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起源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UT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考试或可称之为“考量”,是指鉴别人的生存能力和竞争水平的方式,含有区分、比赛、考验、检查、验证之义。狭义的考试当然与教育紧紧相连,又主要包括“学校考试”和“社会考试”。前者是为了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用以检验教育单位教与学的质量和结果;后者是为了鉴别应试者是否适应某种社会分工和职事的需要。毫无疑问,广义的考试要远远早于狭义的考试。但是,即使有了狭义的考试,人类也还常常兼用广义考试的诸多方法。
  关于“考试”的起源素有不同的看法,但不争的事实是,有了广义的教育也就同时有了广义的考试。问题在于,处在广义教育阶段的先民,究竟如何教育和考量人?由于没有也不可能有直接的记载,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对此进行推测和“复原”:其一是各民族人民传诸久远的口碑文献;其二是一直残存在某些少数民族中的教育和考量方式;其三是民族学、教育学、考试学的相关理论。本文从云南众多少数民族口碑文献的有关内容中,对“考试”起源问题提出一点新的思考与看法。
  一、教育内容与方式
  我们认为,最原始的教育和考试行为是源自动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能。不难观察和想象,面对“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环境,动物为了其后代能够获得和自己一样的生存本领,就自然需要“教训”自己的幼仔。其中,也就自然存在“考试”与淘汰等行为和结果。对动物说来,这种自然而野蛮的“教育”与“考试”,往往伴随着残忍的“择优录取”。动物行为学证明,为了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它们会自然杀死或抛弃懦弱无能的后代,这就是生存竞争。
  人从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不假。但我们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还并不仅仅限于“人会制造工具”。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也同时伴随着人类所独有的智慧和道德的逐渐觉醒和发展(其他动物也许没有)。因此,在原初人群共同的生存活动中,尽管人类同样需要教育和训练自己的后代和族群,使之获得生存和竞争的本领。但智慧和道德的力量,又逐渐使聪明的人类抛弃了那些沿自动物的野蛮的“考试”和“淘汰”手段。代之以长辈的示范和训导;个体的学习与实践、集体的互相观摩和教习,以及必要的考量措施。
  有趣的佐证是中国古代关于“考”的训释。汉儒训“考”为“老”;《广雅》释“考”为“问”。反映出远古曾以有经验的年长者执教、主考,而所谓“考试”方式,也只不过是“提问”而已。我们从大量少数民族口传文献中,就不难体察到远古教育和考量其族类的温情和乐趣!
  史实和理论证明,远古已有社会教育和考量的行为,但并无固定制度。和今天一样,古代先民教育和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而考察或考量的目的也是为了检验其教育或训练的效果究竟如何?考试学家指出,和今天不同的是,“原始社会限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文化科学的贫乏,学、考、用三者不必也没有可能独立。一切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考试和应用三者相互结合,或者说,寓学于用,寓考于学。这是我们研究远古教育和考试行为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那么,原初的民众究竟需要学习、运用和传承哪些知识和技能呢?他们又会在什么场合来学习、运用和传承这些知识和技能呢?我们首先需要从理论上略加认识和归纳如下。
  其一是生育繁衍和亲族识别的知识。它涉及人类的体能与健康、婚配与家庭、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等实际问题。由此导出原初的人伦和社会关系的认同;导出不同族群对自己祖先和族系历史的集体记忆;等等。
