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参与带着感情抓就业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b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近年,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河南机电高专”)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就业工作主要做法
  (一)建立校、系(部)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一领导,书记、校长负总责。系(部)也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书记、主任任组长,负责本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系(部)采取“签订责任书、一包到底”的办法,教职工对口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此外,早在1999年,学校就率先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5年,学校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改为招生就业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专门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就业建专业
  1.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国家有计划地扩大教育供给,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逐渐品尝到了“买方市场”的滋味,部分专业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顺应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风向”,及时调整,借势发展。近年,学校所设置的新专业都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始终体现专业与市场“呼应与对接”的动态原则。在设置新专业时,广泛进行市场调研,并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新设置专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克服了专业申报和建设的随意性。
  2.打造专业品牌
  市场经济讲究“拳头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高职教育同样需要“专业品牌”去占领市场的制高点。河南机电高专的优势和特色专业是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学校不断在保持优势、强化特色和弘扬创新上下工夫,提升专业的优势和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线电缆制造技术、汽车拖拉机制造与维修等3个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工专教改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等3个专业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前景较好。
  3.设计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课程结构。各专业以服务学生就业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职业和岗位对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技能、职业提升(选修课)等5个课程模块,使每一个课程模块的培养目标都更为清晰,教学目的更为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更具职业教育特色。同时,为突出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推行多证书制度,各专业均设置了计算机和外语系列课程,将证书课程纳入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模块,使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学校对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进行有机整合,使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4.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
  实训基地建设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期的必备条件。第一,学校不断加大对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改善实训基地条件。各实训基地全部按照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在实训过程中全部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培养企业意识。为强化实训教学管理和建设,学校成立了实验管理中心,把原来由不同部门分管的实验实训室统一划归实验管理中心管理,由实验管理中心安排全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实现了全校教学资源的共享。第二,学校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专业都成立了有企业代表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除联合办学董事单位成立学校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外,学校还在几十个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覆盖了学校各个专业,能满足各专业实训的要求,形成了全方位的校外实训网络。
  5.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把“用户”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依据。首先,学校树立了“用户”评价意识,以“用户”的眼光评判学校的教育教学,让市场来检验人才质量。其次,学校与“用户”共同商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合格标准,使“用户”评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再次,正确处理学校评价与“用户”评价的关系。由于建立了以“用户”评价为主导的教学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所形成的判断、反馈的信息相融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于1996年牵头成立了有30多家企业参加的产学研联合办学董事会,目前已有60多家董事单位。学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年在学校上课和教学实习,最后一年到董事单位顶岗实习。董事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实训工作,从学生进厂到生活安排、实训内容等全过程都有一套管理办法。在实习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师傅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企业的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影响学生,用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在企业的行为,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
  (四)健全就业工作机制,切实把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立就业工作奖惩机制
  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学校领导每年都与各系(部)、各有关职能部门签订责任目标书,明确当年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指标。对就业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给予嘉奖;对就业工作做得不好的单位和个人,学校予以处罚。各系(部)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2.建立毕业生“回炉”制
  从2001年起,学校向用人单位郑重承诺:不管离校多长时间,只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不满意,认为“不合格”或“不能适应岗位需要”,都可以“退回”学校。学校对这些学生进行重新补课,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直到其合格和能胜任岗位需要为止。尽管没有一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退回,但这一承诺既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又增强了学校和学生的忧患意识,还赢得了用人单位对学校的高度信任。   (五)加强专业化培训,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
  按照职业化的要求,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近两年,学校共选派10人参加国家和省里组织的就业指导培训。目前,就业指导教研室的12名教师中,1人拥有全球职业规划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2人拥有国家职业指导师(二级)证书,7人接受过省教育厅组织的就业指导培训。学校就业指导人员在数量和素质上完全适应和满足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六)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设备齐全的就业办公场所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提出“为了毕业生就业,人、财、物一样都不能少”。学校对招生就业办公室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重点倾斜,要人给人,要物给物,要钱给钱。学校逐年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投入,每年都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经费投入标准。
  (七)全方位培育和开拓就业市场,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1.充分发挥联合办学董事会的作用
  学校通过联合办学董事会,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固而畅通的桥梁,双方根据各自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改、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联合办学董事会单位每年接收毕业生的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0%以上。
  2.形成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工作思路
  为给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目前,与学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已有300多家。同时,学校还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学校的发展状况和人才培养优势,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毕业生。
  3.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近年,学校在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还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学校与金龙集团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程度地参与教学和管理,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学校根据企业需要配置教学资源,参与企业产品开发、人员培训、技术攻关等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4.建立就业网站和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
