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社会信息量急剧增加的今天,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语文,它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和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语文学科必须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来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这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怎样将多媒体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呢?现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简单地将我个人的观点陈述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导入:“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了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屏幕上出现的一辆辆火车和动感的音乐一下子就吊住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某些现象或词语难以理解,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尽力去讲解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也只是事倍功半。此时,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许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给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挫折就是成功之母》的心理健康课。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话,课堂气氛难以营造,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起来。基于这一点,我在备课时仔细研读了该节课的内容,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作辅助。于是我收集了许多相关图片和视频,根据需要也准备了一叠空白的小纸条。在导入时,我向学生讲解: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在讲的同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发给学生,当我讲完后,我让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把自己现在或曾经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整个事件写出来,小纸条上可记名也可不记名。这时学生纷纷写出了自己所遇到挫折的小故事,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分类向老师汇报。我告诉学生:对于分类陈述的挫折或困难,谁能解决谁就是本堂课的小小诸葛亮。这时学生都畅所欲言地讲出了自己的心事,也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也讨论出来了哪位学生是小小诸葛亮。与此同时,我也观察到了学生的表现,接着就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名人遇到挫折后是如何面对挫折的视频,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看得津津有味,从他们的神情中,我看出了他们也想知道当名人面对挫折或困难时时怎样做的。通过播放名人故事,学生体会到:挫折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很平常的事,如果在遇到挫折时学会总结反思,这时挫折将会成为成功之母。接着我又播放我收集的一些有关汶川和玉树灾区小朋友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灾区小朋友又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将其与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当自己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首先应该从挫折或困难中解脱出来。紧接着我播放了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最后播放《真心英雄》这首歌,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诠释:知难而进,奋发向上,做个真心英雄。
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可见,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起到突破重点、变抽象为形象、,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该只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在制作课件前,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拓展教育空间
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课前拍摄了一些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学生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但他们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未必能说出家乡的特色。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更多有关家乡的富有代表性的图片,增加了信息量,学生知道了我们家乡的夜景也很美,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画下来或者写下来,从而拓展了教育空间。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理解词语含义,突破难点
学习课文要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并让学生理解体会那是很难的。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参观一个个景点,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有关画面,然后我把描述画面难理解的好词句再用图片显示出,如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用图片来理解词语,大大减轻了难点。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合理运用多媒体,这样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最终实现新课程下要求达到的各项目标,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及国民整体素质。
一、运用多媒体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导入:“美丽的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光啊,在领略了新疆、傣族的风光之后,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去首都北京旅游。看看这次我们会有什么收获呢?让我们坐上火车出发吧。”屏幕上出现的一辆辆火车和动感的音乐一下子就吊住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形象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某些现象或词语难以理解,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尽力去讲解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时候也只是事倍功半。此时,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许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给三年级学生上了一节《挫折就是成功之母》的心理健康课。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话,课堂气氛难以营造,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高起来。基于这一点,我在备课时仔细研读了该节课的内容,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作辅助。于是我收集了许多相关图片和视频,根据需要也准备了一叠空白的小纸条。在导入时,我向学生讲解: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在讲的同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条发给学生,当我讲完后,我让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把自己现在或曾经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整个事件写出来,小纸条上可记名也可不记名。这时学生纷纷写出了自己所遇到挫折的小故事,然后分组交流,最后分类向老师汇报。我告诉学生:对于分类陈述的挫折或困难,谁能解决谁就是本堂课的小小诸葛亮。这时学生都畅所欲言地讲出了自己的心事,也相应地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也讨论出来了哪位学生是小小诸葛亮。与此同时,我也观察到了学生的表现,接着就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名人遇到挫折后是如何面对挫折的视频,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看得津津有味,从他们的神情中,我看出了他们也想知道当名人面对挫折或困难时时怎样做的。通过播放名人故事,学生体会到:挫折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很平常的事,如果在遇到挫折时学会总结反思,这时挫折将会成为成功之母。接着我又播放我收集的一些有关汶川和玉树灾区小朋友生活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灾区小朋友又是如何面对困难的,将其与我们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当自己遇到挫折或困难时首先应该从挫折或困难中解脱出来。紧接着我播放了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放松,最后播放《真心英雄》这首歌,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进一步诠释:知难而进,奋发向上,做个真心英雄。
通过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愉悦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可见,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起到突破重点、变抽象为形象、,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手段,而不该只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在制作课件前,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首先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拓展教育空间
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课前拍摄了一些家乡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学生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但他们毕竟还是二年级的小孩子,未必能说出家乡的特色。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更多有关家乡的富有代表性的图片,增加了信息量,学生知道了我们家乡的夜景也很美,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然后让学生画下来或者写下来,从而拓展了教育空间。通过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理解词语含义,突破难点
学习课文要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并让学生理解体会那是很难的。我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时,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学生参观一个个景点,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课文中的词句描述有关画面,然后我把描述画面难理解的好词句再用图片显示出,如华灯高照、川流不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用图片来理解词语,大大减轻了难点。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更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配合,合理运用多媒体,这样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最终实现新课程下要求达到的各项目标,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及国民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