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设计和应用游戏,既可达到体育素养教育的目标,还可调动和养成学生主动参与体育的意识,与新课改体育教学的理念、目标相呼应。通常,设计应用体育游戏,教师应把握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体育教学目标要求,注意目标明确、尊重个性、自主创新、强调参与。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游戏;设计;应用
在课改前应试教育机制下,体育被视为“副科”,是学生们喜爱的课程。而课改后,基于综合素养教育的需要,体育被纳入中考,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到高度重视。在这种变化下,有些教师带体育教学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强化体育训练、指向应试。使体育课由原来学生“趋之若鹜”,变成了“闻之变色”,不仅不愿意参与,而且还产生了恐惧感。这虽能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但与新课程要求是不一致的——当下体育教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发展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这种高压的、超强度训练,显然是不能落实这个教育理念的。因而,体育游戏走入了我们的视野——体育游戏,既能达到训练体育能力的作用,又能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参与心理。
下面,就初中体育教师如何设计应用体育游戏谈几个观点。
一、目标明确
现在,认识到体育游戏重要性的教师不在少数,积极在教学中组织实践。这当然是个可喜的。但这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有部分教师过于突出了游戏的娱乐性,而忽视了教育职能。设计的游戏基本没有体育训练价值,而是纯粹为了让学生放松。等学生游戏之后,再去组织常规训练。这样,游戏没有起到教学作用,耽误了课堂时间,而且常规形式的训练依然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心理。这样组织游戏,教育和调节心理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因而,设计体育游戏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想到其教学价值的落实,在明确的体育训练目标下去设计,使游戏既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又同时起到训练作用。比如双人联手蛙跳比赛,是将立定跳远训练手段进行了游戏化处理。使单人蛙跳的枯燥感弱化,而且同样达到了训练学生跳跃能力的目的。
二、尊重个性
在组织体育游戏的时候,有些教师的设计依据是自身的判断。也就是,“我”觉得有趣的形式,“我”认为合理的方式。这样由教师自己独立设计的游戏,通常能够保证游戏对体育训练的专业性——因为,体育教师毕竟主要的知识、技能点是要体育上。但是,这样的游戏在教学应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一,可能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参与的。比如双人扛人负重深蹲——两名同学扛一名同学进行深蹲练习。这个游戏,就存在着男生喜欢,而女生普遍比较抵触的现象。第二,完成游戏通常需要一定的体能和技能保证。而一个游戏的运动量,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可能就无法完成和参与游戏。因而,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个性的差异。基于一个训练目标,多设计一套游戏方式,并给游戏设置层级。比如闯关性的游戏,体能弱的学生参与两关,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闯几关,分别满足不同学情的学生。
三、自主创新
现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不少已经设计好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体育游戏,这为我们省掉了设计和检验环节。确实为组织体育游戏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是,有些教师所采用的游戏都是从网上、资料上照搬来的,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这些游戏使用频率太高,娱乐感下降;二是有些游戏需要一些比较特殊的器材,而每个学校所准备的体育器材,除了一些常规、标准器材外,通常是没有游戏方面的准备的。他人设计的游戏,可能就无法组织实施。因而,教师最好是基于自身学校的情况,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和自己学生的兴趣、能力特点去设计或改编游戏。比如,根据我校学生实心球投擲力量尚可,但技术把握不佳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用废饮料瓶装上沙土进行投篮的游戏。因为重量比实心球轻,且投准需要控制力量,避免全力发力造成动作变形,使学生更有效体悟技术要领。这种因情而设的游戏,就是从网络上“抄”不来的。
四、强调参与
体育游戏其实大多是具有比赛竞争元素的。一是因为体育本身就具有这个竞争性,二是因为竞争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突出娱乐性。但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是有差异的,过于突出了游戏的竞争性,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在游戏中获胜,而能力弱的学生则成了“常败将军”。这样一来,总没有取胜机会的学生就会失去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游戏最后就成了部分体育尖子生的表演——这与我们公平教育、全员教育的理念是相背的。因而,设计和应用游戏时,教师既要引入竞争元素,又要想办法给学生们公平参与的环境。比如设计分组游戏,将不同能力档次的学生平均分布到各组,使各组的综合能力相对均衡。这样,每名学生都有了取得胜利的机会,其参与热情从而得到保持。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设计应用体育游戏,可以很好地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和目标,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又能达到训练体育能力的目的。在设计应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情和体育教育任务,注意目标明确、尊重个性、自主创新、强调参与。
参考文献:
[1]王笑一.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用[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03).