  为方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联系,学校建立了功能齐全的就业信息查询室,设有就业网站和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就业信息查询室拥有计算机30台,全天候供毕业生上网应聘或查询就业信息。就业网站安装有网上面试的音频和视频系统,为用人单位举行网上招聘会及毕业生远程面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八)开展“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学校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始终。新生报到伊始,学校就特意安排一节就业形势课,分析就业形势,介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使学生一入校就对就业前景有个整体的认识。另外,就业指导课被列为教学必修课,共38个学时。为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加大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力度,就业指导教研室的专职指导教师由7人增至12人,授课内容更为丰富。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为让学生感受职场、了解职业人士、增加求职经验,学校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和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到校为毕业生举办讲座,传授求职心得、求职技巧等。
  (九)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
  学校充分认识到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业指导教研室从2005年起就在全校开展创业教育,使广大学生真正具有创业意识,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创业型人才。为开展好创业教育,学校成立了创业指导教研室,经常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并建立了创业学生档案,总结成功的创业案例。
  (十)提出“全员参与,带着感情抓就业”的就业工作理念
  学校党委认为,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有两项工作必须认真抓好,一是学生“入口”,二是学生“出口”。“入口”重要,“出口”更重要,“出口”畅,“入口”才能旺。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党委提出了“全员参与,带着感情抓就业”的就业工作理念,要求全校教职员工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像关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帮助毕业生解除后顾之忧,真正关心毕业生就业,真情引导毕业生就业,把毕业生的就业当做自己孩子的就业来想、来管。校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向企业推荐毕业生;教职工主动参与就业工作,为毕业生找出路、当参谋。在河南机电高专,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教师,甚至是后勤服务部门的职工,他们心中都绷着这么一根弦:看到哪里有用人信息,就及时推荐给毕业生。
  二、就业工作成绩
  (一)毕业生就业率高
  就业率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晴雨表”。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1年在全省非师范类专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专科层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10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6.67%。
  (二)就业工作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的表彰
  2004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是全国被表彰的4所高校中唯一的专科院校。2010年8月,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三)连年被评为“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省从1999年开始,对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工作进行表彰,学校连续11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学校就业工作的做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原省委书记徐光春、原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等领导都对学校的就业工作作出过重要批示。2005年6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新乡市召开“全省高校学习推广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
  (四)毕业生质量被社会广泛认可
  学校把符合“用户”的要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河南机电高专的毕业生“管用、实用、好用”。
  (五)就业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交流
  2004年4月8日,学校作为就业工作典型代表,在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进行发言。2005年4月,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培训班上,学校作为特邀代表在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2007年6月1日,教育部组织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和民办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到学校调研。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责编:晓 月
其他文献
他是优秀学生干部,曾担任河南省学联副主席、信阳师范学院学生会主席,他把服务同学的热情播洒在青春的日子里;他是优秀学生通讯员,在新华网、人民网、《河南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数百篇,他让记者梦在执著追求中绽放;他是优秀志愿者,曾服务于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赛事活动,并被省志愿工作者领导小组授予首届“金牌志愿者”荣誉称号,他的志愿精神在奉献锻炼中升华……这一切足以表明他正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他就
期刊
2011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随后,教育部积极研究实施“协同创新计划”,确定了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机制创新一体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并发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以及具体实施方案。为做好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满足
期刊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我们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人才、科技、智力等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地处中原的高校,服务中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作为政府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中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服务中原是学校锻炼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自身需要。我们将坚持公益性原则,通过校企合作,寻找教育资源与社
期刊
策划人语:  “上大学,学什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越来越沉重的话题。曾几何时,大学是培养人才和研究学问的知识圣地,是充满理想主义的独立思考场所,是青年人无比向往的象牙塔。而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社会对大学的影响无处不在,那层大学独有的神圣光环在渐渐消失,大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在渐渐迟钝。不再神圣的大学让很多走进校门的新生们难以找到大学的感觉,很容易在左顾右盼中迷失自己。这样的
期刊
新学年伊始,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青年教师周岩在武汉理工大学教室里,和武汉理工大学其他学生一样认真聆听着管理学院程国平教授的《生产运作管理》这门课程。和他一起来到武汉进行为期一学期研修的还有21名同事。这是洛阳理工学院实施“青年教师提升工程”的一项内容。  10月,洛阳理工学院召开了组建以来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总结和回顾了洛阳理工学院组建以来的人才工作,分析了学院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确
期刊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及鹤壁市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需要,立足未来,着眼发展,提出了“扩张规模、提升内涵,创新机制、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目标。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走内涵发展之路,出台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推进“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学院在精品课程、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上
期刊
摘 要:高校辅导员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演出活动时,要立足于大学生演出活动的文化内涵建设,从领悟人才培养真谛、思考演出活动的定位、萃取演出活动的教育思想、策划彰显教育思想的节目、追求演出节目指导的科学化与精致化、凝练团队的工作文化等环节着手,使大学生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有效提高演出活动的文化品位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演出活动;文化内涵  高校辅导员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
期刊
摘要:研究校企合作模式成功运作的案例,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对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与特大型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向订单式培养深化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模式培养  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专业面狭窄,忽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高等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全面贯彻党
期刊
带着思想飞行的“工蜂”  廉 思  工蜂有舞,  舞唤同行。  途中苦厄,  终得蜜酿。  归于蜂巢,  化于蜂群。  这是有关高校的故事,这是有关青年教师的故事,这是有关我们自己的故事。  高校教师,古语称之为“先生”,先生不仅指授人学识使人考试不挂科的人,更指言传身教以处世立身之道的人。相比较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高校青年教师可谓之“小先生”。在1918年的217位北大教员中,教授90位,平均
期刊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的学生群众性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是不同的,收获也不同。多数大学生对社团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参加社团活动对其综合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他们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对社团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对社团发展、社团管理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活动参与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了共同的爱好、兴趣或共同的责任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