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代,教育主管部门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对大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这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懂得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形成反思和交流的习惯并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真实的劳动任务,并且体验整个劳动过程。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渗透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实现英语学科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和有效渗透,我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为例,对教学内容、设计目的和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对本节课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进行深挖和整合。下面我从学科性质、基本理念、融合策略和应用建议等方面谈一谈英语学科如何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使课堂“活”起来。
一、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基本理念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劳动教育是人类进行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寓劳动于教育的基本理念。当前劳动教育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新时代“劳动观”在各级学校的劳动教育中起着指导作用。在深入贯彻落实《指导纲要》精神的同时,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树立起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基本理念。鲁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正是基于劳动教育基本理念形成的。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奶昔和沙拉,将劳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英语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也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和英语学科相渗透的基本理念。
二、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学科性质特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的概念。英语教育的学科性质特点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设定各级教学目标,从而加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的语境,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在语言实践活动采用适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强调劳动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劳动能力发展尤为重要。要根据目标要求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处理好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从而将英语课堂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在对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按照英语学科性质特点为学生创设了真实有效的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制作香蕉奶昔的真实语言环境并实际操作完成整个劳动过程。
三、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融合策略
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现劳动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真实的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是当代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我在对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与挖掘,采用劳动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策略,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八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具体融合策略如下:
环节一:课前互动,打破僵局。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和特点,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师生互动,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既打破僵局又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情景导入,点燃激情。
在听歌的同时跟着节奏,边唱边拍手,这样会立刻激发学生们的热情,进一步拉近师生的距离。
环节三:歌曲引入,智学单词。
学生天生好玩游戏,所以通过头脑风暴,既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来,也学习了本节课的四会单词和短语。利用抢答为小组加分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为下一步的新授课扫清了障碍。
环节四:视频引入,渗透劳动教育。
通过老师设计的连环问题,一步一步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精力相当集中,并且急切想知道如何做奶昔,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制作奶昔。
环节五:以身示范,渗透劳动教育。
通过对奶昔制作的亲自示范,教会学生制作奶昔的方法,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情景,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环节六:组织活动,渗透劳动教育。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奶昔和沙拉,不但将劳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寓教于劳动的教学方式既使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活”了起来,又真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价值,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
环节七:小组合作,延伸劳动教育。
学生在活动后进行小组总结、交流,让语言表達能力强的学生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动手制作奶昔,让书写认真的学生记录他们的活动过程,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样分工合作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又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环节八:总结活动,加强劳动教育。
让学生把课堂劳动教育延伸到日常劳动活动中。经历完整劳动过程,培养学生具备根据指令或说明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增强他们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责任感和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
前三个环节是劳动教育融入英语学科的前奏和准备。第四至第八环节是层层递进展开的: 视频引入,渗透劳动教育;以身示范,渗透劳动教育;组织活动,渗透劳动教育;小组合作,延伸劳动教育;总结活动,加强劳动教育。缺少哪一环节,教学也不完美。 四、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幸福圆满的人生都是通过劳动得以实现的。学生在活动后进行交流与总结,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自己动手做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事情,达到了劳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目的。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相渗透的价值意义,具体如下:
1.在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中,首先根据活动目的明确小组交流的方法,根据操作要求提出小组活动的具体方案,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示小组活动的机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并能在小组展示活动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观看制作和现场动手制作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小组合作,在实际劳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了目标语言。
3.学生在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的情景中,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用英语做事情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加强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4.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不仅课堂上能操作,还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制作奶昔或沙拉,把英语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学生向父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一道菜,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真正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元素,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也得以完美的发展。
五、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应用建议
根据英语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为学生综合語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行之有效的教学任务,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达到新课标对老师的新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应用建议:
1.学生的高参与度。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论,为每名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为学生全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现有英语认知水平进行充分了解,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式,适当调整学习难度,以便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学生有效的情景活动。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有效地创设情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情景活动的创设一定要行之有效,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我们应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效的情景活动。
4.学生活动的可持续性。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创设的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创设的活动必须有利于英语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寓劳动于教的教学方式既使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活”了起来,又真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价值,也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是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挖教材,努力将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劳动教育与英语学习合理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在快乐中学好英语。