[2]刘文献. 简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开展[J]. 速读旬刊, 2015(7).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游戏;设计;应用
在课改前应试教育机制下,体育被视为“副科”,是学生们喜爱的课程。而课改后,基于综合素养教育的需要,体育被纳入中考,体育教学的质量受到高度重视。在这种变化下,有些教师带体育教学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强化体育训练、指向应试。使体育课由原来学生“趋之若鹜”,变成了“闻之变色”,不仅不愿意参与,而且还产生了恐惧感。这虽能保证学生取得好成绩,但与新课程要求是不一致的——当下体育教学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发展身体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这种高压的、超强度训练,显然是不能落实这个教育理念的。因而,体育游戏走入了我们的视野——体育游戏,既能达到训练体育能力的作用,又能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参与心理。
下面,就初中体育教师如何设计应用体育游戏谈几个观点。
一、目标明确
现在,认识到体育游戏重要性的教师不在少数,积极在教学中组织实践。这当然是个可喜的。但这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有部分教师过于突出了游戏的娱乐性,而忽视了教育职能。设计的游戏基本没有体育训练价值,而是纯粹为了让学生放松。等学生游戏之后,再去组织常规训练。这样,游戏没有起到教学作用,耽误了课堂时间,而且常规形式的训练依然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心理。这样组织游戏,教育和调节心理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因而,设计体育游戏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想到其教学价值的落实,在明确的体育训练目标下去设计,使游戏既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又同时起到训练作用。比如双人联手蛙跳比赛,是将立定跳远训练手段进行了游戏化处理。使单人蛙跳的枯燥感弱化,而且同样达到了训练学生跳跃能力的目的。
二、尊重个性
在组织体育游戏的时候,有些教师的设计依据是自身的判断。也就是,“我”觉得有趣的形式,“我”认为合理的方式。这样由教师自己独立设计的游戏,通常能够保证游戏对体育训练的专业性——因为,体育教师毕竟主要的知识、技能点是要体育上。但是,这样的游戏在教学应用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一,可能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参与的。比如双人扛人负重深蹲——两名同学扛一名同学进行深蹲练习。这个游戏,就存在着男生喜欢,而女生普遍比较抵触的现象。第二,完成游戏通常需要一定的体能和技能保证。而一个游戏的运动量,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可能就无法完成和参与游戏。因而,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个性的差异。基于一个训练目标,多设计一套游戏方式,并给游戏设置层级。比如闯关性的游戏,体能弱的学生参与两关,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闯几关,分别满足不同学情的学生。
三、自主创新
现在,网络上可以找到不少已经设计好并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体育游戏,这为我们省掉了设计和检验环节。确实为组织体育游戏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但是,有些教师所采用的游戏都是从网上、资料上照搬来的,也就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这些游戏使用频率太高,娱乐感下降;二是有些游戏需要一些比较特殊的器材,而每个学校所准备的体育器材,除了一些常规、标准器材外,通常是没有游戏方面的准备的。他人设计的游戏,可能就无法组织实施。因而,教师最好是基于自身学校的情况,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和自己学生的兴趣、能力特点去设计或改编游戏。比如,根据我校学生实心球投擲力量尚可,但技术把握不佳的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用废饮料瓶装上沙土进行投篮的游戏。因为重量比实心球轻,且投准需要控制力量,避免全力发力造成动作变形,使学生更有效体悟技术要领。这种因情而设的游戏,就是从网络上“抄”不来的。
四、强调参与
体育游戏其实大多是具有比赛竞争元素的。一是因为体育本身就具有这个竞争性,二是因为竞争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突出娱乐性。但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体育素养水平是有差异的,过于突出了游戏的竞争性,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总是在游戏中获胜,而能力弱的学生则成了“常败将军”。这样一来,总没有取胜机会的学生就会失去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游戏最后就成了部分体育尖子生的表演——这与我们公平教育、全员教育的理念是相背的。因而,设计和应用游戏时,教师既要引入竞争元素,又要想办法给学生们公平参与的环境。比如设计分组游戏,将不同能力档次的学生平均分布到各组,使各组的综合能力相对均衡。这样,每名学生都有了取得胜利的机会,其参与热情从而得到保持。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设计应用体育游戏,可以很好地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和目标,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又能达到训练体育能力的目的。在设计应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情和体育教育任务,注意目标明确、尊重个性、自主创新、强调参与。
参考文献:
[1]王笑一. 论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用[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03).
[2]刘文献. 简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的开展[J]. 速读旬刊, 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