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注重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提升自己对学生管理的能力,只有让教学和管理二者合一,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生管理的工作在我们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学生管理;意义;方法
一、小学学生管理的意义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也要提高自己对学生管理的能力。只有让教学和管理二者相互渗透,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管理学生不仅要依靠老师平时积累的经验,而且它也需要讲求管理的艺术。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他们能掌控很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有可能却会在如何管理这样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的事上而绞尽脑汁,心力憔悴。我就见过很多这样的年轻教师,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实习教师。刚开始时他都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下课时也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但他可能只关注到认真备课、上课以及关爱学生,却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学生的管理。于是不久以后问题就来了,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下面玩耍,甚至离开座位跑到教室的其他地方去,尽管他也试图制止,却无济于事。学生不听他的话,于是他的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哪怕他用了比其他老师更多的时间去教学,结果是这位年轻的教师越来越没有成就感,越来越不愿意做老师。实习期满他就毅然决定去做其他工作,把他的“教师梦”画上了句号。他的转行我表示很遗憾,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他基本都具备了,但唯一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管理经验,因此我想把我的一些管理学生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小学学生管理的方法
(一)管理应遵从学生的本体性
管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管理科学离不开人性问题,对人及人性的认识和理解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前提。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本性问题。那本性是什么?我国学者周国平有一句关于人的本性的精辟论判,那就是: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来。[1]因此我们教育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的发展他的能力,这样的管理才不会违拗学生的天性自然。只有了解学生的本性之后教师和学生才能产生共情,才能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进而去理解他的处境,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好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打造“无恐惧”教室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就曾强调过管理者的人格高低和品行优劣影响和决定管理工作的成效。想要做好管理者,首先的管理好自己,“以德服人”而不是让学生因为害怕惩罚而屈服于老师的管理。因为这种屈服只是暂时的,反而会加剧师生间的矛盾,当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矛盾不可调和时,学生可能就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示不满和抗议,从而打破师生间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而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教师应该用“信任”代替“恐惧”的学生管理模式。让学生因为相信教师而听从管理,而不是带着对教师的“恐惧”而服从管理。同时,我们教师都应该先试想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成为教师之前,我们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童年是人一生中最要的精神源泉,很多遭遇你会忘记,但童年的遭遇你不会忘记。童年烙下的是生命的第一道痕迹,它所刻下的印,是你终身难以磨平、难以泯灭的,有时甚至是难以改变的。我国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童年时期,就因为害怕学校老师太过严厉的管理方式而几次辍学在家,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直到她长大后仍对童年时在学校的那段经历难以忘记。因此我们的教师在管理学生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用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学生。
(三)管理的成败在于合理用人
司马光曾说过“国之政治,在于审官,官之得人,在于选士”。在今天看来,司马光管理人才的方法,同样很适合我们用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一个班级,如果能选出并培养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来协同教师一起管理班级,那教师管理起班级来就会得心应手得多。因为仅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应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应做到知人善用,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来安排学生负责不同的工作。同时,在学习的管理上,教师还可以启动“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学习管理模式,选一些班上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且有责任心的同学去“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管理的效率,还能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
(四)讲求权变的管理艺术
讲求权变的管理艺术就是说,在我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时,应用权变的艺术,不拘泥于既定的清规戒律。权变是人生中一种很重要的智慧,主张中道,如果缺乏灵活性就会隐于死板僵化。人们之所以说憎恶死板僵化的行为就在于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的规律性,偏执一点就看不到丰富多彩的变化。因此我们在管理学生时,也要注重管理方式的灵活性,不要太过模式化,应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小学低段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但又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同和认可,因此我们对低段的管理应以规范和鼓励为主要方式;高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这时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具备长远的眼光,采用以疏导和引导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把目标锁定在学生的长期发展上。同时,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也应该灵活应对,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切勿“一刀切”。
注释:
[1]周国平 .内在的从容[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2—3.
参考文献:
[1]赵志军 .管理思想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7.
[2]单中惠 .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文质 .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美 .佩奇(Page.M.L).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周国平 .内在的从容[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3.
