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到中国木刻研会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项目名称为:抗战时期重庆的木刻社团研究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到中国木刻研究会,项目编号:SWU1409287]
  摘要:本文把“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中国木刻研究会”两个全国性的木刻社团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团的成立、发展、举办的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将抗战时期重庆木刻社团的发展历史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这两个承前启后,因袭相连的社团由发起、建立、成长、壮大,直到把木刻运动推向高潮,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木刻社团;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中国木刻研究会
  一、重庆木刻研究会
  抗战前的重庆,木刻社团不多,“重庆木刻研究会”是四川省境内成立最早的一个木刻团体,由丰中铁、刘鸣寂等人发起组织,目的是为了把重庆的木刻工作者组织起来,更好地在重庆开展新兴版画运动。
  抗战以前,在重庆除了“重庆木刻研究会”以外,没有其他的木刻社团,抗战爆发后,“重庆木刻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参与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分会的筹备工作并在陪都木刻界较为活跃。直到1938年6月12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重庆木刻研究会”的成员丰中铁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的理事之一,此后“重庆木刻研究会”的成员即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会员座谈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抗战时期重庆最早的木刻展览——《七七抗战一周年抗战木刻画展》,就是由“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会员座谈会于1938年7月10日在重庆市商会礼堂举办的。
  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武汉时期
  1938年6月12日下午,在武汉的木刻工作者汇聚在汉口民生路花楼街洪益巷①内一所名叫“培心小学”的会议室里,举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
  其后,武汉以及重庆、桂林等地的报纸相继报道了“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以下简称“全国木协”)的情况。全国木协成立,一方面标志着自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兴起以来,中国木刻工作者终于有了一个得到政府承认的,经国民政府社会部登记注册的“合法”社团;另一方面意味着全国的木刻工作者将在全国木协的统一组织下把抗日救亡木刻运动推向新的阶段。
  全国木协成立的当天,在武汉举办了颇具规模的《全国抗战木刻展览会》。展出作品800余件,后出版了《全国木刻选》画册。重庆、成都、桂林的分支机构也纷纷开展各种木刻活动。
  全国木协成立后不久,日军进攻武汉,拉开了长达四个月的武汉会战序幕。
  随着武汉形势日趋危急,政府滞留在武汉的机构、部门、人员纷纷撤离。全国木协主要负责人马达、力群、陈九、罗工柳、安林等先后去了延安,刘建庵等去了桂林。武汉的总会人员决定全国木协总会撤往重庆,遂与在重庆的理事丰中铁联系,将协会的档案、文件、印章等物件寄到丰中铁处,并请其代行常务理事职务,负责总会日常工作。10月,卢鸿基随身携带总会收集的全国木刻作品数百件,随三厅人员经湖南衡阳、广西桂林,撤退到重庆。
  三、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时期
  全国木协迁重庆之前,在渝的理事丰中铁和原重庆木刻研究会的主要成员刘鸣寂等,就以全国木协重庆会员座谈会的名义在重庆开展工作,1938年10月23日,全国木协迁到重庆东升楼64号。②尽管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丰中铁、刘鸣寂等在渝木刻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全国木协的工作。
  1939年4月6日至8日,全国木协在重庆市社交会堂举办《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览》③。《新华日报》4月7日用了很大的篇幅出《全国抗战木刻画展特刊》。
  《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览》是在建立了全国性的木刻组织之后,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并且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木刻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无论是在艺术品质的增进上,还是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上,都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这次展览还赢得了重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以及市民的广泛欢迎,为新兴木刻在大后方发展,开创了一个很好的局面。
  四、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桂林时期
  1939年5月以后,日本对重庆实施残酷的无差别战略轰炸,以至山城市面瘫痪,报纸停刊,社会文化活动停止。全国木协总会工作此时也面临许多困难,经费短缺,物质匮乏,工作条件恶化,没有固定的会址。鉴于重庆的局势和总会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在渝总会人员认为总会以迁往桂林为宜。桂林当时是大后方的另一个文化中心,抗战文艺工作十分活跃。
  全国木协桂林办事处是总会常务理事刘建庵从武汉撤退到桂林后与在桂的理事赖少其等木刻工作者联络于1938年底成立的。6月,全国木协总会迁桂林后与桂林办事处工作合二为一,驻施家园。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三周年,全国木协于同年10月筹办了《鲁迅纪念木刻展》。展览于19日在乐群社礼堂隆重开幕,展出作品400余幅,分为西洋木刻、中国古代木刻和现代木刻三个部分。展览于23日结束后,主办者计划派人携展品赴广东、浙江、湖南、四川等地进行流动展出,并选出一部分寄送到香港、南洋和苏联等地展出。
  1940年10月22日,全国木协又在乐群社礼堂举办《木刻十年纪念展览会》,以此纪念魯迅先生逝世四周年,计展出木刻作品500 余件,另有史料、出版物、连环画出展。