  其二是生活和生产的技能。它涉及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和发展关系等具体问题。由此导出人类日益增长的劳动和生存知识。也进一步产生了原初的天文、地理、博物、数学、军事等实用类知识。
  其三是想象和逻辑思考的知识。这本是所有高等動物共有的能力。无此,则无法指导其正常的动作和行为。所不同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想象”进一步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础,由此导出原初的文学、艺术知识;而“逻辑”也从一种自然的能力变成一种抽象而有用的知识。
  考试学家指出,考试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准相关,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简单,人们在共同生活和生产群体中互相依存。上述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主要靠已有经验的长者(也许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靠自己的观察、体验、模仿和实践。并没有固定的教育、教学和考量场所。学、考、用也许在劳动现场;也许在氏族公房;也许就在家中的火塘旁……文字产生之前,学习和“考试”主要靠形体和语言交流。所以,流传至今的各民族人民的口传史诗、叙事史、故事、传说、童谣、民歌、谜语、游戏等,其中就包含着原初的教学和考量方法。
  考古证明,云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1956年和1975年,云南先后发现了人类的“直系祖先”——腊玛古猿的化石——“开远森林古猿”和“禄丰腊玛古猿”。此后,距今170万年的直立猿人——“元谋猿人”在云南发现。进入石器时代之后,云南丽江、西畴,昆明等地都有原始人居遗迹的发现。此外,云南沧源、麻栗坡、丘北、墨江等地发现大量原始岩画,反映了数千年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艺术生活。原始岩画中不同年龄层次的、有序而协调的狩猎、耕作、舞蹈动作和场景,说明当时的“云南人”已具备身体力行的直观教育和实践,也就自然表现出以上不同辈分人群之间生存技能培训与教育的结果。此后,在云南各少数民族逐渐形成的口碑文献和习俗中,有关教育、教学场所和方式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和具体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直传式。在生活和劳动中,由长者或同辈人直接对受教者施行教育,俗称“言传身教”。传授的大多是生活和生产的技能,也应包括与此相关而逐渐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如辩方定位的地理知识、观风测云的天文知识、加减乘除的计算知识、名物释义的博物学知识等等。可以说,几乎所有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口碑文献或习俗都无不具有这方面的内容。   二是家庭式。在各家各户由父母兄长施教。云南不少民族的家中多有一个火塘,除用于驱寒烹饪之外,也是全家老小经常议事聊天的地方。当然也会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场所。家庭教育除上述“直传式”教育的内容之外,也应包括家庭历史、儿女的身心保护、道德行为、婚配习俗,乃至生育卫生等较为私密的内容。
  三是部族式。由部族头领或权威人士施教。云南不少民族村寨多设有“公房”之类的集体聚会场所,供商议决定部族重大事项,或举行重大仪式,也往往是部族权威人士以此教育部众的地方。教育的内容可能会涉及部族的历史演讲、职事选举、对外交往、集体活动等等。
  四是宗教式。由神职人员施教。云南各民族均有自己原初的宗教习俗,也多有专门的神职人员。如彝族的“毕摩”、纳西族的“东巴”等等。神职人员也往往是本民族“兼通神人”的知识分子和权威人士之一。他们会按习俗在部族集体或族人家庭中主持各种仪式。这些仪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内容也同样会涉及部族的历史、宗教、伦理和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
  五是游戏式。经代代相传,多由孩子们自发举行,互相施教。游戏的内容涉及面宽泛,有的还配有童谣儿歌。我们认为,在没有学校的时代,游戏是儿童学习和演习传自长辈的各种知识、技能的主要方式。有的游戏其实已含有“考试”的基本功能了。
