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用人单位未申报工伤是否应承担责任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情】
  2008年1月30日原告杨某与某重工有限公司签定劳动合同书约定:原告在某重工有限公司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如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后某重工有限公司为杨某投保了工伤保险,按月缴纳工伤保险费。
  2008年2月17日,杨某驾驶摩托车与崔某驾驶的农用车发生碰撞,致杨某受伤。经调解,由崔某一次性赔偿杨某损失7000元。
   2008年4月14日杨某回被告某重工有限公司上班,但因打架斗殴于2010年3月份被某重工有限公司开除。此后,杨某向如皋市公安局索要“交通事故认定书”。2010年7月6日,如皋港公安分局出具一份“证明”,证明杨某与崔某交通事故事实,同时认定杨某负主要责任,崔某负次要责任。
   2010年7月8日杨某向如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同日该局以申请超过规定时效为由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2010年7月15日杨某又向如皋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要求某重工有限公司给付工伤待遇,7月22日仲裁委以未经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为由,也作出了不予受理通知书。原告杨某遂于2010年7月22日向如皋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杨某诉称,依照其与某重工有限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申报工伤是被告某重工有限公司的义务,现因被告某重工有限公司未申报工伤造成原告损失,某重工有限公司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故要求被告某重工有限公司给付工伤保险待遇183057元。
  被告某重工有限公司辩称,1、被告单位从未从原告或第三人处获知原告因交通事故受到伤害的事实,无法为其申请工伤认定,申报工伤超过申请时效,被告单位对此无过错;2、本案未经过工伤认定行政程序,应驳回原告的起诉。
  【审判】
  如皋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原告杨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南通中院判决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在我国劳动者错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情况屡屡发生,在很多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根据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2月27日出台了《关于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妥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能够认定劳动者符合工伤构成要件的,因单位原因未申请工伤认定,应当判令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给予赔偿。该指导意见对于那些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的劳动者,提供了最后的司法救济途径,有力的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但本案是否符合该规范性文件中的情形,适用该规定责令用人单位予以赔偿呢?
  处理本案的关键,是对条文中规定的“因用人单位的原因” 作如何理解。本文认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应当是直接原因,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工伤认定机会的丧失是否存在过错,也就是说由于用人单位的过错直接导致了劳动者丧失申报工伤的机会,才应当认定为“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而并非所有用人单位未替劳动者申报的情形都认为是“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
  首先,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申报工伤是法定义务,但如未能及时申报工伤,其并不必然导致劳动者无法认定工伤,因为法律规定了劳动者本人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的期限内也可以申报,也就是说劳动者还有救济途径,即并不当然导致丧失申报工伤机会,因此,在用人单位无主观过错的情形或劳动者无客观原因无法申报的情形下导致劳动者丧失申报机会的,不应当作为“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考虑在内,否则,若只要发生未申报工伤的情形,不管用人单位有无主观过错,我们均会依照该《指导意见》归咎为“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则势必影响到《工伤保险条例》有关工伤认定主体和时效的执行力,那么法律则没有必要再规定劳动者有申报工伤权利的司法救济了(当然,这里会有工伤待遇的资金来源不同),同时还会有引导工伤劳动者把该《指导意见》作为“尚方宝剑”而不及时申报工伤认定之嫌。
  其次,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申报工伤,其前提应是知晓劳动者发生了伤害事故或患有职业病,具备申报工伤的条件,也就是说,劳动者认为自己遭遇了工伤事故或患有职业病,应及时向用人单位告知。该案中,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的事实存在,但证明原告交通事故事实的关键性证据——由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却因事故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原告未能及时向交警部门索要;原告于2010年7月才取得该事故证明,致事故后一年内未能提交给被告某重工有限公司,换句话说,被告某重工有限公司不持有能证明原告因交通事故受伤的证明材料,即不知晓原告发生了交通事故,故某重工有限公司不具有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工伤的条件,某重工有限公司对此无主观过错,因此,此时不能认定是“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了原告无法申报工伤。
  第三,原告不具有无法申报工伤的客观情形。用人单位虽不具有主观过错,但若在知晓劳动者受到事故伤害或患有职业病时,劳动者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申报的,此时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申报工伤,若未申报则推定为用人单位具有过错。但该案中,原告于2008年2月17日因交通事故受伤,4月14日即回某重工有限公司上班,至2010年3月双方解除劳动关系,在长达近两年的时间内原告既未向交警部门要求出具事故认定书,自己也未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报工伤或督促要求用人单位某重工有限公司申报工伤,因此,原告本人也疏忽了自己有权申报工伤的权利,不能认定是“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