  全国木协(包括桂林办事处),除了举办各种木刻展览以外,创办刊物,编办报纸美术副刊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救亡木刻》和《漫画与木刻》。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国共两党交恶,重庆、桂林等城市政治形势骤然紧张。总会鉴于桂林木刻运动面临的困难,以及重庆方面尚有卢鸿基、丁正献凭其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身份坚持木刻运动工作的情况,决定把总会迁回重庆,由卢、丁等人负责领导。
  1941年3月1日,由“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主办的《新蜀报》“木刻专页”第五期复出。3月15日,“木刻专页”第六期的“木刻简讯”称“木协筹办之 《战时木刻展览会》本定于五日举行,后因顾虑远地作品不能如期寄到,故展期至月底举行。”3月28日,由军委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联合主办的《战时木刻展览会》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展厅举行,展出了来自大后方各地,以及边区、战区的木刻工作者的作品350余件。   全国木协总会迁回重庆后,工作开展也非常困难,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社会部突然联名在5月29日的《中央日报》上刊登公告,宣布“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以及其它八十五个直属社团由于“不尊限期呈报公务”而予以撤销。大后方的木刻工作因为没有了组织而一度受挫,然而木刻运动之火已在全国各地点燃,抗日救亡文艺运动发展已成方兴未艾之势,一个更大的木刻运动高潮正在酝酿之中。
  五、全国木协撤销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自1938年6月成立到1941年5月撤销,历时三年。虽然其没能等到所为之奋斗的抗战胜利,却为争取这场胜利而发动的这场波澜壮阔的艺术运动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正是基于三年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奋斗,努力把抗日的火种、新兴木刻运动的精神带到全国各地,撒播在民众心中,当救亡事业度过一段时间的艰难后,将演绎出一场更为精彩的历史。果然,全国木协的接力棒在1942年初交给了在重庆成立的“中国木刻研究会”以及各地蜂起的木刻组织,继而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文艺史上的一段辉煌。“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作为中国美术家秉承鲁迅先生的遗志,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率先建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以及其开拓性的工作、贡献,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六、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
  “中国木刻研究会”是“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遭到国民党的撤销之后,于1942年1月在重庆成立的另一个全国性抗日木刻团体。木刻家开始策划筹备一个可以担负起更广泛的木刻运动的木刻团体,“中国木刻研究会”便应运而生了。
  举办展览可以说是木研会的主要活动方式,1942年2月11日至13日,木研会在夫子池新运模范区励志社举办了大规模木刻展览会,展览时间定每日上午八时至下午五时。④
  在木研会成立期间,组织举办了三次“双十全国木展”,这三次展览是“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后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活动,也是抗战期间举办的最大型的全国性木刻展览,展览拟定于每年的10月10日国庆节前后在全国各地同时举行。分别是1942年10月10日的第一次“双十全国木展”;1943年10月10日的第二次“双十全国木展”;1944年的第三次“双十全国木展”由于湘桂撤退,交通中断,无法联络,未能举行,“中国木刻研究会”改为在渝举办木刻联展。这段时间在“木研会”的组织与领导下,以重庆为核心,全国各地各类型的木刻展览风起云涌是抗战期间大后方新兴版画运动最活跃的时期。
  七、中国木刻研究会迁沪、更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改名为“中华全国木刻作家协会”的“中国木刻研究会”在艺术的领域里举起抗日的旗帜,以木刻为武器抗击敌人的侵略,在激励人民和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抗战的洪流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抗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战争结束,大后方的意义随之失去。中国木刻运动中心的迁移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1946年6月4日,“中国木刻研究会”在上海正式改名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抗战时期的木刻运动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一场社会影响很大的艺术运动,作为木刻运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木刻社团在这一时期凸显出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这场战火硝烟的艺术运动中发挥了先锋队与主力军的作用。
  在这一抗日救亡的木刻阵线中,抗战时期重庆两个全国性的木刻社团“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中国木刻研究会”领导木刻工作者从事的主要工作有:为当地报纸刊物作稿、制作巨幅宣传画、举办抗日木刻展览会、编制壁报、出版小型石印或木刻刊物、参加当地后援会、展出具有教育民众和政治军事宣传作用的木刻作品,让广大民众了解抗战美术运动发展的情况等。
  從一定意义上说“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和发展的历史就可以代表抗战时期重庆的木刻运动发展的历史。这两个承前启后,因袭相连的社团由发起、建立、成长、壮大,直到把木刻运动推向高潮,取得抗战最后的胜利这一过程就是抗战时期重庆的木刻运动的发展过程。
  【注释】
  ①李珠,皮明庥.武汉教育史(古近代)[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360.
  ②全国木协迁到重庆东升楼64号[N].新蜀报,1938-10-23(003).
  ③第三届全国抗战木刻画展览[N].新蜀报,第三版.1939-3-27(003).
  ④木刻简讯[N].新华日报. 1942-2-11(004).
