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整理可持续性发展及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地整理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关键词:土地整理;可持续性;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一、可持续土地整理概述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土地整理活动是指综合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在环境代价和资源代价最小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最大经济收益的一种发展方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提高土地的生产性能和生态功能
   土地整理通过土地平整,清除影响土地规模利用的障碍物,建设机耕路、给排水沟和农田保护林网,能有效提高整理区农地的生产性能,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条件。
   (二)、降低土地整理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土地整理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有些后果是难以预测的。所以在农地整理过程中必须重视风险测定评价,进行后果的虚拟分析,寻求风险最低的土地整理模式。
   (三)、增加耕地数量和保护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机统一
   一个土地整理项目不能增加耕地面积,则项目很难启动和运行。可持续的农地整理,必须注重土地数量和环境质量的协调发展。
   (四)、经济上可行
   土地整理能使农地利用节水、节能、节劳、提高产量,而且可以通过新增耕地的60%置换建设用地指标获利,其经济效益是显著的。但是,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降低单位面积上的整理费用,创造更多的投入产出比,依旧是评价农地整理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土地整理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
   土地整理项目投资的目标,是在不超出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前提下,提高土地整理项目区生产效率,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使经济效益得以最大限度的增长。即增加项目区长期的经济财富和福利是土地整理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因此,经济的持续发展状况是判断土地整理项目是否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土地整理的直接受益者是整理区域内的农户,其对农户的经济效益表现为土地经整理后产量增加与生产成本降低两方面,从而提高了农户的收入。产量增加的原因可归纳为三项:一是土地整理后有效耕地数量增加;二是土地整理后土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土地整理后农户对土地的投入与采用农业新技术的可能性增加。而生产成本的降低主要是因为:一是由于田块集中节约的劳动成本;二是由于田块规整,实施机械化耕作节约的成本;三是通过完善灌溉设施和田间道路系统,降低的灌溉成本和节约的运输时间。
   (二)、生态环境因素
   可持续的土地整理项目是生态、环境、景观保护与项目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合理平衡,是在不破坏资源环境及不损害后代人利益的条件下的发展。当土地整理投资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从而使得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生态效应时,这种效应有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即投资行为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带来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所谓正的生态效益,也可能是使得自然生态系统逆向演替,即所谓负的生态效益。因此,能否合理地保护资源,维持或改善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及其景观审美度,提高项目区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均衡性,是判断土地整理项目复合系统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三)、组织制度因素
   土地整理项目营运的组织机制及管理机制,是土地整理项目持续经营的保障。良好的土地整理组织机构和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土地整理项目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制度是否健全,组织形式是否符合实际,是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组织制度要素。影响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可持续性的组织制度因素主要包括土地整理组织相关的决策机制、反馈机制、经营管理机制、融资机制等多个方面。
   (四)、协调性因素
   土地整理项目是一个由工程措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组织制度等各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内各子系统的结构组合模式,决定了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优化结构组合,能促进土地整理系统的物质、能量、价值和信息流动与交换,产生系统协同放大效应,促进系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土地整理项目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度,影响着土地整理项目的可持续性,是土地整理项目可持续性评价应考虑的重要内容。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使评价体系能准确地反映土地整理区的真实情况,建立土地可持续地整理评价体系应贯彻以下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科学性是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构建的指标体系既要能揭示土地整理的效益,又要能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但是它并非单纯的理论探索,而是要能发挥实际作用的体系,因此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备可操作性,那么建立体系就毫无意义。对于不同的土地整理区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生搬硬套。
   (二)、系统性与完整性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要比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区域的发展特征。因此,构建土地整理评价体系时,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整个整理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与其周围环境体系紧密联系的系统。在保证完整性的原则下,充分考虑全局的因素,选取能反映土地整理与社会经济资源结合的特点、能反映土地整理与土地区域、专业化利用相结合的、能考虑到土地整理的广度和深度的各种因子。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体系真正地反映土地整理带来的各种影响。
   (三)、动态性原则
   动态可持续发展有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是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必须着眼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需要考虑到若干年后对土地整理的不同投入,将会造成不同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果;另一方面则是针对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而言,随着人口不断增加与城镇建设用地逐渐扩展,进行内涵挖潜,土地整理活动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为了能够全面反映土地整理情况,选取的指标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为了能够客观反映问题,把定性指标量化,把数值运用到指标体系中,最终得出定量的结论。
