朋友来帮忙?(2)4只小兔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图中小兔和砖一一对应,使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个数“同样多”;进而再设计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的部分,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学生通过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等充分认识“比多”“比少”的关键是弄清“谁与谁比”。这样长期坚持指导学生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读图文结合的主题图。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读文字。比如,一年级上册第121页第11题,图上描述的是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边跑来了一群小朋友,文字叙述“又来了9人”,很多小朋友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 5=14,脱离了图、文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
  3、读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
  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比如,图上画了3只蜻蜓,6只蝴蝶,10只蜜蜂,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3只蜻蜓,6只蝴蝶”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蜻蜓和蝴蝶一共有几只?”“蜻蜓比蝴蝶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和蝴蝶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蜜蜂,6只蝴蝶,蜜蜂比蝴蝶多几只?”
  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我于2008年2月参加小学生数学多元评价实验,当时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对数学感兴趣呢?”评价的方式有很多,但我想到了“数学日记”这一切入点。让学生把在自己生活中所发现的数学知识,提出的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的有关情况等以日记的形式记
期刊
小学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自主的、探索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发展的能力.自主探索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气候变化(尤其频繁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个不争事实,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水文生态研究,一直是世界研究热点之一,而森林结构改变对水文功能影响是森林-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一堂数学课亦是如此。上一堂课,引入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全堂课的效果,好的引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把握好每节课起始阶段触发兴趣的契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近几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对新课引入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下面谈谈我摸索到的几种方法和几点体会:  一、数学故事引入法  数学故事或逸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
期刊
农村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高度融合的景观综合体。农村聚落景观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可以减少城市化对农村聚落景观的冲击,使农村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得
在新课标下,随着现代教育在农村中学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革,那种传统的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旧的教育方式已
桉树是中国南方人工林速生树种中生长最快的树种,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是我国南方具有标志性和代表性的人工林速生树种,尤以在广西栽培面积最大。为探讨不同桉树专用肥对
【摘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多表扬学生;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要发挥学生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亲和力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教学教学方式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习某些其它学科的基础,,正因为如此,中学数学教学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必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完美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如
游戏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一定的情境性,趣味性强.特别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适时适度有意识地设计形
【摘要】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在当今数字化的环境下,充分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对教师进行再教育,不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改革发展。本文以重庆市二十九中学校园网作实例,针对数字化环境下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阐述笔者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教师专业化  在数字化的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运用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