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及其课程的特点入手,分析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不足之处;提出关于教学改革的设想和课堂改革措施;通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人才和专业应用的实践设计能力。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所以高校环境艺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做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但是对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还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概念,相关的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环境还不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相较国外同类专业有很大差距,所以为了能够承担起高校向社会输入人才这一使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就非常必要。本文鉴于自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实际工作,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实践尝试。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就其概念来说,是以环境生态的观念为指导,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是汇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造型基础、透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发展而来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延续,教学过程中强制化,导致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这门专业的意义所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为主动,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的发展,把学生潜在的能力发掘出来。
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学生群体中存在艺术知识贫乏的现象,加上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愈加严重。环境艺术是艺术与设计的综合学科,但是很多师生对它的具体内涵理解不够,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环节,热衷于电脑制图和手绘效果这些必要的专业实现手段,而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致使设计作品浮于形式、没有深度。所以说理论知识是专业实践必要的前提准备,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引导,学生往往只在形式上徘徊,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我提高。
教师的整体水平也决定着一个专业的发展水准,在专业设计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存在缺乏优秀教师的现状。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忽视学生对设计项目的深刻理解;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宽展思路,使学生的思考范围仅限于课堂的授课内容之内。因此有些学生对设计作业的完成能力较弱,不对设计本身做深入研究,滞留于手绘或计算机制作等技术层面。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更新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设置中,应根据专业特点,除了造型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外着重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理解。设立相对应的关于环境、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理论的课程,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区别开来,强调学生对空间设计的理解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2.2 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其课程要进行相互研讨的特点,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示范和讲解之外,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学校要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环境,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增加图书资料,设立与设计专业对应的实验室;建立和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办学模式,引导学生将设计用于实践,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实训与操作,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扩展知识面,提高沟通与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 改善课堂氛围,转变教学关系。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型个性,尊重和信任学生,创造出相对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在专业辅导课中使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项目问题,教师和学生对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对设计有深层次研究。在课堂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做出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发展。
3 总结
环境艺术教育现在已经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实施和推进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大作用。作为现代综合型学科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导向方面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按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来看,大部分教育机构的环境艺术设计从教学到管理的各层面还没有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因此,面对未来的发展和社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在艺术教育的理念、措施等方面不断转变与进展,寻找在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使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新梅著.艺术课程改革问题初探.艺术教育,2004
2 贾文化著.对教师培养教育模式“转型”的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
报,2004
3 刘大力著.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4 赵秀敏著.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学课程教学实践.高等建筑教育,
2003
5 杨文会著.环境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传统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所以高校环境艺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要做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但是对我国各类高等院校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还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概念,相关的专业理论研究和教学环境还不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相较国外同类专业有很大差距,所以为了能够承担起高校向社会输入人才这一使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就非常必要。本文鉴于自己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实际工作,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分析,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实践尝试。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就其概念来说,是以环境生态的观念为指导,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是汇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各个领域,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大部分高等院校环艺设计的专业基础课通常设置在大一、大二阶段,部分学校在学生进校后将一年级的课程都设置为造型基础、透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专业能力。这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教学,缺少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研讨,忽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美术教学的模式发展而来的,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延续,教学过程中强制化,导致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课程的学习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这门专业的意义所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变为主动,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个性的发展,把学生潜在的能力发掘出来。
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致使学生群体中存在艺术知识贫乏的现象,加上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文化修养残缺的状况愈加严重。环境艺术是艺术与设计的综合学科,但是很多师生对它的具体内涵理解不够,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环节,热衷于电脑制图和手绘效果这些必要的专业实现手段,而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致使设计作品浮于形式、没有深度。所以说理论知识是专业实践必要的前提准备,没有设计理论知识的引导,学生往往只在形式上徘徊,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我提高。
教师的整体水平也决定着一个专业的发展水准,在专业设计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存在缺乏优秀教师的现状。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的启发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忽视学生对设计项目的深刻理解;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宽展思路,使学生的思考范围仅限于课堂的授课内容之内。因此有些学生对设计作业的完成能力较弱,不对设计本身做深入研究,滞留于手绘或计算机制作等技术层面。
2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更新基础课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设置中,应根据专业特点,除了造型基础、计算机软件应用外着重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比例、空间、结构关系的理解。设立相对应的关于环境、建筑、景观、空间设计理论的课程,使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绘画专业区别开来,强调学生对空间设计的理解能力和艺术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2.2 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其课程要进行相互研讨的特点,在课堂上除了基本的示范和讲解之外,要更加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学校要优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环境,逐步改善硬件设施,增加图书资料,设立与设计专业对应的实验室;建立和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办学模式,引导学生将设计用于实践,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实训与操作,加强动手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扩展知识面,提高沟通与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在完成教学的过程后,要让学生自己组织讨论完成课堂学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 改善课堂氛围,转变教学关系。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型个性,尊重和信任学生,创造出相对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在专业辅导课中使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项目问题,教师和学生对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对设计有深层次研究。在课堂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做出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扩展知识面,从而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形成具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发展。
3 总结
环境艺术教育现在已经是高校艺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实施和推进高校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大作用。作为现代综合型学科领域,在国民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导向方面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按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来看,大部分教育机构的环境艺术设计从教学到管理的各层面还没有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因此,面对未来的发展和社会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在艺术教育的理念、措施等方面不断转变与进展,寻找在教学当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使环境设计艺术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新梅著.艺术课程改革问题初探.艺术教育,2004
2 贾文化著.对教师培养教育模式“转型”的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
报,2004
3 刘大力著.高等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4 赵秀敏著.环境艺术专业的建筑学课程教学实践.高等建筑教育,
2003
5 杨文会著.环境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