【关键词】:小学;学生管理;意义;方法
一、小学学生管理的意义
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也要提高自己对学生管理的能力。只有让教学和管理二者相互渗透,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管理学生不仅要依靠老师平时积累的经验,而且它也需要讲求管理的艺术。这就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他们能掌控很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但有可能却会在如何管理这样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学生的事上而绞尽脑汁,心力憔悴。我就见过很多这样的年轻教师,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实习教师。刚开始时他都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下课时也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但他可能只关注到认真备课、上课以及关爱学生,却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学生的管理。于是不久以后问题就来了,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下面玩耍,甚至离开座位跑到教室的其他地方去,尽管他也试图制止,却无济于事。学生不听他的话,于是他的教学任务也无法完成。哪怕他用了比其他老师更多的时间去教学,结果是这位年轻的教师越来越没有成就感,越来越不愿意做老师。实习期满他就毅然决定去做其他工作,把他的“教师梦”画上了句号。他的转行我表示很遗憾,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他基本都具备了,但唯一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管理经验,因此我想把我的一些管理学生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二、小学学生管理的方法
(一)管理应遵从学生的本体性
管理的根本问题在于管理者对人性的认识,管理科学离不开人性问题,对人及人性的认识和理解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前提。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中不能忽视学生的本性问题。那本性是什么?我国学者周国平有一句关于人的本性的精辟论判,那就是: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来。[1]因此我们教育者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的发展他的能力,这样的管理才不会违拗学生的天性自然。只有了解学生的本性之后教师和学生才能产生共情,才能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进而去理解他的处境,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好更有效的管理方式。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打造“无恐惧”教室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就曾强调过管理者的人格高低和品行优劣影响和决定管理工作的成效。想要做好管理者,首先的管理好自己,“以德服人”而不是让学生因为害怕惩罚而屈服于老师的管理。因为这种屈服只是暂时的,反而会加剧师生间的矛盾,当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这种矛盾不可调和时,学生可能就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示不满和抗议,从而打破师生间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而使班级管理陷入困境。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中,教师应该用“信任”代替“恐惧”的学生管理模式。让学生因为相信教师而听从管理,而不是带着对教师的“恐惧”而服从管理。同时,我们教师都应该先试想一下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成为教师之前,我们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童年是人一生中最要的精神源泉,很多遭遇你会忘记,但童年的遭遇你不会忘记。童年烙下的是生命的第一道痕迹,它所刻下的印,是你终身难以磨平、难以泯灭的,有时甚至是难以改变的。我国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童年时期,就因为害怕学校老师太过严厉的管理方式而几次辍学在家,并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直到她长大后仍对童年时在学校的那段经历难以忘记。因此我们的教师在管理学生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用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去管理学生。
(三)管理的成败在于合理用人
司马光曾说过“国之政治,在于审官,官之得人,在于选士”。在今天看来,司马光管理人才的方法,同样很适合我们用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一个班级,如果能选出并培养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来协同教师一起管理班级,那教师管理起班级来就会得心应手得多。因为仅凭教师的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应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应做到知人善用,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来安排学生负责不同的工作。同时,在学习的管理上,教师还可以启动“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学习管理模式,选一些班上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且有责任心的同学去“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管理的效率,还能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
(四)讲求权变的管理艺术
讲求权变的管理艺术就是说,在我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时,应用权变的艺术,不拘泥于既定的清规戒律。权变是人生中一种很重要的智慧,主张中道,如果缺乏灵活性就会隐于死板僵化。人们之所以说憎恶死板僵化的行为就在于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的规律性,偏执一点就看不到丰富多彩的变化。因此我们在管理学生时,也要注重管理方式的灵活性,不要太过模式化,应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小学低段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但又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同和认可,因此我们对低段的管理应以规范和鼓励为主要方式;高段的学生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这时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应具备长远的眼光,采用以疏导和引导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把目标锁定在学生的长期发展上。同时,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也应该灵活应对,特殊问题特殊处理,切勿“一刀切”。
注释:
[1]周国平 .内在的从容[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2—3.
参考文献:
[1]赵志军 .管理思想史[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7.
[2]单中惠 .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张文质 .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4]美 .佩奇(Page.M.L).让学生都爱听你讲:课堂有效管理6步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周国平 .内在的从容[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