  除以上五种主要形式之外,云南各民族还存在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如讲故事、对歌、猜谜、说歇后语等等,都会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有了原初的教育,就自然会产生鉴别和促进教学成效的手段——考量。
  二、考量内容与方法
  如前所述,原初的教、学、考、用并无严格区别,它们只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族群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中,最为重要和常见的教学和考量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史地知识的考量。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传承与考量,是希望受教者不忘记自己的祖先、族源以及生存环境。云南古老的少数民族不少口传史诗、纪事诗、神话传说、宗教文献等都包含这方面的内容。考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讲述记忆,口口相传、转相背颂等形式。也可由神职人员或族长等权威人士,在特定的场合对听众进行强化性复述和考问。例如,历史知识中的族系姓氏传承,表现在氐羌各族群多有“父子连名”的背颂和记忆(罗常培语)。又如,云南彝族的《指路经》等,往往在安魂祭祀活动中要求受众记往祖先迁徙、生存和居处环境的历史:
  宇宙万般物,都在变化中。彝人来源地,个个须知晓。先祖迁徙路,人人须记清。父亡要祭送,母逝须超度。儿女来戴孝,祭奠父母魂。父魂归天时,彝人迁徙史,一一来说清……古人阿澈说,怎样看地基。山高要平齐,左龙右方虎。方为阴间地。靠山高又大,前边河水流,才是人在地。山大不出粮,地瘦荞不旺。燕麦不发芽。季神是蟋蟀,蟋蟀找不到,怎么来安家?……来到兰各尼,兰各尼西海。碧波在荡漾。凫鸟水里游,白鹭海边站。四周是平川,北水灌入海;南山把头钻;东山领朝南,西山多险峻。海内鱼儿跳,山头麂子叫。海边种苏乍,地里撒着乔。东山更逶迤,牧人把羊瞧。定居在这里,建起大村寨。
  除采用以上由授教者反复吟诵来教育、考量受众的方法外,云南不同民族也普遍存在以对歌、猜谜、游戏等方式来考量史地和自然知识,如苗族《盘歌》的“盘”,即是“盘问”的盘,由一人提问,一人对答。彝族的《猜谜歌》,哈尼族的“闲歌”、傈僳族的“赛歌”,均属此类“考法”。特别突出的是纳西族民歌中的《考调》,皆以对唱问难的方式考试各种知识,如《好呀十二好》考及各种动植物的特点;《金呀十二金》考及装饰、生活常识;《好升有三个》考及行船、交易知识等。其中,《盘歌》一组,考及天文知识云:
  男问:听说三颗珠,皇帝不曾用。小哥不知道,请你点点瞧?
  女答:清早启明星,可是第一颗?金星绕太阳,可是第二颗?傍晚商星亮,可是第三颗?
  (二)劳动技能和态度的考量。劳动技能和态度的考量,是各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代代相传,人人具备。因此,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云南各民族的口传文献如民间故事、动物故事、格言、谚语等也多有反映。其共同的母题往往是教育受众要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精于技能、勤劳勇敢等等。其考量的形式多以人或动物的“竞赛故事”“考验英雄故事”“考招姑爷”等不同讲法流传下来。
  例如,云南阿昌族民间故事《户撒刀的传说》,说老铁匠的女儿阿衣看上了猎人小伙子阿芒。阿芒向老铁匠求婚,铁匠为考量女婿,叫他明年泼水节带一把自己打造的钢刀来,和所有求婚的人一同竞争,“哪个的刀打得好,先把树砍断,就把女儿嫁给他”。阿芒为了心爱的姑娘,刻苦学习打铁技术,向许多有经验的铁匠们请教,终于打出了上好的钢刀,在第二年的比赛中胜出。
  又如,阿昌族民间故事《巧选女婿》,说一个老汉要为美丽的女儿选一个勤劳诚实的女婿。他告诉应选的小伙子们,“你们到自家的田埂上拿一根最长、最新鲜的草来吧。”揭晓之日,所有的伙子都从自家的田埂上,或者从别处找来一根根长草。只有余爽空手而来。他告诉老人说,他家的田埂的野草已被他铲得干干净净。现在只有庄稼,没有野草了。老人便高兴地把女儿嫁给了余爽——一个勤快、诚实的青年。
  又如,云南彝族动物故事《斑鸠和公鸡》,说森林干旱,动物们口渴难受。斑鸠去约公鸡一块儿挖水塘找水。公鸡嘴上答应,但并不动手。斑鸠天天辛勤地挖水塘,水塘终于挖好了。公鸡却跑来喝现成的水。斑鸠说:叫你挖水塘你却偷懒不挖,光说不干。别人挖好了水塘你来喝水。你这种懒汉,小心被雷公公劈死。所以,后來公鸡每喝一口水就要抬头看一下天,生怕雷公公来打他哦!
