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多·范·柯克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722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老兵,2014 年7月28 日逝世,享年93 岁

  西奥多·范·柯克(Theodore Van Kirk),生前曾是一位美国B-29轰炸机的机组成员。这位“二战”老兵的去世,未能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但人们不应忘记,他是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的机组中,最后一位离世的成员。
  1945年8月6日,柯克所在的“埃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机组成员12人,驾机从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基地升空,执行“13号特别轰炸任务”——对日本实施首次原子弹突袭。飞机由大队长蒂贝茨上校亲自驾驶,柯克担任蒂贝茨的领航员。
  当天早上8时12分,“埃诺拉盖伊”号飞抵离目标约24公里预定投弹识别点,随后顺利锁定广岛市中心的“T”字形大桥。柯克向机组确认了飞机已抵达投弹点,绰号“小男孩”的原子弹随即被投下,并于53秒后爆炸。伴随蘑菇云升起,广岛陷入火海。几分钟后,“埃诺拉盖伊”号返航。
  此次原子弹突袭,给广岛造成了巨大伤亡与损失。广岛市区80%的建筑化为灰烬,6.4万人丧生,7.2万人受伤,伤亡总人数占全市总人口的53%。8月15日,在长崎也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第六天,日本才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落下帷幕。
  核武器的横空出现,不仅加速了“二战”结束的进程,也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核暗”的时代。且不论这次核武器使用的伦理争辩,作为参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武器使用的最后当事人,柯克始终坚守着一种军人的英雄情怀和信念,未对这次行动产生任何怀疑和动摇。
  在他看来,今人批评使用原子弹,是因为他们已淡忘或根本就不明白,当年美军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他们从不投降;从不接受失败。柯克不屑于将道德与战争放在一起谈论,认为这几近迂腐。因为,身处战争中心,一个国家必须有勇气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以便用最小的伤亡代价结束战争。
  然而,战争结束了,柯克心中向往的和平却远未到来。当他参与投下原子弹的那一刻,核武的出现及其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的面貌以及秩序。“二战”后,美苏之间展开的核竞赛以及核威慑,成为冷战的背后技术支持。
  这种全球冷战又与地区低烈度冲突相伴。在东亚、非洲和中东等热点地区,美苏各自扶植代理人,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各种潜在的默契,进行了数场地区战争。冷战结束,苏联消失,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此后,核武器的扩散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困扰。
  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日本,承受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的同时,也从此走上了由美国设计的民主改造之道,开始了向正常国家回归的路途。但日本对战争的反思似乎还远远不够。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关于突破和平宪法的各种势力和声音此起彼伏,让东亚邻国甚为担忧。
  西奥多·范·柯克,1921年2月27日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诺森伯兰,入读大学仅一年,便于1941年加入美国空军,成为一名后备军官。后来与他共同执行轰炸广岛任务的蒂贝茨上校,将柯克征召进自己的队伍,参与海外战斗。他们驾驶B-17战机,出色完成第97轰炸机大队的各种任务,并曾于1942年11月,护送艾森豪威尔前往直布罗陀,以备战盟军在北非的战役。
  翱翔在欧洲和北非天空的几年中,柯克共完成58次战斗飞行任务。此后,他暂时结束战斗生涯,回到美国,专以培训领航员为业。
  柯克原以为战争对他来说已结束。但在1944年秋,第509混合大队于犹他州组建。由1800名空军人员组成的这支部队,使命就在于投放原子弹。而该部队指挥官正是柯克的老上级,蒂贝茨上校。蒂贝茨再次将柯克召入麾下。
  多年后,柯克曾經回忆,目睹蘑菇云在广岛上空腾起,他并未感到吃惊或愧疚,而是真切感受到如释重负——战争将要结束,更多的生命得以挽救。而此时,除了直接的参与者,整个世界尚不明白,在广岛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子弹爆炸的情景,柯克终生都没有忘记。轰炸广岛50周年之际,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仍能清楚回忆起当时的景象:“整个城市被火光、烟雾和灰尘覆盖,看上去就像一团黑色的焦油在燃烧。”
  1946年,柯克正式退役,获得银星勋章和杰出飞行十字勋章。结束军旅生涯的柯克,回到大学校园受教育,并在巴克内尔大学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后成为杜邦公司的一名雇员,直至退休。
  当年柯克等人执行的任务,在美国国内被视为结束了战争的英雄行为。但随着时光流逝,出于对核武器的恐惧,以及广岛、长崎等地遭受核打击后许多悲惨细节的逐步披露,对美军使用原子弹的质疑不绝于耳。
  柯克对此事的态度一生未变,晚年时依然如故。他时常主持一些讲座,也会接受采访,一次次地回忆那一刻发生的一切。他表示,自己做这些事情,并不是为了个人荣耀,而是旨在告诫后人,和平来之不易。
