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一条小溪(组诗)

来源 :安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看的女人
  她在我记忆里
  或许还有雨夜,新鲜的湿泥与树叶
  的味道。
  远远地她拎着灯上楼,整座楼
  因而很轻
  有一种稍纵即逝,几乎觉察不到
  明亮的清脆。
  然后,才是她弯腰
  登上楼梯的样子。
  裙子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几近折叠重合
  以透明的姿态,漂浮在空中。
  孕育着,怀里的
  一颗灯。
  也许,还带有神圣的意味。
  但那些并不重要。
  那只是我在一瞬间
  在大海的怒涛声、雨水与泥泞中
  发力奔跑的一瞬。
  一点点美好就拯救了
  痛苦的挣扎,所有的不幸
  与屈辱的年轮。
  我冲出了我自己,包括黑暗。
  在晚年漫步
  松林背后,灰暗的房屋
  像一粒巨大的酵母。
  夕阳斜掠湖面
  仿佛拖着受伤的翅膀。
  我的狗拉着我的晚年。
  它年轻,不谙世事
  因为暮色降临,脖子上的毛
  警觉地竖起。
  像所有可笑的人一样
  最后只剩下可怜。
  我穿着斑点睡衣,仍在松林间游荡
  迟迟不肯归窝。
  而松涛回应阵阵湖水:
  保存点尊严吧。
  书不用再回去读了
  终老,也学不会点石成金的本领。
  生命从一根手杖开始僵硬
  那枯枝,既不曾画出沙上的宫殿
  也不会站在酒杯里发芽。
  它只能越来越像从腐肉里钻出来的独角
  尖刺。
  追赶一条小溪
  我正在追赶
  一条清亮的小溪。
  要知道,这喀斯特地貌里
  山路像人心一样崎岖。
  你要去哪儿?
  我丢下一颗石子
  却只有“噗嗤”轻笑
  一脸溅上的水珠。
  在拐弯的地方
  我想拦下你,你回了回头
  头埋得更深
  去得更急。
  突然,就在前方
  没入山体,消逝了身影。
  而在更远的山脚
  你重现,反射出一道弧光。
  这起伏跌宕的路
  已经走了很远。
  从远处看,你是一条闪光的
  彩色的小溪。
  从近处看
  草丛里的一泓清水
  平躺着,只有安谧、宁静
  把我的两鬓映照。
  偶然的念想:一个瞬间
  我想把你搂在肩上
  和你交换脸孔
  但你从我怀里悄然滑脱。
  我试图把你装进背包
  灌进水壶
  但永远阻挡不了
  你的全部,你的路。
  而我们最终走出森林
  一起放慢脚步
  你融入一条大河
  我缓缓进入这首诗。
  蛇
  蛇爬上贴近水面上的枝干
  匍匐向前
  这神秘之物,用细小的尾尖测试水温
  激起不易觉察的涟漪
  蛇下到水里,往前游
  小小的頭抬高,舌尖伸出
  探测周围的空气
  蛇的身子灵巧地摆动,每一根骨头
  像回形针紧扣,在躯体内部
  向前传递
  蛇是我心里的东西
  细小,悠长,异常地洁净
  有着相似的月牙,和花纹的暗影
  蛇要游过河,到对岸去
  责任编辑 余同友
其他文献
一  早上六点不到,张丽就醒了。张丽是个热爱生活又迷失于生活的人。她感到奇怪,人这样贱,平时上班盼着睡懒觉没机会,现在想睡多久睡多久,却早早醒了。  每年这样大年初一的早上,她头脑中总是不自觉地冒出小时候过年的场景,妈妈一遍一遍地教她,见到塆里人都要说:恭喜您老人家好。其实后面妈妈还教了,见到老人要说,越老越健旺;见到小孩子就说,一年胜一年。但她不爱说话,所以遇到那些生活不算富足,却仍然把幸福开心
期刊
近日,一位年轻的朋友建议我写写余华,我这才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余华的作品了。现在想来,最后一次读余华作品,应该还是《兄弟》的上部。如此说来,现在的我其实没有写余华的资格。  但我还是接受了这位朋友的建议。这似乎有点冒险,但潜意识里,我对余华的现状显然还是有点好奇的。为了取得写余华的资格,我想,余华的书则不能不读。然而,我又不是要作一篇余华论,我也没有这样的野心,因此,我便选了相对讨巧的办法,只读
期刊