  (三)道德品质的考量。以善恶、美丑、勤惰为核心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它们系关人与人,人与社会的正常秩序。自古就受到各民族的高度重视,也是先民教育和考量族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传世的彝族史诗《尼苏夺节》中,就有专章教育人们遵从善良德行,避免邪恶行为。 道德品质的考量在口传民族文献中往往以“惩恶扬善”的母题普遍存在。如云南独龙族动物故事《说谎的狗》,说当初人、猪、狗生活在一块儿,都会说话。猪原本很勤快,天天用嘴去帮主人“拱土耕田”。狗却懒惰且喜欢挑拨是非。有一天,狗对猪说,你每天拼命干活,吃的却是谷皮和野草;我不干活还得天天和主人一起吃好饭菜。猪听了一时火起,就不再干活,天天睡大觉了。狗又去告主人,说猪天天不干活,成天睡大觉,毫无用处了。于是主人把猪杀了。不久,主人发现狗经常撒谎,又将狗的舌头割去一半。从此,狗再也不会说话了。   (四)逻辑能力的考量。逻辑推理的教育有利于使受众建立合理、正确的思维和行为程序。我们从云南各民族口传文献中不难发现属于逻辑教育和考量的内容。其母题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将大体符合逻辑的事情连接起来,按“连锁式思维方法”(费正清语),从前提推出结论。其二是采用“归谬”和“反驳”的逻辑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一种形式比如布朗族动物故事《鹭鸶告状》,说鹭鸶和老猫原来是邻居。但老猫偷吃了鹭鸶妈妈委托他照看的小鹭鸶。鹭鸶妈妈找强者告状,先找到太阳,太阳说雾能挡住我,我不是强者。找到雾,雾说,风能吹散我。找到风,风说,谷堆能挡住我。找到谷堆,谷堆说,水牛能用角把我挑烂,我算什么強者?找到水牛,水牛说,藤子能把我拴住。找到藤子,藤子说,老鼠能咬断我。找到老鼠,老鼠说:“我一见到老猫就不敢动了!”鹭鸶妈妈终于找到了杀害小鹭鸶的元凶——老猫。于是悲愤地搬到远离老猫的水边去住了。
  第二种形式将反驳、归谬的能力赋予某一聪明人物或动物如何战胜强者。如云南佤族“聪明人达太”的故事。说父母留给达太一头壮牛。一富人想据为己有,他向达太耍赖说:“这头牛是我家骡子生的。应当还给我”。达太请众乡亲来评理。他自己故意晚到,富人问他何以来迟?达太说:“路上看见沙子着火,我用干草把火灭了才来”。富人说:“沙子怎么会着火,干草又怎么能灭火呢?”达太于是当众反问富人:“对呀,沙子不会着火,干草也不能灭火。那么,你家的骡子又怎么能生出牛来呢?”富人哑口无言而去。
  又如,流传于云南德宏傣族中“智者召细维秀”的故事。说“富人沙铁”想敲诈穷孩子,硬说这孩子天天坐在他家门口吃剩饭,同时,也把他家饭菜飘出来的美味吃掉了,使他家的饭菜不香。要穷孩子按每天9块银子赔还,一共是63块银子。穷孩子请召细维秀主持公道。召细维秀先把63块银子当众拿出来,堆在一面大镜子前面,叫富人沙铁打开大口袋,把镜子里的银子装走。沙铁问:“镜子里的银子怎么能拿走呢?”召细维秀当即反驳沙铁说:“既然镜子里的银子拿不走,那么,你家饭菜的香味又怎么能被别人偷吃呢?!”