  作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相提并论,是治理理论与实践的一大亮点。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不是人为设计的,而是不断演化的。即便设计出“完满无缺”的治理体系,如果没有很好的治理能力去实施,也是枉然。这一点从战后一些被殖民国家独立后,其国家从领导人雄心勃勃的建国纲领、国际组织在拉美和非洲国家的发展实践,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的转型受挫,都可以得到有力印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
期刊
1882年(明治十五年)8月28日,明治政府参议伊藤博文,在驻德公使青木周藏的陪同下,拜访了柏林波茨坦的离宫。受德国皇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皇后的款待共进午餐。  席间,威廉一世对伊藤表示,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的改革过于激进,尤其是废除诸侯、剥夺士族特权等改革措施太过急进,令人担忧。改革应以本国历史和社会状况为基础,须循序渐进。急于制定立宪政体、开设国会,对于日本天皇来说并非可喜之事,整顿宪法及
期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601857.SH,00857.HK,下称中国石油)成立并100%出售东部管道公司的计划有两种结局,或因高层不同意见而搁浅,或进行重大调整。  该消息来自接近决策层和中石油集团的部分人士。  今年5月12日,中国石油公告称,将以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管理的与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相关的资产及负债,及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核算的与西气东输二线相关的资产及负债,出资设立“东部管道公司”
期刊
1831年5月9日,两个来自法国的年轻人托克维尔和博蒙登陆美国。他们此行名义上是来考察美国的新监狱制度,实际上是想要考察民主制度的实际运用。九个多月的考察,孕育了托克维尔的成名作《论美国的民主》。  托克维尔在该书上卷开头处表达了对时代大势的理解:“身份平等的逐渐发展,是事所必至,天意使然。”但在下卷结尾处却表达出了对这种不可遏抑的时代大势的深刻忧虑:“现代的各国将不能在国内使身份不平等。但是,平
期刊
疑难案件与常规案件的区分,对法学院学生来说,是早已耳熟能详的常识。标准的教科书式的答案是:所谓的简单案件,就是运用法学院学习的法律知识与方法,解释和适用法律没有争议的案件;疑难案件,就是法官在裁判过程中,很难简单地将法律规范直接适用于案件事实,做出裁判的案件。  高年级的法科学生或许还熟知,疑难案件的产生,往往与究竟该适用何种法律规范,法律规范的具体含义为何,以及究竟什么样的规范才是法律等法律解释
期刊
法庭上,法官本应居中行使司法独立、客观和公正的权力,而作为被告人的辩护律师,与公诉人形成对抗,但在司法实践中,近年来,尤其对于一些“特殊”案件,法庭上应有的对抗演变为越来越多的“辩审冲突”——律师和法官的冲突,甚至辩护律师的辩护权被剥夺。  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在一些热点案件中,部分司法机关甚至动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近亲属解聘律师或者律师被法院解聘,“这构成了律师执业过程中的
期刊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金融控股集团之一,光大集团这次名副其实地站在了新的改革发展起点上。自2003年始,光大集团拉开了为期11年的漫长重组改革路程,期间数次面临解体窘境,数次又起死回生,整个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其复杂性、艰难性都成为中国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改制的典型案例。  2014年7月,光大集团重组方案最终敲定,此时距离唐双宁突然“空降”继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已经七年。作为新方案的重要推手和参与者
期刊
粉刺是一种名声不太好的小红点。进化学家告诉我们说,粉刺是人类从动物最终进化为现在的人的一种残余:它使猿人的毛发迅速消褪。  不巧的是,人类旺盛的皮脂分泌并不理会粉刺带来的革命,仍然固执地润滑着所剩不多的毛发。这样的疏忽导致了今天人类在社交场合的种种尴尬。大部分人要等到皱纹的出现才能将那个可恶的红点赶出江湖。  几百万年前,猿人身上的毛发和粉刺之间经历了怎样你死我活的较量,并不是本文的题中之义。这个
期刊
7月的最后一天,赣南小城定南的一间会议室里,正卷起一场保险业“茶杯里的风暴”。  在这场名为“产险保险风险结题会暨偿二代研讨会”的会议上,来自保险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保险机构和学术界的人士济济一堂,对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C-ROSS,下称“偿二代”)建设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在研讨中不时响起争议之声。  自2012年4月正式启动的“偿二代”建设工作,经过两年四个月,目前已完成顶层设计、搭建整
期刊
几个关键领域的变化,正在重塑全球油气市场的结构:能源供应商主导地位的此消彼长;天然气市场从区域化向全球化发展,石油市场从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一些燃料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另一些燃料的市场份额出现下跌;回报率下跌,但资本项目扩大至“超大型”范围;为应对地缘政治忧虑而开放和封锁边境,以及供需状况的转变。  全球油气投资者都在关注北美大陆。美国页岩气的蓬勃发展,让其能源更接近于自给自足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