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的:其实语文课堂也很期待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懂的”三个字现在已经耳熟能详了,它既巧妙地回避了某些敏感问题,又智慧地回答了记者的追问,还让古板的问题变得饶有趣味。事实上,在我们语文课堂上,也需要和期待诙谐智慧的“你懂的”。
   一、“你懂的”是留白,丰富了价值取向,它让课堂难忘
   大家知道,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留白必不可少的。其实“留白”原来指国画创作中一种用白当黑的构图方法——例如画一叶扁舟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之上,一位老渔翁坐在船上出神地垂钓,船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外,几乎全是空白。即使如此,但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远独特的意境,让那些欣赏者去思考,去想象,去补充,去发挥,最后让欣赏者和作者共同完成了对作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与再完善。只要我们的老师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必要的“留白”让学生思考与碰撞,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激情的活力,课堂就一定会熠熠生辉,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的外交辞令颇具特色:文中的“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让人叹服,文中的“纵横捭阖、口若悬河”令人仰慕,文中的“谈笑风生、妙趣无穷”给人回味,文中的“委婉含蓄、外柔内刚”使人折服,文中的“情辞俱胜,形神毕现”更是妙趣横生……但是,如果在这样的某一场合下,一个气度非凡的雅士笑而不语,只是微微点头称是,或者是隔岸观火地摇头否定,必定给留下独特印象。老师的一句“你懂的”内涵丰富,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你懂的”实际效果。
   二、“你懂的”是含蓄,体现了诙谐幽默,它让课堂智慧
   我们都清楚,含蓄幽默是一门很好的艺术,教学的含蓄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生活艺术。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巧妙闪烁,更是“寓教于乐”运用的真正机智,所以它是教师应变能力生动的体现。语文教师用聪慧、敏锐、睿智、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影响着孜孜以求的学生,一定是将受学生的喜爱、尊敬,从而乐此不疲地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热爱生活。
   有目共睹,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因此,教学幽默必不可少。教学的幽默不是一般的愉悦性、轻松感、启发性,它有独特的艺术性和穿透力。所以,我觉得“你懂的”融进对含蓄的把握,对幽默的理解,对智慧的掌控。
   当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时,“酒”的内涵丰富,若学生问起酒的豪情,我们做老师的能否结合现实,用“你懂的”来回应?以静默、幽默的方式来解决——“唐朝的酒烈,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的价值?
   现实教学中,幽默会给人以轻松、亲切、平和等感觉。它意味深长、委婉含蓄、妙趣横生又鞭辟入里,“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效果明显。
   其实,幽默的课堂有不同方式:言近旨远法、说古论近法、迂回设问法、亲切委婉法。
   三、“你懂的”是技巧,包含了运筹帷幄,它让课堂有效
   先秦作品融入智慧——春秋是战乱频繁、兼并激烈的时代,也是“逐于智谋”的时代,国家的荣辱存亡,不唯取决于战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外交手腕、行人辞令的巧拙。这在语文课堂的讲解上,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当时的行人辞令作精彩的记述——随机应变的时候机智,含蓄深刻的时候睿智,就对方行为用暗示的方式揭其阴谋,使其不战而退;冷嘲热讽的时候辛辣,软中带硬的时候金刚怒目,迫使对方就范……“你懂的”无疑表现出独特的内涵,包含了实施者的运筹帷幄与巧妙操作;此时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明显,体现课堂的高效。
   综上所述,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你懂的”来诠释语文课堂的独特,感知语文课堂的魅力,化解语文课堂的症结,用一个智慧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对此,我们深信不疑。因为“你懂的”是留白,丰富了价值取向,它让课堂难忘;因为“你懂的”是含蓄,体现了诙谐幽默,它让课堂智慧;因为“你懂的”是技巧,包含了运筹帷幄,它让课堂有效。
   董凯,董玉叶,教师,现居江苏苏州。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面对“情境教学”“情感教学”“语感教学”等教学理念铺天盖地的推动感召,语文教师或盲从,或不屑,或难以取舍。究竟如何打造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堂?我认为,语文姓“语”,就得在语言上狠下功夫,狠抓朗读教学,充分利用朗读这个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来营造一个书声琅琅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此,作以下三
情境创设更有利于尊重教学真实性规律,使教学情境具备诱发情感的真实性,在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上,在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上,在教学情境的多样性、有效性上,更具有实际的意义。大语文教学资源的丰富多样,必将为小班化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旦两者有机结合,语文课堂会必然生动有效。   【案例一】一堂地理课   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文化常识,虽然简单可是粗心的同学
所谓大班额班级就是班级学生多,有的班级超过60人甚至达到80人。这么多孩子“济济一堂”,班级管理困难,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受限,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减少。   《语文课标》提出合作学习是解决这一困境有效途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便较好地促进自己以及别人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为我的思考指明了方向:“合作、互助”。   结合《课标》的理念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定要重视优化陈旧的教学模式,让课改理念更加充分地体现在教学设计与组织环节中,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着眼于教学模式管理优化,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本文做简要论述。   一、高中语文教学当重视立体模式构建   许多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局限于课堂,没有进行课前充分延伸,这对教学成效的提升非常不利。笔者在教学中将教学向课前课后延伸,构建立体化的教
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一、“读”是“感”的基础   必须先“读”而后“感”,“读”,要认真阅读原文,力求融会贯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乃至语言文字表达上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读懂词句了解内容入手,进而理解文章的难点、疑点,掌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语文知识以及语言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新的时代发展下,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都发生了改变,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重新认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功能,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字词句等的教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力培养严重滞后。这样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观念是与时代精神和现代化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的。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提升
作家洁尘,针对当下社会中追捧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情况,提出“养育子女,三分教,七分等”的观点。其实,我们的课堂也像儿童早期智力开发一样,能做到“三分教,三分等”,那也许我们的高三语文复习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进入高三之后,我们对必学的教材内容基本上完成,这样一来,(根据我们这个地区而言)我们一般情况下会进行三轮复习。一般而言,我们在一轮中,会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同类归纳然后进行各种题型的归纳,以小练
笔者在农村从教21年,越来越感觉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要性。阅读是吸收,其不仅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行成健康的人格方面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语文的人文性必须通过学生声情并貌、深入心灵的阅读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对于阅读教学中的“读”,笔者作以下几点思考:  一、注重读的可持性  “读”应从一年级抓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这些论述为语文课的情境教学提供了依据。情境教学强调情感的融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营造情境的气氛  创设一种情境,就要从开始营造一种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文言文与成语相互对举,可以使文言教学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较高的自信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会提升他们学习的幸福感。   一、在朗读教学中引入异读成语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先播放朗读视频,然后指名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跟读,充分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此环节强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