【关键词】劳动教育;学科渗透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实现英语学科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和有效渗透,我以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为例,对教学内容、设计目的和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对本节课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进行深挖和整合。下面我从学科性质、基本理念、融合策略和应用建议等方面谈一谈英语学科如何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使课堂“活”起来。
一、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基本理念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劳动教育是人类进行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寓劳动于教育的基本理念。当前劳动教育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任,新时代“劳动观”在各级学校的劳动教育中起着指导作用。在深入贯彻落实《指导纲要》精神的同时,使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树立起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基本理念。鲁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正是基于劳动教育基本理念形成的。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奶昔和沙拉,将劳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英语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也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和英语学科相渗透的基本理念。
二、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学科性质特点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劳动教育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劳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而非一成不变的概念。英语教育的学科性质特点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设定各级教学目标,从而加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的语境,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在语言实践活动采用适合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强调劳动教育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劳动能力发展尤为重要。要根据目标要求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并且要巧妙地处理好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从而将英语课堂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在对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按照英语学科性质特点为学生创设了真实有效的接近实际生活的语境——制作香蕉奶昔的真实语言环境并实际操作完成整个劳动过程。
三、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融合策略
根据《指导纲要》的精神,劳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展现劳动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真实的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在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是当代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通过动手实践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我在对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的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与挖掘,采用劳动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策略,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八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元素。具体融合策略如下:
环节一:课前互动,打破僵局。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和特点,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师生互动,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既打破僵局又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情景导入,点燃激情。
在听歌的同时跟着节奏,边唱边拍手,这样会立刻激发学生们的热情,进一步拉近师生的距离。
环节三:歌曲引入,智学单词。
学生天生好玩游戏,所以通过头脑风暴,既把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来,也学习了本节课的四会单词和短语。利用抢答为小组加分的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为下一步的新授课扫清了障碍。
环节四:视频引入,渗透劳动教育。
通过老师设计的连环问题,一步一步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精力相当集中,并且急切想知道如何做奶昔,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制作奶昔。
环节五:以身示范,渗透劳动教育。
通过对奶昔制作的亲自示范,教会学生制作奶昔的方法,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情景,并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
环节六:组织活动,渗透劳动教育。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奶昔和沙拉,不但将劳动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种寓教于劳动的教学方式既使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活”了起来,又真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价值,也激发了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
环节七:小组合作,延伸劳动教育。
学生在活动后进行小组总结、交流,让语言表達能力强的学生描述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动手制作奶昔,让书写认真的学生记录他们的活动过程,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这样分工合作既培养了他们的劳动能力,又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
环节八:总结活动,加强劳动教育。
让学生把课堂劳动教育延伸到日常劳动活动中。经历完整劳动过程,培养学生具备根据指令或说明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同时也会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增强他们热爱劳动、关心他人的责任感和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
前三个环节是劳动教育融入英语学科的前奏和准备。第四至第八环节是层层递进展开的: 视频引入,渗透劳动教育;以身示范,渗透劳动教育;组织活动,渗透劳动教育;小组合作,延伸劳动教育;总结活动,加强劳动教育。缺少哪一环节,教学也不完美。 四、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价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幸福圆满的人生都是通过劳动得以实现的。学生在活动后进行交流与总结,从而促进学生形成反思交流习惯,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自己动手做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事情,达到了劳动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目的。鲁教版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相渗透的价值意义,具体如下:
1.在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中,首先根据活动目的明确小组交流的方法,根据操作要求提出小组活动的具体方案,从而为学生提供展示小组活动的机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发展语言与思维能力,并能在小组展示活动中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2.观看制作和现场动手制作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小组合作,在实际劳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了目标语言。
3.学生在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的情景中,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用英语做事情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加强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4.本节课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不仅课堂上能操作,还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制作奶昔或沙拉,把英语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学生向父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一道菜,在劳动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成就感。真正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元素,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也得以完美的发展。
五、寓劳动于英语教育的应用建议
根据英语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为学生综合語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布置行之有效的教学任务,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便达到新课标对老师的新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应用建议:
1.学生的高参与度。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论,为每名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为学生全面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现有英语认知水平进行充分了解,改变不合理的教学方式,适当调整学习难度,以便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学生有效的情景活动。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有效地创设情景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情景活动的创设一定要行之有效,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我们应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有效的情景活动。
4.学生活动的可持续性。劳动教育渗透过程中,创设的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要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创设的活动必须有利于英语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总之,将劳动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这种寓劳动于教的教学方式既使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活”了起来,又真正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价值,也激发他们热爱劳动的热情,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是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深挖教材,努力将英语教材中涉及的劳动教育与英语学习合理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在快乐中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