其他文献
摘要:以幕末为背景的搞笑少年漫画——《银魂》,作为空知英秋老师长篇连载的处女作,自2004年于《周刊少年JUMP》开始连载以来,以其超高的影响力遍布于漫画、动画、小说、电影及真人版等各个领域,斩获了无数读者与观者的好评。不过,在轻松诙谐的故事基调上,《银魂》于颠覆历史的虚拟构架中,以搞笑的手法融汇入深厚的民族精神,在塑造“最后的武士”这一核心形象的基础上,从演绎啼笑皆非的滑稽闹剧之中,塑造起了极具
期刊
摘要:文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横跨两学科的研究层出不穷。本论文聚焦日本的文学与哲学,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日本的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晚期作品《河童》与日本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哲学思想“绝对矛盾的自己同一”的联系,提供了芥川文学的一种新的欣赏角度。论文结论是小说《河童》体现了西田哲学思想,并彰显了芥川对于无常的豁达态度。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西田几多郎;《河童》;“绝对矛
期刊
摘要: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众多的差异。不同的民族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又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基础与风俗习惯。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因人而异,因地域、民族而异。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刺绣的分析为例,对中西方的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进行对比,以继承和发展为宗旨,从刺绣的角度分析其民族性,从文化的精神层面挖掘其内在的差异性依据。  关键词:刺绣;民族性;文化差异  一、刺绣艺术的民族
期刊
摘要:萨尔瓦多·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疯狂的想象力运用在他的作品中。从而创造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艺术世界增添了新的能量。他的艺术对现代乃至当代艺术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于达利绘画作品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达利绘画作品中符号的探索和分析,从而发掘出达利绘画作品中的内涵之所在。  关键词:达利;弗洛伊德;潜意识  萨尔瓦多·达利
期刊
摘要:艺术歌曲起源于19世纪浪漫主义初期的艺术歌曲是一种建立在德奥音乐体系之上产生的一种富有文学性、歌唱性和抒情性的音乐体裁形式。本文选取中国艺术歌曲先驱青主与19世纪德国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成熟的代表舒曼作为探讨对象,从艺术歌曲主体的文学性,旋律性、歌唱性分析二者相同之处,并且从作品风格、历史背景简述二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中外艺术歌曲;舒曼;青主  一、舒曼与青主  (一)舒曼以及他的作品简介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人的视觉规律在传统产品设计的体现,以知名的产品设计为例,运用平衡、简化、空间和运动等视觉规律去分析这些成功的案例,去发现人的视觉规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审美观渐渐发生了变化,原来仅仅将视觉思维当成一种思维特性,现在却能够从视觉空间走向思想空间,即通过视觉来观察人的心理。在现实的艺术设计中,人们渐渐打破了惯性的思维设计,将传统的二维平面转
期刊
摘要:巴尔玛肯外套保存了外套最优良的功能信息和特质,它极简形制的包容性和吸纳量是任何一种外套也不能与之相比的,这一点使它成为了绅士社交所必备的万能外套。  关键词:巴尔玛肯;绅士;必备;全天候  当今男装世界中,西装几乎成了大众化的服装,只有外套還保持着绅士的纯粹性,成为绅士们固守的堡垒。因为一个会穿外套的是很讲究的人,这跟历史上外套代表着贵族的生活品质有关,它除了用料多、做工考究、价格昂贵外,还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各国文化也得以相互交流、借鉴。众所周知,日本动漫文化是日本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日本文化推广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轻小说集日本动漫以及小说文化与一身的文学作品,近些年其发展也备受关注。轻小说是日本新兴娱乐性文学作品,其写作手法多样,阅读轻松,而丰富的插图更是相应了轻小说的主题,由此也使得轻小说俘获了众多群体芳心。基于此,本文以轻小说为出发
期刊
摘要:网购时代快速崛起,服装店若想和网店竞争,服装店展示设计的形式尤为重要。文章开头提到服装店展示设计的重要性,接着以北京新中关购物中心2%服装店为例,从区域划分、色彩搭配、展示和陈列、照明等方面综合分析了2%服装店内的展示设计,阐述了其设计的优缺点,并重点对服装的展示和陈列进行了深入解析。总结部分以此展开,为服装店的展示设计提供思路。  关键词:服装店;展示设计;分区;色彩;展示;照明  近年来
期刊
摘要:《时务报》是由黄遵宪、梁启超、汪康年等人创办的政论性报刊,在甲午战争后、戊戌变法前一直是维新派宣传变法的主要阵地。维新知识分子借助《时务报》这一平台,发表了大量论说文,其中频繁提及日本,成为考察维新派早期日本观念的可靠材料之一。本文尝试以《时务报》为中心,考察维新派群体早期日本观的内涵、特点及潜藏在日本论说背后的动机,以窥近代中国人对外观念变迁的一个侧面。  关键词:《时务报》;维新派;日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