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cxj89041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侧穿刺入路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6月— 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234例胸腰段单椎体OVCF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139例;年龄60~89岁,平均68.3岁。损伤节段:T11 45例,T12 65例,L1 72例,L2 52例。116例行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单侧组),118例行Magerl双侧穿刺入路PKP治疗(双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暴露辐射量、骨水泥注入量及渗漏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根据术后CT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25~36个月,平均27个月。单侧组手术时间[(19.6±5.3)min]明显短于双侧组[(35.6±8.9)min],暴露辐射量[(0.65±0.22)mSv]低于双侧组[(1.69±0.58)mSv],骨水泥注入量[(5.3±0.8)ml]少于双侧组[(6.5±1.3)ml](P均<0.05)。术后X线片显示骨水泥渗漏单侧组10例(8.6%),双侧组22例(18.6%)(P<0.05),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两组术后VAS、ODI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主要分布在椎体前部和中部(A2、B1、C2、D1),而双侧组骨水泥主要分布在椎体前2/3区域(A、B、C、D)。术中穿刺出现硬脊膜破损脑脊液流出10例,其中单侧组2例,双侧组8例(P>0.05),术中均调整穿刺方向,术后无神经损害表现。16例出现小关节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其中单侧组2例,双侧组14例(P<0.05),物理治疗1个月后疼痛均消失。30例再次出现椎体骨折,其中单侧组18例,双侧组12例(P>0.05),均再次行PKP治疗。

结论

与Magerl双侧穿刺入路比较,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入路PKP治疗胸腰段OVCFs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量小、骨水泥渗漏率低、骨水泥分布佳等优点。

其他文献
在脊髓损伤临床、科研和教学实践中,常涉及脊髓损伤恢复、康复与修复等问题。目前对脊髓损伤特别是脊髓损伤康复这一术语存在滥用和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因此,需要对相关术语的使用进行规范。笔者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从脊髓损伤恢复与ICF残损分类、脊髓损伤康复与ICF活动和参与分类、脊髓损伤修复与恢复和康复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分析脊髓损伤恢复、康复与修复的术语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动力化前路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8年1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4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0例;年龄21~65岁[(43.0±14.2)岁]。17例采用数字化术前设计辅助DAPSQ治疗(A组),17例采用常规DAPSQ治疗(B组)。A组男11例,女6例;年
创伤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目前我国的创伤患者救治体系尚不完善,创伤患者病死率高于发达国家。完善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病死率模式的关键。为创新创伤急救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建立江西省区域性创伤急救体系、提升创伤救治能力、降低创伤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近期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创建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达成了共识。笔者对江西创伤急救中心功能定位、基本要求、组织管理和评估核心指标等方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螺钉短节段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特殊类型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7月— 2017年5月山西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5例上颈椎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0~69岁[(41.9±20.9)岁]。创伤性寰枢椎脱位8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1例,寰枢椎脱位合并齿突不连2例,Anderson Ⅱ型齿突骨折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紧密缝合缩短跟腱增生愈合瘢痕组织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 2017年12月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收治的16例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71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均为运动伤。跟腱断端缺损5~7 cm,平均5.2 cm。均采用紧密缝合缩短跟腱增生愈合瘢痕组织进行修复。
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机制主要是替代受损神经元,保护宿主神经元,防止细胞凋亡,促进轴突再生和突触形成,促进髓鞘形成,分泌营养因子改善微环境等。多种细胞用于动物模型的脊髓损伤修复,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对完全性损伤患者的修复效果并不明显。由于脊髓损伤修复的困难性和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复杂性,难以形成安全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改善和恢复患者运功功能。为总结细胞疗法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促进研究人员对本
目的探讨赫尔辛基CT评分判断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的临床实用性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9月— 2018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TB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1例,女33例;年龄14~84岁,平均49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45例,9~12分42例,13~15分37例。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患者分为两组,26例
目的探讨X线透视和CT引导两种影像学监测方式进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或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17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3例Tile B、C型骨盆后环骨折或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28~69岁,平均43.8岁。84例骶骨正常,19例存在骶骨变异。分别比较两种不同骶骨类型患者术后2 d X线透视
目的分析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与非快速消散患者临床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1月— 2018年5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硬膜下血肿厚度≥5 mm、非急诊手术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18~80岁[(47.0±16.9)岁]。快速消散组27例,非快速消散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
对于骶尾部压疮,常用皮瓣或肌皮瓣转移修复。皮瓣带蒂转移只能携带蒂部的穿支,且存在无效蒂,而螺旋桨穿支皮瓣解决了无效蒂问题,但是只能携带1枚穿支,会导致皮瓣切取面积受限或者无效蒂部存在皮瓣部分浪费。如何可以切取面积大的皮瓣而且保证血供可靠是临床棘手难题。笔者对18例骶尾部压疮患者采用臀上动脉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探讨该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骶尾部压疮的皮瓣治疗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