一直期待着能读到一本关于淮河的巨作。小时候,听母亲说过治淮的故事,还有那个受到毛主席接见的治淮女英雄李秀英。年轻的母亲每每说起,眼中都闪着崇拜的光。后来,我在凤阳工作的几年,曾无数次行走在淮河岸,临淮古镇,濠梁观鱼处,今天繁忙的凤阳港,新建的淮滨小镇……淮水汤汤,诉说着淮河今昔变化的传奇,淮河的治理变迁是需要一部巨著来表现的。今天读完潘小平、余同友、李云、许含章联袂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
期刊
拉开窗帘,明亮的阳光涌进来,暖暖的。欣彤甩甩长发,2020年,她终于回到这个城市,開始新的生活。  小熊起床啦,想你。欣彤给他发完微信,出了房间。爸妈在餐桌旁等她吃早饭,小声议论着武汉发现的不明病毒。  管它什么病毒,我饿了。欣彤嘻嘻笑着。从今天起她不再是护士,不再转几趟车去小镇卫生院上班,不再关心打针和病患。  已经开始死人了。老爸白了她一眼。  死人了?职业敏感让欣彤止住笑,她迅速掏出手机,查
期刊
1  我得知滨海要在海底筑起一条直通韩国的隧道。得知的时间已经模糊不清,遗忘了从哪张报纸上,或者新闻,网络,又或者人群的闲谈间,对未来的胡乱憧憬中,有时,我甚至觉得那是一个人的自我杜撰,一切都是因为小娜。  面对秦丽,我把那条还未存在的海底隧道比喻成即将拉开的古老弓箭。这天,秦丽正在厨房的酒柜里翻找我们仨的高脚杯,我的屋子里就到处挤满了叮叮当当碰撞的清脆声响。这声音似乎很久远,忽略了小娜走的时间,
期刊
“还没回来?”向来心无旁骛的释眉方丈微微挑动了一下眉头。  “是的,他陪我下山后就不見了。”知客僧说,“会不会尘缘未了?”  “不会!”释眉坚定地回答。他非常清楚,释静虽年仅二十三岁,却圆融通透,慧根极深。他早已用实际言行证明,没有什么可以动摇他向佛的诚心。这个俗名为邵平的沙弥曾是本地神童,从小学到高三,别人用了十二年,他只用了七年,原因在于他一直跳级。十五岁那年,他以H市总分第一的高考成绩考上复
期刊
1  李启海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纸质泛黄的“犯人登记卡片”。  这是他爷爷李芝茂判刑入狱时的“犯人登记卡片”,卡编号、年龄、成份、出身、包括出生地、案情、刑期等都记录在里面。  那年他爷爷34岁,比人到中年李启海的年龄还要小。再小,李芝茂也是李启海的爷爷。从卡片看李启海爷爷年轻时的黑白照,他爷爷确实很帅,是个美男子,英俊眉宇间透出忧郁和绝望,大概是入狱前拍的照片。  这张卡片上的内容归纳起来,说明几个
期刊
张老师年仅二十八岁就秃了顶。他是个聪明人,从十七岁高中毕业当小学教员起,无论是教启蒙班,还是教毕业班,成绩在全乡都名列前茅。用当地的话说,他就是个响当当顶呱呱的老师。由于他治学严谨,纪律严明,也招来一些调皮娃儿在背地里骂娘,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张癞子”。  其实,大家都知道张老师头上没长癞子,可在农村“癞子”有晦气之意。说来张老师还真有点走背时运,他在这个山村小学当了十多年的民办教师,也没个转正的机
期刊
我的书游荡世界的经历  为了这个题目,我统计了迄今为止在中国和中文以外的出版情况(不包括中国的7种少数民族语言和盲文),有42种语言和46个国家。国家比语种多的原因主要是英文版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出版,葡萄牙语版在巴西和葡萄牙出版,塞尔维亚语在塞尔维亚和波黑出版,阿拉伯语版在埃及、科威特和沙特出版;也有相反的情况,西班牙出版了两种语言,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印度出版了三
期刊
七月的鸟声  就在我书房窗子的对面,每到七月  都有一只鸟在整天嘎嘎地叫着  一个不称职的歌手,然而热心  我不知道这是一只什么鸟,有人说是  喜鵲,但喜鹊真的会叫得这样难听?  而我仍然喜欢,至少它使这个夏天  显得不那么沉寂。对面的院落  野草在天空下绝望地生长,它的巢穴一定在  其中的某棵树上。废弃的仓库,或厂房  主厂区关闭了,两座高楼拔地而起  伴着搅拌机巨大的轰响  它们待在这里的日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