  这类故事利用驳议的逻辑方法来回答纯属错误、荒谬的命题。也常见于民歌中的“反义歌”式“颠倒歌”。人们故意将事物的正常关系颠倒过来,编成歌谣,让受众从笑声中领会其谬误,从而加深对事物正确定义和合理结论的理解。例如,流传于大理的白族地区的《反义歌》云:
  大海心里砍竹子,螺蛳捞到青山尖。刀口子上来赛马,跑到灶门前。蚊子歇在大树上,枝枝丫丫压弯掉。老鼠抓来大象骑,墙缝成跑道。小小松鼠天上跑,三根头发放风筝。
  又如,长期流传于滇中地区的《颠倒歌》:
  倒唱歌来顺唱歌,
  老鼠咬着猫耳朵。
  铁树开花马长角,
  马尾巴上雀做窝。
  倒唱歌来顺唱歌,
  坐在船中没水喝。
  养个公鸡会下蛋,
  养个小兔会生鹅。
  由于文字发展滞后,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先民未能形成自己更为规范的学校体制和教学、考试体系。秦汉以后,随着中央王朝对云南统治的加强和汉儒文化的传入,云南各少数民族一方面迅速接受了中原文教及其制度;另一方面,迄今为止,又在民间保持着自己某些传自远古的教育和考量人才的独特办法。它们是考试学珍贵的历史遗产,也值得深入研究和继承发扬。
  (作者系原云南师大历史系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其他文献
同志们: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第十五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工作,部署今年的任务,必将更好地营造加快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省教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加快发展任重道远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较好
期刊
第一条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本办法所称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是指给予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为本省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奖励。  第二条评奖范围  (一)凡列入全国或全省教育科学规划的各级各类立项课题均可参评,具体的年限要求以当年发布的通知要求为准。  (二)凡未列入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而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教育科研成果,或不宜公开发表和出版但被
期刊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一段话冲上热搜:“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如果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既有分数,也能赢得未来大考,是否是一道无解之题?  记者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他们纷纷表示,该题有解。  关键在走出一条适合本地本校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充分发挥教育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一流育人質量是全面培养体系的核心  上会前,全国政协委
期刊
各州、市教育局,有关学校:  我省2006~2007学年省级优秀学生评选工作在各州、市教育局和有关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已圆满结束。经过自下而上的推荐、评选、公示,报省教育厅审定,共评出省级优秀学生27名(名单附后),现予以表彰。希望全省青少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一五”规划蓝图的指引下,注重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培养健康心
期刊
“生有涯而学无涯”是智慧,“学有涯而生无涯”是现实。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受到家长和社会最广泛的关注。但是,学业总会阶段性地结束,而未来的人生之路却很长。从关注学业到试图关怀整个人生,是教育理念转变的结果。  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不断加速,面向社会、关注职业的生涯教育逐步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影响也渗透到了教育的各个阶段。基于对各自国情、教情的认识,不同国家对生涯教育的理解
期刊
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最传统的方式之一,在现代网络技术大规模发展之前,函授教育也是最普遍的远距离教育形式。我国的函授教育是从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教学上逐步运用了广播、电视、录音、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急需人才,表现出这种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优势:传统函授教育增加了教育的受众面;传统函授教育成本低,收益高,教育学习形
期刊
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心理构成要素中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对智力活动有着特殊影响力的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等)统一作用于人的任何一种活动,也就是说,人的任何一种活动的结果,都是活动者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反应。  就中小学学生的成长阶段来说,既是人生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正确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期。作为教师,如果不了解教育对象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期刊
一、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  聋生的养成教育是以聋生的身体素质养成、心理素质养成、思想品德养成、行为习惯养成和生活能力养成等为基本内容的教育。聋生的素质教育是否有成效是以聋生养成的行为习惯为表征的。  首先,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聋生个体生理基础、心理特点、社会文化素质的融合体。如在肌肉、骨骼、身体的变化和运动中,聋生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生理状况、运动机能、体质特
期刊
探索德育新路子 引进管理新模式    部队是个大熔炉,借助部队的教育与管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增长国防知识;有利于增强学生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改变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
期刊
各州、市教育局,省属有关厅、局、企业集团教育处:  为促使云南中等职业学校更具优势和竞争力,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云南省教育厅于2002年首次进行中等职业学校省级骨干专业和学科带头人评审工作,当年评选出56个骨干专业和71名学科带头人。几年来这些骨干专业和学科带头人,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省委、省人民政府在《关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