  综上,本案中不能认定由于用人单位某重工有限公司的原因导致杨某超过工伤认定时效,用人单位不应承担由此带来的责任。
  
  (作者通讯地址: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 ,江苏 如皋 226500)
其他文献
一、基本案情  2011年6月12日凌晨,犯罪嫌疑人李某乘坐小轿车到某钢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以下简称钢铁公司)工地,用携带的工具断线剪及木工划刀将堆放在该工地一卷新的高压电缆分两次共割断20米后剥皮,造成直接损失人民币9148元,并导致以人民币231255元购买的整卷电缆线无法再用于原工程。李某将剥皮后的电缆铜芯线卷成三卷,先将卷好的两卷大的电缆线搬至轿车上运至钢铁公司围墙边上。李某开
期刊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较严重等。  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
期刊
摘 要:关于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我国刑法学界主要有形式客观说与实质客观说两种观点,但是这两种观点都存在一定缺陷,故有必要对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进行界定。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行为人在犯罪意图的支配下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某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行为,该行为具有导致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性。  关键词:实行行为;着手;形式客观说;实质客观说  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是区分犯罪预备行为和犯罪实行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造修船行业中职务犯罪频发。这些案件的发生反映造修船行业在物资购销、基建工程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造修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对进一步遏制和防范此类犯罪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造修船领域;职务犯罪;成因分析;防范对策  一、造修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的一般特点  (一)罪名较为单一。发生在造修船领域的职务犯罪基本为贿赂案件,
期刊
摘 要:侦查监督改革四项规定的颁布,为检察机关更好的开展侦查监督监督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侦查监督工作更加具备可操作性。但也应当看到,现有的配套机制已经跟不上改革的要求,制约着侦查监督改革的推进。本文通过对侦查监督四项改革和现有配套机制进行分析,探究了现有配套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配套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侦查监督四项改革;配套机制;信息共享;内部协调;同步监督  根据中央关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商业秘密侵权现象突出,但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标准不明确,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难题。本文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初衷出发,提出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原则——诚信与公平,进而对实践中商业秘密价值性的认定、“其他不正当手段”的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观方面以及“重大损失”的认定提出符合立法初衷、操作性强的标准。  关键词:商业秘密罪;诚实信用;公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探寻了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产生及其内涵,并从法理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内法及国际法上的体现与联系。然后以立法规制角度入手,对“可持续发展法”的本质进行学理分析,并尝试界定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范围,最终明确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法理;立法规制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之法理探析  1、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期刊
摘 要:实现预防效果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生命线。由于受法律依据、认识上的误区、社会合力、开展职务形式主义现象较多,预防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因素影响,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效果难以实现。因此研究影响职务犯罪预防效果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务犯罪预防;影响原因;对策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而又亟待发展完善的检察业务。实现预防效果
期刊
2008年笔者参与查处一起县级国土局用地科工作人员朱某玩忽职守案,通过对该案的认真剖析,笔者意识到土地出让是国土资源管理领域渎职侵权犯罪高发环节。为深入做好土地出让领域渎职犯罪预防工作,笔者现围绕此案谈谈土地出让领域渎职犯罪特点、原因,探寻预防对策。  一、朱某玩忽职守案的主要特点  朱某2006年年底至2007年年初在审核某乡镇食品站原站长王某申请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对王某
期刊
一、基本案情  主犯桂某某为谋取非法利益,与多名货柜车司机相互勾结,利用司机承运货物(装载货物的货柜已由物流公司或货主封上封条)之机,由司机破坏掉货柜车上的GPS定位系统,将货柜车开至桂某某指定的某仓库,在他人协助下,用电钻等作案工具卸掉货柜门上的铆钉而不破坏货柜封条,继而打开货柜门将里面部分货物盗走,接着将货柜门重新装上恢复原样,最后司机将货柜运至目的码头或仓库。有的犯罪事实中犯罪嫌疑人盗走货
期刊