   (五)、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土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一方面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同时工程开展能带动各类相关行业的发展,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可见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它也能改善土地的质量,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因此也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土地整理工程的实施,必然改变当地的生态结构,进而改变当地的生态功能。因此,在评价时,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的综合效益,才能判断实施土地整理能不能使土地永续利用,能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环境。
   (六)、公众参与原则
   公众参与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促使事物(项目等)的相关群体积极地、全面地介入事物过程(决策、实施、管理和利益分享等)的一种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措施的运用,使当地人和外来者(专家等)一起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对计划和实施做出监测评价,最终使当地人从项目中得到收益。有效的公众参与,会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完整和更具有针对性,并使得所提出的评价行动建议更易于被当地人民所接受,为项目的成功运营创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分析土地整理项目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台儿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运河古城,七十多年前,中国军队重创日军于徐州东北门户台儿庄,使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举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为充分发掘大战文化资源,经完善方案、调研论证、征集史料、筹集资金等一系列努力,在1993年建成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作为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地,多年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功能,积极创新经营理念,向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
期刊
摘 要:新闻从业者应成为创作主体是由新闻产品的文化属性、商品属性所决定的。创新主体是由新闻的写作规律所决定的,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的第一要求,“新”也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新闻从业者的精神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在传播过程中,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认知的需求、服务的需求和审美需求,是新闻传播的主要目的,也是传播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关键词:新闻记者;创作主体;创新主体;传播主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让学生感到亲切的教学情境,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使教学任务在师生互动的、轻松的、和谐的、欢乐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我认为教师要精心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努力创设趣味、贴切的课堂情境,巧设一些问题
期刊
摘 要:本文中介绍的画面分割是二维设计的网格分割,即我们经常说的版式设计。网格是设计作品得以形成的基础,它能使设计师将众多的元素有效地布置在画面上。本质上讲,它是每件设计作品的骨骼,不管作品中有丰富的元素还是简单的几个元素,网格分割都能使其更加具有秩序感和节奏感,招贴设计作品亦然。   关键词:招贴;网格;分割     招贴,有书面的平面广告、海报,还有户外大型广告牌、墙上张贴的海报、车体的印
期刊
摘 要:社区文化的建设是我国刚刚新起的行政区域文化,在建设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国际化大都市的社区文化管理已经相当的成熟。本文并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国际化社区文化发展的共性,从而得出对我国社区文化管理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大都市;社区文化;启示     一、国际化大都市社区文化管理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的大都市,特别是那些国际化的大都市,社区文化的政策、管理体制、
期刊
摘 要: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保护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农药又是一个有毒物质,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身体健康以及环境保护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加强农药安全管理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药;安全管理;技术应用     一、农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药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初中音乐教学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教育培养目标,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为每个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情感投入、扎实的专业技能、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学;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初中音乐教学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教育培养目标,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
期刊
摘 要:98%的事故是由于人的原因引起的。在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占到了90%多。本文通过对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成因分析,提出了提升安全意识必须树立的观念,指出了企业员工安全意愿培养的落脚点。   关键词:安全意识;薄弱;成因;提升;观念;安全意愿;培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世界通行的公理,怎样预防才能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呢?不少企业对安全制度强调很多,事故却屡屡不断。究其原因,企业里
期刊
摘 要:当前条件下,如何保证国有企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建设是重要保证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形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内部改革不断深化等特点,企业纪检检察组织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出现新的特征,面临新的任务,纪检监察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在纪检监察工作上,不断加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化的加快,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全国的耕地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减少,资源短缺,粮食短缺,粮价异常波动。同时,因各类园区的建设引发的土地征用矛盾和群体冲突事件,无不说明一个事实,中国的土地问题已经威胁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纯粹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真正的发展应该是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土地是民生之本,开发区所面临的问题、压力与挑战也日益增加。因此,探求开发区土地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