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评课视角 促进教学提高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ojianpku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评课目的和意义
  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确立了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它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校本研究中一项非常有效的工作,也是促进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提高认识,自觉地去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评教师
  (1)评教学思想。要从教学思想这一角度出发,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实例,评议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运用现代教育观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等。
  (2)评教材处理。要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评议教师对教材体系及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得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定量是否妥当、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等。
  (3)评教法运用。要从教师对教学方法处理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4)评学法指导。要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法指导的情况进行评议。
  (5)评教学过程。要从教学结构这一环节出发,评议教师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否科学、教学的整体结构是否严谨、教学节奏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
  (6)评教学效果。即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
  2、评学生
  (1)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凸现。传统的教学常常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唱配角,而现代教育强化了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一节好课是一个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过程,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和提高,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呈现民主、和谐,师生在课堂里共同探索,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2)评学生多方面的意识是否被唤醒和体现。一节好课应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发问、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的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质疑意识、应用意识等被唤醒。
  (3)评学生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是否有提高和发展。课堂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不出现一个差生,不留一个空白点。
  二、评课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评课过程中,要求评课者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去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以课堂的真实情况为基础,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不带任何偏见,不夹杂感情因素。
  2、激励原则:任何形式的评课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通过评课活动,起到调动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的作用。因此,评课过程中,既要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又要注意语言的技巧、发言的分寸、评价的方向和火候,以便发挥评课的效益功能,起到推动教学工作健康发展的作用。
  3、兼顾整体原则:要坚持在评课中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评课者在评价过程中,要兼顾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综合一个教师的多种表现,而不能“一课定终身”。
  4、差异性原则:一是看课型的差异,不能用同一评价标准来评价不同课型的课。二是要看教师的差异,对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师,要设立不同的要求。三是要看到学校和学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形式会因学校和学生的差异进行选择,评价者应通过观摩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堂教学效果去评价,而不是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去评价。
  5、讲究方法原则:要充分尊重授课者的劳动,先肯定成绩,再找出教师授课过程中需要改进的一些因素,褒奖与贬斥要有“度”,评课主次要分明。
  6、导向性原则: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依据评课标准,关注教师授课过程中那些体现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细节,发散并放大那些能体现时代教育教学特点的成功细节,从而使这些成功的细节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7、民主性原则:要强调教师在评课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不要把教师看作是评课的对象,而要把教师看作是评课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评课主体,应通过与评课对象建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教师民主参与、自我评课和自我反思,形成个性化的评课目标、评课计划和评课方法。总之,重审评课视角,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切磋技艺和交流心得,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应把评课活动看做是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决地、教学方法的点拨处、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源、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及更新教育思想的着力点。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用硫酸泼洒黑熊,云南大学的马家爵斧劈同学,浙江一中学生用锤子杀死母亲,陕西一中学生不忍教师体罚愤而跳楼……这一桩桩一件件发生在教育界的丑闻,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汗颜,也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我们高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究竟缺失了什么?我认为是人性的缺失。语文学科独有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理应义不容辞地承担人性教育的重任。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理念等诸多方面,
期刊
摘要:“三环节”是指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认知、实践、发展为主体的特殊的认知和实践过程,是师生和生生之间沟通、交往的过程。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追求目标。“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物理
期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这时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下面谈谈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
期刊
随着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新课改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小学生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着从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明确了教学中对朗读的要求,以更全面地进行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不断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  1。朗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利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包括听说读写,其中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影响着
期刊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围绕“增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主题进行着大胆的尝试,积极探索,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下面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谈淡笔者的浅见。  一、整体感知,自主朗读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面临着一个“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理念存在很多冲突,解决方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对此,笔者结合本学科特点,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提供了各种建议。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
期刊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意识、聚集智慧的舞台。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课堂教学?如何打造优质高效、自主互动的课堂?笔者认为,运用激励机制有利于促进有效教学。  一、赏识激励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有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可能在另一方面暂时处于劣势;有的人由于周围环境呈现了某些优秀品格,而有些潜在的能力和品质暂时还没有显露
期刊
人教版三年级下安排了《小数的认识》这一节,从读教参和对教材的理解中,我感知到这部分小数的认识是借助“元、米”为单位的小数这一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这只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切勿挖得过深。我遵循自身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尊重学生学习的自我体验,设计了以下小数大小比较的片断。  [片断]  借助学生学习平均数时测量的跳远成绩这一身边的教学资源,将复习与新课导入合二
期刊
新编教材英语教学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使用交际教学法,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强调在大量的交际活动中学习英语,听说在先,读写跟上。运用这种教学法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一改以往学生愿读不愿讲、能写不能说的状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虽然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其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并不尽人意。学生总是背诵学过的现成句子,自由表达思维困难,不能令人满意地完成交际活动。我认为,造成这种现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也就是说,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  一、创设情感氛围,寻找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的情操。  对于中学生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